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客語深根計畫補助全解:家庭陪伴員到你家、認證加給每月2500元
政策背景:為什麼要推動客語深根服務?
台中市擁有約49.3萬客家人口,占全市總人口17.5%,是六都中客家人口第三多的城市[citation:3][citation:8]。然而,客家語言文化正面臨嚴峻挑戰——年輕世代逐漸失去使用客語的能力,許多家庭不再傳承客家美食、節慶禮俗等文化資產。更值得注意的是,客家活動長期集中於東勢等山城區域,全市29個行政區中有10個區域(如清水、沙鹿、大雅等)在過去年度甚至完全沒有客家文化活動[citation:3]。
為解決這些問題,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以下簡稱臺中客委會)依據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深根服務計畫補助作業要點」,結合地方需求推出多項創新措施,目標是打造客語友善環境,讓客語重回家庭與日常生活,並平衡區域資源分配,使山城、海線與都會區都能參與客家文化復興[citation:3][citation:8]。
計畫亮點:家庭陪伴員與客語認證加給
全國首創「客語家庭陪伴員」模式
臺中客委會借鏡臺南市經驗,推動「客語家庭陪伴員到你家」計畫[citation:1]。這項創新服務的核心是:
- 招募培訓陪伴員:通過甄選的陪伴員須接受36小時專業培訓,學習如何自然引導家庭成員使用客語互動
- 媒合進入家庭:徵集30個「客語生活家庭」,由陪伴員以「居家服務」形式,透過聊天、活動參與等方式,讓客語使用融入日常生活場景
- 擴大文化接觸:同時招募180個「客語活動家庭」,透過主題活動認識客家飲食、節慶與工藝文化
公教人員客語認證專業加給
為提升公共服務品質,臺中市自113年1月起實施客語專職行政人員專業加給制度[citation:4]:
- 中高級認證:每月加給2,000元
- 高級認證:每月加給2,500元 這項加給回溯至113年1月生效,且不計入工作獎金薪資基數,並要求投保單位依規定調整勞保投保薪資。經費來源可在原核定補助額度內勻支,或透過計畫變更程序調整[citation:4]。
補助對象與標準:誰能申請?補多少?
多元補助對象設計
臺中客委會的補助涵蓋不同層面的需求:
- 地方政府與學校:用於開設社區客語課程、培訓教學人員
- 民間團體:辦理客家節慶、藝文展演或文化研習活動
- 家庭單位:參與「客語生活家庭」或「客語活動家庭」計畫
- 個人獎勵:設籍臺中市民通過客語認證可獲獎金(初級500元至高級3,000元)[citation:7][citation:9]
分級補助比例與經費規範
補助標準依申請單位屬性與區域財力分級,具備明確的差異化設計[citation:6]:
- 地方政府:依財力級次,補助比率從78%至90%不等(第一級不補助)
- 大專院校:最高補助計畫總經費80%
- 課程鐘點費:每節最高800元(50分鐘)或700元(40分鐘),每人年度上限144節
- 家庭活動:須達15人(一般區域)或10人(偏遠地區或少數腔調);若以家庭為單位,需包含兩代以上成員,且19歲以下成員佔三分之一以上[citation:6]
申請流程與執行要求:如何順利獲得補助?
申請三步驟
- 提案準備:於前一年度10-11月備妥計畫書(含目標、期程、經費概算、預期效益等),直轄市、縣市政府需先完成初審[citation:2]
- 送件審查:向臺中客委會提交計畫書一式十份及電子檔,書面格式要求標楷體14號字,總頁數不超過60頁[citation:2]
- 核定執行:接獲核定通知後,辦理民眾意見諮詢、採購招標等作業,計畫執行期為每年1月至11月20日[citation:6]
關鍵執行規範
- 標示義務:所有文宣品需標明「客家委員會補助」字樣,未標示可能被撤銷補助[citation:2]
- 變更限制:計畫內容變更需專案申請核准,若變更幅度過大,未來申請可能受影響[citation:6]
- 成果提交:需提供活動照片、影音紀錄、培訓報告等客觀佐證資料[citation:6]
- 授權條款:補助成果需無償授權客委會非營利使用[citation:6]
政策成效與未來方向
突破性成果
在112年度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為通行語」評比中,臺中市政府首次參評即獲「佳等」肯定,區公所表現尤其亮眼[citation:10]:
- 石岡區公所:獲評「特優」,獎勵金300萬元
- 東勢區公所:獲評「優等」,獎勵金150萬元
- 新社區公所:同獲「優等」,獎勵金120萬元 加上市府層級的100萬元獎勵金,總計為臺中市爭取到670萬元獎勵金,名列全國第四、六都第二[citation:10]。
文化設施與創新活動並進
臺中市同步強化軟硬體建設,打造多處客家文化基地:
- 山城客庄傳習中心:設於臺中客家樂活園區,開辦多元課程
-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轉型為文化與產業匯聚平台,周邊環境改造已完工
- 臺中客家故事館:活用歷史建築原東勢公學校宿舍,作為大埔客語教學基地[citation:8]
活動設計上,推出如「HAKKA冒險搞頭王」親子大地遊戲,透過角色故事與闖關學習客語;並發展月光華華中秋祭儀、東勢新丁粄節等節慶品牌,深化文化體驗[citation:8]。
跨域整合的永續藍圖
盧秀燕市長將客家發展納入四大族群政策核心,更親自擔任「臺中客家發展計畫」召集人,透過跨局處合作擴大推動量能。目標是朝向聯合國SDG10「減少不平等」的永續發展目標前進,讓客家文化成為臺中多元共榮的關鍵支柱[citation:8][citation:10]。
常見疑問解答
Q1:一般家庭如何參與客語深根計畫?
可選擇兩種途徑:
- 客語生活家庭:接受陪伴員到府互動,需承諾在家庭場域自然使用客語
- 客語活動家庭:參與主題式文化體驗活動,無需具備客語基礎 兩者皆可透過臺中客委會網站查詢年度開放申請時間[citation:1]。
Q2:公教人員參與客語認證有何誘因?
除專業加給外,臺中市提供:
- 行政獎勵:初級認證嘉獎1次、中級嘉獎2次、中高級記功1次
- 學習資源:提供線上課程並核給終身學習時數
- 考試協助:由客語薪傳師指導,降低學習門檻[citation:7][citation:9]
Q3:計畫執行中最常被糾正的缺失?
過往稽核發現主要問題集中在:
- 經費核銷:未依核定項目支用,或將補助款用於餐飲、紀念品等禁止項目
- 成果報告:未附客觀佐證資料(如活動影像紀錄)
- 變更程序:未經核准擅自調整計畫內容 建議申請單位建立內部管控機制,避免因行政疏失影響補助權益[citation:2][citation:6]。
臺中客委會主委江俊龍強調:「語言復甦需要公私協力,從家庭、學校到公共服務,每個環節都是客語存續的關鍵。」隨著113年新制上路,無論是家庭陪伴員的溫暖互動、專業加給的實質鼓勵,或是節慶活動的文化感染力,都在為客語傳承創造多元契機[citation:8][citatio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