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醫院線上申請服務全攻略!病歷、診斷書、預約掛號一次搞定(免跑腿超方便)

嘿,各位國軍弟兄姊妹還有辛苦的眷屬們! 是不是常常為了申請一份病歷複本、補發診斷證明書,或是想預約掛號卻抽不出時間跑醫院櫃檯而覺得很麻煩?別擔心啦!國軍醫院這幾年真的進步超多,把一大堆以前要你親自跑一趟的服務,通通搬到網路上了,動動手指、在家用電腦或手機就能搞定,省時省力又省錢(省交通費嘛!),特別是對駐地偏遠、假期寶貴的同袍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這篇就要來幫大家超詳細拆解國軍醫院目前提供的各項線上申請服務,從申請資格、需要準備什麼、怎麼操作、常見問題,通通一次講清楚,讓你不用再滿頭問號,輕鬆享受數位便利!

為什麼要搞懂國軍醫院的線上申請服務?

先講講重點,知道這些線上服務好處在哪裡:

  1. 省下超多時間: 不用再特別請假、犧牲休息時間,或是利用寶貴的假期專程跑醫院排隊。24小時隨時想申請就申請,半夜想到也能弄!
  2. 免去舟車勞頓: 尤其對不在醫院駐地附近的弟兄姊妹,或是行動比較不方便的長輩眷屬,不用再辛苦奔波。
  3. 防疫期間更安全: 減少不必要的人群接觸,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4. 流程透明看得見: 線上申請通常會有進度查詢功能,隨時知道申請到哪一步了,不用打電話一直問。
  5. 不怕文件搞丟: 有些項目(像檢驗報告、就診紀錄)可以直接線上看或下載電子檔,不用擔心紙本不見。
  6. 環保又有效率: 減少紙張使用,醫院處理速度也通常更快。

📍 重要前提!哪些人可以用國軍醫院的線上服務?

這個一定要先搞清楚,不是所有人都能隨便線上申請的喔!主要是保障病人隱私和資料安全:

  • 本人申請: 這是最基本的,用自己的帳號申請自己的資料,通常需要通過嚴格的身分驗證(像是健保卡+密碼、自然人憑證,或醫院專屬的APP驗證)。
  • 法定代理人申請: 像是未成年的子女,可以由爸媽或法定監護人線上代為申請,但一樣需要證明關係(如戶口名簿)和雙方的身分證明文件驗證。
  • 受委託人申請: 如果你真的沒辦法自己申請(例如人在國外),可以寫委託書給信任的人(親友),委託書通常要本人簽名蓋章,並附上雙方的身分證明文件。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線上服務都開放受委託人申請,有些較敏感的項目(如特定精神科病歷)可能還是得本人臨櫃。 線上申請系統通常會有說明,不確定的話,一定要先打醫院的客服電話問清楚!

🧑 必備工具!申請前你需要準備什麼?

想要順利使用線上服務,這幾樣東西一定要先準備好:

  1. 可以上網的裝置: 電腦、平板或智慧型手機都可以。
  2. 健保卡 + 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密碼: 這是最常用、也相對方便的身分驗證方式。你需要先到健保署網站或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完成健保卡網路服務註冊,設定一組密碼。這個步驟很重要!
  3. 讀卡機: 如果你是用電腦操作,且選擇用健保卡自然人憑證驗證身分,就需要一台可以讀取晶片卡的讀卡機。手機和平板用APP驗證通常就不需要。
  4. 自然人憑證 + 讀卡機 + 憑證密碼: 這是另一種高強度的身分驗證方式,效力等同本人親辦。需要內政部發的自然人憑證IC卡和它的PIN碼。
  5. 醫院的專屬APP帳號密碼: 有些國軍醫院(像三總)有自己的APP(如”三軍總醫院行動服務APP”),如果你已經註冊並通過身分驗證成為會員,也可以直接用APP裡的帳密登入線上申請系統,通常更方便。
  6. 清晰的證件電子檔: 如果是受委託人申請,通常需要上傳委託書(本人簽名蓋章)和雙方清晰的身分證正反面照片或掃描檔。用手機拍要拍清楚、四個角都要入鏡、不要反光模糊。
  7. 信用卡或行動支付: 大部分線上申請服務都不是免費的! 會收取相關規費(工本費),線上繳費通常支援信用卡(Visa, Mastercard, JCB)或台灣常用的行動支付(如Apple Pay, Google Pay,部分可能支援Line Pay),請確認你的支付工具可用。費用標準通常跟臨櫃一樣,系統會明確顯示。

🔍 超實用!國軍醫院線上申請服務項目大解析(一步一步教你做)

現在進入重頭戲!我們來看看國軍醫院線上系統通常提供哪些服務,以及大概的操作流程。注意:每家國軍醫院(如三總、松山分院、台中總醫院、高雄總醫院等)的系統介面可能長得不太一樣,但核心功能和邏輯是相似的。 這裡以常見流程說明,實際操作時請以你申請的那家醫院網頁指示為準。

📄 1. 申請病歷複印 / 病歷摘要 / 檢查報告複本

  • 什麼時候會需要?
    • 轉診到其他醫院或診所繼續治療。
    • 申請商業保險理賠(如住院、手術)。
    • 申請勞保傷病給付、失能給付。
    • 申請身心障礙證明。
    • 個人留存參考。
    • 出國就醫需要提供既往病史。
  • 線上申請步驟 (通用概念):
    1. 進入該國軍醫院的官方網站,找到「網路服務」、「線上申辦」、「便民服務」或「病歷申請」之類的選項。
    2. 選擇「病歷資料申請」或「病歷複印線上申請」。
    3. 身分驗證: 選擇驗證方式(健保卡+密碼+讀卡機 / 自然人憑證+密碼+讀卡機 / 醫院APP會員帳密),按照網頁指示完成登入。
    4. 填寫申請書:
      • 確認申請人基本資料(系統通常會帶入)。
      • 選擇申請項目: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你要勾選清楚需要什麼:
        • 病歷複印: 可以選擇整本病歷複印(通常較貴且耗時),或勾選特定日期區間的資料(例如:2023年1月1日 至 2023年12月31日的門診病歷、住院病歷)。
        • 病歷摘要: 由醫師根據你的病程重點摘要,通常用於轉診或提供其他醫師快速了解病情。線上申請時可能需要簡述用途。
        • 檢查(驗)報告複本: 勾選你需要的特定檢查項目日期(如:2023年5月10日的胸部X光報告、2023年全年度的血液常規報告)。務必勾選清楚! 勾錯可能拿不到你要的。
      • 選擇領取方式
        • 臨櫃自取: 指定日期後到醫院特定窗口(通常是病歷室或服務台)領取。記得帶本人身分證正本繳費收據(線上繳費後記得印出來或存電子檔)。
        • 郵寄到府: 填寫完整正確的收件人姓名、地址、電話。需要額外付郵資! 系統會一併計算費用。
      • 填寫申請用途(如:保險理賠、轉診、個人留存等)。
    5. 確認申請內容: 仔細核對你勾選的項目、日期區間、領取方式、收件地址是否完全正確!一旦送出就很難修改。
    6. 線上繳費: 系統會計算總費用(病歷工本費 + 郵資費),選擇你的支付方式(信用卡/行動支付)完成付款。務必成功取得繳費完成的畫面或電子收據!
    7. 查詢進度: 送出申請後,系統通常會給你一個申請案號。你可以用這個案號或你的身分證字號,在醫院的「線上申辦進度查詢」功能查看處理狀態(如:審核中、處理中、已寄出)。
  • 處理時間: 通常需要3-7個工作天(不含假日),複雜或大量的申請可能更久。急件通常無法線上申請,需臨櫃辦理。
  • 費用: 依據衛生主管機關規定收費,例如病歷影印基本費 + 每張單價。郵寄費用另計。線上繳費是必要步驟!

📝 2. 申請診斷證明書 / 診斷書補發

  • 什麼時候會需要?
    • 申請保險理賠(必備文件)。
    • 申請勞保、公保、軍保相關給付。
    • 請假(病假)證明(需符合公司/學校規定)。
    • 申請身心障礙證明。
    • 申請外籍看護工。
    • 原本的診斷書遺失或需要更多份數。
  • 線上申請步驟 (通用概念):
    1. 進入醫院官網,找到「線上申辦」或「診斷書申請」專區。
    2. 選擇「診斷書線上申請」或「診斷書補發申請」。
    3. 身分驗證: 同樣透過健保卡、自然人憑證或醫院APP完成驗證登入。
    4. 填寫申請書:
      • 確認基本資料。
      • 選擇診斷書類型: 這超重要!
        • 一般診斷書: 最常見,記載就診日期、診斷病名、治療情形、醫師建議等。
        • 重大傷病診斷證明書: 用於申請健保重大傷病卡。
        • 兵役用診斷證明書: 格式有特定要求,用於兵役複檢、停役等。
        • 勞工保險傷病診斷書 / 失能診斷書: 格式由勞保局制定。
        • 其他特殊用途診斷書: 如外籍看護工巴氏量表評估(但此評估通常需醫師現場評估,線上可能只能申請已開立過的副本)。
      • 選擇就診日期/住院日期: 清楚告知醫院你是要申請「哪一次」就診或住院的診斷書。如果忘記日期,可先查詢就醫紀錄。
      • 指定開立醫師 (可能非必填): 如果記得當初是哪位醫師看的,可以填寫,方便病歷室查找。
      • 申請份數: 診斷書通常第一份最貴,第二份起工本費較低。一次申請足夠份數比較省錢省事。
      • 選擇領取方式: 臨櫃自取 或 郵寄到府。
      • 填寫申請用途: 如:人壽保險理賠、申請勞保傷病給付、公司請假等。
    5. 確認申請內容: 再次核對診斷書類型、日期、份數、用途是否正確!類型選錯會很麻煩,可能無法用!
    6. 線上繳費: 支付診斷書規費及郵資(若選擇郵寄)。
    7. 查詢進度: 取得申請案號,追蹤進度。診斷書通常需由醫師簽署,處理時間可能與病歷申請相近。
  • ⚠️ 超級注意:
    • 診斷書需醫師簽名才有效! 線上申請只是流程啟動,醫院需要時間找到原始病歷,並請(有時是原診治醫師,有時是值班醫師)確認內容後簽署。
    • 補發副本效力: 線上申請補發的診斷書,通常會註明「補發」或「副本」字樣,並加蓋醫院關防。大部分保險公司接受補發的診斷書副本作為理賠依據,但極少數情況可能有疑慮,建議申請前可先詢問你的保險業務員或保險公司。
    • 正本 vs. 副本: 第一次申請開立的是正本。之後再申請同一份診斷書的複本,就是副本。線上申請的通常都是副本(補發)。

🕒 3. 線上預約掛號

  • 什麼時候會需要? 想看病,但不想現場排隊等很久,或是想指定特定的醫師看診。
  • 線上預約步驟 (通用概念):
    1. 進入醫院官網,找到「網路掛號」專區。這個通常是最顯眼的功能之一!
    2. 選擇院區/分院: 國軍醫院體系龐大(如三總有內湖、汀州、澎湖、北投等),先選對你要去的分院。
    3. 選擇看診方式:
      • 一般門診掛號: 最常用。
      • COVID-19視訊門診掛號 (視疫情調整): 特定情況使用。
      • 慢箋預約領藥: 單純領慢性處方箋,不需看醫師。
    4. 選擇科別: 找到你要看的科別(如:家醫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等)。
    5. 選擇醫師及看診時段:
      • 系統會列出該科別可預約的醫師名單及其可預約的日期、時段
      • 每個時段有名額限制,額滿就不能選。
      • 點選你想要的醫師和時段。
    6. 輸入病患資料:
      • 如果是本人掛號:輸入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手機號碼(接收掛號成功通知)。
      • 如果是幫家人(眷屬)掛號:輸入家人的身分證字號、姓名、出生年月日、手機號碼。系統會驗證該眷屬是否符合該國軍醫院體系之就醫資格。
    7. 確認掛號資料: 檢查科別、醫師、日期、時段、病患資料是否正確。
    8. 完成預約: 系統會產生預約掛號序號,並發送簡訊通知到預留的手機。記得把序號抄下來或截圖!
  • 當天報到:
    • 請在預約時段前30分鐘左右抵達醫院。
    • 到該診間的報到機掛號批價櫃檯,用身分證/健保卡或輸入預約序號報到。
    • 繳交掛號費及部分負擔費用(部分醫院線上掛號時可預繳,但多數仍需現場繳)。
    • 等待叫號看診。
  • ⚠️ 重要注意事項:
    • 爽約限制: 預約了沒來也沒取消,達到一定次數(如3次),該院可能會暫停你一段時間的網路掛號權限。
    • 取消預約: 若不能前往,務必提前線上取消(通常掛號系統裡有取消功能)或打電話到醫院掛號櫃檯取消,把名額讓給需要的人。
    • 初診患者: 有些醫院開放線上預約初診,但當天第一次報到時,仍需攜帶身分證、健保卡及填寫初診資料表,時間要抓寬裕一點。
    • 現場保留號: 即使預約掛號,醫院通常還是會保留一部分名額給現場掛號的病人,但預約者優先看診。

📱 4. 查詢個人就醫紀錄 / 用藥紀錄 / 檢驗(查)報告

  • 什麼時候會需要?
    • 忘記上次醫師說了什麼、開了什麼藥。
    • 想了解自己最近的抽血報告數值。
    • 想知道自己過去幾年在這家醫院看過哪些科、做過哪些檢查。
    • 轉診時提供資訊給其他醫師。
    • 自我健康管理。
  • 線上查詢步驟 (通用概念):
    1. 進入醫院官網,找到「個人就醫紀錄查詢」、「健康存摺」或「檢驗報告查詢」等功能區。這項服務通常整合在「會員專區」或需要透過醫院的專屬APP
    2. 嚴格的身分驗證: 因為涉及高度個人隱私,驗證會更嚴格。通常需要:
      • 下載醫院官方APP並完成會員註冊與身分綁定(通常需臨櫃或用健保卡+讀卡機線上驗證)。
      • 或使用 「健保快易通」APP 裡的「健康存摺」功能。國軍醫院的就醫資料依法會上傳至健保署,所以透過健保快易通查閱是最通用的方式!
    3. 登入系統: 使用醫院APP帳密或健保快易通APP登入健康存摺。
    4. 選擇查詢項目與時間範圍:
      • 門診紀錄: 看診日期、科別、醫師、主診斷、處置項目。
      • 住院紀錄: 住院日期、出院診斷、手術紀錄摘要。
      • 用藥紀錄: 醫師開立的藥品名稱、劑量、用法、天數。
      • 檢驗(查)報告: 血液、尿液、X光、超音波、病理等各類檢查的報告結果。(注意:影像圖片如X光片、MRI圖檔通常無法線上查看完整圖,只能看到文字報告)
      • 過敏紀錄: 醫師登錄的藥物或食物過敏史。
    5. 查看與下載: 系統會列出查詢結果。部分資料可以下載成PDF檔留存。
  • ⚠️ 重要注意事項:
    • 資料更新時差: 就醫紀錄、用藥紀錄通常更新較快(幾天內)。檢驗報告則需等待醫檢師完成報告並經醫師確認釋出,可能需要數小時至數個工作天不等。
    • 健康存摺最全面: 「健保快易通」APP裡的「健康存摺」可以查詢你在全台灣所有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包含國軍醫院)的就醫紀錄,是最完整的。國軍醫院APP內的查詢可能僅限該院體系資料。
    • 敏感資料保護: 涉及愛滋病、精神疾病等特殊病歷的詳細內容,線上查閱會受到更嚴格限制。

🏥 5. 線上申請住院相關服務 (部分醫院提供)

  • 什麼時候會需要? 當醫師告知需要住院治療時,想預先準備或申請證明。
  • 可能提供的線上服務 (非每家醫院都有,功能完整度也不同):
    • 住院同意書線上簽署: 減少紙本傳遞,加速流程。需透過醫院APP或專屬連結進行電子簽署。
    • 住院保證金線上繳納: 住院前或住院期間,線上刷卡繳交保證金,方便快速。
    • 住院診斷書預約申請: 預先填寫申請單,待出院時或醫師開立後可快速領取或郵寄。
    • 住院費用明細線上查詢: 隨時查看累計的住院費用。
  • 操作方式: 這類服務高度依賴各醫院的專屬APP。若有住院需求,務必下載該醫院的APP並完成註冊綁定,才能使用這些進階功能。詳細步驟請參照該APP內說明。

📋 6. 線上申請保險給付相關文件 (整合性服務)

  • 什麼時候會需要? 申請勞保、公保、軍保、團保或商業保險的醫療相關給付(如住院日額、手術、失能)時,需要醫院提供證明文件。
  • 線上申請項目: 這通常是整合前述服務:
    1. 申請診斷書: 選擇符合保險公司要求的診斷書類型(如勞保傷病診斷書)。
    2. 申請病歷摘要或相關檢查報告: 提供更詳細的醫療過程證明。
    3. 申請醫療費用收據副本: 如果正本遺失或需要更多份數。(注意:線上申請收據副本通常需在費用發生後一定期限內,且需明確告知申請的是哪幾筆費用)
  • 線上申請步驟: 類似前面「病歷申請」或「診斷書申請」的流程,在填寫申請書時,明確勾選需要的文件組合,並在「申請用途」欄位清楚註明是申請哪一種保險給付(如:勞保傷病給付、OO人壽住院醫療險理賠)。這有助於病歷室人員準備符合保險公司要求的文件格式。

❓ 國軍醫院線上申請常見QA大補帖(你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以下整理大家最常問、最容易卡關的問題:

  • Q1: 線上申請病歷/診斷書,跟在醫院現場申請,有什麼不一樣?效力相同嗎?

    • A: 核心的「文件內容」和「申請資格」是一樣的。線上申請只是申請管道的改變,醫院處理的單位和蓋的章都一樣。線上申請補發的診斷書副本,效力等同於臨櫃申請的副本,上面會註明「補發」或「副本」並蓋醫院關防,絕大多數保險理賠都接受。病歷複印內容更是完全一樣。
  • Q2: 線上申請後,大概要等多久才能拿到文件?

    • A: 處理時間通常需要3到7個「工作天」(不含週六日及國定假日)。複雜的申請(如整本病歷、跨年度資料)或遇到醫師特別忙需要時間簽署診斷書時,可能會更久。選擇「郵寄」還要加上郵遞時間(約1-3天)。進度可以在線上查詢系統看得到。
  • Q3: 為什麼我線上申請病歷時,找不到我想要的特定檢查報告?

    • A: 這是最常見的卡點!通常有幾個原因:
      1. 日期範圍沒選對: 請仔細回想或查詢就醫紀錄,確認你做該項檢查的確切日期或就診日期。線上申請時,務必精準勾選該日期或涵蓋該日期的區間
      2. 項目名稱認知差異: 系統列出的項目名稱可能跟你想的不完全一樣(例如:你可能想找”肝功能報告”,系統項目可能是”GOT/GPT檢驗”或”生化檢查-肝功能部分”)。如果不確定,可以勾選範圍大一點的類別(如勾選該次住院的所有檢查報告,或該月份的所有檢驗報告),或臨櫃/電話詢問病歷室正確的項目名稱。
      3. 報告尚未完成: 有些複雜檢查(如病理切片、特殊基因檢測)需要較長時間(數天甚至數週)才能出報告。確認你的檢查日期是否已超過該項檢查的常規報告時間。
      4. 資料上傳問題 (較少見): 極少數情況可能資料未上傳。若確認日期和項目無誤卻找不到,請聯繫醫院病歷室查詢。
  • Q4: 線上申請診斷書時,怎麼知道要選哪一種類型?選錯了怎麼辦?

    • A:
      • 看申請用途! 你是要請保險公司理賠?申請勞保給付?還是公司請假用?
      • 最保險做法: 直接詢問要求你提供診斷書的單位(如保險公司、公司人資、勞保局)需要哪一種格式。 通常他們會明確告知(例如:請提供載明OOO病名、治療方式、休養時間的”一般診斷書”;或請提供”勞工保險傷病診斷書”)。
      • 國軍醫院線上系統通常會有各類診斷書的簡要說明。
      • 萬一選錯: 如果申請案還沒進入處理流程(狀態還在”審核中”),趕快打電話到醫院的病歷室或服務櫃檯,告知申請案號,請他們協助取消或更正。如果已經進入處理流程或完成,可能就無法更改,需要重新申請一份正確的(要再付一次費用)。
  • Q5: 線上繳費失敗怎麼辦?

    • A:
      1. 先確認網路連線是否穩定,信用卡資料是否輸入正確(卡號、有效日期、背面末三碼)。
      2. 確認信用卡額度是否足夠,或是否開啟了線上交易安全鎖。
      3. 稍等幾分鐘再試一次。
      4. 如果多次失敗,請勿重複送出申請,先聯繫醫院的管理單位(通常線上申請網頁會有客服電話或信箱)或你的發卡銀行確認原因。
      5. 繳費失敗通常會導致申請案無法成立或暫停。需解決繳費問題後,申請才會繼續進行。
  • Q6: 申請文件可以線上直接下載電子檔嗎?還是只能拿紙本?

    • A: 目前國軍醫院的線上申請服務,最終提供的文件絕大多數仍然是「紙本」。無論你選擇臨櫃自取或郵寄,拿到手的都是蓋有醫院正式關防的紙本文件。
    • 只有查詢「檢驗(查)報告」的文字結果、或是透過健保快易通「健康存摺」查閱的部分就醫紀錄,可以在線上直接查看或下載電子檔(PDF或圖片檔)。但這不等於正式的”證明文件”。申請保險理賠、給付或正式證明用途,都還是需要醫院核發的紙本正本或副本。
  • Q7: 我是軍人眷屬(爸爸媽媽配偶子女),可以用線上服務幫我的軍人配偶/父母/子女申請資料嗎?

    • A: 可以,但有條件!
      • 如果你是法定代理人(如未滿20歲子女的父母),通常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身分驗證後,線上申請子女的病歷資料。
      • 如果你是配偶或成年子女要幫軍人本人申請,這通常屬於「受委託人」申請。步驟比較麻煩:
        1. 軍人本人需先簽署委託書(醫院官網通常有範本可下載)。
        2. 準備雙方的身分證正反面清晰電子檔
        3. 線上申請時,選擇「受委託人申請」,上傳委託書和雙方的身分證電子檔。
        4. 醫院審核委託關係無誤後,才會處理申請。
      • 強烈建議: 眷屬要幫軍人本人申請前,務必先打去醫院的病歷室或服務台詢問清楚該院線上系統是否開放受委託申請,以及需要上傳哪些證明文件,避免白忙一場。
  • Q8: 線上申請遇到問題(網頁打不開、操作卡住),該找誰幫忙?

    • A: 各國軍醫院的線上申請網頁下方或「聯絡我們」專區,通常會提供負責單位的客服電話或諮詢信箱。例如:
      • 病歷相關申請 → 找「病歷室
      • 診斷書申請 → 找「病歷室」或「服務台
      • 預約掛號問題 → 找「掛號組」或「資訊室
      • 系統操作、繳費問題 → 找「資訊室」或「便民服務中心
    • 打電話是最快的方式,請準備好你的身分證字號和遇到的問題描述。

🔒 資訊安全提醒!保護你的個資最重要

使用線上服務很方便,但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和個資安全:

  1. 使用個人裝置: 盡量不要用公用電腦操作線上申請,特別是涉及繳費和個人病歷。
  2. 確認網站真偽: 一定要從國軍醫院的「官方」網站進入線上申請系統,小心釣魚網站!網址開頭應該是 https:// 且有鎖頭標誌。不確定的話,直接打醫院總機問正確網址。
  3. 保管好帳號密碼: 健保卡密碼、自然人憑證密碼、醫院APP密碼,絕對不要告訴別人!
  4. 登出好習慣: 操作完畢,特別是使用公用電腦或借用他人裝置時,務必記得「登出」系統。
  5. 留意電子郵件/簡訊: 醫院通常只會發送申請進度通知或繳費成功通知,不會在簡訊或郵件裡要求你點擊連結重新輸入帳密或信用卡資料!收到可疑訊息,直接打去醫院問。

💪 結語:善用線上服務,聰明省時又便利!

國軍醫院大力推動線上服務,真的是幫我們這些時間寶貴、常常駐地輪調的軍職人員和眷屬一個大忙!從申請病歷、診斷書、預約掛號到查報告,通通可以不用出門就搞定。雖然一開始操作可能需要一點點時間熟悉,特別是身分驗證的步驟,但只要搞懂一次,以後就輕鬆了!記得申請前先確認資格、備妥工具(健保卡+密碼/讀卡機/APP)、看清楚要申請的項目細節(日期、類型、份數)、選擇好領取方式,並完成線上繳費。 遇到問題別慌,直接打去醫院負責單位問最快。

把排隊的時間省下來休息、陪家人,不是更好嗎? 希望這篇超詳細的攻略,能幫大家更順暢地使用國軍醫院的線上申請服務,當個聰明的數位醫療使用者!如果覺得實用,也歡迎分享給你的同袍和眷屬朋友們知道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