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无情 政府有助:农渔民必知的灾害救助与低利贷款实务

政府有助:农渔民必知的灾害救助与低利贷款实务

看著窗外又急又猛的雨势,老李眉头深锁。在宜兰种了三十年青葱,最怕的就是这种连续豪雨。去年台风过境,整片葱田泡水腐烂,心血瞬间化为乌有。当时邻居张大哥提醒他:「赶紧去公所办灾害救助啊!」这才让老李领到一笔救命钱。像老李这样的故事,每年在台湾各地重复上演。当老天爷不赏脸,农渔民该如何运用政府资源度过难关? 本文将整理关键实务要点。

一、 天然灾害救助:及时雨还是杯水车薪?

当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公告某县市列为农业天然灾害救助地区后,受损的农渔民即可启动申请程序。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灾害都适用,必须符合「天然灾害」定义(如台风、豪雨、寒流、干旱等),且损失率达到20%以上。

(一) 现金救助 vs. 专案补助

  • 现金救助:最常见的形式,依公告的救助额度(如水稻每公顷1万8千元、香蕉每公顷7万5千元)直接核发现金。
  • 专案补助:针对未达公告救助标准的特殊个案,经地方政府勘灾认定损失严重者,可专案报请农委会核准。

(二) 谁可以申请?

  • 实际从事农、林、渔、牧生产的自然人
  • 持有合法使用土地证明文件(至关重要!):
    • 土地所有权状
    • 土地登记誊本
    • 有效期间的土地租赁契约
    • 其他经主管机关认定合法使用的文件(如公有土地承租证明)。
  • 所经营的农产品项目需在当次公告的救助品项范围内。

(三) 黄金时间别错过:申请流程关键步骤

  1. 留意公告:灾害发生后,密切注意农委会及所在地县市政府、乡镇市区公所公告是否启动救助机制。
  2. 备妥文件
    • 申请表(公所提供)
    • 身份证明文件(身分证、户口名簿或户籍誊本)
    • 土地合法使用证明文件(如前所述)
    • 金融机构存摺封面影本(用于拨付款项)
    • 其他公所指定文件(如切结书)。
  3. 现场勘查:务必在公告受理申请期限内(通常是10天左右),亲自或委托代理人向土地所在地的乡镇市区公所(农经课/农业课) 提出申请。错过期限,原则上不予受理。
  4. 配合勘查:公所会排定时间派员到现场勘查受灾情形。申请人或管理人最好在场,直接说明受损状况。
  5. 等待核定与拨款:公所将勘验结果陈报县市政府审核,再转送农委会核定。核定通过后,救助金会直接汇入申请人指定的帐户。

实务重点提醒:土地权属证明是卡关主因!租赁农地的朋友,务必确保契约内容明确(承租人姓名、土地地段地号、租赁期间、用途),契约双方用印清晰。若契约过期或文件不全,常导致申请被驳回。

二、 农业天然灾害低利贷款:灾后重建的活水

现金救助金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对于需要资金复耕、整建设施、购买种苗设备的农渔民,低利贷款更是重建的重要支柱。

(一) 贷款特色:利率真的够低吗?

这项贷款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优惠利率。现行利率是依中华邮政二年期定期储金机动利率(目前约1.595%)加码计算(农委会会视情况调整加码幅度),目前年息约在1.29%至1.54% 之间浮动(实际利率以承办金融机构公告为准),远低于一般信用贷款或农贷专案利率。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五年,并可有最多一年的宽限期(只需缴利息,暂不还本金)。

(二) 谁能借?借多少?用途限制?

  • 对象:同现金救助申请人,即实际从事农林渔牧生产的自然人。
  • 额度:依据受灾损失程度及复建需求核定,每案最高额度有一定上限(例如农作物最高200万元、林产300万元、渔业500万元、畜禽300万元),且总额度受农委会年度预算控管。
  • 用途限制严格:款项必须用于灾害所致损失的复建、复耕,例如:
    • 购买种子、种苗、肥料、农药、饲料。
    • 修复或重建受损的农业设施(温室、网室、蓄水池、畜禽舍、渔塭堤岸、渔船设备等)。
    • 租用农机具进行灾后处理。
    • 支付灾后清理、消毒等必要费用。
    • 不得用于偿还旧债、购置非灾损复建所需资产或生活开销。

(三) 申请贷款流程:比现金救助多一步

  1. 取得证明:必须先向土地所在地的乡镇市区公所申请核发「农业天然灾害受灾证明书」。这份证明书是申办低利贷款的入场券。
  2. 选择金融机构:向全国农业金库或其委托的农(渔)会信用部、农业信用保证基金签约的农(渔)会信用部申请。建议优先选择自己平时有往来的农渔会信用部。
  3. 备齐文件
    • 贷款申请书(金融机构提供)。
    • 身份证明文件。
    • 土地合法使用证明文件(同现金救助要求)。
    • 农委会核发的「农业天然灾害受灾证明书」正本。
    • 复建计划或资金需求说明(部分金融机构要求)。
    • 金融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如收入证明、保证人资料等)。
  4. 征信与审核:金融机构会进行征信调查,评估申请人的还款能力、信用状况及资金用途合理性。
  5. 核定签约拨款:审核通过后,申请人需办理对保签约手续,款项即会拨入指定帐户。

实务重点提醒:贷款申请需自受灾证明书核发之日起15天内向金融机构提出。超过期限,金融机构可能不予受理或无法适用优惠利率。务必把握时效!

三、 常见疑问与棘手状况处理

Q1:我的土地是跟朋友口头借用/祖先留下来的未登记地/三七五租约地,可以申请吗?

A:这是最常遇到的难题。土地合法使用证明是铁门槛

  • 口头借用:除非地主愿意出具书面同意书或租赁契约,否则极难通过。建议平时就建立正式租赁关系。
  • 未登记地:需能提出长期实际耕作事实的证明(如历年缴交田赋、水租单据、村里长证明、公所清查资料等),但认定严格,风险高。
  • 三七五租约地:持有有效的耕地三七五租约证明文件即可。
  • 解决方案:尽快补正土地权属关系,或向公所人员说明情况,看是否能提供其他佐证(如水电费单据、产销履历、加入农民保险纪录等),但非保证成功。

Q2:灾害发生时作物还没收成,但已跟盘商签了契作合约,损失怎么算?

A:现金救助额度是农委会依作物类别公告的固定额度,与你的契作价格无关。救助金是补偿生产成本损失,非市场利润损失。低利贷款则可申请用于复耕,履行后续契作。

Q3:我同时有多块地受灾,可以合并申请救助/贷款吗?

A:可以。但需注意:

  • 现金救助:需在同一个公告受理的乡镇市区公所,一次提出所有受灾地块的申请。每笔土地都要附上各自的合法使用证明。
  • 低利贷款:同样需提供所有受灾地块的合法使用证明,贷款额度会综合评估所有受灾损失及复建需求。受灾证明书会涵盖所有申请的地块。

Q4:申请被驳回或核定的金额太少,怎么办?

A:可以依法提起行政救济

  1. 异议申请:收到核定通知后,在法定期限内(通常30日内)向原受理的公所或县市政府提出异议,说明理由并检附新事证。
  2. 诉愿:对异议结果不服,可向农委会提起诉愿。
  3. 行政诉讼:对诉愿结果不服,可向行政法院提起诉讼。

    注意:行政救济程序复杂且耗时,建议在收到不利处分时,先向公所承办人员详细询问原因,并尽快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Q5:低利贷款需要担保品或保证人吗?

A:不一定,但常见

  • 贷款金额较小或申请人信用条件优良时,信用部可能核发信用贷款。
  • 金额较大或征信结果认为风险较高时,金融机构会要求提供担保品(如土地、房屋设定抵押权)或连带保证人(通常需有固定收入者)。
  • 农业信用保证基金:若担保品不足或找不到合适保证人,可透过贷款金融机构向农信保基金申请信用保证,提高核贷几率,但需支付保证手续费。

四、 聪明准备:灾前灾后的自保守则

  • 平时建档,灾时不慌
    • 将土地所有权状、租赁契约、身分证、户口名簿、常用存摺封面等重要文件扫描存档,并放置防水防火处(如云端硬碟、保险箱)。
    • 定期拍摄农地、作物、设施状况照片或影片,建立生产纪录。这些影像在灾后是证明损失程度的有力证据。
    • 了解自己土地的确切地段、地号、面积。
  • 灾后立即行动
    1. 安全第一:灾后进入田区或设施,务必注意自身安全(土石松动、电线掉落、结构损坏等)。
    2. 初步记录:在安全无虞下,尽快拍摄、录影受损现场(全景、局部特写、不同角度),画面中最好有可辨识日期或地点的参照物。记录作物倒伏、水淹高度、设施毁坏等状况。
    3. 保留证据:勿急于全面清理或翻耕!保留部分受损作物或现场状况供公所人员勘查。若因卫生防疫等因素需立即处理(如淹死畜禽),务必先拍照录影并通知公所。
    4. 主动询问:立即向村里长、农会推广股或公所农经课询问是否启动灾害救助机制。
  • 善用政府资源
    • 农粮署各地区分署渔业署畜牧处官网及FB粉丝专页会即时发布灾害救助资讯。
    • 各地农会、渔会:是第一线服务窗口,提供申请表件、咨询及协助送件。
    • 农业金融局:提供低利贷款政策说明及承办金融机构资讯。
    • 全国农业金库:低利贷款主要承办机构之一。
    • 农业信用保证基金:协助解决担保不足问题。

五、 切结书填写诀窍:诚实为上,避免争议

申请救助及贷款时,常需签署切结书,声明事项如土地实际使用状况、受灾情形属实、未重复申请等。填写要点:

  • 逐项详阅:确实了解每项声明内容。
  • 据实以告:切勿隐瞒或虚报。若事后查证不实,除追回款项外,可能涉及刑事责任(诈欺、使公务员登载不实)。
  • 不确定就问:对切结内容有疑问,当场询问公所或农会承办人员,确认无误后再签章。
  • 签名盖章:务必亲自签名并盖章(与身分证、土地文件相符的姓名),委托代理人需有合法授权书。

结语:面对无常,善用资源站稳脚步

台湾农业常需面对极端气候的挑战。天灾虽不可控,但农委会提供的天然灾害现金救助与低利贷款机制,确是农渔民灾后复建的重要支柱。关键在于充分了解规定、平时做好准备、灾后把握时效、备妥关键文件。特别是土地权属证明,务必在平时就确保其合法性与有效性,避免灾害发生时求助无门。

当灾害降临,除了心痛损失,更要冷静按部就班进行申请。主动询问公所、农会人员,善用政府资讯管道,确保自身权益。每一笔及时入帐的救助金或低利贷款,都可能成为农渔业家庭度过难关、重燃生机的关键助力。在风灾雨祸之后,善用这些资源,让土地与生计都能早日恢复生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