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爸媽必看!2-3歲幼兒家長評估表超詳細解讀,軍功衛生所服務全攻略

身為台中爸媽,尤其是家裡有剛滿2歲或快到3歲小寶貝的,你一定有在軍功衛生所或是帶孩子打預防針、做健檢時,拿到過這份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2-3歲幼兒家長評估表」。這張表格看起來好像有點複雜厚?上面一堆問題,問東問西的,到底在問什麼?填這個要幹嘛?會不會填不好就怎樣?別緊張啦! 這篇就是要幫你超詳細拆解這份評估表,讓你一關一關輕鬆過,不只填得安心,還能幫你更了解寶貝的發展狀況,甚至連結到對你有幫助的育兒資源托育補助喔!

這份評估表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填?

簡單講,這份由台中市政府衛生局發出的評估表,就是一份專門設計給家裡有 2歲到3歲之間小朋友的家長填寫的問卷。它的最主要目的,不是要考試,也不是要找麻煩,而是希望透過爸媽平時對孩子的觀察,來初步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有沒有跟上同齡小孩的腳步

  • 為什麼是2-3歲? 這個年紀超重要的啦!是小朋友語言大爆發、動作更靈活、開始學習社交、展現小個性的黃金時期。很多發展上的小狀況,如果能在這個階段早點發現、早點介入幫忙(專業術語叫「早期療育」),效果通常會好很多,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跟適應能力幫助超大!
  • 誰要你填的? 通常是在 軍功衛生所 或其他衛生所/健康服務中心,當你帶寶貝去做 2歲或2歲半、3歲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就是健兒門診啦) 時,護理人員或醫生會請你填寫。有時在社區的 育兒指導活動 或相關 親職講座 也會碰到。
  • 填了會怎樣? 放心啦!這份評估表主要是提供給衛生所的專業人員(醫生、護理師、心理師等)參考,讓他們在幫孩子做健康檢查時,能更全面了解孩子的狀況。絕對不會因為你填了某些答案,就立刻判定孩子有問題。它只是一個篩檢工具,幫助專業人員判斷「需不需要再進一步詳細評估」。如果評估結果有些項目需要留意,衛生所人員會主動跟你說明,並提供後續建議或轉介資源(像是 台中市的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絕對不是要嚇唬爸媽!

手把手帶你填!評估表每一欄位超詳細解讀

現在我們就來把這份評估表攤開,一個欄位一個欄位、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詳細告訴你它在問什麼、要注意什麼、背後的目的又是啥。讓你填起來心裡有底,不再霧煞煞!

第1部分:基本資料 – 一定要填對!

通常放在最前面,這部分看起來很基本,但超級重要!填錯可能會影響後續聯繫或服務喔。

  1. 幼兒姓名: 就寫你家寶貝的大名啦!記得跟健保卡對一下,不要寫小名或寫錯字。
  2. 出生日期: 年、月、日都要寫清楚。這關係到評估的「年齡基準點」,因為發展里程碑是看「實足年齡」來判斷的。差一個月,會的東西可能就不同。
  3. 性別: 勾選男生或女生。有些發展項目(特別是精細動作、語言表達速度、社會互動方式)男女生可能有點小差異,評估時會參考。
  4. 填表日期: 就是你寫這份評估表的當天日期。
  5. 主要照顧者: 平常主要負責帶孩子、最了解孩子日常表現的人是誰?通常是爸比或媽咪,也可能是阿公阿嬤、保母。寫下稱謂(如:媽媽、爸爸、祖母)和姓名。
  6. 聯絡電話: 務必填寫正確、打得通的電話號碼(手機尤佳)!這是萬一評估結果有需要進一步說明,或是要通知你參加親職講座、後續追蹤服務時,衛生所能找到你的重要管道。怕漏接?填兩個也可以(例如爸媽手機)。
  7. 聯絡地址: 填寫可以收到書面通知的地址。有時候衛生所會寄送兒童健康手冊的衛教資料、活動通知或發展篩檢結果的摘要(視各所作業方式)。
  8. 幼兒身分證字號/居留證號: 這個很重要!關係到孩子的健保身份和是否能順利使用 政府提供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次數。沒帶健保卡?記得號碼也要背起來或存在手機裡!
  9. 評估地點: 通常會預先印好是 「軍功衛生所」 或其他地點。確認一下沒錯就好。

第2部分:家長評估問項 – 核心重點在這裡!

這部分是整份評估表的重頭戲!會分成好幾個「發展領域」來問問題。請爸媽根據最近一個月內對孩子的觀察,在 裡面打 。每個問題通常有幾個選項:

  • 「總是或經常如此」 (代表孩子幾乎每次或大部分時間都能做到/出現這行為)
  • 「有時如此」 (偶爾能做到或出現,但不是常態)
  • 「很少或從未如此」 (幾乎做不到或很少看到)
  • 有些版本可能直接問 「是」「否」「不確定」

超級重要提醒:

  • 憑「真實觀察」填寫: 請根據你親眼看到、親身經歷的情況來回答。不要因為「覺得孩子應該會」或是「隔壁小明會所以我們也打勾」就填下去。誠實最重要!
  • 回想「最近一個月」: 專注回想孩子最近一個月的表現,不要拿他半年前或剛滿2歲時的樣子來填。
  • 「不確定」沒關係: 如果某個行為你真的沒看過、或很少觀察到、不確定他會不會,就誠實勾選「很少或從未」或「不確定」。千萬不要猜!專業人員會幫你釐清。
  • 每個領域都重要: 不要只看某一部分。孩子發展是全面的,動作好不代表語言一定好,反之亦然。

發展領域 1:動作發展 (粗動作 & 精細動作)

這個領域在問你家寶貝 「動」 的能力怎麼樣?跑跳爬、丟接球、畫畫、玩積木都算在內!

  • 粗動作 (大肌肉):
    • 「會不會自己走得很穩,很少跌倒?」: 2歲後走路應該很穩了,不會像剛學步那樣搖搖晃晃常跌倒。
    • 「會不會不扶東西自己上下樓梯?」: 這裡指的是可以 「一步一階」,但可能需要扶扶手或牆壁。還不能「交替腳」上下。
    • 「會不會跑?」: 是那種 「真正跑起來」,雙腳有短暫離地,不是很快的走路喔!
    • 「會不會雙腳同時離地跳?」: 像是原地跳一下,或是從最後一階樓梯跳下來(高度很低那種)。有些孩子會先學會雙腳跳,有些會單腳跳,問卷通常會分開問。
    • 「會不會踢大顆的球?」: 例如足球,他能不能有意識地把球往前踢,而不是用腳去碰球。
    • 「會不會騎三輪車(用腳踩著前進)?」: 重點是 「用腳踩踏板讓車子前進」 的動作協調,不是大人推或他用腳划地前進。
  • 精細動作 (小肌肉/手眼協調):
    • 「會不會一頁一頁翻圖畫書?」: 不是整本抓起來翻,也不是黏住翻不動,而是能一頁一頁地翻過去。
    • 「會不會疊積木?大概能疊幾塊?」: 這是觀察 「堆高」 的能力。2歲大概能疊4塊,2歲半可能到6-8塊,3歲可能疊到9-10塊。填大概的數字就好。
    • 「會不會模仿畫直線、橫線?」: 大人先畫一條直線或橫線,孩子能不能模仿著畫出 「大致是直的線條」?不要求很直很完美。
    • 「會不會嘗試自己轉開小瓶子的蓋子?」: 像是小罐子、保特瓶蓋,他有沒有試著去 「旋轉」 打開的動作?不一定打得開,有「嘗試轉」的動作就很重要。
    • 「會不會用湯匙自己吃飯,不太灑出來?」: 觀察 「舀食物」「送進嘴巴」 的協調性。灑出來一點點正常,但如果整碗翻掉或完全送不準,可能就要注意。
    • 「會不會自己脫簡單的衣服(如:脫襪子、脫沒扣子的外套)?」: 看孩子 「生活自理」 相關的小肌肉運用能力。

為什麼重要? 動作發展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基礎。粗動作影響活動力、體能;精細動作則關係到未來拿筆寫字、操作工具、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台中找 公園遊戲場親子館課程,這些能力都用得上!

發展領域 2:語言溝通與聽覺表現

這個領域超級關鍵!2-3歲是 語言爆炸期,問卷會看孩子 「聽得懂」「說得出」 的能力。

  • 聽覺理解 (聽得懂):
    • 「當你叫他的名字時,他會不會有反應(看過來或走過來)?」: 這是最基本的聽覺注意力。
    • 「不用手比,只用講的,他聽得懂簡單的指令嗎?例如:『把球拿給媽媽』、『鞋子放這裡』?」: 測試他是否能理解 「不用手勢提示」 的純口語指令。這很重要!
    • 「他認得身體部位嗎?問他『眼睛在哪裡?』『鼻子呢?』他會不會正確指出來?」: 測試對 「名詞」 的理解。
    • 「他聽得懂包含動作的指令嗎?例如:『去親親爸爸』、『拍拍手』?」: 測試對 「動詞」 的理解。
  • 口語表達 (說得出):
    • 「他現在大概會說幾個『有意義』的詞(不是疊字或無意義發音)?」: 例如:媽媽、爸爸、車車、水、要、不要、狗狗。估計一下數量範圍(如:10個、20個以上、50個以上)。
    • 「他會不會把兩個詞組合起來說?例如:『媽媽抱』、『爸爸車』、『吃餅乾』?」: 這是進入 「雙詞期」 的重要指標!通常出現在1歲半到2歲半之間。
    • 「他會不會用簡單的句子表達需求?例如:『我要喝水』、『媽媽幫我開』?」: 比雙詞更進一步,接近3歲的能力。
    • 「他會不會問簡單的問題?例如:『這是什麼?』『爸爸咧?』?」: 展現好奇心和互動能力。
    • 「陌生人聽得懂他說的話嗎?(大概能聽懂多少%)」: 這在評估 「口語清晰度」。2歲可能只有50%聽得懂,3歲應該要提升到75%甚至更多。填個大概比例。
  • 互動與非口語:
    • 「他會不會用手指著他想要的東西或感興趣的東西給你看?」: 這是重要的 「分享式注意力」,也是溝通的基礎。
    • 「他會不會模仿大人做家事或玩玩具的動作?」: 例如假裝煮飯、餵娃娃吃東西、學大人講電話。這展現觀察學習和象徵遊戲能力。

為什麼重要? 語言是溝通、學習、社交的基石。台中很多 親子共讀活動幼兒園 銜接都很重視語言能力。及早發現聽力或語言理解表達的遲緩,對後續幫助很大!

發展領域 3:認知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

這部分在觀察孩子 「小腦袋怎麼轉」!怎麼學習新東西、解決小問題、記得事情。

  • 探索與操作:
    • 「他會不會玩需要簡單操作的玩具?例如:形狀分類盒(把圓形放進圓洞)、簡易拼圖(2-3片)、轉鈕開關?」: 測試 「手眼協調」「形狀配對」 的認知能力。
    • 「他會不會模仿大人堆積木的方式?例如:你堆一個火車,他也試著堆類似的?」: 這比單純自己亂堆更進一步,展現 「觀察模仿」 的能力。
    • 「他會不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玩同一個玩具?」: 例如小車子不只推著跑,還把它疊起來或假裝它是電話。展現 「彈性思考」
  • 記憶與概念:
    • 「他認不認得常見的東西或圖片?例如:看到狗的圖片會說『汪汪』,看到杯子知道是喝水的?」「物品命名與辨識」 能力。
    • 「他會不會記得東西放哪裡?例如:知道他的玩具車放在某個籃子裡?」: 簡單的 「記憶力」
    • 「他開始有『大小』、『多少』的概念嗎?例如:知道大球小球,或看到兩堆餅乾知道哪邊比較多?」: 非常基礎的 「比較概念」,3歲左右開始萌芽。
    • 「他會不會玩假裝遊戲?例如:假裝拿積木當電話講、餵娃娃吃東西?」: 這叫 「象徵性遊戲」,是認知發展的一大躍進,表示他能理解 「一個東西可以代表另一個東西」
  • 專注力:
    • 「他能不能自己專心玩一個玩具幾分鐘(例如:5-10分鐘)?」: 觀察 「持續性注意力」 的長短。年紀小,專注時間本來就比較短,但要有「能投入」的表現。

為什麼重要? 這些能力是未來 幼兒園學習、適應新環境的基礎。台中 親子館 的很多遊戲設計,就是在刺激這些認知發展!

發展領域 4:社會情緒與人際互動

孩子在 「感情世界」「交朋友」 方面怎麼樣?會不會太害羞?會不會常生氣?這部分爸媽的感受最直接!

  • 情緒表達與調節:
    • 「他會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開心的笑、生氣跺腳、難過哭?」: 能表達情緒是好事(即使是負面的),比悶著不說好。
    • 「當他生氣或難過時,大人安撫他,他比較容易平靜下來嗎?」: 觀察 「情緒安撫度」「情緒調節」 的初步能力。
    • 「他會不會對熟悉的人(爸媽、主要照顧者)表現出明顯的親近和喜愛?」: 建立 「安全依附」 的表現。
  • 人際互動:
    • 「他會不會注意其他小朋友,或對其他小孩在做的事感興趣?」: 社交的開始,不一定會互動,但會 「觀察」
    • 「他會不會試著用簡單的方式跟其他小朋友玩?例如:模仿對方動作、把玩具拿給對方?」「平行遊戲」(各玩各但待在一起)或 「簡單互動」 的開始。還不會複雜的「合作遊戲」。
    • 「當大人跟他玩簡單的互動遊戲(如:躲貓貓、拍手歌),他會不會有回應、參與其中?」: 測試與大人的 「互動意願」「理解遊戲規則」 的能力。
    • 「他會不會在需要幫忙時,主動找大人(例如:東西拿不到、打不開)?」: 展現 「尋求協助」 的社交溝通能力。
  • 生活常規適應:
    • 「他開始有一點點『輪流』或『等待』的概念嗎?(例如:玩溜滑梯時,知道要等前面小朋友滑下去)?」: 非常初階的 「社會規範」 理解。
    • 「對日常生活的一些小改變(例如:今天走不同路線去公園),他會不會反應過度或很難適應?」: 觀察 「適應力」「對變動的忍受度」

為什麼重要? 這關係到孩子的情緒健康、人際關係建立,以及未來適應 幼兒園團體生活 的能力。台中的 公園共玩空間 就是練習社交的好地方!

發展領域 5:生活自理能力

寶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能力到哪裡了?這是獨立性的重要指標!

  • 「他會不會表達要上廁所(用說的、或拉大人去廁所、或指尿布)?」: 這是 「如廁訓練」 的重要準備訊號!不一定已經戒尿布,但要有 「意識」 到尿尿或便便這件事。很多爸媽關心 戒尿布時機,這題是關鍵。
  • 「白天有開始練習坐小馬桶嗎?」: 看如廁訓練的 「進展」
  • 「他會不會自己用湯匙吃飯(雖然可能吃得亂七八糟)?」: 同前面精細動作,但這裡更強調 「意願」「實際操作」
  • 「他會不會自己拿開口杯或學習杯喝水,不太會嗆到?」: 測試 「口腔動作協調」
  • 「他會不會配合大人刷牙(例如:張開嘴巴)?」: 建立 「口腔保健習慣」 的合作度。
  • 「他會不會自己洗手(大人可能需要幫忙開水龍頭、抹肥皂)?」: 重要的 「衛生習慣」
  • 「他會不會自己脫鞋子、脫襪子?」: 簡單的 「穿衣技能」
  • 「他開始有一點點『乾淨』、『髒』的概念嗎?」: 例如手沾到黏黏的東西會想擦掉。

為什麼重要? 生活自理能力強,孩子更獨立自信,也減輕照顧者的負擔。這對於考慮送 托嬰中心幼兒園 或申請 居家托育(保母) 的家長來說,是很實際的評估點。台中有些 親子課程 也會教生活自理技巧。

第3部分:家長觀察與其他注意事項

通常在問卷最後,會留一些空格或幾個簡答題,讓爸媽寫下:

  • 「您對孩子的發展,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擔心或疑問?」這格超級重要! 把你心裡任何一點點的疑慮,不管大小,都寫下來!例如:「不太看人眼睛」、「叫他常常不理」、「都還不會講句子」、「很怕陌生人」、「不敢玩溜滑梯」… 任何你覺得怪怪或擔心的點,務必寫清楚!這是讓專業人員最能直接了解你困擾的地方。不要怕寫,寫出來才能獲得解答或幫助。
  • 「孩子有沒有特殊的健康狀況(例如:早產、重大疾病、過敏)?」: 這些背景資訊會影響專業人員解讀發展評估的結果。例如早產兒要用 「矯正年齡」 來評估發展。
  • 「有沒有接受過任何早期療育服務?」: 例如已經在 醫院復健科 做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或在 台中市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 接受服務。

第4部分:專業人員填寫區

這部分通常會有表格或欄位是留給 軍功衛生所的護理師、醫師或其他專業人員 使用的。家長不需要填寫。裡面可能包括:

  • 篩檢結果摘要: 專業人員根據你的回答和他們的觀察,初步判斷孩子在各個發展領域是 「通過」「疑似遲緩」「需要追蹤」「建議轉介」
  • 衛教指導紀錄: 記錄當天給爸媽的育兒建議或衛教重點(例如:飲食、安全、口腔保健)。
  • 轉介建議: 如果評估結果有疑慮,專業人員會在這裡註明建議轉介到哪個單位進一步評估(例如: 台中市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醫院兒童復健科或心智科)。
  • 追蹤日期: 註明下次需要追蹤的時間點(例如:3個月後再評估一次某項能力)。

填完之後呢?軍功衛生所後續流程&資源連結

辛苦填完這份評估表,交回給軍功衛生所的護理人員或醫生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1. 專業人員審閱與討論:

    • 護理師或醫生會仔細看你填寫的內容,特別是那些勾選 「很少或從未」「有時」 的項目,以及你在 「家長觀察與擔心」 欄位寫下的問題。
    • 他們可能會在 健兒門診 時,當場再觀察一下孩子的行為反應,或 簡單測試幾個問卷裡提到的能力(例如:請孩子疊積木、指身體部位、拿小球給他踢看看)。
    • 他們會綜合問卷結果和現場觀察,對孩子的發展狀況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2. 結果說明與衛教:

    • 醫護人員會當面跟你說明評估的結果
      • 如果 所有項目都在預期範圍內,他們會恭喜你,並提供這個年齡層孩子 「接下來可以加強哪些遊戲或互動」 的衛教建議(育兒指導),例如推薦適合的玩具、親子共讀技巧、如廁訓練準備等。
      • 如果 有少數1-2項發展稍微慢一點點,但整體還好,他們可能會請你 「回家多練習觀察」,並 「約定下次再追蹤」 的時間點(比如3個月後回衛生所看看有沒有進步),同時教你一些 「居家促進活動」
      • 如果 評估結果顯示有多個項目明顯落後,或某個領域特別有疑慮,醫護人員會 「明確告知你他們的擔憂」,並詳細解釋原因
  3. 後續建議與轉介:

    • 對於需要進一步確認或幫助的孩子,軍功衛生所的人員會主動提供 「轉介服務」
      • 通報轉介: 最常見的是轉介到 「台中市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簡稱 通報轉介中心)。這不是壞事!這是開啟服務大門的鑰匙! 通報轉介中心收到資料後,會由 專業團隊(可能包含醫師、心理師、治療師、社工師) 安排更 「完整詳細的聯合評估」,確定孩子的發展狀況、優勢劣勢,以及是否需要、需要哪種療育服務(如:物理、職能、語言治療、心理諮商、特殊教育)。
      • 醫療轉介: 如果懷疑有聽力、視力、神經系統或其他健康問題,可能會直接建議轉介到 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的兒童相關科別(復健科、小兒神經科、耳鼻喉科、眼科) 做更精密的檢查。
    • 提供資源資訊: 醫護人員也會提供你相關的資源資訊,例如:
      • 台中市 各區早期療育資源服務據點 的聯絡方式。
      • 如何申請 發展遲緩兒童療育補助(這筆補助對減輕療育費用負擔很有幫助!)。
      • 台中市 親子館 的活動資訊(很多親子館有免費的 幼兒發展促進課程親職講座)。
      • 相關的 育兒支持團體家長資源中心 資訊。
      • 台中市 托育資源(公托、準公托、合格保母)的查詢管道。
  4. 追蹤管理:

    • 衛生所(像軍功衛生所)對於發展有疑慮或正在接受療育的孩子,通常會有 「個案管理」 的機制。護理人員可能會 定期打電話關心 孩子的進展、療育狀況、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並提供持續的諮詢和資源連結。這點台中的衛生所做得很積極!

爸媽常見疑問Q&A大集合

  1. Q:我填完發現好幾題都勾『很少或從未』,是不是完蛋了?孩子一定有問題?

    • A:千萬別自己嚇自己! 單憑問卷不能下診斷!問卷只是 「篩檢」,目的是找出 「需要進一步詳細評估」 的孩子。勾選多項不代表孩子一定遲緩,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孩子當天心情不好、你剛好沒觀察到、或對題目理解不同)。交給專業人員綜合判斷最重要! 他們會結合現場觀察和專業知識來解讀。
  2. Q:我覺得孩子在家明明會,但在衛生所看到醫生護士就不肯做,這樣評估會準嗎?

    • A:這種情況很常見! 孩子怕生、緊張、環境陌生、想睡覺、肚子餓… 都可能影響表現。務必把你觀察到的「在家會做」的情況,清楚地告訴醫護人員,特別是寫在「家長觀察與擔心」那欄。 專業人員會把「孩子當下的配合度」納入考量,並更重視家長的日常觀察報告。
  3. Q:收到通知說要轉介『通報轉介中心』,好緊張!接下來會怎樣?要花很多錢嗎?

    • A:先深呼吸!轉介是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專業的幫助。
    • 通報轉介中心會聯繫你,安排 「聯合評估」這評估通常是政府補助的,費用很低甚至免費(詳細規定依當年台中市府公告為主)。評估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能力,找出優勢和需要協助的地方。
    • 評估後,團隊會開 「評估報告」「療育建議書」。如果確定需要療育(如復健課程),中心人員和社工會協助你 「申請療育補助」發展遲緩兒童療育費用補助),這筆錢就是政府幫忙分擔療育費用的。同時也會幫你 「轉介到合適的療育單位」(如醫院復健科、診所、早期療育機構)。政府有補助,費用負擔會減輕很多,別因為擔心錢而卻步!
  4. Q:評估結果說沒問題,但我心裡還是有點擔心某個點,怎麼辦?

    • A:相信你的直覺!你是最了解孩子的人。 可以:
      • 當場 「再次提出」 你具體擔心的行為表現,請教醫護人員的看法和建議。
      • 用手機錄下你擔心的孩子行為 「影片」,下次回診或追蹤時給專業人員看。
      • 利用 台中市兒童發展圖像篩檢互動網(衛生局網站通常有連結),線上看看其他發展指標。
      • 主動打電話回 軍功衛生所 詢問,或預約 「育兒諮詢」 時段(很多衛生所有提供)。
      • 帶去 台中市親子館,有些館有提供免費的 「幼兒發展篩檢服務」 或諮詢,或觀察孩子在館內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情形。
  5. Q:這份評估表跟我之前在醫院或診所做的兒童健檢評估一樣嗎?

    • A:類似但可能不完全相同。 目的都是篩檢發展狀況。醫院診所用的評估工具可能更多樣化(例如:丹佛發展篩檢測驗DDST-II、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等),或由醫師、治療師執行得更深入。衛生所的這份家長評估表是 「基礎入門版」,方便在基層大量篩檢,並連結在地的衛生所資源和通報轉介系統兩邊的資訊可以互相參考,如果曾在醫院做過評估,記得把報告或結果告知衛生所人員。

善用台中育兒資源:評估表只是開始!

填寫這份 「2-3歲幼兒家長評估表」 絕對不是結束,而是一個 「更了解孩子、連結資源」 的開始!台中市政府在兒童早期療育和育兒支持上,其實投入不少資源:

  • 台中市兒童發展通報轉介中心: 這是總窗口!負責整合評估、療育建議、資源轉介和補助申請協助。電話或網路都通。
  • 各區早期療育社區資源服務據點: 分散在各區(例如:發展學園、基金會據點、醫院早療單位),提供就近的 療育服務、親職教育、支持團體
  • 台中市親子館: 各區都有!提供免費的 遊戲空間、豐富玩具、親子活動、育兒講座、甚至簡單的發展篩檢諮詢。是觀察孩子同儕互動、獲取育兒資訊的好地方。軍功衛生所 附近或所屬行政區(北屯區)一定也有親子館!
  • 台中市育兒資源網: 市府官網的專區,整合 托育服務(找保母、查托嬰中心、幼兒園)、育兒津貼與補助申請資訊、親子活動訊息、健康醫療資源 等,超級好用!
  • 軍功衛生所本身的服務: 除了打預防針和健兒門診,很多衛生所也提供 母乳哺育諮詢、營養指導、口腔保健、兒童發展篩檢追蹤、育兒技巧指導、親職講座。主動詢問他們提供的服務項目和時間!

結語:關心發展,安心育兒

台中的爸媽們(尤其是 北屯區軍功衛生所 服務範圍的家長),下次拿到這份 「2-3歲幼兒家長評估表」,希望你們不會再覺得陌生或焦慮了!它真的是一份 「幫助你更了解寶貝」「為孩子連結適切資源」 的實用工具。誠實填寫、積極溝通、善用後續的服務與資源,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發展就像開花,各有各的時節。透過這份評估表,我們希望及早發現需要多一點陽光雨露的小花,適時給予支持,讓他們都能健康快樂地綻放!有任何育兒疑難雜症,別忘了 軍功衛生所台中市豐富的育兒資源 都是你的後盾!加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