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槍不是玩具!臺灣法規下的持有與使用須知

每當夏日來臨,臺灣四面環海的地理優勢總吸引不少民衆親近海洋。有些潛水愛好者會問:「能不能買支魚槍體驗漁獵?」先別急著下單,在臺灣,魚槍可不是一般運動器材。它被《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列為管制項目,隨意持有可能面臨刑責。這篇整理相關規範,幫你避開法律風險。

魚槍在臺灣的法律定位

很多人以為魚槍只是休閒工具,但根據內政部警政署解釋,魚槍因具有殺傷力,被歸類為「刀械」管制。我記得去年屏東有位民眾,把網購的魚槍直接寄到家裡,結果包裹還沒拆封就被警方查獲,最後依違反槍砲條例移送。這不是特例,各地每年都有類似案件。

法規依據重點

  •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4條:明確定義魚槍屬管制刀械
  • 同法第14條:未經許可持有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 行政院公告:將「魚槍」列為公告查禁刀械(民國72年台內警字第20272號)

海邊常見的橡皮動力魚槍(彈簧魚槍)或氣壓式魚槍都在管制範圍。曾有民眾辯稱「只是收藏用」,但法院判例明確指出,只要具備發射機構就受管制,與是否實際使用無關。

合法持有魚槍的條件

不是完全不能擁有魚槍,而是必須透過合法程序。去年認識一位海洋研究者,他為了水下生態調查,成功申請到許可。流程雖然繁瑣,但確實可行。

誰能申請?

  1. 學術研究單位:需提出具體研究計畫
  2. 原住民傳統祭儀:限部落集體申請
  3. 特殊職業需求:如專業潛水採集業者
  4. 文化資產保存:博物館典藏用途

一般民眾想用於休閒潛水?很抱歉,法規目前未開放。曾有立委提案修法,但考量公共安全仍維持管制。警政單位強調:「魚槍射程可達20公尺,威力足以穿透人體,必須嚴格管理。」

合法購置流程五步驟

若你符合申請資格,以下是實際操作流程:

1. 事前準備文件

  • 申請書(向地方警察局索取)
  • 用途說明書:研究計劃需經學術單位核章
  • 身分證明文件
  • 儲存場所安全規劃圖

2. 向縣市警察局申請

直接到各縣市警察局保安科提出申請。承辦警員會當場檢視文件完整性,建議先電話確認應備資料。臺中曾有申請人漏附場地安全證明,往返補件耗費三週。

3. 實地會勘

警方會派員勘查存放場所,重點檢查:

  • 獨立上鎖空間(不可與住宅混用)
  • 24小時監控設備
  • 雙重門禁系統
  • 專用彈藥分離櫃

4. 審核會議

申請案需提報至「刀械管制審議委員會」,成員包含法律專家、治安代表。會議可能要求補件或說明,整個流程約2-3個月。

5. 領取許可證

通過後核發「魚槍持有許可證」,有效期限最長兩年。記得每年主動報備使用狀況,到期前三個月要重新申請。

使用限制與安全規範

取得許可證只是開始,實際使用更需謹慎。去年花蓮發生潛水客誤射事件,雖未傷人仍被吊銷許可。

絕對禁止行為

  • 在開放水域對人瞄準(即使未裝填)
  • 夜間使用(18:00至隔日6:00)
  • 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內使用
  • 轉借他人使用

必要安全措施

  1. 運輸過程:魚槍需拆解存放,動力組件分開包裝
  2. 現場操作:半徑30公尺內不得有非相關人員
  3. 保養存放:每月檢查機械結構,填寫維護紀錄表
  4. 意外通報:24小時內向核發機關書面說明事故經過

漁業署特別提醒:即使合法使用魚槍捕撈,仍受《漁業法》規範。禁漁期、保育魚種(如蘇眉魚、龍王鯛等)都不得捕捉,違者最重可罰15萬元。

常見誤區與法律風險

與民眾聊天時,發現許多誤解值得澄清:

Q:網路購買零件自組就合法?

錯!只要組裝完成就受管制。高雄案例顯示,民眾從國外購買魚槍零件自行組裝,仍被判刑6個月,緩刑2年。

Q:放在船上沒帶上岸就沒事?

危險想法!基隆海巡隊近年加強碼頭檢查,若未持許可證,船上發現魚槍照樣移送。

Q:原住民傳統領域可使用?

需經部落會議通過並向警局報備,且限於特定祭儀。曾有族人未申請即在觀光海域使用,遭依《槍砲條例》送辦。

律師實務建議:被查獲時常見辯解「不知道是管制物品」,但法院多認定「應注意而未注意」,仍會裁罰。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別碰觸灰色地帶。

社會觀點與安全反思

每次發生魚槍意外,總引發正反討論。支持管制者強調:去年澎湖就發生遊客被誤傷案例;主張開放者則認為:國外休閒潛水盛行,應建立分級管理制度。

警政單位對此回應:「現行規範已考量國情差異,臺灣海域遊憩人口密集,流刺網等漁具已造成生態負擔,若開放魚槍恐加劇問題。」他們建議想體驗漁獵者,可參加合法業者帶領的浮潛活動,使用不受管制的徒手捕撈工具。

海洋學者則呼籲:「多數人低估魚槍危險性。即使經驗豐富的潛水者,在水流影響下仍可能誤判距離。」他們推薦改用水中攝影記錄生態,既安全又能促進保育意識。

結語

站在碧藍海水前,理解對海洋的嚮往。但在親近自然的同時,更該守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魚槍管制或許帶來不便,卻是社會安全的必要之惡。下次看到網拍平台的誘人廣告,記得先冷靜想想:這支魚槍值得用自由交換嗎?

若確有申請需求,務必詳閱警政署網站最新公告,或直接致電地方警察局保安科諮詢。法規細節可能調整,以主管機關解釋為準。安全合法地親近海洋,才能讓每次潛水都成為美好回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