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業者必備:臺中工地逕流廢水網路申請實戰手冊

營建業面臨的環保新挑戰

臺中盆地近年建設量能持續提升,各類營建工程在推動城市發展的同時,工地產生的逕流廢水已成為水體污染隱憂。當雨季來臨,工地裸露地表沖刷出的高濁度泥水,往往夾帶油污、化學添加劑等污染物質,直接排入周邊溝渠與河川。這種現象在臺中市區的七期重劃區、水湳經貿園區等大型開發區域尤其明顯。

臺中市政府環保局為強化源頭管控,依據《水污染防治法》授權,全面實施「營建工地逕流廢水污染削減計畫」強制申報制度。這項措施要求所有符合規範的營建工程,必須在施工前提交完整污染防控方案,並透過專屬數位平台完成登記審查。未依規辦理者,最重可能面臨百萬元罰鍰及停工處分。

適用對象與法規核心要求

強制申報範圍解析

現行規範明確指出三類營建工程需強制提報:

  1. 基地開挖面積達5,000平方公尺以上
  2. 總樓地板面積超過20,000平方公尺
  3. 工程位於特定敏感區域(如筏子溪、旱溪流域)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制將臨時性工程納入管轄,包含捷運綠線延伸段等公共工程均適用。

技術規範重點條列

核准計畫必須包含具體防控措施:

  • 物理攔截系統:至少兩道沉砂池或等效處理單元
  • 雨水分流設施:未受污染雨水應獨立導流
  • 應急方案:豪大雨預警啟動機制
  • 監測紀錄:每月水質檢測報告(SS值需低於150mg/L)

臺中環保局特別強調,傳統簡易砂包圍堵已不符標準,需採用模組化可調式攔污柵等新型設備。西屯區某建案去年因使用不合規設備,遭連續開罰34萬元案例值得引以為鑑。

數位申辦操作全攻略

平台入口與帳號設定

臺中環保局建置的「淨水雲端系統」已整合所有申辦功能:

  1. 首度使用者需至臺中市政府環保局官網點選「營建污染管理專區」
  2. 使用工商憑證或負責人身分證號註冊帳號
  3. 完成手機雙重驗證設定

建議業者預先備妥公司登記文件、負責人身分證掃描檔及工地配置圖電子檔,可縮短驗證時間。系統開放24小時收件,但審查人員僅於工作日進行案件處理。

申請書填寫要領

線上表單分為五大區塊:

1. **基本資料頁面**  
   - 精確輸入工地GPS座標(誤差<10公尺)  
   - 勾選適當工程類別(建築/道路/管線)  

2. **污染防治計畫**  
   - 上傳比例尺1:500的設施配置圖  
   - 描述暴雨應變程序(含人員編組)  

3. **承諾事項聲明**  
   - 勾選履行定期清理沉砂池保證  
   - 簽署自主監測同意書  

4. **附件上傳**  
   - 需含地籍圖謄本與施工平面圖  
   - 新案需附加環評核准文件  

5. **電子簽章確認**  
   - 使用憑證或簡訊OTP驗證  

特別提醒:北屯區某開發案因未標註臨時排水路線遭退件,建議在配置圖以紅色虛線標示水流路徑。系統接受PDF/DWG/DXF格式,單檔上限20MB。

審查流程時間軸

graph LR
A[線上送件] --> B{形式審查}
B -->|缺件| C[補正通知]
B -->|完整| D[實質審查]
D --> E{現地會勘}
E -->|通過| F[核發管制編號]
E -->|修正| G[補送計畫]
F --> H[開工許可]

標準審查期為14工作天,但每年5-9月汛期前高峰期可能延長至20天。豐原區某廠房案例顯示,預先參加環保局辦理的線上預審會議,可縮短40%審核時間。

實務操作關鍵細節

沉砂池設計實戰技巧

臺中環保局稽查科統計顯示,80%不合格案件源自沉砂池設計瑕疵:

  • 容積計算:應大於集水面積×0.03公尺(例:5,000㎡基地需150m³容量)
  • 擋板配置:採用可拆卸式波浪板,間距不超30公分
  • 清淤通道:保留3公尺以上機械作業空間

南區某豪宅案創新採用階梯式沉砂池設計,通過分流延長滯留時間,使SS去除率提升至85%,此案例獲環保局列為示範方案。

雨季應變標準程序

根據臺中氣象站數據,需特別注意:

  1. 豪雨特報發布時:啟動抽水機前置作業
  2. 時雨量達15mm:每小時巡檢排水口
  3. 連續降雨12小時:執行水質快篩
  4. 災後復原:24小時內提交異常事件報告

建議在工地辦公室張貼「彩色雨量應變行動表」,並指派專責人員管理防污帆布覆蓋作業。2022年潭子區某工地因未即時覆蓋裸露土方,暴雨後導致下游農田淤積遭求償案例值得警惕。

常見疏失與精進作為

高頻違規項目分析

臺中環保局2023年稽查數據顯示前三大違規類型:

  1. 未依核定計畫設置設施(佔42%)
  2. 沉砂池淤積未清理(佔35%)
  3. 檢測紀錄未如實申報(佔23%)

其中西區某都更案因擅自變更排水路徑,累計罰鍰達78萬元。建議設置雙週清理警示系統,並使用智慧水質監測儀自動上傳數據。

優質案例分享

水湳智慧城某標案展現卓越管理:

  • 導入IoT水位感測器,即時回傳沉砂池狀態
  • 採用可分解混凝劑,降低二次污染風險
  • 每月發布水質保護報告予周邊社區 此案不僅通過環保署評鑑,更取得綠建築加分認證。

未來管理趨勢展望

臺中環保局預告將推動三項革新:

  1. 即時監控連線:2025年強制大型工地安裝遠端監視系統
  2. AI審查系統:自動比對設計圖與環保標準
  3. 綠色工地認證:優良業者可享保證金減免

營建公會理事長公開表示,業界應將廢水管理視為企業ESG評核關鍵指標。近期中科擴建案已示範將逕流控制納入永續報告書,此模式值得中小型業者參考。

結語:建立環保新常態

營建廢水管控已從末端處理轉向全程管理,臺中市政府透過數位化申請系統,搭配科學化審查標準,為業者建立明確的環保路徑。當業者主動將污染防治視為工程管理標準流程,不僅能避免裁罰風險,更是實踐企業環境責任的具體展現。都會區土地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平衡之道,正體現在每個工地落實的細節之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