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都審系統全攻略:建商必懂的審議流程與實戰關鍵

搞懂都審為什麼這麼重要?

先講個血淋淋案例:去年有建商在藝文特區推豪宅案,容積移轉都談好了,圖面畫得超漂亮,結果卡在都審整整18個月!為什麼?因為沒抓到開放空間比例的新規定,景觀植栽規劃也不符標準。最後硬生生錯過房市熱潮,少賺好幾億。這就是桃園市都市設計審議的威力——過不了這關,什麼開發案都別想動!

都審到底是什麼碗糕?簡單說就是桃園市政府對重大建案的「品質把關機制」。根據《都市計畫法》和《桃園市都市設計審議原則》,當你要搞大型開發時,不能只顧自己賺錢,還要考慮整區的都市景觀交通衝擊防災動線這些公共議題。尤其桃園這幾年發展超快,從青埔特區中路重劃區,再到航空城計畫,沒通過都審的案子根本寸步難行!


誰會被都審盯上?這些雷區千萬別踩

不是所有案子都要跑都審啦!根據2023年最新規定,以下幾種開發案鐵定要審

1. 面積門檻類

  • 住商混合區蓋超過 5,000平方公尺(約1,500坪)
  • 工業區搞 10,000平方公尺 以上
  • 歷史街區或景觀敏感區就算只有500平方公尺也要審

2. 特殊地標類

  • 樓高 70公尺 以上(大概22層樓)的摩天大樓
  • 在火車站、捷運站 500公尺 內的開發案
  • 容積移轉超過基地面積30%的案子

3. 公共設施類

  • 學校、醫院、社福機構這些公家建設
  • 大型商場或百貨公司(營業面積破萬坪)

像最近吵很兇的中壢體育園區BOT案,就是因為卡在交通影響評估沒過關,都審開了三次會還在補資料。所以說啊,搞開發前先確認自己要不要進都審戰場,能省掉後面一堆麻煩!


都審流程八部曲:從送件到領證的生存指南

▶ 階段1:事前預審(躲子彈關鍵期)

桃園市都發局強烈建議先做「預審諮詢」。帶著你的設計概念圖,直接殺到都發局 都設科 找承辦泡茶。他們會當場點出「量體配置太大」、「退縮空間不足」這種致命傷。有建商分享過:預審時被點出消防救災動線有問題,當場改圖省掉後面兩個月補件時間!

▶ 階段2:正式掛件(文件戰場開打)

必備 7大文件 缺一不可:

  1. 申請書(載明建蔽率容積率這些基本資料)
  2. 彩色透視圖與景觀模擬圖(要標周邊300公尺地標)
  3. 交通影響評估報告(尖峰時段車流模擬最重要)
  4. 開放空間規劃書(包含無障礙設計細節)
  5. 植栽綠化計畫(喬灌木比例會被放大檢視)
  6. 夜間照明計畫(防止光害擾民)
  7. 防災計畫(尤其是地震帶上的建案)

地雷警告:去年有48%退件都是栽在「交通評估」!桃園現在超嚴查 YouBike站點銜接人行道寬度,沒達標直接打槍。

▶ 階段3:初審小組過招(技術性肉搏戰)

6-8位專家 組成的初審小組開虐!這些人包含建築師、景觀設計師、交通工程師,專挑你痛點打:

  • 地下開挖率超過鄰房地基怎麼辦?」
  • 雨遮設計符合新制嗎?」
  • 廣告物設置會不會變市容毒瘤?」

這時候最好帶著設計團隊坐鎮,當場承諾「退縮3公尺」或「增設共融遊戲區」才有機會過關。

▶ 階段4:幹事會協調(搶救補件黃金期)

初審沒過就進「幹事會」。都發局會給 30天補件期限,常見補件項目:

  • 重跑 交通模擬 數據
  • 調整 建築量體 減少壓迫感
  • 加碼 公益設施(例如托老中心)

▶ 階段5:大會審議(決戰委員攻防戰)

來到 都審委員會 這關就是決戰了! 15位委員 包含學者、NGO代表、里長,問的問題更狠: 「綠覆率怎麼算的?」
施工圍籬會不會擋到公車站?」
屋頂違建預防機制在哪?」

最經典是 龜山A7重劃區 某建案,委員硬是要求把「冷氣室外機格柵」從塑膠改金屬材質,說是怕火災!

▶ 階段6:核備定案(最後一哩路)

大會通過後約 2週內 會收到「審議核定書」。但別高興太早!上面會密密麻麻列出 20~30項承諾事項,例如:

  • 取得使照前完成 人行道拓寬
  • 捐贈 公共藝術 設置基金
  • 繳納 景觀維護保證金

▶ 階段7:施工勘驗(承諾兌現期)

真正魔鬼藏在這裡!都發局 每季突襲工地 檢查:

  • 施工圍籬 有沒有美化?
  • 土方車 是否按指定路線走?
  • 臨時植栽 存活率達標沒?

▶ 階段8:竣工備查(終極解鎖)

領到使照後 6個月內 要完成 景觀竣工報告,包含:

  • 實際 喬灌木數量 對照表
  • 開放空間 無障礙動線 照片
  • 夜間照明 光害檢測 報告

建商血淚教訓:都審五大死亡陷阱

💀 陷阱1:低估交通衝擊

青埔特區 某商場案原以為周邊路夠寬,結果模擬發現 高鐵南路 會塞爆!最後被迫多花 2億 增設地下連通道。切記:捷運站開發案 現在強制要設 YouBike 3.0站點

💀 陷阱2:開放空間偷雞

法規寫「開放空間」不是擺幾張椅子就混過去。委員實際拿尺量 通道寬度,還會檢查 遮陰率。南崁有建案因樹種太小被當「盆栽充數」打槍!

💀 陷阱3:綠化灌水被抓包

植栽計畫 要精確到 每棵樹的胸徑!蘆竹某案寫種 樟樹 30棵,委員現場點名:「第12棵在哪?」原來被停車位吃掉了…

💀 陷阱4:容積移轉踩紅線

容積移轉 衝樓高?都發局現在用 3D建模 檢視 日照權 影響。中路重劃區有豪宅被砍 3層樓,只因投影遮到公園!

💀 陷阱5:輕忽鄰房保護

施工計畫 沒寫清楚 地盤改良 工法?等著接鄰居陳情信!桃園法院認證:因施工震裂鄰屋,建商賠 1,800萬


神隊友清單:加速通關的終極武器

🔧 法寶1:都審模擬系統

桃園市府花 2,000萬 建的 3D審議平台 超好用!把BIM模型丟進去,自動跑 視覺模擬法規檢核,連「建築陰影覆蓋率」都算給你。

🔧 法寶2:預審輔導團

都發局 免費 派建築師到基地現勘!曾有建商靠這招把 審議次數 從4次壓到1次過關。

🔧 法寶3:容積獎勵懶人包

這些 加碼容積 條件超香:

  • 電動車充電樁5%容獎
  • 社會住宅 用地給 10%容獎
  • 耐震設計 標章再加 3%

🔧 法寶4:爭議協調SOP

被委員釘爆時快啟動:

  1. 當場承諾 書面修正
  2. 三天內補 模擬對比圖
  3. 在地里長 背書支持

2024新制重點:不想踩雷必看

桃園都審規矩年年變!今年起這些規定最要命:

⚡ 防災條款升級

地震帶 上的建案強制做 土壤液化分析,還要畫 緊急疏散動線圖。蘆竹、大園區的案子首當其衝!

⚡ 綠能強制裝配

屋頂 光電板設置率10% 提高到 30%,沒達標別想過關。

⚡ 智慧建築綁標

500戶以上社區強制裝 AI保全系統漏水監測器,成本多 3% 跑不掉。

⚡ 社福設施加碼

1,000坪以上開發案,必須留 5%空間 給公托或長照站,不然容積獎勵直接歸零。


建商真心話:都審通關三秘訣

💡 秘訣1:把委員當客戶伺候

某上市建商處長爆料:「我們專設 委員資料庫,記錄每個人的偏好。像王教授超恨 玻璃帷幕,李建築師堅持 垂直綠牆,提案時絕對避開地雷!」

💡 秘訣2:用數據說話別硬拗

「與其辯解 停車位不足,不如秀出 共享車位 數據。上次我們導入 停車APP系統,證明周邊有 200個閒置車位,委員秒閉嘴。」

💡 秘訣3:早點打點周邊關係

「審議前先辦 鄰里說明會,收集 里長連署書。有次委員質疑 噪音問題,我們當場拿出 80份居民同意書,直接逆轉勝!」


未來都審三大變革風向

🌪 虛擬審議成主流

桃園市府砸 5億元宇宙都審平台,以後戴VR眼鏡就能虛擬踏勘,建商不用再扛模型奔波。

🌪 生態檢核更嚴苛

接下來強制做 生物廊道評估,開發基地有 台灣藍鵲諸羅樹蛙?抱歉請改設計!

🌪 碳足跡綁容積獎勵

2025年起, 建築碳排量 低於標準才給容獎。預估得改用 低碳混凝土 成本多 15%


結語:都審不是障礙而是增值利器

講句實在話:通過都審的建案, 房價至少多撐15%!像通過 鑽石級綠建築 認證的 經國特區 建案,每坪硬是比隔壁多賣 8萬。與其把都審當麻煩,不如看成 建築品質認證。只要掌握「早諮詢、抓重點、玩數據」九字訣,你家的建案也能變身區域標竿!

最後提醒:桃園都發局官網每月更新 都審QA懶人包,還有 案例解析影片。別再憑感覺送件啦!搞懂規則才是贏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