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合作社設立實錄:社會局申請書填寫現場觀察
臺中合作社設立的前置準備
當七位臺中市民在霧峰區活動中心簽署發起人同意書時,他們正踏出成立社區照護合作社的第一步。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受理窗口每日收到數十份合作社申請案,其中三成因基本要件不符遭退件。根據《合作社法》規定,成立消費合作社至少需七人,生產合作社則需三人以上。申請人需確認合作社類型與營業項目對應關係,例如農產運銷合作社需另備農委會許可文件。
籌備會議記錄是常被忽略的關鍵文件。去年大里區某生活合作社因未檢附經全體發起人簽章的會議紀錄正本,延宕三個月審核時程。會議記錄應明確記載通過章程草案、選任籌備委員等事項,並註明會議時間地點。社會局承辦人員特別提醒:「章程條文需與《合作社法施行細則》第十五條完全吻合,尤其是盈餘分配比例條款。」
申請書填寫實務解析
翻開臺中市專用申請書首頁,統編欄位留白處往往引發困惑。事實上,合作社統一編號由社會局核准後賦予,申請階段無需填寫。但申請書第二部分的資本總額數字必須與存款證明完全一致,去年西屯區案例顯示,新台幣三萬七千元與三萬七千五百元的差異就導致補正。
發起人名冊注意事項
- 身分證影本需清晰可辨,建議使用彩色掃描
- 外籍社員應檢附居留證及護照影本
- 法人社員需加蓋公司大小章及代表人印章
- 未成年社員比例不得超過十分之一
章程條文常見疏漏
北區某文創合作社在第三次補正時才發現,其章程未載明「社員出社時股金處理方式」強制條款。社會局審查科透露,章程應包含三十七項法定必要記載事項,其中第十七條關於理監事選任方式的表述,常因過於簡略而需修正。建議參考臺中市社會局官網公布的合作社章程範本,但需依實際業務調整專屬條款。
資本證明與事業計畫要領
南區家政合作社的經驗顯示,金融機構存款證明有效期限僅三個月。申請人需精準計算送件時程,避免證明失效。資本額繳存戶名應為「○○合作社籌備處」,並註明「股金專用」字樣。事業計畫書最關鍵的是損益預估表,需列明前三年營運成本與收入結構,太平區某合作社因低估水電成本百分之四十遭要求重擬。
營運計畫需具體說明服務執行方式,例如:
1. 宅配服務半徑:臺中市行政區劃分為三大配送圈
2. 設備採購清單:包含冷鏈車輛規格與倉儲溫度控制系統
3. 社員收費機制:分基本費與用量計費雙軌制
審查流程與補正策略
社會局收件後將啟動十四天實質審查期,審查委員特別關注申請書第六頁的「社務會議運作規劃」。豐原區案例證明,詳細記載季會時間地點及議事規則能加速通過。常見補正原因前三名分別為:簽章漏頁(佔42%)、章程條文缺漏(35%)、資本證明不符(23%)。
通過核准後三十日內需完成三項程序:
- 召創立大會選任理監事
- 向地方稅務局申辦稅籍
- 備齊當選名冊報請立案
審查通過率顯示,備齊七項基本文件的案件首次通過率達78%,相較缺件者的35%有顯著差異。法定應備文件清單如下:
- 申請書正本(含騎縫章)
- 發起人名冊與身分證明
- 章程草案十份
- 籌備會議紀錄
- 資本證明文件
- 事業計畫書
- 場址使用許可證明
場址規範與法律責任
合作社登記地址需符合兩項要件:不得設於住宅區(工業合作社除外),且應檢附建築物使用執照影本。烏日區某社因租用農舍申請遭駁回後,改登記商辦大樓順利通過。值得注意的是,理事主席需具備臺中市戶籍,此為地方行政慣例而非法律強制要求。
法律責任部分需特別注意《合作社法》第9-1條,合作社成立後兩個月內需向地方法院辦理法人登記。大雅區某社因延誤登記,導致無法開立銀行專用戶頭。理事監事連帶責任範圍涵蓋稅務申報與勞健保加保,近三年有兩起案例因未幫員工投保遭裁罰。
社員權益實務操作
社員股金繳納可採分期制,但首期不得低於總額百分之五十。龍井區漁業合作社創新採用「實物出資」方式,將漁船設備折抵股金,此舉需事先經社會局專案核准。盈餘分配年度報表需於次年二月底前提交,未按時申報者最高可處新台幣五萬元罰鍰。
社員除名程序最容易引發爭議,建議在章程明訂:
1. 欠費達股金三倍啟動除名機制
2. 需經理事會過半數決議
3. 書面通知送達後三十日生效
永續經營關鍵要素
通過登記只是起點,潭子區工匠合作社的經驗顯示,開業首年應聚焦三項要務:
- 建立社員電子化管理系統
- 每季公開收支明細
- 保留百分之十盈餘作為公積金
臺中市社會局每年舉辦四場合作社經營研習,內容涵蓋稅務申報實務與政府資源申請。統計顯示,持續參與研習的合作社三年存活率達81%,顯著高於未參與者的57%。中區某社更運用青年創業貸款購置設備,降低初期資金壓力。
從申請書送件到正式營運,完整流程約需六十至九十天。申請人可透過社會局線上系統追蹤審查進度,減少往返奔波。最後階段領取法人登記證書時,記得核對證書記載事項是否與章程完全一致,此為後續申請補助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