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必看!搞懂「市內國內長途陸纜電路出租」審驗眉角,保障你的專線品質
各位台灣企業主、MIS網管人員,或是關心公司網路穩定性的人,注意啦!當公司要申請那種「市內電路」、「國內長途電路」或是整條「陸纜專線」來用(就是跟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這些固網業者租那種穩定、頻寬保證的線路啦),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業者提供的線路品質,到底是誰在把關?怎麼知道他們沒偷工減料?答案就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那個聽起來很拗口的「市內國內長途陸纜電路出租業務通信網路審驗作業」規定裡。今天就用大家聽得懂的話,把這套審驗流程拆解得清清楚楚,讓你了解背後的眉角,保障公司網路權益!
這個「審驗」到底是在驗什麼碗糕?跟我們企業有啥關係?
簡單講,這個「市內國內長途陸纜電路出租業務通信網路審驗作業」(後面簡稱「電路出租審驗」),就是 NCC 用來 盯緊固網業者(像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這些有固網執照的)的一套檢查機制。重點在於,當這些業者 要把他們鋪設在市區內、跨縣市甚至貫穿台灣本島的實體光纖或銅纜線路, 「整條」或「一部分頻寬」租給企業客戶使用時(例如銀行分行連總行、連鎖店POS系統、工廠機房連線、企業VPN專線),這條線路從頭到尾的「通信網路品質」和「服務性能」,必須通過 NCC 規定的測試標準,才能正式提供服務給客戶。
為什麼要這麼搞剛(麻煩)?
- 保障企業用戶權益: 你公司花大錢租專線,一個月可能幾萬甚至幾十萬,當然要求穩定、低延遲、頻寬保證。審驗就是要確保業者提供的線路,真的達到承諾的規格(例如 100Mbps 專線,就要真的能穩定跑到接近 100Mbps,不能偷斤減兩或動不動斷線)。
- 維護整體電信品質: 這些骨幹線路是台灣通訊的命脈,如果業者亂搞,品質不穩,影響的不只是一家公司,可能是一大票企業甚至公部門的運作。
- 落實電信管理法規: NCC 依據《電信管理法》及其相關子法(特別是「固定通信業務管理規則」)有責任監督業者,確保他們提供的服務符合法定要求。
所以,這個審驗不是找企業麻煩,反而是保護企業客戶的機制! 下次你跟業者簽專線合約,裡面寫的 SLA(服務水準協議),背後的基礎就是這些審驗在撐腰。
誰是主角?哪些「電路」需要被審驗?
不是所有線路都要走這套審驗喔!搞清楚範圍很重要:
- 
主角(業者): 擁有 第一類電信事業「固定通信業務」執照 的業者。在台灣主要就是: -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新世紀資通)
-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固網)
- 亞太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雖然行動業務整併,固網部分仍有相關業務)
- 其他較小的固網業者(若有提供此類服務)。
 
- 
被審的「電路」範圍: - 「市內電路」: 在同一個 市內網路營業區域 內的出租電路。例如,台北市信義區的A公司連到台北市內湖區的B公司,走的就是市內電路。
- 「國內長途電路」: 連接 不同市內網路營業區域 的出租電路。這是最常見的!例如台北總公司連到高雄分公司、台中工廠連到新竹辦公室,這種跨縣市的專線。
- 「國際海纜或衛星電路」的國內延伸段(陸纜段): 這有點專業。假設你租了一條從台灣直接連到日本的國際專線,這條線在台灣本島內,從海纜登陸站(比如淡水、頭城)連到你公司機房這段「陸地光纜」,也算在這個範圍內,需要審驗。
- 「行動通信網路」連接「固定通信網路」的電路: 當行動業者(像中華/遠傳/台哥大/台灣之星/亞太)的基地台,需要拉一條實體線路(可能是光纖或銅纜)連回到他們自己的機房或固網骨幹時,這段租用(或自有)的陸纜線路,也屬於此審驗範圍。
 
- 
關鍵特徵: - 一定是 「出租」 給別人用的電路(可能是租給其他企業,也可能是同一集團內不同公司租用,或是行動部門租用固網部門的線路)。
- 核心是 「點對點」或「點對多點」 提供 專屬頻寬 的通信服務。
- 底層是 實體線路(陸纜),無論是光纖(Fiber)還是傳統銅纜(如E1/T1專線,現在較少)。
 
簡單記:只要是固網業者「出租」的、跑在「實體線路」上的、用來連接不同地點的「專屬頻寬」服務,不管是市內跑還是跨縣市跑,幾乎都要過NCC這關審驗!
審驗流程大拆解:業者到底要過幾關?
這個審驗不是一次搞定,而是分階段、持續性的監督。主要分成幾個大階段:
第一關:網路建設完成,初次啟用前 -「系統審驗」
想像業者鋪好了一條新的光纖路由,或是在現有骨幹上開通了新的頻寬資源,準備要租給客戶了。在 正式開通提供服務給第一個客戶使用之前,業者必須主動向 NCC 申請「系統審驗」。這是最全面、最嚴格的一次體檢。
- 
業者準備資料(厚厚一疊): - 申請書: 正式公文,寫清楚要審驗的網路範圍、用途、設備清單等。
- 網路架構圖: 超級重要!要畫得非常詳細,包括:
- 整個被審電路的 端到端(End-to-End)路徑:從客戶A端設備,經過哪些業者的機房、哪些交接箱、使用哪些光纜/銅纜、中間經過哪些傳輸設備(如光轉發器、路由器、交換器),一直到客戶B端設備。每個節點的名稱、位置、設備型號都要標。
- 網路拓樸(怎麼連接的)、使用的 技術規格 (例如是SDH, OTN, MPLS-TP, 還是乙太網路?頻寬多大?)
- 備援路由圖: 有沒有備用線路?怎麼切換?切換時間要標出來(這關係到斷線時多久能恢復)。
 
- 服務性能規格書: 白紙黑字寫清楚這條電路承諾的 服務品質參數標準,這後面測試就依據這個來打!主要包括:
- 傳輸速率: 例如 10Mbps, 100Mbps, 1Gbps。測試時不能低於標稱速率。
- 傳輸延遲: 資料從A點到B點要花多少時間(單位通常是毫秒ms)。專線要求低延遲。
- 延遲變動: 延遲時間的波動程度(Jitter),不能忽快忽慢影響即時應用(如視訊會議)。
- 錯誤率: 傳輸過程中資料出錯的比例(如BER, Bit Error Rate),要非常低。
- 可用度: 最關鍵的SLA指標之一!一年內這條電路「可以正常使用」的時間比例,通常要求99.9%或更高(換算下來一年斷線不能超過8.76小時)。
 
- 測試計畫書: 業者要自己先提出一套 怎麼測、用什麼設備測、在哪裡測 的詳細方案給NCC看。NCC認可了,才能照著測。
- 測試儀器校驗證明: 用來測試的機器(如高階頻寬測試儀、BERT測試儀)是不是準的?要有合格實驗室的校正報告,證明儀器在有效期內且精度符合要求。
- 設備原廠規格書/符合性宣告: 用的傳輸設備(光端機、路由器等)本身的功能、性能要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如國際的ITU-T建議書、國內的技術規範)。
- 備援機制說明: 如果這條電路有承諾備援,要詳細說明備援路徑、觸發條件、切換方式、切換時間保證。
- 維運計畫: 業者打算怎麼日常監控、維護這條線路?故障時怎麼處理?
 
- 
NCC 書面審查: - NCC 的審驗人員會 仔細檢查 業者送來的這一大包資料。
- 重點看:架構合不合理?規格書寫的清不清楚?測試計畫可不可行?文件有沒有缺漏或矛盾?
- 如果有問題,會發文要求業者 補件或說明。業者得乖乖補齊。
 
- 
實地測試(重頭戲!): - 書面審查OK後,NCC 會派員(或委託專業檢測機構)到現場,會同業者人員,按照 核准的測試計畫 實際操演測試。
- 測試點: 通常在線路的 兩端(客戶端或業者端機房) 和 關鍵節點 接上測試儀器。
- 測試項目: 核心就是驗證 服務性能規格書 寫的那些項目:
- 傳輸速率測試: 實際打流量,看能不能穩定跑到簽約的頻寬(例如用iperf3工具灌滿100Mbps)。
- 傳輸延遲測試: 測量封包從A點到B點再回來的時間(Round Trip Time, RTT),除以2估算單向延遲。
- 延遲變動測試: 連續測量多筆延遲,計算標準差或最大值-最小值來評估Jitter。
- 錯誤率測試: 發送特定的測試碼型,看接收端收到多少錯誤位元。
- 連線中斷偵測: 模擬斷線,看告警系統能不能立刻發現。
- 備援切換測試(若有): 手動或模擬故障觸發主路徑斷線,計時看備援路徑多久能自動接上,並測試切換過程是否造成資料遺失。
 
- 測試時間: 不是測一下下就好!關鍵項目(尤其是可用度相關的穩定度)可能要 持續測試24小時甚至72小時,觀察長時間運作的穩定性。
- 測試記錄: 所有測試數據、儀器截圖都要詳細記錄,做成報告。
 
- 
測試報告審核 & 結果判定: - 業者把完整的 測試報告 和 相關記錄 再送交NCC。
- NCC 審驗人員 嚴格審視測試數據,看每一項結果是不是都 符合甚至優於 當初業者自己提出的「服務性能規格書」標準。
- 審驗通過: 所有項目都Pass,NCC會發給 審驗合格證明 或核准函。業者才能正式把這條電路租給客戶收錢。
- 審驗不通過: 有項目沒達標?業者就頭大了!必須 限期改善(例如調整設備設定、修復線路問題、甚至更換設備),然後 重新申請測試。沒過之前不能開通服務。
 
第二關:網路有重大變動 -「變更審驗」
業者的網路不可能永遠不變。如果當初通過系統審驗的電路,後來做了 「重大改變」,可能影響到原本的服務品質時,就必須在 變更後、重新提供服務前,向NCC申請「變更審驗」。
哪些算「重大變動」?
- 更換主要傳輸設備型號: 例如把舊的SDH設備換成新的OTN設備。
- 大幅修改網路架構或路由: 例如原本走A路線,現在主要走B路線,而且B路線的設備、距離、節點數都不同了。
- 改變使用的傳輸技術: 例如從傳統的TDM技術換成IP/MPLS技術。
- 服務性能規格「降低」: 這個比較少見,但萬一業者想調整承諾的規格(比如延遲放寬),也需要審。
- 備援機制失效或變更: 原本承諾的備援路徑沒了,或是換了另一條路徑。
變更審驗的流程: 基本上跟「系統審驗」很像,也是要送資料(著重在變更的部分)、NCC審查、必要時實地測試(測試重點在變更部分是否影響原性能)。通過後才能繼續用。
第三關:日常營運也要顧 -「抽驗」
NCC 可不是發了合格證明就沒事了!為了確保業者 不是只有審驗當下表現好,而是長期營運都維持品質,NCC 有權隨時進行 「抽驗」。
- 抽驗對象: 已經通過系統審驗或變更審驗,正在提供服務給客戶的電路。
- 抽驗時機: NCC 自己決定,可能是 定期(每年或每季),也可能是 接到大量客訴 懷疑某條線路或某業者品質有問題時,或是 隨機抽查。
- 抽驗方式:
- NCC 直接指定 要抽驗哪幾條電路(或哪個業者的某類電路)。
- 通知業者配合(通常會給準備時間,但不會讓業者有機會「特別調整」)。
- 同樣是 派員或委託機構到現場實測,測試項目跟當初系統審驗類似(傳輸速率、延遲、錯誤率、可用度監控記錄等)。
- 特別會檢查 備援機制 是不是真的能用,切換時間是否符合承諾。
 
- 抽驗結果:
- 合格:沒事,業者過關。
- 不合格: 這就嚴重了!NCC 會 要求業者限期改善,並追蹤改善結果。情節重大或屢不改善者,NCC 可以 依據《電信管理法》開罰! 罰鍰金額可能很高(數十萬到數百萬新台幣)。而且會被要求 主動通知受影響的客戶,說明情況和補償方案(依據SLA)。
 
企業用戶該知道的關鍵點與權益
了解審驗流程很好,但更重要的是,這跟付錢租線路的你有什麼直接關係?
- 審驗是品質的「基礎」保證: 它確保業者提供的線路,在「技術能力」上要達到承諾的標準。這是SLA的法律和技術後盾。
- SLA條款是「契約」保證: 審驗過了技術關,但業者跟你簽的 服務合約(含SLA條款) 才是直接保障你權益的文件。SLA會寫明:
- 承諾的 具體性能數字(頻寬、延遲、可用度%)。
- 達不到標準時的 補償方案(通常是扣減月租費,例如斷線超過X小時,減收Y%月費)。
- 故障通報與修復時限(例如幾小時內要回應、幾小時內要修好)。
- 客戶申訴管道。
- 審驗合格證明是你的談判籌碼: 簽約前或遇到爭議時,可以要求業者提供該條電路 「NCC審驗合格」的相關證明(不一定是整份報告,但業者應能出示證明文件),證明這條線路在技術上是被NCC認可達標的。
 
- 發生問題時,審驗記錄是證據:
- 如果線路頻頻出包,懷疑是業者當初審驗沒做好,或是後續維護不力導致品質下降,你可以 向NCC申訴。
- NCC在調查時,就會調出當初這條電路的 審驗資料(架構圖、測試報告) 和 後續抽驗記錄。這些都是判斷業者有無過失的 關鍵證據。
 
- 選擇業者時的參考(間接): 雖然你看不到其他客戶的審驗報告,但如果某業者 頻繁被NCC抽驗不合格或開罰(NCC官網會公布重大裁罰案),這絕對是紅旗!代表他們在網路品質管理上可能有問題。
- 「備援」是審驗重點,也是你的保命符: 審驗非常看重備援機制是否真實有效。對於 完全不能斷線 的關鍵應用(如銀行交易、機房連線),簽約時 務必要求業者提供「具備援」的電路方案,並確認其備援路徑也通過審驗,且SLA中有明確的備援切換時間保證和相關補償條款。
常見問題QA (企業角度)
- 
Q:我租的專線,業者說開通了,我怎麼知道他有沒有通過NCC審驗? - A: 主動要求!在簽約前或開通後,向業務窗口或客服要求提供「該電路已完成NCC審驗程序之證明文件」。業者有責任提供(可能只提供證明已完成的函文或編號,不會給完整測試報告)。這是你的權利。
 
- 
Q:審驗通過了,為什麼我的線路還是會斷線或變慢? - A: 審驗是「當下」對「網路本身技術能力」的檢測,確保硬體和基本設定能達標。但後續出問題可能原因很多:
- 設備故障: 機器壞了。
- 線路被挖斷: 道路施工挖斷光纜(最常見意外斷線原因)。
- 設定錯誤: 業者工程師設定跑掉。
- 網路擁塞: 雖然專線理論上頻寬獨享,但如果業者骨幹總頻寬不足,或路由規劃不良,仍可能間接影響(較少見於嚴格審驗過的純點對點專線,多見於共享型服務)。
- 客戶端設備問題: 你公司自己的路由器、防火牆、交換器有問題。
 
- 這時就要 依據合約中的SLA和故障處理流程 向業者申告,要求修復和補償。
 
- A: 審驗是「當下」對「網路本身技術能力」的檢測,確保硬體和基本設定能達標。但後續出問題可能原因很多:
- 
Q:如果業者提供的線路審驗沒過,NCC會通知我(客戶)嗎? - A: 系統審驗/變更審驗沒過,線路根本不能開通給你用,所以不會有「沒過但你卻在用」的情況。如果是 「抽驗」不合格,NCC 會要求業者限期改善,並「得」要求業者通知受影響客戶(法規通常用「得」,代表NCC有裁量權,通常情節重大會要求通知)。但客戶主動發現問題申訴,絕對是觸發NCC關注的重要管道。
 
- 
Q:我覺得業者提供的專線品質很差,根本沒達到SLA,該怎麼辦? - A: 步驟很重要:
- 詳細記錄: 發生時間、現象(斷線?變慢?延遲高?)、影響範圍、持續時間。最好有截圖或內部監控記錄。
- 向業者申告: 立即打客服專線報修,取得 報修單號。明確指出你認為違反了SLA哪一條(例如可用度不足、延遲過高)。
- 要求業者調查並提供報告: 修復後,要求業者提供 故障原因報告 和 依據SLA的補償方案。
- 業者不理或敷衍?向NCC申訴! 蒐集好所有證據(合約影本、SLA條款、報修記錄、故障記錄、與業者往來郵件/記錄),到 NCC官網「陳情申訴」專區 填寫線上申訴表單。NCC 會介入了解,並可能啟動對該電路的抽驗。申訴是督促業者和NCC重視問題的有效方法!
 
 
- A: 步驟很重要:
- 
Q:審驗合格是不是代表這條線路「絕對」不會斷? - A: 不是! 沒有任何電信服務能保證100%不斷線。審驗合格(尤其是可用度達標,如99.9%)是表示在「正常條件」和「業者允諾的備援機制下」,理論上斷線時間會非常少(一年不超過8.76小時)。但 天災(颱風、地震)、重大事故(火災)、或第三方施工破壞(挖斷纜線) 等不可抗力因素,仍然可能導致中斷。SLA通常也會排除這些不可抗力條款。審驗的重點在於確保「人為可控部分」(設備、線路品質、網路設計、備援)是達標的。
 
結語:審驗是把關者,了解它才能當聰明的消費者
NCC 的「市內國內長途陸纜電路出租業務通信網路審驗作業」這套機制,雖然名字又臭又長,背後的流程也很繁瑣,但它的核心精神很明確:透過科學化、標準化的測試與持續監督,確保台灣企業花大錢租用的專線服務,其底層的實體網路品質是經得起檢驗的。
作為企業用戶,我們不需要自己跑去跟NCC打交道,也不需要精通那些測試儀器怎麼操作。但是,了解這套審驗機制的存在、目的和基本流程,絕對是重要的! 這能幫助我們:
- 更有底氣地跟電信業者談判簽約。
- 在遇到服務品質爭議時,知道如何蒐證、申訴,引用相關規定保障權益。
- 理解SLA條款背後的技術基礎與法規支撐。
下次當你的公司需要申辦一條重要的企業專線時,別忘了問業者一句:「這條線路,你們的NCC審驗流程跑完了嗎?合格證明方便提供參考嗎?」多一分了解,多一分保障!讓這套審驗機制,真正成為守護企業網路穩定運作的無形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