宜兰爸妈看过来!身心障碍孩子求学路上的暖心补助
身為宜蘭的家長,若家中有正在國中、小學階段就讀,且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手冊)的孩子,縣政府其實提供了一份實質的鼓勵——「宜蘭縣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獎助學金」。這筆錢,不只是單純的獎勵學業表現,更深層的意義,是看見孩子在學習路上可能比一般同儕更需付出努力,給予家庭一份支持的力量。許多家長可能聽過這個補助,但對於「怎麼申請?」、「我家孩子符合嗎?」、「要準備什麼?」等細節仍感模糊。這篇就來聊聊這項對宜蘭在地家庭很重要的福利。
為什麼會有這份獎助學金?
簡單說,這是宜蘭縣政府依據《特殊教育法》及其相關子法精神,為了鼓勵設籍在本縣、就讀國民教育階段(國小、國中)的身心障礙學生積極向學,並減輕其家庭在教育投入上的部分經濟負擔,特別編列預算辦理的。它體現了地方教育單位對特殊教育學生權益的重視,也希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就感。
誰可以提出申請?關鍵資格看清楚
不是所有身心障礙學生都能自動獲得,需要符合縣府訂定的申請條件:
- 
學籍與戶籍: - 申請學生必須設籍宜蘭縣。
- 就讀學校必須是宜蘭縣轄內的公私立國民小學或國民中學(包含縣立高中國中部)。就讀外縣市學校者,通常不符合申請資格。
 
- 
身份證明: - 必須持有效期內的身心障礙證明(新制)或身心障礙手冊(舊制,仍有效者)。這是核心要件。
 
- 
學業表現(擇一符合即可): - 學業成績優良: 前一學期(例如申請上學期獎學金,則看前一個下學期成績)學業平均成績達八十分以上。這裡的「學業平均」通常指主要學科(國語、數學、自然、社會等)的平均分數,詳細科目範圍依各校規定略有不同,建議向導師或教務處確認。
- 學習領域進步顯著: 如果學業成績未達八十分,但相較於前一學期,在特定學習領域(如國語文、數學等)有顯著進步者,經班級導師推薦,並檢附具體事證(如前後學期成績比較、學習歷程紀錄、教師評語等),也有機會申請。這項條件特別重視學生的「進步幅度」和「學習努力程度」。
 
- 
操行表現: - 前一學期日常生活表現(或稱操行成績)需達八十分以上。這項要求旨在鼓勵學生在品德、行為規範、人際互動等方面的正向發展。如有特殊情況,可檢附相關說明。
 
重要提醒: 以上資格條件,每年宜蘭縣政府教育處公告的正式申請作業要點為最終依據。申請前務必查閱當年度最新公告,確認是否有微調。
獎助學金有多少?
這項獎助學金的金額是定額的:
- 國小學生: 每名新臺幣 1,500元。
- 國中學生: 每名新臺幣 2,000元。
金額雖然不是鉅款,但對於需要額外購買輔具、教材、或支付課後輔導、治療課程的家庭來說,不無小補,更是一份精神上的鼓勵。
申請時間與流程:關鍵步驟別錯過
這項獎學金的申請,通常是每學期辦理一次,分別針對上學期和下學期的表現進行獎勵。時間點大致如下:
- 
縣府公告: 每學期開學後一段時間(約在 3月(申請上學期) 和 9月(申請下學期)左右),宜蘭縣政府教育處會在官方網站(教育處特教科網頁)發出正式公告和申請表件。各校特教組或註冊組也會收到通知。 
- 
校內收件: 家長或監護人需在公告指定的截止日期前(通常是公告後2-3週內),將申請文件備齊,繳交給孩子就讀學校的承辦單位。通常是特教組或註冊組。強烈建議不要拖到最後一天,以免文件有缺漏來不及補。 
- 
學校初審: 學校收到申請後,會依據申請資格進行初步審查,確認學籍、戶籍、身心障礙證明、成績單、操行成績等是否符合規定,並彙整申請名冊。對於「學習進步獎」的申請,學校會更審慎檢視導師推薦和佐證資料。 
- 
名冊提報: 學校將初審合格的名冊及相關申請文件,依規定期限彙整送交宜蘭縣政府教育處特教科。 
- 
縣府複審: 教育處會針對學校提報的名單進行複審,確認資格無誤。 
- 
核定撥款: 複審通過後,縣府會核定獎助學金名單,並將款項撥付給學校。 
- 
學校發放: 學校收到款項後,會通知得獎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並安排發放事宜。發放方式可能是現金簽領、匯入家長指定帳戶(需提供存摺封面影本),或開立支票。家長需留意學校通知,並配合提供必要資料(如帳戶資訊)以便順利領取。 
我需要準備哪些文件?申請表單長怎樣?
申請時,需備齊以下文件:
- 
申請書: 這是必備的正式表格。通常由縣府公告時一併提供空白表格供下載,或由學校提供。表格內容大致包括: - 學生基本資料(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戶籍地址、聯絡電話)。
- 就讀學校、年級、班級。
- 身心障礙證明(手冊)字號、類別、等級、有效期限。
- 申請學期(上學期/下學期)。
- 申請類別(學業優良獎 / 學習進步獎)。
- 前一學期學業平均成績、操行成績(需學校核章證明)。
- 若申請「學習進步獎」,需填寫進步領域、事蹟摘要,並由導師簽名推薦。
- 法定代理人(家長或監護人)簽名或蓋章。
- 領款方式(現金領取/匯款帳戶資料 – 戶名、銀行名稱、分行、帳號)。
 
- 
身心障礙證明(手冊)正反面影本: 必須是有效期限內的清晰影本。正反面都要影印。 
- 
前一學期成績證明: 通常由學校註冊組出具加蓋學校證明章(如教務處戳章)的正式成績單。成績單上需清楚顯示: - 各科成績。
- 學業總平均成績。
- 日常生活表現(操行)成績。
- 學期別(上/下學期)。
 
- 
學習進步事蹟證明(僅限申請「學習進步獎」者): - 除導師在申請書上簽名推薦外,最好能附上具體佐證資料。例如:
- 與前一學期相比的成績單影本(標示進步科目與分數差異)。
- 老師的觀察紀錄或評語(描述學生在該領域的努力與進步情形)。
- 學生的作品或作業(前後期比較,顯示進步)。
- 相關的輔導或治療紀錄(若與進步領域相關)。
 
- 佐證資料越具體、越能量化進步幅度,越有助於審查。
 
- 除導師在申請書上簽名推薦外,最好能附上具體佐證資料。例如:
- 
法定代理人(家長)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 
戶口名簿影本或戶籍謄本(必要時): 主要用於確認學生設籍宜蘭縣。如果戶籍資料有疑慮時,審查單位可能會要求補件。 
- 
匯款帳戶存摺封面影本(選擇匯款者): 戶名需與法定代理人(領款人)一致,帳號、銀行名稱、分行名稱務必清晰正確。 
貼心小提醒: 所有文件影本,建議家長在空白處親筆寫上「與正本相符」並簽名或蓋章,以示負責。將所有文件依序排列整齊,用迴紋針或長尾夾固定好,再裝入信封袋繳交,方便學校承辦人員處理。
申請時常遇到的問題與注意事項
- 
Q:我的孩子有身心障礙證明,但學業成績不到80分,也沒有明顯進步,可以申請嗎? A:很遺憾,目前這項獎學金的設計,必須至少符合「學業成績優良」或「學習領域進步顯著」其中一項條件。若均不符合,則無法申請當學期的獎助學金。家長可鼓勵孩子持續努力,或尋求學校特教資源協助提升學習成效。 
- 
Q:孩子同時有智能障礙和肢體障礙,申請時會加分嗎? A:這項獎學金的審核主要依據「成績」或「進步事蹟」是否符合標準,以及基本資格(戶籍、學籍、身障證明有效),並非依據障礙類別或等級來加權或區分金額。只要符合上述資格條件,無論是何種障礙類別或等級,獲得的獎金額度是相同的(國小1500元/國中2000元)。 
- 
Q:孩子是跨區就讀(戶籍在宜蘭,但讀外縣市學校),可以申請嗎? A:通常不行。這項獎學金的申請資格明確要求學生必須就讀「宜蘭縣轄內」的公私立國民中小學。就讀外縣市學校者,應無法申請本項縣政府補助。家長可查詢孩子就讀學校所在地縣市政府是否有類似補助。 
- 
Q:申請「學習進步獎」,導師推薦很重要嗎? A:非常重要! 導師是孩子在學校學習狀況的第一線觀察者。申請書上需要導師簽名認可其進步事蹟。強烈建議家長在申請前,先與導師充分溝通,了解孩子是否有具體進步表現可供書寫,並請導師提供具體的進步描述。光寫「有進步」是不夠的,最好能說明在哪些方面、進步多少(例如:數學成績從40分進步到60分;國語造句從無法完成到能寫出簡單句子等)。 
- 
Q:成績單上的「日常生活表現」分數是怎麼打的?不到80分怎麼辦? A:日常生活表現分數通常由導師評定,涵蓋品德、行為規範、生活習慣、人際互動、團體活動參與度等面向。如果孩子分數未達80分,家長應先了解原因。若是因身心障礙特質導致的適應困難(例如:亞斯伯格特質導致社交衝突、ADHD導致上課不專注影響秩序評分),家長可嘗試: - 向導師說明孩子的障礙特質及困難點。
- 提供相關專業人員(如醫師、心理師、治療師)的診斷或建議報告供導師參考。
- 與導師、特教老師共同討論行為支持策略(BSP)。
- 若認為評分有失公允且與障礙特質直接相關,可循學校溝通管道(如特教組、輔導室)反映。但需注意,最終評分權仍在導師。
 
- 
Q:錯過了學校收件截止日期,還可以補申請嗎? A: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 這類政府補助通常有嚴格的行政流程和預算控管時程。學校需在縣府規定的期限內彙整所有申請案送出。逾期未交,學校通常無法再收件,縣府也不會受理個別補申請。請務必密切注意學校公告(如班級聯絡簿、學校網站、家長群組)或主動詢問特教組/註冊組承辦人員確切的校內截止日。 
- 
Q:申請後多久會知道結果?錢什麼時候發? A:流程大致是:學校收件(約1-2週)→ 學校初審彙整(約1週)→ 送縣府(縣府規定期限)→ 縣府複審(約1-2個月)→ 核定撥款→ 學校發放。 - 通常從學校截止收件到縣府複審完畢、核定名單,可能需要2到3個月的時間。
- 學校收到縣府撥款後,會再通知家長領取。整個過程從申請到領到錢,抓3到4個月是比較常見的。例如:3月申請上學期獎學金,可能要到5、6月甚至學期末才領到。家長需要有點耐心。
 
- 
Q:領取獎學金需要繳稅嗎? A:依據《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8款規定:「中華民國政府或外國政府、國際機構、教育、文化、科學研究機關、團體,或其他公私組織,為獎勵進修、研究或參加科學或職業訓練而給與之獎學金及研究、訓練補助費,免納所得稅。但受領之獎學金或補助費,如係為授與人提供勞務所取得之報酬,不適用之。」 因此,這類政府提供的獎助學金,性質屬於「獎勵進修」,原則上免納所得稅,家長無需申報。但實際仍以當年度稅法規定或國稅局解釋為準,若有疑慮可諮詢稅務機關。 
家長可以怎麼做?實用建議
- 主動詢問,掌握資訊: 不要等學校通知。每學期開學後,主動詢問學校特教組或註冊組:「這學期縣府的身心障礙學生獎學金何時開始申請?」、「需要準備什麼文件?」。學校特教老師或導師通常也會提醒符合資格的孩子家長。
- 提前準備文件: 身心障礙證明(手冊)影本、家長身分證影本、存摺封面影本等固定文件,可以預先印好備用。前一學期成績單通常在學期結束時或開學初可向學校申請取得。
- 關注孩子成績與進步: 與導師、特教老師保持良好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特別留意是否有某個領域展現進步,這可能是申請「學習進步獎」的契機。平時可保留能證明進步的作業、作品或老師評語。
- 仔細填寫申請書: 填寫申請書時務必仔細,特別是姓名、身分證字號、障礙證明字號、成績數字、帳號等關鍵資訊,避免填錯導致退件或撥款失敗。填寫完畢最好再檢查一次。
- 完整備齊文件: 對照申請須知,一項一項檢查該附的文件是否都齊全、是否都簽名蓋章了。寧可多印一份備著,也不要少交。
- 留意學校公告與通知: 繳交申請後,留意學校是否有要求補件。後續也注意學校關於領款的通知(佈告欄、聯絡簿、電話、簡訊等)。
- 理解精神,鼓勵孩子: 向孩子說明這份獎學金的意義,是對他努力學習的肯定。即使這次沒申請到,也要鼓勵孩子持續進步,下次再嘗試。重點在於肯定學習過程的努力,而非只看結果。
當遇到權益問題時
如果在申請過程中,認為學校或縣府的審核有違反規定、程序不公,或對結果有異議時:
- 先與學校承辦人(特教組長、註冊組長)溝通: 清楚說明你的疑問點和依據,尋求解釋。
- 必要時,向校長反映: 若無法在校級獲得滿意答覆。
- 聯繫宜蘭縣政府教育處特教科: 說明情況,詢問審查標準或申訴管道。縣府教育處是主管機關。
- 書面陳情: 若溝通未果,可考慮撰寫書面陳情書,敘明事實、理由及訴求,寄送至縣府教育處。
結語:一份看見需求的支持
宜蘭縣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獎助學金,金額或許不算龐大,但其背後的意義,在於地方政府看見了身心障礙學生在學習路上的額外挑戰與努力,並願意提供實質的鼓勵與支持。對許多家庭而言,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小補貼,更是對孩子學習成果的一份認可,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與學習動機。
身為家長,了解這項資源的存在、掌握申請的關鍵細節,才能確保孩子的權益不被遺漏。花點時間準備文件,主動詢問學校,為孩子爭取這份屬於他們的鼓勵。別讓權益睡著了!記得,關鍵在於「設籍宜蘭」、「就讀宜蘭縣內國中小」、「有有效身心障礙證明」,並達到「學業優良」或「學習進步」的門檻。符合資格,就勇敢提出申請吧!這筆小小的獎勵金,是對孩子努力的一份溫暖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