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讀者必看!「國軍史政檔案影像調閱系統」申請超詳細攻略,軍眷、研究者都該懂
哈囉!各位台灣的鄉親、軍眷朋友、歷史研究同好,或是正在幫家中長輩處理事情的熱心子女們,是不是有時候為了查一份阿公、老爸當年在部隊的紀錄,或是要做研究需要軍方史料,結果搞不清楚要去哪裡找、怎麼申請?跑了好幾個地方、打了好多通電話,最後還是霧煞煞?別擔心啦!國防部有個很重要的工具叫 「國軍史政檔案影像調閱系統」,專門給大家申請調閱那些已經數位化的軍事老檔案。今天就來幫大家把這個系統的「眉眉角角」一次講清楚,包你看完就知道怎麼操作,省時省力免煩惱!
這個「國軍史政檔案影像調閱系統」到底是什麼碗糕?為什麼要用它?
簡單講,它就是 國防部 為了方便民眾查詢、申請那些已經「掃描成電子檔」的 國軍歷史檔案 而設立的一個線上平台。以前啊,這些老文件、舊檔案都只存在厚厚的紙本裡頭,放在檔案庫房,保存不易,查起來更是麻煩到爆,要填一堆表格、等公文往返,時間拖超久。現在把這些珍貴的歷史文件數位化(就是掃描成電腦圖檔啦!)後,透過這個系統,大家就能用比較方便的方式去 查詢有沒有你要的資料,然後 線上申請調閱 那些檔案的電子影像檔。
哪些人會用到這個系統?用途超乎你想像!
你可能以為只有歷史學者在用?錯!其實很多跟軍方有關的大小事,都可能需要靠它:
- 
軍眷尋根、家族歷史拼圖: - 想查過世長輩(阿公、阿爸、叔伯)當年在哪個部隊服役?擔任什麼職務?參加過哪些戰役?領過什麼勳獎章?這些紀錄對了解家族歷史超級重要!
- 需要證明親屬關係來申請某些 榮民相關的權益或補助(例如喪葬補助、遺產相關證明),但手邊文件不足時,可能就需要調閱長輩的軍職資料來佐證。
 
- 
歷史研究與教學: - 學者、研究生、歷史老師或軍事迷想研究 國軍戰史、部隊沿革、重大軍事事件(像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等),這些第一手的檔案文件就是最關鍵的證據啦!
- 寫論文、出書、做展覽,都需要可靠的史料來源。
 
- 
個人權益證明: - 退役的 榮民伯伯 自己可能需要調閱服役證明、退伍令影本(如果正本遺失)來辦理其他業務。
- 報考 軍校或志願役 有時需要父輩的相關服役證明文件。
- 證明服役年資(尤其是早年可能紀錄不全或有爭議時)。
 
- 
法律訴訟或公證需要: - 涉及遺產繼承、撫卹金請領等法律程序,有時法院或相關單位會要求提出具體的軍職服役證明文件。
 
系統裡到底藏了哪些「寶」?可以申請調閱的文件種類
不是所有軍方文件都開放哦!主要是 已經移轉給國防部政務辦公室史政處 保管,而且 完成數位化掃描 的 歷史性檔案。常見的包括:
- 官兵個人資料: 這是最多人查的!像是 軍人身份登記表、軍官任官履歷表、士官兵名冊、職務編配表 等等。裡面可能記載個人基本資料、入伍時間、部隊番號、職務、階級、受訓、考績、勳獎、甚至家庭成員等資訊。(注意:非常近期或涉及高度機密的個人現役資料不會在這裡!)
- 部隊單位沿革史: 記錄某個師、旅、團或更小單位的成立、改編、移防、參與戰役等歷史。
- 作戰計畫與報告: 一些已解密或歷史較久遠的作戰計畫、戰鬥詳報、陣中日誌等(這類通常有較多限制或需更嚴格審查)。
- 訓練、演習紀錄: 重要的軍事演習或訓練計畫與成果報告。
- 日誌、日記: 如 陣中日誌、部隊日誌、主官日記 等,記錄部隊日常動態。
- 命令、通報: 重要的軍事命令、人事通報等。
- 勳獎、獎懲紀錄: 頒發勳章、獎章或重大獎懲的命令或名冊。
- 其他具歷史價值的文書: 如會議紀錄、視察報告、裝備清冊等。
重要提醒:
- 機密檔案不開放: 涉及國家安全機密、個人隱私(非本人或直系親屬申請時)或依法限制閱覽的檔案,是 無法 透過這個系統申請調閱的。
- 檔案完整性: 年代久遠,有些檔案可能有缺損、遺失或字跡模糊,不是所有文件都完美保存下來。
- 數位化進度: 國軍歷史檔案數量龐大,數位化是持續進行的工作,並非所有該處保管的紙本檔案都已掃描上系統。如果系統查不到,可能代表還沒掃,或該檔案不在史政處保管範圍。
手把手教學!「國軍史政檔案影像調閱系統」線上申請全步驟(超詳細版)
知道這系統能幹嘛、有什麼寶之後,重點來了!到底要怎麼用?別緊張,跟著步驟一步一步做:
步驟 0:申請前準備!沒準備好會卡關
- 確認你要查什麼: 這是關鍵第一步!你要調閱「誰」的資料?「哪個」部隊的資料?「什麼時期」的資料?「大概什麼內容」?資訊越具體,查到的機會越大。例如:「我想查我父親張XX,民國50年到55年左右在金門服役的部隊和職務資料」就比「我想找我爸當兵的資料」好查一百倍!
- 準備關鍵資訊:
- 個人資料類: 被查詢人的 全名、出生年月日(或民國年次)、身分證字號(若知道最好)、服役時期(大概年份)、可能服役的單位或地點(如金門、馬祖、陸軍XX師)。如果名字很常見(像陳小明、李大同),有更多識別資訊(生日、老家地點、配偶名)更能幫助辨識。
- 部隊單位類: 部隊的 正式番號、駐地、時間。老部隊番號可能變來變去,知道當時的番號很重要。
 
- 準備好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讀卡機: 線上申請 必須 使用 自然人憑證(最方便) 或 健保卡(需搭配戶號) 進行身分驗證登入。沒有讀卡機?抱歉,請先去買一台!這是必備工具。沒有這些東西?那就只能走 現場臨櫃申請 的路線(後面會說明)。
- 確認網路環境: 找個網路穩定的地方。
步驟 1:進入系統網站
打開你的瀏覽器,輸入 國軍史政檔案影像調閱系統 的官方網址:
https://archivesonline.mnd.gov.tw (請務必認明這個 “.mnd.gov.tw” 的政府網域,別點到奇怪網站!)
步驟 2:登入系統(關鍵步驟!)
- 進入首頁後,找到 「線上調閱申請」 或類似的按鈕(通常很明顯)。
- 點進去後,系統會要求你選擇登入方式:
- 自然人憑證登入: 把自然人憑證插入讀卡機,按照網頁指示安裝必要元件(通常是第一次使用時要裝),輸入憑證密碼(PIN Code)。
- 健保卡登入: 插入健保卡,同樣可能需要安裝元件,輸入 「身分證號」 和 「戶號」(戶口名簿上有)進行驗證。
 
- 登入成功!系統會確認你的身分。
步驟 3:開始查詢檔案
登入後,你會進入系統主畫面。找到 「檔案查詢」 或 「檔案檢索」 的功能。
- 基本查詢: 通常有一個搜尋框,你可以輸入關鍵字,如人名(被查詢者)、部隊番號、地名等。
- 進階查詢: 強烈建議用這個! 點開進階查詢,可以填入更詳細的條件:
- 檔號:如果你知道檔號當然最快,但一般人不知道。
- 案名/事由:輸入關鍵字,如「張XX 人事」、「陸軍第XX師 沿革」、「金門防衛 作戰」。
- 產生者(單位):輸入可能產生該檔案的單位,如「陸軍總司令部」、「金門防衛司令部」。
- 日期:設定檔案產生的時間範圍,如「民國50年1月1日」到「民國55年12月31日」。
- 主題:可選填,如「人事」、「作戰」、「訓練」等分類。
- 層級:可選填,如「作戰區/防衛部」、「軍」、「師」、「旅/團」等。
- 密等:通常選「非機密」或「已解密」。
 
- 設定好條件後,按下 「查詢」 按鈕。
步驟 4:檢視查詢結果
- 系統會列出符合你查詢條件的檔案清單。
- 點擊清單中的 「檔名」 或 「詳細資料」,通常可以預覽到這份檔案的一些 「詮釋資料」 (Metadata),就是檔案的「基本資料卡」,告訴你這份檔案:
- 檔號
- 案名/事由
- 產生者(單位)
- 產生日期
- 檔案數量(幾頁)
- 主題
- 密等
- 檔案內容的 「摘要描述」 (這點很重要!會大概說明這份文件是關於什麼的,例如:「本卷為陸軍第XX師民國50年1月至12月官兵名冊」)
 
- 仔細看摘要描述! 這是判斷這份檔案是不是你要的關鍵!因為你 無法直接線上看到檔案的「影像內容」!只能看到這個描述。
- 如果描述看起來符合你的需求,記下這個檔案的 「檔號」 或勾選它,準備申請調閱。如果沒找到,試著調整關鍵字或條件再查一次。
步驟 5:填寫「調閱申請書」 (線上申請核心!)
- 在查詢結果頁面,找到你要申請的檔案,旁邊會有 「申請調閱」 的按鈕或勾選框。勾選你要的檔案(一次可以申請多筆)。
- 點選 「填寫申請書」 或類似按鈕,系統會引導你進入正式的申請表單。
- 填寫申請人資料: 因為你用自然人憑證或健保卡登入,很多基本資料(姓名、身分證字號、聯絡電話、email)系統可能會自動帶入,但 務必仔細檢查確認正確無誤! 尤其是電話和email,這是承辦人員聯繫你的重要管道。
- 填寫調閱目的: 這是 必填且非常重要的欄位! 你要清楚說明 「為什麼要調閱這份檔案」。請具體、誠實地填寫。常見目的如:
- 「查詢先父OOO(身分證字號A123456789)之服役單位及職務資料,供家族史編纂及後代追思用。」
- 「研究OO戰役(或OO部隊)歷史,撰寫學術論文所需。」
- 「申請榮民遺眷相關補助,需佐證先父OOO服役年資及關係。」
- 「本人OOO退伍令遺失,申請服役資料影本以供證明。」
- 寫得越具體、越合理,通過審核的機會越高! 不要只寫「參考用」、「個人需要」這種太籠統的。
 
- 填寫檔案資料: 系統通常會把你剛剛勾選要申請的檔案檔號、案名自動帶入申請書中。再次確認申請的檔案是你要的。
- 選擇取件方式:
- 線上閱覽: 申請通過後,系統會發email通知你,你可以 登回系統,在指定的天數內(通常是3-7天)線上直接看 檔案的影像圖檔。無法下載、無法列印、無法儲存,只能線上瀏覽。適合單純查閱內容、抄錄資料。最常用!
- 現場閱覽: 申請通過後,email通知你,你要 親自跑一趟「國軍歷史文物館」的檔案閱覽室(地點在台北市貴陽街一段243號),在指定的時間內,用館內的電腦看檔案影像。一樣不能下載帶走。適合需要仔細比對大量檔案,或住台北較方便的人。
- 申請複製: 這個 最嚴格、最少被核准!你需要 強烈且充分的理由(例如:訴訟證據、學術出版需引用、政府機關公文往來),說明為什麼必須要拿到紙本或電子檔複製本。申請書要寫得非常清楚。即使申請,也幾乎只能拿到檔案內容的「摘錄」或「節本」,不太可能拿到整份完整複製。而且 要收費(影印費、光碟費等)!除非必要,否則不建議優先選這個。
 
- 上傳證明文件(如果需要): 這點超重要!關係到你能不能申請!
- 如果你是 本人 申請 自己 的檔案:通常只需要身分證件(登入時已驗證),申請書上目的寫清楚即可。
- 如果你是 非本人 申請(例如子孫申請長輩的檔案):
- 你 必須 上傳能證明你和檔案當事人有 「直系血親關係」 的文件!通常是:
- 當事人的 除戶戶籍謄本(如果已過世)。
- 你的 戶籍謄本(上面要能清楚顯示你是當事人的子女或父母關係)。
- 如果戶籍謄本無法直接顯示(例如從母姓、收養等較複雜狀況),可能還需要 出生證明 或其他足以證明的文件(如法院判決書)。
 
- 申請書上的「申請目的」一定要說明是為直系血親(父、母、祖父、祖母等)申請。
 
- 你 必須 上傳能證明你和檔案當事人有 「直系血親關係」 的文件!通常是:
- 如果是 研究機構或學者 申請,可能需要上傳研究計畫書、機構公文或相關證明。
- 系統會有上傳檔案的功能(通常是PDF或圖檔),務必把證明文件掃描清晰、完整上傳! 文件不齊或不清楚,絕對會被退件!
 
- 仔細檢查: 把申請書從頭到尾看一遍,確認資料正確、目的清楚、檔案正確、證明文件已上傳。
- 送出申請: 按下 「確認送出」 或 「申請」 按鈕。系統通常會給你一個 「申請案號」,務必記下來!這是後續查詢進度的依據。
步驟 6:等待審核結果
- 申請送出後,就進入 國防部政務辦公室史政處承辦人員的審核階段。這 不是自動核准 的系統!
- 審核時間 沒有固定標準,快則1-2週,慢則1個月以上都有可能。取決於:
- 申請案量大小。
- 你申請的檔案性質(涉及個人隱私或敏感歷史的審查會更嚴謹)。
- 你申請的目的和理由是否充分、合理。
- 你提供的證明文件是否完整、有效。
 
- 請耐心等待! 不要剛送出一兩天就一直打電話催。
步驟 7:查詢申請進度與結果通知
- 線上查進度: 你可以隨時 用當初申請的帳號(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登入系統,通常會有 「申請進度查詢」 或 「我的申請案」 功能,輸入你的申請案號或直接列出你的申請紀錄,查看目前的處理狀態(如:收件中、審核中、已核准、補件中、已退件等)。
- Email 通知: 最重要的通知方式! 無論申請核准、需要補件、或是被退件,承辦人員 主要都會透過你申請書上留的 Email 通知你!所以 務必填寫正確且常收信的 Email! 垃圾郵件夾也要記得檢查!
- 電話聯繫(較少): 如果承辦人員有緊急事項或 Email 聯繫不上你,才可能打你申請書上留的電話。
步驟 8:申請結果與後續動作
- 核准通知:
- 收到 Email 核准通知!恭喜!
- 通知信會明確告訴你:
- 核准調閱的檔案檔號、案名。
- 你選擇的 「取件方式」。
- 如果是 「線上閱覽」:會告訴你 可以開始線上閱覽的日期區間(通常是核准日起算3-7天內有效),以及 如何登入系統查看(通常是在「我的申請案」裡點選該核准案,會有「線上閱覽」的連結按鈕)。務必在期限內看完!時間一到權限就關閉!
- 如果是 「現場閱覽」:會告訴你 可以到「國軍歷史文物館檔案閱覽室」閱覽的時間區間(通常也是核准日起算一段時間內,例如一個月),以及 現場閱覽需攜帶的文件(通常是核准通知書印出來 + 有照片的身分證件正本)。
- 如果是 「申請複製」 被核准(這很少見):通知信會詳細說明如何繳費、取件方式(現場領或郵寄)。
 
 
- 補件通知:
- 收到 Email 通知說需要 「補件」。這很常見!
- 承辦人員會 清楚列出你缺少什麼文件,或哪個地方需要補充說明(例如申請目的寫太模糊、證明文件不清楚、親屬關係證明不足)。
- 務必仔細看補件要求! 然後 盡快 登入系統(通常在你的申請案紀錄裡會有補件上傳功能)或在回信中,把 「補齊的、符合要求的」 文件或說明上傳/回覆給承辦人員。
- 補件完成後,審核流程會繼續。沒補或補不對,就可能被退件。
 
- 退件通知:
- 收到 Email 退件通知。這當然最不樂見。
- 通知信會 說明退件的具體原因。常見原因包括:
- 申請資格不符(例如非直系親屬申請個人檔案又無法證明正當理由)。
- 申請目的不明確或理由不充分。
- 證明文件不足、無法證明親屬關係或申請必要性。
- 申請的檔案屬於依法不得公開之機密檔案或限制閱覽檔案。
- 申請的檔案尚未完成數位化或非屬該系統管理範圍。
- 經多次通知補件仍未補齊或補正。
 
- 如果對退件原因有疑問,可以 禮貌性地 依照通知信上的聯絡方式(通常是 Email 或電話)向承辦人員詢問清楚。但如果是資格不符或檔案依法不開放,通常就很難翻盤了。
 
萬一我沒有讀卡機/自然人憑證/健保卡?只能走「現場臨櫃申請」
如果你真的沒辦法線上申請(沒設備、不熟悉電腦操作),還有最後一招:親自跑一趟「國軍歷史文物館檔案閱覽室」現場申請!
- 地點: 臺北市中正區貴陽街一段243號 (國軍歷史文物館內)。
- 時間: 一定要先查官網公告或打電話確認開放時間! 通常週一到週五上班時間,但可能中午休息,且 並非隨時去都能馬上辦、馬上查!建議 務必先打電話詢問! (電話:02-2311-6117,但請以官網公告為準)
- 流程:
- 照樣要做功課! 還是得盡可能準備好你要查詢的人名、單位、時間等資訊。現場沒有魔法幫你憑空變資料。
- 帶齊證明文件正本:
- 申請人本人的 有照片身分證件正本(身分證、駕照、護照)。
- 如果申請 非本人 檔案,務必帶齊 證明直系親屬關係的文件正本(如:你的身分證、戶口名簿正本或詳細記事版的戶籍謄本正本、當事人的除戶戶籍謄本正本)。影本通常不行!要看正本!
- 現場承辦人員會核對正本。
 
- 現場填寫「紙本」申請書: 內容跟線上申請書差不多(申請人資料、調閱檔案資訊、申請目的、取件方式選擇等)。
- 現場繳交申請書與文件查驗: 承辦人員當場收件、初步查驗文件是否齊全。文件不齊一樣會請你補。
- 等待審核通知: 跟線上申請一樣,需要時間審核。承辦人員會告訴你後續如何得知結果(通常是電話通知或 Email 通知,看你在申請書上留哪個)。
- 核准後依通知取件: 如果核准的是現場閱覽,就在通知的時間內到閱覽室看檔案。如果是核准線上閱覽,會提供你方式回去上網看。申請複製也是現場處理繳費取件。
 
- 優缺點:
- 優點: 有問題可以直接問承辦人員、適合不熟悉電腦操作者、當場確認文件是否合格。
- 缺點: 非常耗時! 要親自跑台北、可能要等很久、審核時間一樣跑流程不會比較快、承辦人員忙的時候無法一直幫你查詢細節。
 
申請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的 Q&A 大補帖 (超實用!)
- 
Q:我線上申請後,多久會知道結果?可以催嗎? - A: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前面提過,1週到1個月都有可能。除非真的等超過1個月都沒消息(Email垃圾箱也確認過),才 禮貌性地 打電話 (02-2311-6117) 或 透過系統的聯絡信箱 詢問承辦人員你的申請案(案號XXXXX)進度如何。劈頭就催或態度不好,通常沒幫助。
 
- 
Q:為什麼我查得到檔案清單,但申請調閱卻被退件? - A:查得到不代表一定可以申請看內容! 最常見原因:
- 資格不符: 非本人或非直系親屬申請個人檔案,且無法提出強烈正當理由(如訴訟)。
- 證明文件不足: 親屬關係證明沒上傳或不清楚。
- 申請目的寫得太籠統或不合理: 例如只寫「個人參考」、「好奇」。
- 檔案本身雖已數位化,但內容涉及其他未同意公開的第三人隱私或仍有限制: 例如名冊裡有其他人資料。
- 系統顯示錯誤或詮釋資料不完整: 極少數情況可能點選的檔案實際內容與描述不符或有誤。
 
 
- A:查得到不代表一定可以申請看內容! 最常見原因:
- 
Q:線上閱覽時,為什麼不能下載、不能列印、不能拍照? - A:這是 國家檔案管理 的 基本規定 和 系統設計的保護機制!目的是保護檔案著作權、避免個資外洩、確保檔案不被濫用。請尊重規定,線上閱覽就是讓你「看」,需要內容請用「手抄筆記」或「打字記錄」下來。偷偷用截圖或拍照是違規的,可能被追究責任。
 
- 
Q:我申請複製(影印或電子檔)為什麼這麼難被核准? - A:複製檔案涉及更嚴格的 「檔案法」 及 「政府資訊公開法」 規範。除非你有 「法律明文規定」 或 「維護重大公益」 或 「研究著作且經同意」 等 「非常具體且強有力」 的理由,並 詳細說明為何必須取得複製本,否則基於 檔案保存管理 和 個資保護 原則,機關通常傾向不提供複製。線上閱覽或現場閱覽是主要的服務方式。
 
- 
Q:我在檔案裡看到我(或家人)的資料有錯誤怎麼辦? - A:國軍史政檔案是 「歷史紀錄」,反映的是 「文件當時產生時」 的狀況。原則上 不會、也不能 因為你現在申請調閱發現有誤,就回去修改幾十年前的原始檔案文件。這些檔案作為史料,其真實性在於反映「當時的紀錄是什麼」,而非「現在確認是否完全正確」。但如果這個錯誤影響你 現在 的 法定權益(例如年資計算錯誤影響退休金),你需要 循其他正式管道(例如向退輔會、原服役軍種司令部的人事單位)提出更正 「現行人事資料」 的申請,並可能需要提供其他佐證。史政處通常無法直接修改歷史檔案。
 
- 
Q:系統裡找不到我要的檔案,是不是就沒希望了? - A:不一定!原因可能:
- 還沒數位化: 數位化是持續性的工作,進度請參考史政處公告或去電詢問。
- 檔案不在史政處保管: 可能還在原產製單位,或已移交給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管局)。可嘗試查詢 「國家檔案資訊網」 (https://aa.archives.gov.tw)。
- 檔案屬機密未解密。
- 關鍵字沒下對: 試試同義詞、部隊舊番號、地名舊稱等。
- 檔案已銷毀(依規定): 部分檔案依法有保存年限,年限到了且無永久保存價值者可能銷毀。
 
- 如果確認是史政處保管但未掃描,可嘗試詢問是否有其他查詢管道或掃描時程,但通常無法為個人加速。
 
- A:不一定!原因可能:
- 
Q:我是研究者,想申請大量檔案或特定主題檔案,有特殊管道嗎? - A:學術研究計畫若有大量調檔需求,建議 主動聯繫史政處承辦人員(透過官網聯絡方式或電話),說明你的研究計畫主題、範圍、預期需要調閱的檔案類型與數量、研究期程等。機關可能會視情況提供較彈性的協助方式或指引,但仍需 逐案申請 並符合相關規定。沒有「後門」或「特別快車道」。
 
總結:成功申請的秘訣與貼心提醒
- 功課做足,資訊越詳盡越好: 人名、時間、單位、地點,帶越多關鍵字查詢越容易命中。
- 申請目的寫「具體」且「合理」: 讓承辦人員一看就懂你為什麼需要,合情合理合法。
- 證明文件「掃清晰」、「傳齊全」: 特別是親屬關係證明,戶籍謄本「詳細記事版」最有力!
- 耐心等待審核,善用進度查詢: 政府機關作業有流程,急不得。勤查Email!
- 遵守取件規定: 線上閱覽就乖乖線上抄,別想偷下載或截圖。現場閱覽帶齊證件。
- 保持禮貌溝通: 無論線上或現場,承辦人員每天處理很多案子,禮貌的詢問比抱怨指責有效得多。
- 理解檔案限制: 不是所有東西都看得到、拿得到。歷史檔案有其管理規範。
結語
這個 「國軍史政檔案影像調閱系統」 真的是軍眷、榮民和研究者的一大福音,讓查詢珍貴的軍事歷史檔案變得比以前方便超級多!雖然流程還是有點小複雜,審核也需要時間,但只要掌握好上面說的 「準備充分、目的清楚、證明齊全、耐心等待」 這幾個大原則,相信大家都能順利申請到需要的檔案資料,解開家族歷史的謎團,或是完成重要的研究。希望這篇超詳細的攻略,能幫台灣的讀者們省下寶貴的時間和力氣,順利挖到你要的寶藏!如果有成功申請的經驗,也歡迎分享你的心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