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鄉親注意!道路側溝阻塞別煩惱,縣府申請秘笈大公開

最近午後雷陣雨特別多,阿明發現厝邊門口那條側溝的水流得越來越慢,雨大一點就積水,甚至有點異味飄出來。他想起去年颱風天,隔壁巷子就因為側溝不通,水差點淹進屋內。「這款代誌嘸通等閒視之!」阿明決定打電話去鄉公所問問。其實,像阿明這樣關心社區環境的屏東鄉親不少,遇到道路側溝阻塞的問題,屏東縣政府有一套處理機制,讓咱民眾可以主動通報申請。這篇就來好好講清楚,遇到水溝不通時,該怎麼辦才對路。

為什麼側溝阻塞會影響咱的生活?

先別小看路邊那條不起眼的水溝!它可是咱居家環境的「血管」。側溝主要功能是收集路面雨水,迅速排入區域排水系統。當它阻塞時,影響可大了:

  1. 淹水風險大增:尤其屏東夏季雨勢猛烈,阻塞的側溝會讓雨水無處可去,直接漫流路面,低窪地區首當其衝。
  2. 環境衛生惡化:積水成為病媒蚊孳生的溫床,登革熱風險提高;停滯的污水也容易產生臭味,影響生活品質。
  3. 通行安全隱憂:積水可能造成路面濕滑,機車騎士容易打滑;夜間視線不良時更危險。
  4. 財產損失可能:嚴重積水可能倒灌入民宅或商家,造成財物損失。

所以啊,看到家門口或常走的路段側溝不通,別以為是小事,主動通報處理,是保護自己也是照顧厝邊頭尾。

誰能申請?負責單位又是誰?

  • 誰可以申請? 原則上,只要是發現屏東縣轄內公共道路(由縣府或鄉鎮市公所養護)的側溝有阻塞情事的民眾、社區管委會、里長、商家都可以提出申請。如果是私人土地範圍內的排水溝,就不屬於公共道路側溝的範圍,得由土地所有權人或使用人自行處理。
  • 誰負責處理? 這點很重要!處理單位要看這條路是誰管的:
    • 屏東縣政府工務處(養護工程科):負責縣道、縣管鄉道及縣府列管的重要市區道路。
    • 各鄉、鎮、市公所(工務課或建設課):負責鄉道、市區道路(村里間道路)、村里巷道。 簡單記法:主要的大條縣道通常歸縣府管,村里巷弄內的道路,通常歸鄉鎮市公所管。如果不確定,可以先向當地公所詢問,或直接撥打縣府1999便民專線洽詢。

如何申請?兩種主要管道報你知

屏東縣政府為了便民,提供了實地和線上兩種申請方式:

方法一:親自跑一趟(實地申請)

  1. 確認地點與問題:先看清楚阻塞側溝的確實位置(最好能知道路名、段號或明顯地標),觀察阻塞的狀況(例如:是落葉堆積?還是泥沙淤積?有無大型垃圾?)。
  2. 準備申請文件:通常需要填寫「道路側溝阻塞處理申請書」。這份申請書:
    • 可以在您所在地的 鄉鎮市公所工務(建設)課櫃檯 索取。
    • 也可以在 屏東縣政府工務處網站 的「表單下載」區找到電子檔,先行下載列印填寫。
    • 申請書內容通常包含:申請人姓名、聯絡電話、地址、阻塞側溝的詳細地點描述、阻塞狀況簡述等。
  3. 遞交申請
    • 如果判斷阻塞側溝屬於鄉鎮市公所管轄,直接將填好的申請書遞交到該公所的工務(建設)課。
    • 如果判斷屬於縣政府管轄(如縣道),則可遞交至屏東縣政府工務處養護工程科(屏東市自由路527號)。
  4. 等待勘查與處理:受理單位收到申請後,會派員到現場勘查確認狀況與權責。確認無誤且屬其管轄範圍後,就會排入清疏作業流程。

方法二:動動手指線上搞定(網路申請)

屏東縣政府積極推動「屏東縣政府智慧便民服務網」或各公所的線上申辦系統(各公所系統名稱可能略有不同,如「線上陳情系統」)。步驟通常如下:

  1. 進入網站:搜尋「屏東縣政府智慧便民服務網」或「[您的鄉鎮市名稱]公所 線上陳情」。
  2. 找到服務項目:在網站上尋找類似「路平專案」、「道路養護」、「設施報修」、「線上陳情」或「為民服務」等專區。
  3. 填寫線上表單:點選相關項目(例如:「道路側溝阻塞通報」),進入線上填寫頁面。需要填寫的資料與紙本申請書類似,包含:
    • 通報人姓名、聯絡電話、電子郵件(方便聯繫與回覆)。
    • 阻塞地點的詳細描述(務必盡可能精確!例如:XX路OO段,靠近XX商店門口;或XX里XX鄰XX號前)。有門牌或地標最好。
    • 阻塞狀況說明(可簡單描述看到的問題,如積水、雜草叢生、垃圾堆積等)。
    • 有時系統允許上傳現場照片(強烈建議拍攝清楚的照片佐證,加速處理單位判斷)。
  4. 送出申請:填寫完畢確認無誤後,點選送出。
  5. 取得案號與追蹤:系統通常會自動產生一個案件編號,請務必記下。後續可透過此案號在網站上查詢處理進度,相關單位也可能透過電話或郵件回覆處理情形。

申請前後,這些眉角要注意

  • 地點描述是關鍵! 「就在我家前面」這種描述會讓承辦人員很困擾。務必寫清楚路名、段、巷、弄、門牌號碼,或明顯的地標(如:XX國小正門右側50公尺、XX超商對面、XX里活動中心旁)。線上申請搭配照片和地圖定位更佳。
  • 確認權責範圍:雖然受理單位會判斷,但自己先有個底會更好。私人土地、社區大樓自有範圍內的排水溝,公部門通常無法處理。如果不確定,打個電話先問鄉鎮市公所最保險。
  • 保持聯絡暢通:申請時留的電話號碼要正確,並留意來電。有時承辦人員需要更詳細的資訊或確認地點。
  • 理解處理時程:側溝清疏需要排程,尤其颱風季前或大雨過後,申請案件可能爆量。除非是立即危險的嚴重阻塞,否則通常需要幾個工作天(甚至依案件量排程到數週)進行勘查與施工。公部門人力機具有限,請多點耐心。
  • 阻塞原因與責任
    • 如果是天然淤積(落葉、泥沙)、不明廢棄物,通常由管理單位負責清疏。
    • 但如果查明阻塞是附近住戶或商家不當排放油脂、傾倒垃圾、建築廢棄物,甚至違建占用造成,管理單位除了清除,可能會追究行為人的責任,甚至要求復原或開罰(依據《廢棄物清理法》等相關法規)。
  • 定期清疏是重點:屏東縣政府及各公所其實都有編列預算,針對主要道路側溝進行年度定期巡檢與清疏。民眾的通報,是對定期維護的重要補充,能幫助管理單位掌握即時狀況,特別是巷弄裡容易被忽略的點。
  • 安全第一:請民眾在通報或等待處理期間,不要自行嘗試疏通,尤其涉及深溝或可能接觸污水時,有安全風險。若阻塞已造成嚴重積水或路面坍塌跡象,應立即通報並提醒其危險性。

遇到困難或有疑問?這些資源用得上

  • 屏東縣政府1999便民專線:用手機或市話直撥 1999(外縣市請撥 08-7320415),有專人服務,可以幫你轉接相關單位或解答申請疑問。這是最快最直接的管道。
  • 各鄉鎮市公所工務(建設)課:直接打電話或親自到公所詢問,是最貼近在地的窗口。各公所聯絡電話在官網上都查得到。
  • 屏東縣政府工務處網站:提供相關資訊、表單下載、線上申辦連結(智慧便民服務網入口)以及最新消息公告。
  • 里長、里幹事:鄰里間的大小事,里長伯通常很熟悉。他們可以協助通報,或提供該找哪個單位的建議。

相關的法規依據在哪裡?

處理道路側溝阻塞,主要依據以下法規精神與權責劃分:

  1. 《地方制度法》:賦予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辦理道路養護管理的權責。
  2. 《屏東縣道路管理自治條例》(或各鄉鎮市公所相關自治條例):更細緻地規範了縣內各級道路的養護管理權責單位、使用限制及相關罰則。裡面通常會明確寫明側溝屬於道路附屬設施,其維護管理由該道路之主管機關負責。
  3. 《廢棄物清理法》:對於任意棄置垃圾、事業廢棄物導致側溝阻塞的行為,可依此法開罰。
  4. 《水利法》及相關排水管理辦法:側溝屬於區域排水系統的末梢,其暢通與否影響整體排水效能。

咱一起來,讓屏東的路更安全、更乾淨

側溝雖然不起眼,卻是都市防災和環境衛生的重要環節。屏東的氣候多雨,維持水路暢通,是減少淹水、防治登革熱的基礎工作。縣政府和各公所固然有責任維護,但龐大的道路網絡,需要咱厝邊的眼睛一起來幫忙。當您發現家門前或常經過的路段,側溝水流不順、有異味或開始積水,別猶豫,拿起電話撥1999,或者上網填個表單通報一下。

這個通報的動作,不僅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更是參與公共事務、共同維護咱居住環境的具體表現。縣府和公所接收到明確的通報資訊,才能更有效率的調配資源,優先處理真正有問題的地方。尤其颱風季節來臨前,大家的通報能幫助管理單位做好重點清疏,降低災害風險。

記住喔,通報時地點講清楚、講詳細(路名門牌或大地標),最好能拍張照片附上,這樣處理效率最高。申請後也給承辦人員一點作業時間,畢竟需要排程處理。屏東的好環境,需要咱官民攜手合作,從一條條暢通的水溝開始做起,讓雨水順利流走,讓蚊蟲無處滋生,讓大家出門更安心。下次看到水溝塞住了,別再想「這甘嘸政府管?」,主動通報,就是守護家園的第一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