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冷泉水权解密:泡汤免费背后的产权学问与地方发展
清晨五点半,天色微亮,苏澳阿里史冷泉已聚集了第一批泡汤客。他们熟练地卸下背包,将身体浸入22度的清凉泉水中,水面上蒸腾着薄雾。在这里,泡冷泉是延续数十年的日常仪式,更是宜兰人引以为傲的自然资产。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脚底下流动的泉水,牵涉复杂的产权归属与管理智慧。
2022年3月,阿里史冷泉区完成耗资1,500万元的环境改善工程,墙面、排水、照明及通风设备全面翻新,还增设二氧化碳侦测器提升安全性。苏澳镇长李明哲宣布4月1日重新开园时强调:“为乡亲提供更舒适的泡汤环境,对苏澳观光发展至关重要。”最特别的是——大众池及男女裸汤区仍维持全年免费使用[citation:1]。这背后隐含着一个核心问题:地方政府如何在水资源国有的框架下,平衡公共权益与资源永续?
一、冷泉的特殊地位与水权法律定位
宜兰冷泉绝非普通泉水。地质调查显示,苏澳丰沛雨量渗入厚实石灰岩层,经地底高压环境溶解矿物质,最终形成东南亚独一无二的低温碳酸氢钙泉。其水质清澈透明,泉温常年维持在22℃左右,具备可饮可浴双重特性,更被认定为台湾唯一的冷泉矿泉资源[citation:1]。
法律上的水权三重结构
根据《水利法》及《水资源保育法》,台湾水权制度分为三个层次:
- 所有权专属国家:宪法明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宜兰县政府仅作为管理单位,无出售泉源的权力[citation:3]。
- 取水权需经许可:任何单位汲取泉水均须申请取水许可证,载明汲水量、用途及时限[citation:5]。
- 使用权有条件开放:地方政府可在不违反公共利益下,制定开放规则(如免费泡汤区)[citation:6]。
这种水权分离特性在冷泉管理尤为明显:国家保有所有权、县政府掌握经营权、民众享有使用权。三者既分离又相互制约,形成特殊的水资源治理模式[citation:4]。
二、县政府的水权管理策略
免费政策的公共治理逻辑
阿里史冷泉大众池维持免费开放,表面上是延续传统,实则隐含严谨治理逻辑:
- 文化传承考量:冷泉早于政府管辖前已是社区公共浴池,免费使用具有历史正当性[citation:1]。
- 替代收费机制:观光客集中的“苏澳冷泉公园”大众池自5月1日起收费,个人汤屋依现场公告计费,形成商业与公益互补模式[citation:1]。
- 资源分流管理:通过分区制度,将本地居民日常需求与观光体验分流,降低资源冲突。
水权证明的核发实务
需大量取水的业者(如瓶装水工厂、温泉旅馆),则面临严格审查:
- 总量管制原则:核发取水许可总量不得超过水利署公告的年度可用水量[citation:6]。
- 分层登记制度:
- 区域水权:依据“兰阳溪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划定宜兰可用水量。
- 取水权:业者取得经济部水利署核发取水许可证。
- 灌溉用水权:仅限农业部门申请,冷泉区不适用。
- 公共供水权:自来水公司专属[citation:6]。
 
- 转让限制:取水权不得出租抵押,仅“节约水量”经申请可转让,且须回馈40%予公有水源[citation:5]。
三、冷泉水权争议与地方挑战
资源争夺与生态平衡
宜兰冷泉虽丰沛,但近年面临三大压力:
- 观光开发需求:酒店与民宿增加导致商业取水量上升,2023年申请量较五年前增长35%。
- 农业灌溉竞争:邻近三星、冬山农作区在旱季要求调用冷泉支流。
- 泉脉保育危机:超抽导致局部区域泉量减少,pH值监测显示矿化程度下降。
对此,县政府采取泉质防卫措施:在冷泉区设置监测井,一旦水位低于警戒值,立即启动取水总量管制。
免费政策的财政困境
阿里史冷泉每年维护成本约400万元,但免费政策使公所零收入。2022年翻新工程的1,500万元经费中,仅32%来自县府补助,其余全靠地方自筹[citation:1]。财政压力使使用者付费的呼声浮现,但反对者强调:“收费将剥夺弱势族群沐浴权,违背冷泉公共性本质。”
四、冷泉使用者的权益指南
免费泡汤也有规矩
尽管阿里史冷泉免费开放,使用者仍需遵守规范:
- 禁止商业占用:不得圈占泉池经营收费导览、美容服务。
- 时段优先权:晨间5:00-7:00保留在地长者使用,游客建议错峰入场。
- 水质维护义务:入池前应淋浴冲身,禁止涂抹乳液、精油入水。
业者取水权申请流程
有意开发冷泉资源的业者,可依以下步骤申办:
- 可行性评估:向宜兰县政府水利科调阅“冷泉取水余量报告”。
- 送件筹备:备妥用水计划书、节水措施、废水回收设计图。
- 联合审查:由水利科召集环保局、观光处、苏澳镇公所现勘会审。
- 核发许可:通过者获颁“冷泉取水许可证”,有效期3-5年(需逐年缴交水资源费)。
案例启示:2023年某知名瓶装水厂申请扩大取水,因未提出老旧管线漏水改善方案遭驳回,凸显节水技术已成审查重点。
五、未来水权管理的变革方向
从“免费”到“永续”的转型
县政府正推动三项结构性改革:
- 水权数字化:建置“宜兰水权登记云端平台”,公众可即时查询取水额度使用状况。
- 生态补偿机制:拟对商业取水者征收“冷泉保育捐”,专用于监测泉脉健康。
- 社区共管制度:由苏澳镇民组成“冷泉监理会”,参与免费开放时段决策、监督违规取水。
冷泉经济的创新可能
有限的水权交易已开启新契机。2024年,某温泉饭店将节水设备改造后省下的30%取水额度,经县政府核准转让给微型酿酒厂,开创“节水转用”首例。这类案例显示,在公有水权框架下,仍可创造市场弹性[citation:5]。
写在最后:流动的泉水,不变的公共性
站在阿里史冷泉翻修一新的浴池边,蒸气氤氲中依然可见老者闭目养神的身影。孩子们在池边嬉闹,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透出清亮光泽。宜兰县政府在水权管理的每一步权衡,本质上都在回应一个根本命题:如何让天赐的资源,成为世代共享的活泉?
冷泉免费,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它建立在严谨的水权治理上——国家所有的法律框架、地方管理的执行韧性、民众自律的信任基础,三者缺一不可。当泉水流过脚踝,我们不仅感受22度的清凉,更触碰着台湾自然资源治理的脉搏。
(宜兰县水权业务咨询专线:03-9251000转水利科;苏澳镇公所冷泉管理室:03-997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