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樹遷移動工前必知!搞懂法規免觸法
走在臺灣的街道,兩旁綠意盎然的樹木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但當自家要整修圍牆、拓寬車道,或是建商進行開發案時,門口或基地旁那棵枝繁葉茂的公有路樹,卻可能成為工程進度的「攔路樹」。這時,「路樹遷移」就成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這過程遠比想像中複雜,不是拿著鋸子就能解決,背後牽涉的法規義務與行政程序,一個不小心,輕則延宕工期,重則面臨罰鍰甚至法律責任。究竟該如何合法合規地處理?我們來聊聊實際經驗與關鍵步驟。
為什麼不能自己動手移?法規義務要知道
相信不少屋主或工地主任都曾有過這樣的念頭:「就幾棵樹,請工人移走不就好了?」這想法風險極高。臺灣各縣市幾乎都有樹木保護自治條例或相關管理辦法,例如臺北市的《樹木保護自治條例》、臺中市的《臺中市公園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等。這些法規明確規範,公有土地上的樹木(包含道路兩旁、公園、綠地等),其所有權及管理權屬於地方政府(通常是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或農業局等單位)。未經許可擅自修剪、遷移或砍伐公有樹木,就是侵害公產,屬違法行為。
- 罰則可不輕:以臺北市為例,擅自遷移或砍伐受保護樹木,可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還得按樹木株數及樹徑大小賠償。其他縣市也多有類似罰則,金額從數萬到數十萬不等。
- 刑事責任風險:若行為嚴重(如大量砍伐),除了行政罰鍰,還可能涉及《刑法》的毀損公物罪或《森林法》相關責任,不可不慎。
- 後續補償更麻煩:被查獲後除了繳罰款,主管機關通常會要求行為人「補植」更多樹木(且需保證存活率),費用與心力往往遠高於當初申請遷移的成本。
所以,當工程規劃範圍涉及公有地或既成道路上的樹木時,第一步就是確認這些樹木的「身份」與管理機關,並依法提出遷移申請。這不是找麻煩,而是保護自己也維護公共資源。
誰可以申請?不是有需求就能提
路樹遷移申請有明確的申請資格限制,並非任何人覺得樹木妨礙就能申請。常見的合格申請人包括:
- 土地所有權人或使用人:例如你的房屋要修建,門口公有地的路樹擋到施工動線或安全。
- 工程主辦機關(構):政府單位主辦的公共工程(如捷運施工、道路拓寬、管線埋設)。
- 領有建造執照的起造人:建商進行建築開發案,基地範圍或鄰接公有地需遷移路樹。
- 管線事業機構:台電、自來水公司、瓦斯公司等因管線工程需要。
- 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者:特殊狀況需專案核准。
關鍵在於「必要性」。申請人必須提出充分理由,證明路樹的存在確實對「合法工程」的進行或公共安全構成阻礙或危害,且無其他替代方案(例如調整工程設計、縮小規模、繞道施工等)。單純覺得樹木落葉多、擋招牌、風水不好等理由,幾乎不會被核准。
申請前準備:摸清樹況與主管機關
正式遞件前,花點時間做好功課,能大幅提高效率:
- 
確認樹木位置與權屬: - 樹木是長在「公有地」還是「私有地」?界線有時很模糊,特別是老舊社區的既成道路。可先向在地里長詢問,或申請該路段的地籍圖、都市計畫圖輔助判斷。
- 找出「管理機關」:不同地點的樹木主管機關可能不同:
- 主要道路、安全島:通常歸 工務單位(如養護工程處)。
- 公園、綠地:歸 公園管理單位或觀光單位。
- 校園周邊:可能屬 教育局或學校。
- 河濱、堤防:可能屬 水利單位。
- 偏遠山區或特定保護區:可能屬 林務單位或農業局。
 
- 直接打電話到地方政府總機詢問,或查詢該縣市政府網站「路樹遷移」相關資訊,通常會載明負責單位。 找錯窗口會浪費很多時間。
 
- 
現場記錄樹木狀況: - 數量:精確計算需遷移的棵數。
- 樹種:拍照記錄,最好能辨識樹種(樟樹、榕樹、欒樹、黑板樹等)。有些珍貴樹種(如老樹、特定原生種)遷移難度高,甚至禁止遷移。
- 樹徑(胸高直徑DBH):約離地130公分處量樹幹直徑。這是計算補償費和後續移植難度的關鍵指標。
- 健康狀況:樹木是否有腐朽、病蟲害、傾斜等問題?拍照存證。
- 周邊環境:有無電線、招牌、鄰房、管線?遷移作業空間是否足夠?
 
正式申請流程與必備文件(以常見民間工程需求為例)
準備好基本資訊,就可以進入正式申請階段。流程大致如下:
步驟一:向主管機關索取申請書表,或上網下載
各縣市政府格式略有不同,但核心內容大同小異。務必使用該主管機關提供的最新版本。
步驟二:填寫申請書並備齊證明文件
申請書核心內容:
- 申請人基本資料(姓名/公司、身分證/統編、地址、電話)。
- 申請遷移之原因及目的(需具體說明工程內容與必要性)。
- 遷移樹木之詳細地點(路段名、門牌前、地號、明顯地標)。
- 樹木資料(樹種、數量、樹徑、現況描述)。
- 預計遷移方式(移植、砍伐?)及移植後之去向(需有合法土地可移植並負責養護)。
- 預計施工日期與工期。
必備證明文件(視個案要求可能增減):
- 申請人身分證明文件:身分證影本(個人)、公司登記/商業登記證明影本及負責人身分證影本(公司)。
- 土地權利證明文件:
- 若因私有土地工程需遷移鄰接公有路樹:需檢附土地登記謄本、地籍圖謄本,證明申請人為土地所有權人或合法使用人(如租賃契約)。
- 若為建案:需檢附建造執照及核准圖說,標示需遷移路樹與建案的相關位置。
 
- 工程相關證明文件:如修建執照、開工報告、管線工程許可等,證明工程之合法性與必要性。
- 樹木位置圖說:在現況圖或地籍圖上明確標示需遷移的每一棵樹位置。
- 遷移及復舊計畫書(重點!):
- 移植計畫:包含移植方法(土球大小、斷根處理)、移植時間(避開生長旺季或颱風季)、移植目的地(地點、土地同意文件)、後續養護計畫(至少1~2年保活期,包含澆水、施肥、支撐、病蟲害防治等具體措施)及切結書保證負責養護至保活期滿。
- 若無法移植需砍伐:須提出強而有力且經主管機關認可的理由(如樹木嚴重病害腐朽有安全疑慮、移植存活率極低),並說明補植計畫(補植地點、樹種、規格、數量、養護計畫)。
- 施工交通維持計畫:遷移作業占用道路時,如何維持交通順暢與安全。
 
- 其他機關同意文件:若遷移地點涉及其他單位權管(如國有財產署、軍方、學校),需先取得其同意函。
- 繳費收據:多數縣市會收取審查費、保證金(養護保活期滿可退還)及樹木補償費(按樹種、樹徑計算)。
步驟三:遞交申請與審查
將申請書及所有文件送交主管機關承辦櫃檯。機關受理後會啟動審查:
- 書面審查:確認文件是否齊全、申請資格是否符合、理由是否充分。
- 現場會勘:這是關鍵步驟!主管機關會派員(有時會邀集相關單位如養護單位、交通單位、里長)到現場勘查:
- 確認申請書內容與現場狀況是否相符。
- 評估遷移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是否有替代方案?)。
- 審視遷移/補植/復舊計畫的可行性。
- 評估對周邊環境、交通的影響。
 
- 審查結論:依據書面與會勘結果,決定:
- 核准:核發許可文件,載明核准事項(遷移數量、方式、地點、期限、應遵守事項)。
- 駁回:說明駁回理由。
- 補正:要求申請人補充文件或修正計畫。
 
審查時間通常需要數週至數月不等,端看案件複雜度與機關作業效率。趕工期的話,務必預留充足的申請時間。
步驟四:核准後執行遷移作業
拿到核准函後,才能進行遷移工作。務必嚴格遵守許可內容:
- 委託合格廠商:路樹移植是專業技術活,應委託具園藝專業證照、經驗豐富的景觀工程公司執行。不當移植等同殺樹。
- 按核定計畫施工:時間、方法、地點、養護措施都需按核定計畫執行。
- 施工期間遵守規範:做好交維、環境清潔、避免損害鄰房或公共設施。
- 通報主管機關:有些縣市要求施工前通知承辦人,完工後報請查驗。
- 落實養護責任:這是成敗關鍵!移植後的養護期(通常1~2年)內,申請人需負責澆灌、維護,確保樹木存活。期間若樹木死亡,通常需按原承諾補植。主管機關會不定期抽查。
步驟五:養護期滿報備
養護保活期滿後,若樹木存活狀況良好,應通知主管機關。機關確認無誤後,通常會退還當初繳納的保證金。至此,整個遷移責任才告一段落。
常見卡關點與應對建議
- 
卡關點1:申請資格不符或理由不充分被駁回 - 建議:事前充分與承辦人員溝通,了解該機關的審查重點。申請書的「原因及目的」要寫得具體、合理且具說服力,連結法規(如建築法規要求的安全距離、工區必要範圍)。必要時附上專業技師簽證或評估報告。
 
- 
卡關點2:遷移/補植計畫書寫得太簡略或不可行 - 建議:這份計畫書是審查核心!強烈建議尋求專業景觀顧問或園藝公司的協助撰寫。計畫需具體、詳細、專業,展現對樹木生命的重視與技術可行性。明確的移植方法、養護SOP、保活率承諾,能增加核准機率。補植地點的土地同意證明務必先取得。
 
- 
卡關點3:審查時間過長,影響工程進度 - 建議:盡可能提前申請! 在工程規劃初期就同步評估路樹問題。主動追蹤進度,禮貌詢問承辦人是否需要補件或是否有加速的可能。保持良好溝通。
 
- 
卡關點4:樹木補償費與相關費用高昂 - 建議:各縣市都有樹木補償費計算標準(通常公式為:單價 × 樹徑平方值 × 株數)。樹徑越大、數量越多、樹種越珍貴,費用越高。精確測量樹徑很重要。費用是法定義務,通常難有議價空間,需納入工程預算成本。
 
- 
卡關點5:找不到合適地點移植或養護困難 - 建議:事前就要找好願意接收且適合樹木生長的移植地點(如私人苗圃、經同意的私有地、特定公有綠地專區等),並確認有足夠資源(人力、水車、專業知識)進行後續養護。若自認無力養護,可考慮在計畫書中委託專業養護公司執行,但費用需自行負擔。
 
觀念再提醒:樹木保護與公民責任
路樹遷移申請的本質,是在「工程開發需求」與「公共綠資源保護」之間尋求平衡點。法規的設立不是刁難,而是希望透過嚴謹的程序,確保每一棵公有樹木的遷移或砍伐,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在沒有更好替代方案下的最後手段,並負起後續補償或養護的責任。
- 優先考慮原地保留:在規劃階段,盡最大可能調整設計,避開現有樹木。原地保留的樹木,生態價值和對社區的貢獻遠高於移植樹。
- 專業評估不可少:無論是申請階段的計畫書撰寫,還是實際移植養護工作,尋求專業的景觀技師或園藝公司協助,是對樹木負責,也是對自己荷包負責(避免因移植失敗需賠償或補植)。
- 公民監督力量大:鄰里社區對公有樹木的關心,是重要的監督力量。若發現有人未經許可擅自遷移或破壞路樹,可向當地1999市民專線或管理機關檢舉,共同守護城市綠蔭。
結語:按部就班,合法安心
處理路樹遷移,絕對是件繁瑣耗時的事。它考驗著申請人的耐心、細心與對法規的尊重。然而,相較於一時衝動擅自處理所面臨的高額罰款、法律風險與社會責難,按部就班走完合法申請程序,雖然麻煩,卻是唯一能讓工程順利推進、同時避免後患的安心之道。事前充分了解流程、備齊文件、做好專業規劃,並與主管機關保持良好溝通,是順利過關的不二法門。下次當工程圖紙上畫到那棵擋路的樹時,別急著畫叉,先想想這套標準流程,預留足夠時間,才能讓工程與綠意,找到共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