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計畫志願單位備案實戰手冊:避開行政雷區,權益保障全攻略
許多熱心投入社區關懷、長者陪伴、弱勢扶助的團體,都聽過政府推動的「祥和計畫」。這個計畫的核心,在於鼓勵民間力量組織起來,提供志願服務,共同營造更溫暖的社會。然而,當一個團體決定成為「祥和計畫」下的「志願服務運用單位」(簡稱運用單位),並開始招募、訓練、管理志工時,首要面對的行政關卡就是「備案」。這個看似單純的登記程序,實則牽涉多項法規遵循與文件準備,稍有不慎就可能卡關,影響後續申請補助資源或志工保險權益。這篇整理,就是希望能幫你一次掌握備案關鍵。
為什麼「備案」這麼重要?它不只是形式登記
別誤會備案只是跑跑流程、填填表格那麼簡單。完成備案,對運用單位而言,具有多重實質意義:
- 合法運作的基礎: 依據《志願服務法》,運用單位招募、管理志工,必須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備案。這是法律賦予志願服務管理的基本要求。沒有完成備案,單位在法規上就不具備正式運用志工的身份。
- 志工權益的保障門票: 完成備案是單位能為所屬志工投保「志願服務意外險」的前提。這份保險涵蓋志工在服務期間、往返途中發生的意外事故,是保障志工安全最重要的防護網。沒有備案,就無法投保,志工服務風險將由單位或志工自行承擔。
- 資源申請的資格認證: 許多政府部門或基金會提供的志願服務相關補助、獎勵、培訓資源,都將「已完成備案」列為申請單位的必要資格條件。備案成功,等於拿到了爭取更多支持資源的入場券。
- 提升單位公信力: 完成政府核備的程序,能向社會大眾、潛在志工及合作單位展示團體的合法性與規範性,增加信任感。
誰需要來辦「祥和計畫」志願服務運用單位備案?
不是所有團體都需要或適合申請成為祥和計畫的運用單位。主要適用對象通常是:
- 已立案的社團法人、財團法人: 如社區發展協會、慈善基金會、宗教團體附設的社福單位等。
- 政府機關(構)本身: 各級政府部門、公立學校、公立醫院等,若其業務需要運用志工,也需辦理。
- 公私立學校: 大學、高中職等設有志工社團或需系統性運用志工的單位。
- 醫療機構: 醫院、診所、長照機構等運用志工提供病患服務或行政協助者。
- 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團體: 例如一些長期深耕社區、組織健全但尚未完成法人登記的團體,可能視地方主管機關的認定標準而定。
關鍵第一步:釐清你的「主管機關」是誰?
「祥和計畫」由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統籌推動,但實際執行備案審核的「主管機關」,則依運用單位的「屬性」和「主要服務區域」而定:
- 全國性團體: 服務範圍跨越多個縣市,通常由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 直接主管。
- 地方性團體:
- 若為 社團法人、財團法人,主管機關通常是 法人登記所在地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
- 若為 未立案團體、社區組織 或主要服務區域明確在單一縣市內的團體,則由 主要服務所在地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 主管。
 
- 政府機關(構)、公立學校、公立醫院: 由其 所屬的上級主管機關 負責備案(例如:某市立醫院的主管機關是該市政府衛生局)。
- 私立學校、私立醫療機構: 通常由 所在地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 或 教育局、衛生局(視單位主要屬性)主管,需先確認。
強烈建議: 正式送件前,務必先電話或親洽你認為的主管機關社會局(處)的「志願服務承辦科」確認。跑錯衙門,會嚴重延誤時程。各地方政府聯絡方式可在衛福部志願服務資訊網查詢。
備案申請,你需要準備哪些核心文件?
備案申請需要準備的文件清單,主管機關通常會有制式表格或檢核表提供。以下列出最核心且普遍需要的項目:
- 申請書: 主管機關提供的制式表格,需由單位負責人簽名蓋章。內容包括單位基本資料、申請備案項目(初次備案、變更備案、延續備案等)、志工運用計畫概要。
- 立案或登記證明文件:
- 社團/財團法人: 主管機關核發的立案證書影本及法人登記證書影本(需加蓋單位印章及「與正本相符」章)。
- 政府機關(構)、公立學校、醫院: 組織規程或編制表影本(證明該單位存在)。
- 私立學校: 教育部或教育局核發的立案證書影本。
- 私立醫療機構: 衛生局核發的開業執照影本。
- 尚未完成法人登記之團體: 需檢附組織章程、理監事名冊、會員名冊(或志工名冊)等足以證明組織運作的文件。此類情況請務必事先與主管機關確認認可的文件範圍。
 
- 組織章程: 需包含與推動志願服務相關的宗旨或任務條款。證明團體的設立目的包含或可涵蓋志願服務工作。
- 志願服務計畫書: 這是備案審查的重中之重! 內容需詳細說明:
- 計畫名稱、依據(例如:配合祥和計畫)。
- 計畫目標與服務對象(例如:提升社區長者生活品質、關懷弱勢學童)。
- 具體的服務項目與內容(例如:居家訪視、課後陪伴、活動支援)。
- 預定服務的地點與時間。
- 志工需求人數、資格條件(若有特殊要求)。
- 志工招募、遴選、訓練(基礎訓練、特殊訓練)的規劃與時程。
- 志工督導、管理與考核機制。
- 預期效益。
- 經費來源概況(自籌、申請補助等)。
- 風險管理與安全維護措施(非常重要!)。
 
- 志願服務工作計畫書: 有時會與計畫書合併,或指更細部的年度/期程規劃,包含服務場次、時數預估、人力配置表等。需確認主管機關要求。
- 志工管理辦法(或志願服務規章): 單位內部訂定的管理規則,內容應包含:
- 志工之權利與義務。
- 服務時數記錄與證明核發方式。
- 考核與獎勵措施。
- 保險(意外險)辦理方式。
- 終止服務之條件與程序。
- 倫理守則。
- 個案保密與個資保護規定。
- 申訴管道。
 
- 負責人身分證明文件影本: 通常指申請書上簽章的負責人(理事長、董事長、校長、院長等)。
- 其他主管機關指定文件: 可能包括:
- 理監事名冊影本(法人團體)。
- 最近一年度工作報告或經費收支報告(非強制但常被要求,尤其申請補助時)。
- 志工基礎訓練、特殊訓練課程表(若已有規劃)。
- 場地使用同意書(若非自有場地)。
 
重要提醒:
- 所有影本文件,務必加蓋單位印章及「與正本相符」章,並由負責人或經授權人簽名。
- 文件格式與份數,請務必依照各主管機關的最新公告或申請表說明辦理。許多地方政府已提供電子化下載或線上查詢。
備案申請的實戰流程 Step by Step
- 
事前確認: - 確認主管機關: 如前述,絕對是第一步。
- 下載最新表格與清單: 上主管機關(通常是地方政府社會局/處)官網的「志願服務」或「祥和計畫」專區,下載「志願服務運用單位申請備案檢核表」、「申請書」及相關空白表格。衛福部志願服務資訊網也是重要參考來源。
- 詳閱規定: 仔細閱讀申請須知、填表說明、應備文件清單,了解有無特殊要求或近期法規更新。
 
- 
文件撰擬與準備: - 填寫申請書: 依式填寫,負責人簽章。
- 撰擬計畫書/工作計畫書: 這是核心,內容需具體、可行、符合單位宗旨與祥和計畫精神。特別注意風險管理部分(如:志工服務環境安全評估、緊急事件處理流程)是否周延。
- 制定/檢視志工管理辦法: 確保內容符合《志願服務法》及其相關子法規定,保障志工權益並明確管理規範。
- 彙整證明文件: 備齊所有立案證明、組織章程、負責人身分證影本等,並蓋妥印章。
- 自我檢核: 依據主管機關提供的檢核表,逐一檢查文件是否齊全、簽章是否完備、內容有無矛盾或遺漏。
 
- 
正式送件: - 將所有文件依序整理(通常需裝訂),按指定份數,在申請期限內(初次備案通常無嚴格期限,但計畫有年度性,建議及早申請),以親送或掛號郵寄方式送至主管機關(通常是社會局/處的志願服務承辦單位)。部分縣市可能開放線上系統申請,需確認。
 
- 
審查階段: - 承辦人員收到文件後會進行書面審查。主要審查重點包括:
- 申請資格是否符合(立案證明)。
- 計畫書內容是否具體可行、符合志願服務精神。
- 志工管理辦法是否周延,特別是志工權益保障(保險、訓練、考核、申訴)是否符合法規。
- 風險管理措施是否妥適。
- 文件是否齊全、簽章是否完備。
 
- 審查時間視各機關作業量而定,通常需數週。若文件有缺漏或內容需補正,承辦人員會通知限期補正。
 
- 承辦人員收到文件後會進行書面審查。主要審查重點包括:
- 
核備結果: - 審查通過後,主管機關會發給「志願服務運用單位備案函」或「備案證明書」(名稱可能略有不同)。這份文件非常重要,務必妥善保管正本。
- 備案通常有有效期限(例如三年),需留意到期前辦理「延續備案」。
- 若未通過,會告知原因,單位可依意見修正後重新申請。
 
成功備案後,運用單位的重要責任與注意事項
拿到備案函只是開始,後續的責任才真正考驗單位的管理能力:
- 
落實志工保險: 這是法定責任,也是保障志工安全的基石。必須在志工開始提供服務前,為其投保「志願服務意外險」(包含意外身故、失能、醫療及住院日額等)。保額需符合主管機關規定(衛福部有最低保額指引)。務必保留投保證明(如:要保書、繳費證明、保單影本),並於志工異動時(新增、退出)即時辦理加退保。未投保或脫保期間發生事故,單位須負擔賠償責任。 
- 
完整執行志工訓練: 依據《志願服務法》,志工需完成「基礎訓練」與「特殊訓練」才能發給「志願服務紀錄冊」。 - 基礎訓練: 由主管機關(或授權單位)統一規劃課程,內容涵蓋志願服務倫理、法規、發展趨勢等通識課程。志工可參加主管機關開設的公開班,或單位自行辦理(需使用核定教材並報備)。
- 特殊訓練: 由運用單位依據服務性質自行規劃,內容聚焦於該項服務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安全須知及工作規範(例如:老人陪伴技巧、活動帶領技巧、個案保密規範)。
- 需妥善保存志工訓練紀錄(簽到表、課程表、測驗成績等),作為核發紀錄冊的依據。
 
- 
核發志願服務紀錄冊與服務證明: - 完成訓練的志工,單位應協助其申請「志願服務紀錄冊」(需向主管機關申請空白冊),並負責登錄每次服務的日期、時數、內容,並由督導員簽章認證。
- 當志工因升學、進修、求職或其他原因需要服務證明時,單位應依其實際服務狀況開立「服務績效證明書」。
 
- 
落實志工管理與督導: - 依照自訂的「志工管理辦法」,公平、合理地進行志工的招募、面談、分派、督導、考核與獎勵。
- 提供志工必要的支持、諮詢與協助,建立暢通的申訴管道,及時處理問題與衝突。
- 定期召開志工會議或辦理在職訓練,維繫團隊向心力與提升服務品質。
- 建立安全的服務環境: 落實計畫書中的風險管理措施,提供必要的安全裝備與指引,確保服務場域的安全。
 
- 
遵守個資保護法規: 志工申請表、服務紀錄、個人資料等,務必依《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妥善保管與運用,僅限於志願服務管理相關目的使用,並採取適當的保密措施。 
- 
定期工作彙報與延續備案: - 主管機關可能會要求運用單位定期(如:年度)提報志願服務執行成果報告(含服務人次、時數、成果、志工管理狀況等)。
- 留意備案的有效期限,於到期前規定時間內(通常為一至三個月前),檢附相關文件(如:執行成果報告、新的志願服務計畫書、現行志工管理辦法等)向主管機關申請「延續備案」。
 
實務上常遇到的「地雷區」與解決建議
- 
雷區一:計畫書寫得太空泛或抄襲。 - 建議: 內容務必「具體化」。服務對象是誰?在哪裡服務?每週/每月服務幾次?每次幾小時?需要多少志工?提供哪些具體服務內容(例如:是陪聊天、量血壓、送餐,還是文書處理)?訓練課程名稱、時數、師資來源?風險評估針對哪些潛在危險(如:老人跌倒、戶外活動中暑)?如何預防?寫出真正符合自己單位能力與在地需求的計畫。
 
- 
雷區二:志工管理辦法缺漏關鍵條款或違反法規。 - 建議: 直接參考衛福部或主管機關提供的範本,確保包含所有法定要求(權利義務、保險、訓練、紀錄冊、服務證明、考核、獎懲、申訴、終止服務、保密、個資保護)。條文需明確可執行,避免模糊不清。
 
- 
雷區三:志工保險脫保或保額不足。 - 建議:
- 專人負責: 指派特定人員(如:志工督導、行政人員)專門管理保險事務。
- 建立名單管理系統: 隨時掌握在職志工名單與起退日期。
- 提前作業: 新志工完成訓練確定上線日期前,即完成投保手續。志工退出服務,立即辦理退保。
- 確認保單內容: 投保時確認承保範圍、保額(必須符合主管機關公告之最低標準或更高)、生效日與到期日。
- 保存完整紀錄: 保單、要保書、繳費憑證、加退保通知文件等,務必妥善歸檔保存。
 
 
- 建議:
- 
雷區四:訓練紀錄不完整或未落實。 - 建議:
- 嚴格簽到退: 訓練課程務必落實簽到退,記錄確實參與時數。
- 妥善保管: 課程表、教材、簽到表、測驗卷(若有)等,需系統性歸檔保存。
- 及時申請紀錄冊: 確認志工完成規定訓練時數後,盡快協助其申請紀錄冊並開始登錄服務時數。
 
 
- 建議:
- 
雷區五:忽略風險管理與安全維護。 - 建議:
- 服務前評估: 針對不同服務類型(居家訪視、活動帶領、文書作業)進行風險辨識(跌倒、交通意外、情緒衝突、物品損壞、個資外洩等)。
- 制定SOP: 訂定明確的安全工作指引與緊急事件處理流程(如:遇到服務對象不適、發生爭執、意外受傷的處理步驟與聯絡窗口)。
- 提供必要裝備: 如:識別證、反光背心(戶外交通服務)、急救包、聯絡用通訊設備。
- 加強志工訓練: 將安全須知與緊急應變作為特殊訓練的重點內容。
- 建立通報機制: 志工遇到問題或事故時,知道如何即時回報督導人員。
 
 
- 建議:
- 
雷區六:忘記辦理延續備案導致資格中斷。 - 建議:
- 記下備案到期日: 收到備案函時,立即註明到期日。
- 設定提醒: 在到期日前3-6個月設定行事曆或系統提醒。
- 預留作業時間: 提前準備延續備案所需文件(如更新計畫書、年度成果報告),避免臨時趕件。
 
 
- 建議:
當權益受損或有疑問時,該怎麼辦?
- 向主管機關諮詢: 對於備案規定、計畫書撰寫、法規解讀有疑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詢問你的主管機關(社會局/處志願服務承辦人)。
- 查閱官方資源:
- 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資訊網: 提供最完整的中央法規、政策、訓練資訊、常見問答、表格下載。
-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會局(處)網站: 提供地方最新公告、申請表格、聯絡窗口、開課資訊。
 
- 尋求網絡支持: 加入在地的志願服務協會、社福聯盟等組織,與其他運用單位交流經驗,獲取實務建議。
- 申訴管道: 若在志工管理過程中,單位與志工間發生無法解決的爭議,或志工認為權益受損(如:未投保、未發給服務證明),可先依單位內部申訴管道提出。若仍無法解決,可向主管機關(社會局/處)提出申訴或請求協處。
結語:備案是責任的開始,更是優質服務的基石
完成「祥和計畫志願服務運用單位」的備案程序,絕非只是應付行政要求的紙上作業。它代表一個團體願意承擔起合法、規範、負責任地運用社會愛心人力的承諾。這個過程迫使單位檢視自身的組織能力、計畫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保障志工安全與權益的基礎架構。把備案的要求(詳實的計畫、完善的管理辦法、確實的保險、完整的訓練)都做到位,絕非浪費時間,反而是提升單位體質、降低營運風險、贏得志工信任與長期投入的關鍵投資。當行政底子打得穩,志工管理上了軌道,單位才能將寶貴的人力資源,真正有效地投注在服務對象身上,讓每一份善心善意,都能安全、長久地發揮最大的溫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