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守護大坑!臺中市政府觀旅局淨山活動申請,你也能為山林盡一份力
每次走進臺中大坑的登山步道,總會被那滿眼的綠意和清新的空氣療癒。不過,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步道旁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不該出現的瓶瓶罐罐、塑膠袋,甚至是更難處理的垃圾?這些東西不只破壞了美景,更對這片我們珍愛的山林造成負擔。其實,想為大坑做點事,比你想像中簡單。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觀旅局)就有提供一個很棒的管道,讓民間團體或熱心的民眾可以組織起來,申請辦理「大坑登山步道淨山活動」。這篇文章,就來好好聊聊這個有意義的活動該怎麼申請、要注意什麼,讓你也能輕鬆號召夥伴,一起捲起袖子守護我們的大坑。
為什麼需要你我的力量?大坑步道的環境挑戰
大坑登山步道群是臺中人的後花園,更是許多外地遊客認識臺中自然美景的重要窗口。步道總長度加起來超過數十公里,範圍廣闊,維護起來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市政府有固定的清潔維護人力,但面對龐大的山區和絡繹不絕的登山人潮,難免會有疏漏之處。
- 人潮帶來的隱憂: 人一多,即使大多數人都很有公德心,總難免會有少數人隨意丟棄垃圾、菸蒂,或是不小心遺落物品。這些廢棄物日積月累,散落在步道邊坡、樹叢裡,靠固定清潔人力要完全清除,確實有難度。
- 風災後的痕跡: 臺灣夏季颱風多,大坑山區也常是風雨侵襲的區域。豪大雨過後,除了可能造成步道損壞,也常常從上游沖刷下大量垃圾、漂流木堆積在步道周邊或溪谷裡。
- 維護的難度: 有些垃圾卡在陡峭的邊坡或植被深處,清理起來非常危險且耗時。需要更多人手,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淨山活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非常棒的補充力量。 它結合了公部門的資源(如提供清潔工具、垃圾清運、部分保險等)和民間團體的熱情與人力,共同針對特定區域進行深度清理。這不只是撿垃圾,更是一種環境教育的實踐,讓參與者親身體會維護山林整潔的不易,進而更珍惜環境。
誰可以來申請?揪團淨山看這裡
想為大坑出一份力,揪團一起來淨山?臺中市觀旅局歡迎符合以下資格的團體提出申請:
- 
依法設立登記的團體: 這是最主要的申請者類型。像是: - 社區發展協會: 在地社區居民對家園環境的關心,力量強大。
- 學校機關: 非常適合做為學生戶外教學、環境教育的實踐活動(例如童軍社、環保社團)。
- 公司行號: 許多企業推行企業社會責任(CSR),員工志工日選擇淨山活動,既健康又環保。
- 財團法人、社團法人: 如環保團體、宗教團體、基金會等。
- 其他政府機關: 不同單位間的合作。
- 簡單說,只要你的團體是「有立案登記、有統一編號」 的正式組織,通常就符合基本資格。申請時需要附上相關證明文件(如立案證書影本)。
 
- 
里辦公處: 在地里的力量不容小覷,里長號召里民一起來清理家園周邊的步道,非常有意義。 
- 
特殊情況: 雖然主要開放給團體申請,但如果是一群熱心的民眾(例如登山隊、同好會)真的很想辦,建議可以先找到一個願意擔任「主辦單位」的立案團體合作,由該團體出面申請。這樣在行政作業(如保險、經費核銷)上會比較順利。 
※重要提醒: 個人名義通常是無法直接申請的。主要是因為活動涉及人員安全、保險、工具借用與垃圾清運等行政責任,需要有具備法人或代表能力的團體來承擔。
動手申請吧!步驟與所需文件一次看清楚
了解了自己是否符合資格,接下來就是實際申請的流程了。臺中市觀旅局為了讓大家方便申請,流程設計得算是相當清晰。跟著以下步驟走:
📅 步驟一:提前規劃,別臨時抱佛腳
- 活動日期: 首先,決定好你想辦淨山的日期。強烈建議避開國定假日、連續假期以及颱風季節(約7-10月)。 假日人潮多,淨山活動可能與登山民眾相互干擾;颱風季節則天候不穩,步道也可能因災損封閉。平常日的週末通常是較好的選擇。
- 預留時間: 觀旅局要求申請者必須在預定活動日期的「至少15個工作天」前提出申請。 例如想在10月20日(星期六)辦活動,最晚要在10月1日(或更早,視工作日計算)前送出完整申請文件。這時間是必要的行政審核與準備期(如安排清潔隊收垃圾、準備工具等),千萬不要等到活動前一兩週才送件,很大機率會來不及!
- 選定步道: 大坑有十多條編號步道,每條難度、環境狀況不同。先想想你的團隊成員體能狀況如何?想清理的範圍多大?可以事先去勘查一下目標步道目前的環境狀況(哪裡垃圾較多?是否安全?)。申請時需要明確寫出要淨化的步道編號(例如:5號步道、5-1號步道)。不確定哪條步道需要幫忙?也可以詢問觀旅局承辦人的建議。
📝 步驟二:準備申請文件
申請時需要準備以下文件,缺一不可:
- 
「臺中市大坑登山步道淨山活動申請表」: - 這是最核心的文件。可以到「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官方網站下載(通常在「便民服務」->「表單下載」或「大坑風景區」相關頁面可以找到)。務必下載最新版本。
- 填寫要點:
- 申請單位資料: 團體全名、統一編號、負責人姓名、聯絡人姓名、電話、地址、電子郵件(務必填寫常用且會收信的!)。
- 活動資料: 活動名稱(例如:OO公司112年度大坑5號步道淨山活動)、預定活動日期(年月日)、時間(幾點開始?預計幾點結束?)、預定淨山步道(編號要寫清楚)、預估參加人數(盡量抓準確,影響保險和工具數量)。
- 活動計畫書摘要: 簡述活動目的、流程(幾點集合?在哪集合?路線規劃?安全措施?)、垃圾處理方式(通常由觀旅局協調清潔隊處理,這裡寫明即可)。
- 負責人簽章: 申請表需由團體負責人(或授權代表人)簽名或蓋章。
 
 
- 
申請單位證明文件影本: - 證明你是合格的申請團體。例如:
- 公司:公司登記證明文件或商業登記抄本影本。
- 社團/財團法人:主管機關核發的立案證書影本。
- 學校:無需立案證書,但需加蓋學校關防。
- 里辦公處:無需立案證書。
 
- 影本需清晰可辨識團體名稱、統一編號及有效期限(如有)。
 
- 證明你是合格的申請團體。例如:
- 
活動計畫書: - 雖然申請表上已有摘要,但通常需要另附一份較詳細的計畫書(格式不拘,內容清楚即可)。內容應包含:
- 活動目標與緣起: 為什麼想辦這次淨山?
- 詳細活動流程: 時間表(從集合、交通、淨山執行、休息、到解散)、集合地點(通常會指定在大坑經補庫停車場或其他觀旅局同意的地點)、行進路線(從哪個步道口上?清理範圍?從哪下?)、預計清理重點區域。
- 工作人員分工: 總領隊、小隊長、安全維護人員、醫護人員(非常重要!)等名單與職責。務必安排至少1位具備基本急救能力(如EMT1或紅十字會急救員)的人員隨行。
- 參加人員名冊(可後補): 申請時可先提供預估人數,但活動前幾天通常需要提供正確的參加者名單(含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以供辦理活動意外險之用。名冊格式需依觀旅局規定。
- 安全維護計畫: 重中之重! 需詳細說明:
- 如何進行行前安全宣導(裝備檢查、步道安全須知、垃圾撿拾注意事項)。
- 遇突發狀況(如人員受傷、中暑、蜂螫、失溫、迷路、豪大雨)的緊急應變措施與通報流程(包含緊急聯絡人電話)。
- 隊員走散時的處理方式(如配對分組、約定集合點)。
- 是否會聘請專業嚮導或山域搜救人員協助?(若走較長或較難步道建議考慮)
 
- 裝備清單: 參加者需自備的基本裝備(如登山鞋/防滑鞋、手套、長袖衣褲、帽子、雨具、足夠飲水、個人藥品、防蚊液),以及主辦單位會準備的裝備(如夾子、垃圾袋、急救箱、無線電/哨子等通訊設備)。
- 環保作為: 如何減少活動本身產生的垃圾?(例如要求自備水壺、不提供瓶裝水、午餐簡便不製造過多廚餘等)。
 
 
- 雖然申請表上已有摘要,但通常需要另附一份較詳細的計畫書(格式不拘,內容清楚即可)。內容應包含:
- 
切結書: - 由申請單位簽署,切結遵守相關法規、活動注意事項,並承諾負起活動期間參與人員的安全管理責任,以及妥善處理活動產生的廢棄物。這是釐清責任歸屬的重要文件。 格式通常觀旅局會提供或在申請表附件中。
 
📬 步驟三:遞交申請
準備好所有文件後,就可以遞交了:
- 
遞交方式: - 親自送件: 送到「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收(地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惠中樓)。記得問清楚收件窗口。
- 郵寄送件: 掛號郵寄到上述地址。務必考慮郵寄時間,確保能在截止日前送達。
- 電子郵件先行聯繫: 有些承辦人接受先將申請文件掃描成PDF檔寄到公務信箱初步審閱,確認無誤後再補送正本或核章後的掃描檔。但這並非正式程序,請務必先電話詢問承辦人員是否接受此方式。最保險還是依規定書面送達。
 
- 
聯絡詢問: 在準備或送件前,強烈建議先打電話到觀旅局(04-22289111分機,需查詢大坑業務承辦分機)詢問承辦人,確認申請細節、文件是否有更新、以及是否有特別注意事項。 直接溝通能避免很多誤會和退件。 
⏳ 步驟四:等待審核與結果通知
- 觀旅局收到你的申請文件後,會進行審查。審查重點包括:
- 文件是否齊全、填寫正確。
- 活動日期、步道是否可行(例如該步道是否正在維修封閉?當天是否有其他大型活動衝突?)。
- 安全計畫是否完善。
- 參加人數是否合理。
 
- 審核時間通常需要幾個工作天。務必在申請表上留下正確且暢通的聯絡方式(電話、Email)。
- 審核結果會以公文或電話/Email通知申請聯絡人。
- 核准: 會通知核准,並可能附帶注意事項或配合要求(如提供最終參加名單的期限)。
- 補件: 如果文件有缺漏或計畫書內容不完善,會通知限期補正。
- 駁回: 若日期衝突、步道不開放、安全計畫過於草率等原因,申請可能被駁回。通常會說明原因。
 
✅ 步驟五:活動核准後的準備工作
收到核准通知,恭喜!接下來才是重頭戲的準備工作:
- 
參加者名單確認與保險: - 根據核准通知的要求,在指定期限前提供最終正確的參加者名單(含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格式務必符合觀旅局規定(通常是Excel或Word表格)。
- 觀旅局通常會為核准活動的「參加者」投保「活動期間」的「團體意外險」(例如每人100萬或300萬意外險,視當年度預算規定)。但這只是基本保障。 強烈建議主辦單位自行為所有工作人員(尤其安全、醫護人員)及參加者,額外加保更充足的登山綜合險(包含意外醫療、緊急救援費用等),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務必確認保險生效日期與時間涵蓋你的活動全程!
 
- 
領取物資: - 觀旅局通常會提供基本的淨山物資,例如:
- 大型垃圾袋(黑色一般垃圾、資源回收袋)。
- 夾子(俗稱「愛心手」)。
- 手套(數量可能有限)。
 
- 領取時間、地點會在核准通知中告知(通常是在活動前1-2天,到觀旅局指定地點領取)。務必清點數量是否足夠。
- 記得活動結束後,要把還能用的夾子、手套等「非消耗品」清洗乾淨後歸還!
 
- 觀旅局通常會提供基本的淨山物資,例如:
- 
垃圾清運安排: - 這是觀旅局協助的重要項目。他們會協調臺中市環保局清潔隊,在活動結束後,到你們指定的集合點(例如經補庫停車場)清運收集到的垃圾。
- 你們需要將垃圾妥善分類(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物)並集中堆放在約定地點。務必確認好清運的時間點,避免垃圾堆置過久。
- 若有特殊大型廢棄物(如輪胎、家具),需事先告知觀旅局協調清潔隊是否可協助處理。
 
- 
行前說明會: - 活動前幾天,務必召集所有參加者(或至少各小隊負責人)舉行行前說明會。內容包括:
- 活動流程與時間確認: 集合時間地點絕對不能遲到!
- 步道狀況與路線說明: 讓大家知道要走哪條步道、難度如何、預計清理範圍。
- 安全規定重點宣導:
- 裝備檢查: 強制要求登山鞋/防滑鞋、手套、長袖衣褲、帽子、雨衣、足夠飲水(至少1500-2000cc)、個人藥品、簡易糧食。穿拖鞋、涼鞋、高跟鞋者嚴禁上山!
- 行進間注意安全,保持距離,勿推擠嬉鬧。
- 垃圾撿拾注意事項:勿冒險撿拾陡坡下或危險處的垃圾;注意蜂、蛇、蚊蟲;勿徒手撿拾尖銳物品(如玻璃、針頭,用夾子!);遇到不明危險物品(如廢棄藥罐、化學容器)勿觸碰,標記位置通報領隊處理。
- 身體不適(頭暈、心悸、抽筋等)要立即反應。
 
- 環保宣導: 落實垃圾不落地,活動產生的自身垃圾也要帶下山;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 緊急狀況處理與聯絡方式: 再次宣導領隊、安全官、醫護人員是誰,緊急聯絡電話,迷路或受傷時的處理SOP(如吹哨求救、留在原地等待救援)。
- 分組與小隊長確認。
 
 
- 活動前幾天,務必召集所有參加者(或至少各小隊負責人)舉行行前說明會。內容包括:
- 
與相關單位聯繫: - 活動前一天或當天早上,再次與觀旅局承辦人確認物資、垃圾清運等細節無誤。
- 若活動規模較大或步道較複雜,可禮貌性知會當地警察分局(例如東山派出所)或消防分隊活動時間與範圍,讓他們掌握狀況。
 
活動當天!執行淨山的實務眉角
終於到了行動日!當天該怎麼做才能順利又安全?
- 
集合點名與裝備複檢: - 嚴格執行點名,確認所有報名者到齊(尤其要注意是否有臨時加入未投保者)。
- 再次檢查每位參加者的裝備! 特別是鞋子、手套、飲水量。不合格者應勸導勿上山或提供備用裝備(若有準備)。
- 分發夾子、垃圾袋(觀旅局提供+自備)。
- 由總領隊或安全官進行最後一次安全叮嚀,重申注意事項。
 
- 
分組行動與安全維護: - 依照行前分組,由小隊長帶領出發。每組人數不宜過多(建議10-15人一組),方便管理。
- 小隊長需配備通訊設備(手機、無線電,確保有訊號或可通聯)、哨子、簡易急救包。
- 小隊長要掌握組員動態,前後都應有工作人員,避免有人落單。 定時清點人數(尤其在叉路口、休息點)。
- 隊伍行進速度以最慢者為準,不強求速度,安全第一。
 
- 
垃圾撿拾實務技巧: - 安全是最高原則! 請組員只在步道及步道兩旁視線可及、伸手/夾子可安全搆到的範圍內撿拾垃圾。嚴禁為了撿垃圾而攀爬危險邊坡或離開步道進入不明草叢!
- 教導正確使用夾子,避免彎腰過度造成腰傷。
- 遇到尖銳物(玻璃、金屬)、針頭、藥品容器、化學罐等,務必使用夾子,並提醒組員特別小心。可準備堅固的容器(如厚塑膠桶)專門放置這類危險廢棄物。
- 菸蒂雖小但數量龐大且難分解,是重點目標之一。
- 鼓勵資源回收分類(寶特瓶、鋁罐、鐵罐、紙類等),但若物品過於髒污難以清洗,則歸入一般垃圾。
- 大型廢棄物(如輪胎、家具殘骸)需多人合作,注意姿勢避免受傷,並衡量是否有能力搬運下山。若過於巨大沉重,可拍照記錄位置通報觀旅局後續處理。
 
- 
休息與補給: - 定時安排休息(例如每走30-40分鐘或爬升一定高度後),讓大家喝水、補充能量、伸展筋骨。
- 選擇安全、空曠、不阻礙通行的地方休息。
- 休息時再次清點人數,觀察組員體能狀況。
 
- 
緊急狀況處理: - 若有組員輕微受傷(如擦傷、割傷、扭傷),由隨隊醫護人員進行初步處理。評估是否需中止活動下山就醫。
- 若遇中暑(頭暈、噁心、停止流汗)、蜂螫過敏、疑似骨折、嚴重身體不適或意外事故:
- 立即停止活動,將傷患移至安全、陰涼處。
- 啟動緊急應變計畫:醫護人員施救,聯絡總領隊與其他安全人員支援。
- 立即撥打119請求救援! 清晰告知地點(最好能報出最近的步道編號、里程樁號或明顯地標)、傷患狀況、人數、聯絡人電話。
- 同時聯繫觀旅局承辦人告知狀況。
- 派人到明顯處引導救援人員。
- 安撫其他隊員情緒。
 
 
- 
活動結束與垃圾集中: - 預留足夠時間下山,避免摸黑。務必在預定結束時間前回到集合點。
- 下山後,各組將收集到的垃圾帶回集合點。
- 進行垃圾分類: 一般垃圾、資源回收物、危險廢棄物分開放置。
- 將垃圾集中堆放到與清潔隊約定的地點(通常是大型垃圾袋整齊堆放)。
- 清點人數,確認所有人安全下山。
- 回收非消耗性裝備(夾子、手套等),簡單清潔後準備歸還觀旅局。
 
活動後,別忘了這些收尾工作
淨山活動結束,身體雖然疲累,但心裡是充實的。不過,還有幾件事要做完才算圓滿:
- 
歸還借用物資: - 將觀旅局借出的夾子、手套(可重複使用部分)清洗乾淨。
- 按照約定的時間和地點歸還(通常是活動後1-2個工作日內送回觀旅局或指定地點)。這是展現負責態度的時候。
- 若有損壞或遺失,應主動告知並協商處理方式(可能需要賠償)。
 
- 
成果紀錄與回報(非強制但推薦): - 拍照記錄垃圾集中點的「成果」,這份成就感是屬於大家的!
- 簡單統計撿拾的垃圾量(例如:一般垃圾XX大袋、資源回收物XX袋)。
- 可以將活動照片、心得簡要提供給觀旅局參考,作為他們推動環境工作的成果紀錄與鼓勵。這也有助於未來申請活動的參考。
 
- 
檢討與改進: - 內部可以小小檢討一下這次活動的優點與下次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如流程順暢度、安全措施、人員分配、裝備是否充足等)。
- 將經驗傳承下來,讓下一次的淨山活動更順利、更安全、更有成效。
 
特別提醒:企業團體辦理淨山活動的注意事項
許多公司將淨山活動納入CSR或員工志工日,這是很好的趨勢!除了上述通用流程,企業團體還需特別注意:
- 員工安全責任更重: 企業對員工有職業安全衛生上的責任。活動期間若員工發生意外,可能涉及職災認定。因此,安全計畫必須做得更嚴謹、更周全。強烈建議:
- 安排更多具急救證照的人員隨隊(比例拉高)。
- 投保更高額、保障範圍更廣的登山綜合險(包含醫療實支實付、緊急救援費用)。
- 行前安全訓練更紮實,最好能安排專人講解步道安全與基礎野外風險辨識。
- 考慮聘請專業登山嚮導或山域安全教練隨行指導。
 
- 工時與保險: 若淨山活動安排在上班日,需注意是否涉及員工加班、工時計算等勞基法規定。活動當天的保險(除觀旅局團險外),也需確認是否符合公司內部規定。
- 大型活動協調: 員工人數眾多(例如上百人),務必提前與觀旅局充分溝通,因大規模活動對步道承載量、垃圾清運量、安全管控都是挑戰。可能需要分梯次、分不同步道進行。
- 企業形象結合: 活動可融入企業理念,但注意避免過度商業化(如在步道懸掛大型企業廣告布條),應以環境保護為主要訴求。
常見問題Q&A
Q:活動申請被駁回,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 A:主要常見原因包括:
- 申請時間太晚: 沒在15個工作天前送件。
- 文件不齊全或有誤: 申請表漏填、缺負責人簽章、證明文件過期或模糊不清、計畫書過於簡略(尤其安全計畫)。
- 活動日期衝突: 該步道當天已有其他核准活動、或步道因維修/災損封閉中。
- 安全計畫不完善: 被認定無法有效管理參與者安全(如未安排醫護人員、缺乏緊急應變措施)。
- 預定淨山範圍有疑慮: 例如申請清理的區域過於危險或非屬觀旅局管理範圍。
Q:參加淨山活動,我需要自己買保險嗎? A:觀旅局會為核准活動的參加者投保活動期間的團體意外險(保額依當年度規定)。然而,這是最基本的保障。 強烈建議:
- 主辦單位: 應額外為所有參與者(含工作人員)加保登山綜合險(包含意外醫療、緊急救援等)。
- 個人參加者: 若你只是被朋友找去參加某個團體辦的淨山活動,也應確認主辦單位有無額外加保足夠的保險。若沒有,或你想有更安心的保障,可以自行購買短天期的登山綜合意外險。
Q:我可以帶家裡的小孩一起參加淨山嗎? A:這取決於主辦單位的規定和選擇的步道難度。
- 安全考量: 大坑部分步道(如5-1、4號)階梯陡峭,對年紀太小(例如學齡前)或體能不佳的孩子來說有風險。撿垃圾也可能分心。
- 主辦單位責任: 帶孩童參加,家長需負起全程看顧責任,並確保孩子能遵守安全規定。主辦單位通常會要求家長簽署額外的同意書或切結。
- 建議: 選擇較平緩的步道(如6、7、8號),孩子年齡建議國小以上,具備基本體能和理解指令的能力,且務必由家長一對一看管。行前充分告知孩子安全規則。
Q:活動當天下雨怎麼辦? A:安全第一!
- 觀旅局規定: 若臺中市政府宣布停止上班上課(颱風、豪雨),或中央氣象署發布大雨、豪雨以上特報,或發生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如地震導致步道受損),觀旅局有權要求活動延期或取消。
- 主辦單位權責: 即使未達停班停課標準,但活動前或活動中天氣明顯惡化(如持續大雨、雷電),主辦單位應基於安全,主動決定活動是否延期、取消或提前結束。並立即通知所有參加者與觀旅局。
- 雨天備案: 在活動計畫書中最好就預先說明雨天應變方案(如延期至某個備用日期)。
Q:撿到的垃圾裡面有回收瓶罐,我可以帶回家賣嗎? A:絕對不可以!
- 淨山活動收集到的所有廢棄物,都是活動的「成果」,屬於參與者共同付出努力的體現。
- 這些垃圾已由觀旅局協調清潔隊進行清運處理。
- 私自將可回收物帶走變賣,不僅違背淨山活動的公益精神,也可能違反活動規定,更可能影響後續垃圾量的統計與成果呈現。
- 請將所有撿拾的垃圾,確實做好分類後,集中交由清潔隊處理。
Q:除了撿垃圾,淨山活動還能做什麼環保行動? A:淨山主要以清除既有垃圾為主,但活動中可以融入更多環保理念:
- 源頭減量宣導: 活動中提醒參加者自身垃圾不落地、自備水壺減少瓶裝水、午餐簡約不製造過多包裝垃圾。
- 生態解說(若有專業人員): 在安全休息時,簡單介紹步道周邊的植物、生態,提升環境意識。
- 記錄特殊污染: 若發現特定地點有大量特殊廢棄物(如工程廢料)、或非法傾倒痕跡,記錄位置並通報觀旅局或環保局(1999市民專線)。
- 不破壞自然: 強調只帶走垃圾,不帶走任何自然物(如花草、石頭),也不破壞植被。
結語:你的行動,讓大坑更美好
站在清理過後的步道旁,看著原本散落垃圾的地方恢復清淨,那份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臺中市政府觀旅局提供這個淨山活動申請的管道,就是希望將這份守護山林的力量,從政府延伸到每一位關心環境的市民、每一個熱血的團體手上。
申請的流程或許有些行政手續,安全計畫也必須嚴肅看待,但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這份美好的心意,能夠安全、有效地化為實際行動。大坑的翠綠山巒、豐富生態,是臺中珍貴的資產。每一次的彎腰撿拾,都是對這片土地的承諾與回饋。
下次當你漫步在大坑步道,感受到那份自然的純淨時,不妨想一想,或許你也可以成為那個發起改變的人。揪集你的社區鄰里、公司同事、學校社團,按照觀旅局的指引,提出一份完整的申請。當一群人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那份力量,足以讓山林的微笑更加燦爛。大坑的美,值得我們一起動手,持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