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道證明怎麼拿?地主權益不卡關的關鍵步驟
身為土地所有權人,有時候會遇到一個頭痛的問題:名下的土地,怎麼有一部分被劃為「既成道路」?這條路可能早就沒人走、雜草叢生,甚至被其他鄰地佔用了部分,但它卡在你的權狀上,像個甩不掉的包袱,影響你想整合土地、辦理繼承分割,或者想好好利用這塊地的計畫。這時,「廢道證明」可能就是你的解方。這篇文章,就來聊聊這個有點冷門卻關鍵的地政業務。
廢道證明到底是什麼?簡單說,它就是一張由主管機關(通常是地方政府工務單位或地政單位)核發的正式文件,證明這條原本被認定為「公眾通行」的道路,事實上已經「不存在」或「失去公用功能」了。 拿到這張證明,後續才能向地政事務所申請辦理相關土地登記,把那塊「道路用地」的包袱解除,還原成你完整可支配的土地。
什麼情況下需要申請廢道證明?
申請廢道證明,通常不是為了申請而申請,而是為了後續處理土地問題的必要前置步驟。以下幾種狀況,很可能就需要它:
- 土地整合或處分: 當你想賣掉土地、與鄰地交換合併,或是辦理繼承分割時,發現土地的一部分被登載為「道」地目或屬於既成道路,導致產權不完整或無法順利分割。
- 申請建築執照: 如果你的土地有一部分是既成道路,在申請建照時,這部分會被視為無法建築使用的範圍,影響你的建築面積和容積率。廢除這條路,才能爭取完整的建築權利。
- 消除土地使用限制: 道路用地通常有嚴格的限制,例如不能興建固定建築物。廢道後,該土地才能回歸原本(或鄰近使用分區)的使用方式。
- 釐清土地權屬與稅賦: 確認該土地確實屬於私有,而非公有道路,避免後續管理上的困擾與稅賦認定的問題(例如地價稅率)。
誰有資格提出申請?
關鍵在於土地所有權。原則上,只有該筆被認定為道路用地的「所有權人」(或其合法代理人,如委託代書),才有資格申請廢道證明。因為這涉及改變土地的使用性質與登記狀態,直接影響所有權人的權益。
- 共同持有怎麼辦? 如果土地是多人共有,通常需要全體共有人同意,或由共有人推派代表申請。實務上,地政事務所可能會要求檢附全體共有人同意書或印鑑證明,這點需要特別注意,避免白跑一趟。
- 鄰地主可以申請嗎? 不行。即使這條廢棄道路擋住了你進出或影響你土地價值,只要你不是該筆道路用地的所有權人,就無法直接申請廢道。你可能需要與所有權人溝通,或尋求其他法律途徑(如主張袋地通行權),但這就跟廢道證明是兩回事了。
申請前的重要功課:確認道路狀態與權屬
在跑地政事務所之前,有些功課得先自己做足,才能提高申請成功的機率,避免被「退件」:
- 
確認道路「確實廢棄」: 這是核心關鍵!主管機關核發廢道證明的唯一理由,就是這條路「已經沒有公眾通行的功能與事實」。怎麼證明? - 實地勘查拍照: 親自去現場仔細看。路還在嗎?是被新建築物壓佔了?還是長滿樹木雜草,根本無法行走?是否被其他地主設置圍籂、停車或堆放物品阻斷了通行?務必多角度拍照存證,照片要能清晰顯示「無法通行」的現況(例如雜草比人高、有固定障礙物阻斷)。拍照日期最好也記錄下來。
- 查詢有無養護記錄: 打電話到里長辦公室、區公所工務課或養護工程處詢問,這條路近幾年有沒有進行過任何鋪設、修補、清掃等養護工程?如果答案是「從來沒有」或「至少十幾年沒人管了」,就是有力的佐證。
- 詢問鄰居或里長: 周邊的住戶或里長通常最清楚這條路的歷史和現況。聽聽他們怎麼說,並試著取得書面陳述(非必要但有益)。
 
- 
查清土地權屬與登記狀態: - 調閱土地登記謄本: 這是絕對必要的文件。到地政事務所申請該筆「道路用地」的最新土地登記謄本(第一類,顯示所有權人資料)。確認:
- 地目是否為「道」?
- 所有權人是誰?(確認自己或共有人身份)
- 有無其他限制登記(如查封、假扣押)?
 
- 調閱地籍圖謄本: 了解這筆道路用地的確切位置、形狀、面積,以及它和你的主土地、鄰地的關係。這有助於後續繪製位置圖。
 
- 調閱土地登記謄本: 這是絕對必要的文件。到地政事務所申請該筆「道路用地」的最新土地登記謄本(第一類,顯示所有權人資料)。確認:
- 
確認道路屬性: - 它是「計畫道路」嗎?(查都市計畫圖)
- 它是「既成巷道」嗎?(符合公眾通行多年的事實)
- 它是「私設通路」嗎?
- 它是否屬於「水利地」或「其他公用地」? 不同屬性的道路,主管機關、適用法令和廢除的難易度可能不同。最常見需要申請廢道證明的,就是「既成巷道」或無特定計畫的「道」地目土地。如果是都市計畫內的「計畫道路」,廢除難度極高,通常涉及都市計畫變更。
 
申請廢道證明需要準備哪些文件?
備齊文件是成功的一半。以下列出通常需要的文件清單,但強烈建議事先打電話到你土地所在地的縣市政府主管機關(通常是工務局/處的養護工程科、使用管理科,或地政局/處)確認最準確! 因為各縣市的細部要求可能略有差異。
- 
廢道證明申請書: 這是主文件。各地方政府都有制式表格,可以上該縣市政府網站(例如: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北市政府養工處)下載,或直接到承辦單位索取。填寫重點: - 申請人資料(姓名、身分證字號、地址、電話)
- 土地標示(地號、地段、面積)
- 申請廢道之原因及理由(簡述道路廢棄事實,如:長期無人通行、現況遭佔用、雜草叢生等)
- 申請人簽名蓋章
 
- 
申請人身分證明文件影本: - 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 如果是法人(公司),則需公司登記證明文件、負責人身分證影本及公司大小章。
 
- 
土地所有權證明文件影本: - 最新土地登記謄本(第一類)。
- 如果申請人非所有權人本人,需附上委託書及代理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委託書記得要蓋好所有權人的印鑑章(就是印鑑證明用的那個章)。
 
- 
印鑑證明: 非常重要! 通常要求是申請日前 6個月內 申請的印鑑證明正本(或依各縣市規定)。這是為了確認申請人身分及意願的真實性。記得帶著你的印鑑章去戶政事務所申請。 
- 
土地使用分區證明書: 向當地縣市政府(通常是都市發展局/處)申請,證明該土地所在的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如住宅區、商業區、農業區等)或非都市土地編定使用地類別。這有助於了解土地廢道後可能的用途。 
- 
現況照片: 前面強調過要拍的現場照片。沖洗出來或清晰列印,並在照片背面或另紙說明拍照地點、日期、方向(例如:由東向西拍攝,顯示道路遭XX佔用無法通行)。照片數量要足夠證明全路段皆已廢棄。 
- 
土地位置圖及現況套繪圖: - 土地位置圖: 在地籍圖謄本上,清楚標示出申請廢道的土地地號位置,以及周邊的主要道路、明顯地標(如廟宇、學校、超商),讓人一看就懂這塊地在哪裡。
- 現況套繪圖: 這是技術活。建議找熟悉的地政士(代書)或有測量背景的人協助。需要在地籍圖上,依據你拍的現況照片和實地測量,繪製出道路「現況」與「原登記道路範圍」的對比。重點在標示出道路現況如何被阻斷、佔用或消失。比例尺要標清楚。
 
- 
其他佐證資料(非必要但強力推薦): - 鄰地所有權人同意書或無異議證明: 雖然法規不一定強制,但取得鄰近土地所有權人(特別是可能受影響的)簽署同意廢道或表示無異議的文件,能大幅提高主管機關核准的意願,減少後續糾紛。這很考驗鄰里關係。
- 里長證明書: 請里長開立證明,說明該道路確已多年無人使用、未養護的事實。
- 陳情書(若涉及複雜歷史因素): 簡要說明道路形成的歷史背景、為何廢棄、以及廢道對申請人權益的必要性。
 
正式送件與申請流程
備妥文件後,就可以正式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了:
- 
確認受理機關: 再次確認你的土地屬於哪個縣市?該縣市負責審核核發廢道證明的單位是工務局(處)還是地政局(處)?通常工務單位負責道路養護與事實認定,地政單位負責後續土地登記。有些縣市由工務單位主責,有些則由地政單位主責或需會簽工務單位。務必先查清楚或打電話問! 跑錯單位會浪費很多時間。 
- 
現場送件: 帶著所有準備好的文件正本、影本,親自到受理機關的承辦科室送件。現場承辦人員會初步檢查文件是否齊全、符合格式。如果文件有缺漏或填寫錯誤,通常會當場告知補正。 
- 
繳納規費: 依據各縣市自治條例規定,申請廢道證明通常需要繳納一筆審查費或證明書費。金額各地不同,幾百元到一千多元都有可能,準備現金或確認支付方式(有些可刷卡)。 
- 
機關審查與現地會勘: 這是關鍵階段。 - 書面審查: 承辦人員會仔細審閱你提交的所有文件,確認申請資格、土地權屬、理由是否充分。
- 現地會勘: 幾乎是必經程序! 承辦機關會安排時間,通知申請人(或代理人)到現場進行會勘。他們會實地查看道路現況是否如申請書和照片所述(無人通行、廢棄、遭阻斷等)。通常也會邀請當地里長、鄰近土地所有權人或相關單位(如養護單位)一同到場表示意見。申請人務必到場說明,並準備好隨時指出問題點。會勘結果會做成紀錄。
 
- 
內部簽核與決定: 承辦人員根據書面資料和會勘結果,撰寫報告並提出准駁建議,依行政程序簽報給上級長官(科長、局處長)核定。 
- 
核發結果: - 核准: 核定後,承辦機關會製作正式的「廢道證明書」或「廢止巷道證明書」,通知申請人領取。
- 駁回: 如果審查未通過(例如:現況仍有通行事實、文件不全無法補正、鄰地爭議大等),會發文通知申請人駁回的理由。
 
拿到廢道證明後,接下來要做什麼?
辛苦拿到那張寶貴的廢道證明,並不代表事情就結束了!這張證明的主要用途,是讓你向地政事務所申請辦理後續的土地登記異動,真正解決土地問題:
- 辦理地目變更: 如果該筆土地的地目仍是「道」,你需要拿著廢道證明,向土地所在地的地政事務所申請「地目變更登記」。通常會變更為與其周圍土地相同的地目(如「建」、「旱」、「田」),或依據使用分區變更為適當的用地類別。這需要填寫土地登記申請書。
- 辦理分割、合併或所有權移轉登記: 原本因為道路用地卡住而無法進行的土地分割、合併(與鄰地)或買賣移轉登記,在廢道並完成地目變更後,就可以順利進行了。
- 稅賦變更: 土地從「道」地目(可能適用較低稅率或免徵)變更為其他地目後,地價稅的課徵方式會跟著改變。記得主動向稅捐稽徵處申報,避免後續產生稅務問題。
過程可能遇到的難題與注意事項
申請廢道證明,聽起來步驟明確,但實務上常會遇到一些「卡關」的狀況:
- 鄰地強烈反對: 這是最大的變數!即使道路已廢棄,但鄰地所有權人可能因為擔心廢道後影響他們(例如:原本他們也偷偷在使用這塊地、擔心廢道後申請人蓋房子擋到他們、或純粹有糾紛),而在會勘時強烈反對。主管機關為了避免爭議,可能傾向駁回申請。事前溝通、取得同意書非常重要!
- 主管機關認定「仍有通行需求」: 承辦人員現場會勘時,如果認為該路「理論上」還能走,或雖然現況雜亂但「稍加整理即可恢復通行」,或周邊住戶強烈表示需要這條路(即使他們很少走),都可能不予核准。你的照片和證據要夠強力證明「完全無法且無意願通行」。
- 涉及複雜產權或歷史糾紛: 例如道路用地本身有共有人意見不合、土地被長期佔用者主張時效取得地上權等。這會讓問題複雜化,需要先解決這些糾紛才能申請。
- 文件準備不全或格式錯誤: 最常見的退件原因。印鑑證明過期、委託書格式不對、位置圖畫得太簡略看不懂、照片無法證明全段廢棄等。務必照規定來,事先詢問清楚。
- 行政流程冗長: 從送件、等會勘、等簽核到拿到證明,耗時數個月是常態。要有心理準備,不是幾天就能搞定的事。承辦人員手上案件也多,耐心等待並適時禮貌詢問進度是必要的。
- 各縣市標準不一: 甲縣市容易過的案子,乙縣市可能嚴格很多。完全取決於地方主管機關的認定標準和慣例。打聽一下當地的「風評」或請教有經驗的代書會有幫助。
常見問題整理
- 
Q:申請廢道證明要花多少錢? A:主要費用分兩塊:(1) 申請廢道證明本身的規費(審查費、證明書費),依各縣市規定,數百元至一千多元不等。(2) 委託專業人士(如代書)協助繪製套繪圖、撰寫文件或代理申請的服務費,這部分差異很大,需自行洽詢。 
- 
Q:整個流程大概要跑多久? A:很難一概而論。從備齊文件送件開始,到拿到證明,3個月到半年,甚至更長都有可能。 影響因素包括:機關案件量多寡、是否需要補件、安排會勘的時間、鄰地有無異議、內部簽核速度等。會勘後的1-2個月是關鍵審核期。 
- 
Q:可以自己辦,還是非得找代書? A:法律上當然可以自己辦! 如果你時間充裕、不怕跑機關、對地政法規和測量繪圖有基本概念,且案件單純(土地權屬清楚、無共有人爭議、鄰居關係良好、道路廢棄事實明確),自己辦理省下代書費是可行的。但若案件複雜、沒時間研究、或擔心文件出錯導致延宕,找有經驗且熟悉當地機關作業的地政士(代書)協助,會省心很多,他們知道眉角在哪裡。 
- 
Q:如果申請被駁回了,還能怎麼辦? A:先仔細看駁回的理由。如果是文件不全或格式錯誤,就補正後重新申請。如果是因為「現況仍有通行事實」或鄰地反對等實質理由: - 嘗試補強證據(例如:在不同時間點拍更多照片、錄影、找更多鄰居或里長作證)。
- 積極與反對的鄰地所有權人溝通協調,尋求共識並取得同意書。
- 若認為行政機關的駁回處分違法或不當,可以依法提起訴願、行政訴訟(行政救濟),但這成本較高,建議先諮詢律師。
 
- 
Q:廢道證明拿到後,有使用期限嗎? A:廢道證明本身是證明「在核發當時」該道路已廢止的事實狀態。它不像某些證照有有效期限。但是,你必須在「土地現況沒有改變」(例如:沒有人重新開通那條路)的情況下,儘快拿著它去地政事務所辦妥後續的土地登記(如地目變更)! 拖太久,萬一現場狀況改變(例如有人故意去剷平雜草開始走),可能會影響你後續登記的依據。建議拿到後幾個月內就去辦理登記。 
結語:耐心與準備是關鍵
申請廢道證明,絕對不是輕鬆按幾個按鈕就能完成的「線上申辦」。它需要土地所有權人投入時間心力去蒐證、溝通、跑流程,面對行政機關的審查和可能出現的鄰里阻力。過程中的等待和來回補正,確實考驗耐心。
然而,對於被一筆形同虛設的道路用地卡住土地完整利用權的地主來說,成功取得廢道證明並完成後續登記,無疑是解開束縛、活化資產的重要一步。理解流程、充分準備文件、積極面對審查(特別是會勘),並保持耐心與承辦人員溝通,是提高成功機率的不二法門。如果覺得過程太繁瑣或遇到困難,適時尋求專業地政士的協助,也是保障自身權益的明智選擇。畢竟,土地權益的完整性,值得你花心思去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