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空間保衛戰:臺中市民申請禁停告示牌的實戰手記
騎樓通行權的現實困境
漫步在臺中市街區,隨處可見機車佔據騎樓通道的場景。當人行空間被壓縮成停車場,輪椅族被迫繞道馬路,嬰兒車與車爭道,這不僅是通行不便的問題,更涉及公共安全的核心價值。臺中市政府交通局統計顯示,西區、北屯區與南區是騎樓違停熱區,每年接獲超過千件相關投訴。當口頭勸導效果有限時,「騎樓禁停告示牌」成為社區自主管理的關鍵工具。
法規授權與申請本質
《臺中市騎樓設置禁停告示牌實施要點》明確賦予市民申請權限,其法理基礎源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條對騎樓「公共通行本質」的界定。值得注意的是,此申請非單純禁止停車,而是透過法定程序確立「全天候通行優先權」。申請主體須為騎樓所在建物所有權人或管委會,租戶需取得屋主授權文件。經核准設置的告示牌具行政處分效力,違停者可依《處罰條例》第56條處600-1200元罰鍰。
申請書核心欄位解構
翻開申請書首頁,這些欄位決定成敗關鍵:
- 
騎樓定位資料 
 需精確到門牌區間(例:臺灣大道三段100號至108號),若屬連棟建築需全體所有權人聯署。實務中常見定位爭議發生在建築轉角處,建議附上地籍圖謄本佐證騎樓屬法定空地範圍。
- 
土地權屬證明 
 最新年度地籍謄本是必要文件,若遇共有產權(如公寓大廈),需檢附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錄,同意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二。曾有案例因停車位所有者反對而遭駁回,此時可改採「分時段禁停」替代方案。
- 
通行必要性說明 
 此欄位常被低估卻是審核重點。具體描述受阻情形勝於抽象抱怨,例如:「每日上午7-9時學童通行密集時段,現有通道寬度不足90公分」或「近三年發生兩起視障者碰撞事故」。附上現場測量圖與照片更具說服力。
實戰流程圖解
從送件到掛牌平均需45個工作天,分為三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書面審查(15日)
交通局收到申請後啟動「騎樓屬性鑑定」,確認非屬《停車場法》第11條列管的專用停車區域。此階段常見補件需求包括:  
- 未檢附建築物使用執照影本
- 土地謄本記載有抵押權設定
- 申請範圍跨越不同行政里別
第二階段:現場會勘(10日)
由交通工程科、養護單位及區公所組成會勘小組,重點評估:  
- 告示牌設立位置是否遮蔽商家招牌
- 預留消防栓存取空間(法規要求3.5米淨寬)
- 夜間照明充足性檢測
 中區曾有申請案因夜間照度不足50勒克斯被要求增設照明設備後才通過。
第三階段:行政核定(20日)
通過會勘後進入最後程序:  
- 簽訂《告示牌管理承諾書》明確後續維護責任
- 繳納工本費1,200元(牌面為反光材質)
- 排入交通局年度施工梯次
 從核准到實際安裝約需等待2個月,期間可向1999專案查詢進度。
突破審核瓶頸的實務技巧
審查未過關的三大主因及其解方:
- 
所有權爭議 
 當遇到繼承未辦理的「幽靈地主」,可檢附《土地法》第73條之1公告查詢結果,或申請「共有物分管協議」取代全體同意書。南屯區案例顯示,部分所有權人失聯時,登報公示三個月後即具法律效力。
- 
通行替代性爭議 
 若騎樓前方設有路邊停車格,審查委員可能認定「具替代通行空間」。此時需提出具體數據反駁,例如:「前方停車格尖峰佔用率達95%」、「人行道寬度僅60公分不符無障礙標準」等。
- 
商業利益衝突 
 商家憂心禁停影響客源時,可參酌逢甲商圈模式:白天開放特定時段停放,夜間19:00至隔日7:00嚴格禁停。此方案經問卷調查顯示店家支持率提升40%。
告示牌生效後的維權行動
掛牌後仍有機車違停?這些取證技巧提升檢舉成功率:
- 
時間戳記策略 
 連續三日不同時段拍攝(建議7:00/12:00/19:00),證明屬常態性違規而非偶發事件。手機拍照需開啟GPS定位與時間浮水印。
- 
空間基準點設定 
 以告示牌為中心,拍攝違停車輛與牌面的相對位置。北區案例中,檢舉人用捲尺測量車輛距告示牌距離(應在30公尺有效範圍內)成關鍵證據。
- 
公權力介入管道 
 撥打交通局專線04-22289111轉分機61137,通報後24小時內未改善可啟動「違停車輛拖吊專案」。2023年統計顯示,掛牌區域經通報後違停改善率達78%。
社區協作的進階應用
單點申請效益有限時,可推動「騎樓暢通計畫」:
- 
里鄰聯防系統 
 串聯五戶以上申請可啟動「騎樓整頓專案」,交通局優先配置資源。西區忠明里成功案例顯示,整合200公尺範圍設置12面告示牌後,通行效率提升65%。
- 
智慧監測輔助 
 向區公所申請加裝移動式監視器,搭配車牌辨識系統自動記錄違規頻率。數據顯示連續取締三日後,違停率平均下降52%。
- 
通行環境優化 
 通過臺中市路平專案(04-2228-9111分機61622)申請騎樓整平,消除高低差障礙。南區案例結合禁停與無障礙改造後,獲內政部社區營造獎勵金補助。
法律邊界與風險防控
行使權益時需留意這些法律紅線:
- 私設禁停標誌依《處罰條例》第82條最高可罰2,400元
- 擅自拖移違停車輛恐涉《刑法》強制罪
- 阻擋車輛進出可能產生民事賠償責任
 2022年北屯區某社區管委會因鎖車遭求償15萬元判例,提醒民眾應透過公權力執行。
騎樓空間的合理分配,考驗著城市文明的刻度。當我們在申請書簽下姓名,實質是簽署一份城市契約——承諾在個人便利與公共福祉間取得平衡。禁停告示牌不只是金屬牌面,更是社區意識覺醒的宣言,指引臺中走向人本交通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