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檔案申請超詳細攻略!線上申請、資格條件、注意事項一次搞懂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檔案應用申請 超完整圖文教學!手把手教你調閱珍貴聲音歷史

你是不是曾經好奇,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我們習慣簡稱 教育電臺NER)那些幾十年前的教育節目、專題報導、珍貴訪談錄音,到底存放在哪裡?有沒有機會可以調出來聽聽或研究?無論你是做學術研究的研究生、撰寫報導的媒體工作者、單純懷舊的老聽友,或是需要特定聲音檔案的創作者,今天這篇超詳細攻略,就是要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向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申請應用他們的檔案!從資格確認、文件準備、線上申請、郵寄申請、費用計算到領件方式,通通一次講清楚,讓你申請不卡關!

什麼是「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的檔案?包含哪些寶藏?

在我們進入正式的 檔案申請流程 之前,先來搞懂 教育電臺 到底保管了哪些「檔案」。這裡的「檔案」,可不是單指紙本文件喔!依據《檔案法》的規定,指的是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在執行公務、辦理節目過程中,無論是 製作、接收 而來的所有紀錄。這些紀錄形式超級多元:

  • 🎤 聲音檔案 (最核心!):
    • 歷年各頻道(像大家熟悉的臺北總臺、彰化分臺、高雄分臺、花蓮分臺、臺東分臺等)播出的 廣播節目母帶或數位檔。想想那些經典的教育節目、兒童節目、鄉土語言節目、或是重大教育政策的專題報導!
    • 珍貴的 人物專訪錄音,可能訪問過學者專家、教育家、甚至歷史人物。
    • 重要的 會議、典禮、活動實況錄音
    • 各類 教學單元、有聲教材 的原檔。
  • 📄 紙本檔案:
    • 節目 企劃書、腳本、審核簽呈
    • 與節目相關的 往來公文、簽約文件
    • 電臺 內部規章、會議記錄、報告
    • 歷年 預算書、決算書、統計資料
    • 聽眾 意見處理紀錄、陳情案卷
    • 電臺 工程、採購、人事相關卷宗
  • 📸 影像、照片檔案:
    • 電臺重要活動、工程紀錄、人物訪談側拍等 照片、影片
  • 💾 其他電子檔案:
    • 與上述內容相關的 數位文件、簡報、資料庫、電子郵件 等。

這些檔案都是 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記錄了臺灣教育發展、社會變遷、媒體演進的點點滴滴,更是學術研究、歷史考證、節目製作的寶貴素材!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依法(就是《檔案法》和《政府資訊公開法》)必須妥善管理這些檔案,並且在符合規定下,開放給民眾申請應用。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檔案應用申請」。

誰可以申請?申請資格大解析

不是人人都可以隨隨便便調閱 教育電臺 的檔案喔!根據規定,必須是「檔案應用申請人」,主要分這幾種身份:

  1. 👤 中華民國國民: 這是最基本的,持有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的你和我,基本上都具備申請資格。簡單說,就是 臺灣民眾 都可以申請。
  2. 🏢 臺灣設有事務所的本國法人、團體: 像是 公司行號、基金會、協會、學校單位 等,只要是在臺灣合法登記設立的,也可以代表法人或團體來提出申請。
  3. 🌍 外國人(含大陸地區人民、港澳居民): 這部分就比較嚴格了!外國人想要申請,必須要符合 我國檔案法令規定條約、協定 的範圍才行。通常需要證明你的申請目的(例如學術研究)符合公共利益或有特殊需要。大陸地區人民和港澳居民也是比照外國人規定辦理。實務上,外國人申請案會比較複雜,審核時間也可能較長。

重點提醒:

  • 無論哪種身份,申請時都必須 明確說明你要申請應用檔案的「目的」。這個目的不能亂寫,必須是 正當、合法 的,例如:學術研究、論文寫作、報導參考、個人創作、權益保障(例如查詢和自己有關的陳情紀錄)等等。純粹因為好奇想聽聽看,通常不會被核准喔!
  • 未滿 18 歲的未成年人,需要由 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爸媽)代為提出申請。

申請前必看!哪些檔案不能申請?限制公開範圍是啥?

別以為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保管的所有檔案都能看、能聽、能複製!基於 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個人隱私保護 等超級重要的理由,法律規定有些檔案是 限制應用完全不開放 的。在申請前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 🚫 絕對不能申請的檔案類型:
    • 涉及 國家高度機密 的檔案。
    • 依法規規定 應永久保密尚未解密 的檔案。
    • 涉及公務機密,公開會嚴重損害 國家安全、對外關係或公務執行 的檔案。
  • ⚠️ 可能被限制應用或部分遮蔽的檔案類型 (超級常見!):
    • 涉及個人隱私: 這是最大宗!檔案裡面如果包含 別人的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聯絡電話、地址、健康紀錄、財務狀況、家庭情形 等個人資料,教育電臺 依法必須在提供給你之前,把這些敏感資訊 遮蓋掉(例如用黑筆塗掉或電子遮蔽)。你拿到的檔案副本上可能會有「黑塊」。
    • 涉及營業秘密: 檔案裡如果有 廠商的報價單、技術規格、合約細節 等被認定是營業秘密的部分,也可能會被遮蔽。
    • 正在進行中的公務決策: 如果檔案內容是 還在討論、還沒定案的政策或計畫,為了避免影響決策或造成混淆,可能暫時不開放或限制應用範圍。
    • 其他法律限制: 例如 著作權 保護的內容(特別是節目中使用的音樂、受訪者談話),就算檔案開放了,你 複製、使用 這些內容時,還是要另外遵守著作權法規定,不是申請到就能無限制亂用!這點超級重要!

關鍵觀念:申請應用檔案」的權利 ≠ 「取得檔案完整內容且不受限制使用」的權利。 電臺會依據《檔案法》、《政府資訊公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規定,審查你的申請案,並決定哪些檔案可以開放、開放到什麼程度(例如只能看不能複製、只能複製特定頁、內容需遮蔽等)。

開始動手!申請檔案要準備哪些「傢俬」(文件)?

確認你有資格,也知道可能有限制後,就要來準備 申請必備文件 了。文件齊全是申請順利的第一步!主要需要這些:

  1. 📝 檔案應用申請書:
    • 這是 最核心的文件!上面要填寫你的 基本資料、申請的檔案內容描述、申請目的 等關鍵資訊。
    •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官網通常會提供標準格式的申請書供下載。強烈建議直接使用他們的制式表格,比較不會漏填欄位。你可以在他們的網站上找「檔案應用」或「政府資訊公開」專區。
    • 怎麼填寫才清楚?
      • 申請人資料: 姓名、身分證字號(法人填統一編號)、聯絡電話、Email、通訊地址 務必正確! 這關係到後續聯絡和寄發審核結果。
      • 申請應用檔案內容: 這部分 最重要也最難!你要盡可能具體描述你想調閱的檔案是什麼。不能只寫「我想要某某節目的錄音」。越詳細越好! 例如:
        • 「申請調閱 民國 88 年(1999 年)1 月至 6 月間,於臺北總臺 AM 1017 頻道播出,由主持人 OOO 主持之『教育新航線』節目之完整錄音檔案及節目企劃書。」
        • 「申請調閱 民國 102 年(2013 年)辦理『全國語文競賽廣播採訪專案』之相關簽辦公文、採訪紀錄及播出帶。」
        • 「申請調閱 本申請人 (姓名+身分證字號) 於民國 110 年(2021 年)X 月 X 日向貴臺陳情反映 OO 事項之處理過程相關檔案卷宗。」
      • 申請目的: 老實寫清楚你要這些檔案 做什麼用。例如:「撰寫碩士論文《臺灣教育廣播發展史》所需」、「製作紀念專題報導參考」、「保障個人權益,瞭解陳情案處理情形」、「個人聲音創作素材蒐集研究」等。目的寫得越正當、越具體,審核通過機會越高。
      • 應用方式: 勾選你希望怎麼「用」這些檔案:是 現場閱覽/聆聽? 還是需要 複製檔案(複印紙本、複製電子檔、複製聲音檔)? 複製的範圍要寫清楚(例如:某文件第幾頁到第幾頁、某錄音檔的某幾分鐘段落)。
  2. 🪪 身分證明文件影本:
    • 個人申請: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正反面影本。記得要清晰可辨識!如果申請人未滿 18 歲,需 加附法定代理人的身分證影本
    • 法人/團體申請: 提供 法人/團體登記證明文件影本(如公司登記核准函、法人登記證書),以及 代表人或負責人的身分證正反面影本。還需要一份 授權書,證明提出申請的人是經過法人/團體合法授權的(例如公司員工代表公司申請,需有公司蓋大小章的授權書)。
    • 外國人申請: 提供 護照影本 及符合申請資格之相關證明文件(例如學術機構證明、研究計畫書等)。
  3. 📄 其他證明文件 (視情況需要):
    • 如果你申請的是 和自身權益直接相關 的檔案(例如查詢自己過去的陳情紀錄),可能需要提供 佐證資料
    • 如果申請目的涉及 學術研究,有時提供 研究計畫摘要指導教授/機構的證明 會更有幫助。
    • 如果是 受委託申請(例如律師幫當事人申請),需要 委託書雙方身分證明文件

文件準備 Checklist:

  • [ ] 檔案應用申請書 (填寫完整清晰)
  • [ ] 申請人身分證正反面清晰影本 (個人) 或 法人登記證明+負責人身分證影本+授權書 (法人)
  • [ ] 其他佐證文件 (依申請目的備妥)

兩大申請管道任你選:線上申請 vs. 郵寄申請

文件準備好了,接下來就是選擇你喜歡的申請方式。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主要提供兩種管道:

📱 方法一:線上申請 (最推薦!快速又方便)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的檔案申請服務,已經整合到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的「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系統了!透過這個 政府統一入口 來申請,流程相對標準化,也比較容易追蹤進度。

超詳細線上申請步驟:

  1. 開啟瀏覽器,進入 NER 官網找入口:

    • 打開你的 Chrome、Edge、Safari 等瀏覽器。
    • 在搜尋引擎打「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或直接輸入網址 https://www.ner.gov.tw/ (請以電臺最新公布官網為準)。
    • 進入官網後,通常在首頁的 「便民服務」「政府資訊公開」「檔案應用」 專區,可以找到「檔案目錄查詢及申請應用」或類似的連結。點進去!這個連結通常會直接導向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的系統。
    • 懶人直達法 (但網址可能變動,以官網公告為準): 試試看直接連到檔案管理局的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https://near.archives.gov.tw/。進入後在「查詢機關」的地方輸入或選擇「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2. 線上查詢檔案目錄 (非必要但強烈建議):

    • 在查詢網頁,你可以 輸入關鍵字 (例如:節目名稱、主持人姓名、事件名稱、年份等) 來搜尋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有哪些檔案已經編目上線了。
    • 系統會列出相關的 檔案案卷題名、檔號、產生日期、內容摘要 等資訊。仔細看這些摘要! 這能幫助你更精準地確認你要申請的檔案是哪一卷(或哪幾卷),並把正確的「檔號」和「案卷題名」抄下來(或複製下來)。
    • 為什麼這步很重要? 因為你在填寫「申請應用檔案內容」時,如果能提供 具體的檔號,會讓電臺的同仁更快、更準確地找到你要的檔案,大幅提高申請效率和成功率!比模糊描述有用太多了!如果目錄上找不到你想要的,也別灰心,還是可以用描述性的方式申請。
  3. 進入線上申請系統:

    • 在檔案目錄查詢網頁找到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的檔案清單後,通常旁邊或上方會有 「申請應用」「線上申辦」 的按鈕。點下去!
    • 系統會引導你進入 線上申辦的登入/註冊頁面。你需要使用 「政府憑證」 (如自然人憑證、工商憑證) 或 「健保卡卡號+註冊密碼」 登入。如果都沒有,通常也可以選擇 「一般帳號」註冊,用 Email 和自設密碼申請帳號。用政府憑證或健保卡登入通常最方便。
  4. 填寫線上申請表:

    • 登入成功後,選擇要申請的機關: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 系統會帶出一個 電子化的申請表單。這裡就是填寫我們前面講的 檔案應用申請書 內容:
      • 個人/法人資料: 系統通常會自動帶入你登入憑證的資料,記得檢查是否正確。
      • 聯絡資訊: 確認電話、Email、地址無誤。
      • 檔案內容描述: 這裡是重點! 在對應欄位:
        • 貼上或輸入你查到的 檔號 (如果有)。
        • 輸入 案卷題名 (就是檔案的名稱)。
        • 在「檔案內容或要項」欄位,詳細描述 你要的具體內容。例如:「申請複製檔號 NER-099-001-0201 卷宗內,關於『民國 99 年兒童節特別節目製作會議紀錄』之全部文件」或「申請調閱案卷題名為『100年度教育政策專訪系列』之所有錄音檔案,並申請複製其中訪問OOO部長之完整錄音檔」。描述越精準越好!
      • 申請目的: 下拉選單選擇或自行輸入你的應用目的 (如:學術研究、權益保障等)。
      • 應用方式: 勾選你要 閱覽、聆聽、複製紙本、複製電子檔、複製聲音檔 等。複製要寫明範圍。
    • 仔細檢查填寫內容是否正確、完整。
  5. 上傳應備文件:

    • 在線上申請系統裡,會有 上傳檔案 的功能按鈕。
    • 你需要將 身分證明文件影本 (掃描成 PDF 或 JPG 檔) 上傳。
    • 如果還有其他 佐證文件,也在這個步驟一併上傳。
    • 務必確認檔案上傳成功且清晰可辨!
  6. 確認送出申請:

    • 所有資料填妥、文件上傳完畢後,仔細 預覽 一遍。
    • 確認無誤,點選 「確認送出」「申請」 按鈕。
    • 系統通常會給你一個 「案件編號」「收件編號」務必把這個號碼記下來! 這是後續查詢進度的重要依據。系統也可能會寄一封確認信到你留的 Email。

線上申請完成! 接下來就是等待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的承辦人員審核了。他們會根據你提供的資訊去庫房調案、檢視檔案內容、判斷哪些可開放、哪些需遮蔽或限制。

📬 方法二:郵寄申請 (傳統方式)

如果你不習慣用線上系統,或者沒有掃描設備,也可以用最傳統的 郵寄紙本 方式申請。

郵寄申請步驟:

  1. 下載或索取申請書:

    •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官網 的「檔案應用」或「政府資訊公開」專區,下載 「檔案應用申請書」 的 PDF 或 Word 檔。列印出來。
    • 或者,你也可以直接打電話到電臺的 文書或檔案管理單位 (總務部門或秘書室通常負責),詢問是否可以郵寄紙本申請書給你。
  2. 填寫紙本申請書:

    • (建議原子筆,字跡清晰) 工整填寫 申請書各欄位,內容要求和線上申請一模一樣:個人資料、檔案內容描述 (檔號、題名、細節)、申請目的、應用方式。
  3. 備齊紙本附件:

    • 申請書正本 (簽名或蓋章處記得要簽名或蓋章!)。
    • 身分證明文件影本 (個人的身分證正反面;法人的登記證明+負責人身分證影本+授權書)。
    • 其他佐證文件影本 (如有需要)。
  4. 裝入信封,郵寄至指定地址:

    • 把填好的申請書和所有附件,裝進信封袋。
    • 在信封上清楚寫明收件單位。收件地址通常是:

      116011 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231巷20號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秘書室 收 (或 總務組 收,請以電臺官網最新公告的「檔案應用聯絡窗口」為準!)

    • 建議使用 掛號信 寄送,比較有保障,可以追蹤信件狀態,避免遺失。記得保留 掛號執據

郵寄申請完成! 同樣等待電臺審核通知。

等待審核期間:需要多久?怎麼查進度?

申請送出後,不是馬上就能拿到檔案喔!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的承辦人員需要時間處理:

  1. 📅 法定期限: 依據《檔案法》規定,機關應在 收到申請書之日起 15 天內 (注意:是「工作日」,通常不含六日及國定假日) 書面通知 申請人審核結果。如果需要補件、檔案內容複雜需要更長時間檢視、或涉及其他機關意見徵詢,可以 延長 15 天,但必須在 原期限屆滿前通知你延長的理由和期限
  2. ⏳ 實際處理時間: 實際多久會收到通知,要看 申請案件的複雜度電臺當下的業務量
    • 如果申請的檔案很明確、數量少、且無需遮蔽敏感資料,可能 7-10 個工作天就收到通知了。
    • 如果申請的檔案年代久遠、需要調閱多個案卷、內容涉及大量個人資料需要逐頁檢視遮蔽、或需要請示法律意見,處理時間就可能接近 15 天或更久 (如有延長)。
    • 郵寄申請 的時間還要 額外加計信件往返的郵程 (約 2-3 天)。
  3. 🔍 如何查詢進度?
    • 線上申請: 用你當初申請的帳號,重新登入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的「機關檔案目錄查詢網」 或該線上申辦系統,通常會有 「查詢申請進度」 的功能,輸入你的 案件編號 就可以看到目前的處理狀態 (例如:收件、處理中、補件通知、審核完成等)。
    • 郵寄申請: 比較難即時查詢。如果寄出後超過 10 個 工作日 都沒收到任何通知 (電話、Email 或紙本信函),可以 主動打電話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承辦單位 (通常是秘書室或總務組負責檔案業務的科室) 詢問。記得報上你的 姓名寄出申請的大約日期 (或掛號號碼) 方便他們查找。聯絡電話請上 官網查詢最新資訊,避免打到錯誤分機。
  4. 📩 收到審核結果通知:
    • 無論申請是否核准,教育電臺 都會在期限內以 書面方式 通知你結果。通知方式可能是:
      • Email: (如果你線上申請有留 Email,或郵寄申請有提供)。
      • 紙本掛號信: 寄到你申請書上填的通訊地址。
    • 核准通知書: 會告訴你:
      • 哪些檔案 核准應用
      • 核准的 應用方式 (閱覽、複製等)。
      • 需要 遮蔽的內容說明 (如果有)。
      • 檔案 調閱的時間、地點 (通常是電臺內的檔案調閱室)。
      • 如果要 複製檔案,會列出 複製的費用 (下面會詳細講費用)。
      • 通知書上也會有 承辦人的姓名和聯絡電話
    • 補件通知: 如果申請書寫不清楚、文件不齊全,或需要你補充說明申請目的,通知書會告訴你 缺什麼、要補什麼,以及 補件的期限。一定要在期限內補件,否則你的申請案可能會被 駁回 喔!
    • 駁回通知: 如果不核准你的申請,通知書會 清楚說明駁回的理由 (例如:檔案依法不得公開、申請目的不正當、描述不清無法查找等)。如果你覺得理由不合理,可以依法提起 行政救濟 (例如申訴、訴願)。

重頭戲來了!審核核准後,怎麼去「應用」檔案?

收到 核准通知書 後,恭喜你!可以準備去實際調閱或複製檔案了。接下來是 現場應用階段 的重要事項:

  1. 📅 預約調閱時間:

    • 核准通知書上會寫要去哪裡調閱檔案,通常是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總臺 (臺北市文山區) 內指定的 「檔案調閱室」 或類似空間。
    • 務必先打電話給通知書上的承辦人預約時間! 千萬不要沒預約就直接衝過去,因為:
      • 承辦人需要時間把核准的檔案從庫房調出來,準備好放在調閱室。
      • 調閱室可能有其他使用者或時段安排。
    • 跟承辦人確認好 日期和具體時段 (例如:5月20日 下午 2:00 – 4:00)。
  2. 🆔 攜帶必備證件:

    • 個人申請: 一定要帶 核准通知書正本貼有照片的身分證件正本 (身分證、駕照、健保卡)。影本不行! 承辦人要核對是你本人。
    • 法人/團體申請:核准通知書正本代表人或受託人的身分證正本、以及當初申請時提供的 授權書正本 (如果申請時有附)。
    • 外國人:核准通知書正本護照正本
  3. 📍 準時抵達指定地點:

    • 按照預約時間,準時到達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檔案調閱室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一段231巷20號)。建議 提前一點點到,可能需要換證或登記。
    • 進入電臺大樓時,通常需要 換證登記,告知警衛或櫃檯你是來做檔案應用的,並出示身分證件。
    • 承辦人或調閱室的管理員會引導你到指定座位。
  4. 📜 現場簽署「檔案應用簽收單」:

    • 在開始調閱檔案前,承辦人員會請你簽一份 「檔案應用簽收單」。這份文件會列出今天提供給你應用的 檔案清單 (檔號、題名、數量)
    • 仔細核對清單! 確認拿到的檔案卷宗或檔案清單,是否和核准通知書以及你申請的內容相符。沒問題再簽名。
  5. 👀 實際應用檔案 (閱覽、聆聽):

    • 紙本檔案: 承辦人員會把核准的紙本檔案卷宗交給你。通常只能在 調閱室內閱覽,不能帶出去。
      • 遵守規定: 保持檔案清潔、完整,不得 標記、增刪、塗改、拆散、污損 檔案!翻閱要小心。
      • 禁止拍照/錄影: 未經許可,絕對不可以 用手機或相機拍攝檔案內容!這是嚴重違規。
    • 聲音/電子檔案:
      • 承辦人員可能會提供 檔案清單目錄 讓你先勾選要聽/看的具體檔案。
      • 指定的電腦設備 上播放聲音檔或開啟電子檔供你聆聽或閱覽。通常不能直接給你檔案原始檔帶走或在你的裝置播放。
      • 同樣遵守規定,不得擅自複製、錄音、截圖。
    • 遮蔽處: 你會發現檔案中涉及個人隱私或其他依法需遮蔽的地方,已經被 實體遮蓋 (例如貼上不透明紙條)在電子檔上加上遮蔽層 (黑塊)。你不能要求看被遮蓋的原始內容。
  6. 📋 申請複製檔案 (現場或後續):

    • 如果你在申請書上已經勾選需要 複製,或者現場閱覽後才決定要複製某部分,這時就要 提出複製申請
    • 填寫「檔案複製申請單」: 向承辦人員索取這張單子。
      • 清楚填寫你要複製的 檔案檔號、案卷題名、頁數/時間範圍
      • 選擇複製方式:紙本影印?電子檔燒錄光碟?聲音檔燒錄光碟?聲音檔提供數位檔? (電臺能提供的方式要看他們的設備規定)。
    • 承辦人員審核複製範圍: 他們會確認你要複製的範圍,是否在原本核准應用的範圍內,以及是否有需要額外遮蔽的地方。確認無誤後,會計算 複製費用

要花錢嗎?檔案複製費用怎麼算?

應用檔案本身 (閱覽、聆聽) 通常是免費的。但是,如果你需要 複製 檔案帶走,就需要付費了!費用計算方式 全國一致,依照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訂定的「檔案複製收費標準表」收費。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也是照這個標準收:

  • 📄 B4 或 A3 尺寸紙張影印:
    • 黑白影印: 每張 新臺幣 2 元
    • 彩色影印: 每張 新臺幣 10 元
    • 注意: 影印的 「張數」 是以 「單面」 計算。一張紙印雙面,就算 2 張 的錢。
  • 💿 複製電子檔 / 聲音檔 (燒錄光碟):
    • 每片光碟 新臺幣 20 元 (這是光碟片的工本費)。
    • 重要: 這個 20 元是「每片光碟」 的費用,不管你這片光碟裡燒錄了多少個檔案、多大容量。如果檔案很大,需要燒到 2 片光碟,費用就是 20 x 2 = 40 元。
  • 📧 複製電子檔 / 聲音檔 (提供數位檔下載):
    • 隨著技術進步,有些機關可能提供 電子郵件傳送檔案提供雲端下載連結 的方式交付複製的電子檔/聲音檔。
    • 這種方式 通常只收取檔案複製本身的費用,而不收光碟費。但是否提供此服務以及如何計費 (例如是否仍以「筆」或「案卷」計),需要看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的具體作業規定。核准通知書或現場承辦人會告知。
  • 📄 列印電子檔案:
    • 如果將電子檔案內容列印出來,收費標準同 紙張影印 (黑白每張 2 元,彩色每張 10 元)。
  • 🎧 重製聲音檔案:
    • 如果需要將聲音檔案轉錄成其他格式 (例如從類比帶轉成數位檔),可能會涉及 較高的工本費和設備成本,費用需 另外估算,由電臺告知。

費用計算舉例:

  • 例 1:申請複印一份 15 頁的紙本會議紀錄 (黑白影印)。費用 = 15 頁 x 每頁 2 元 = 30 元。
  • 例 2:申請複製 3 個聲音檔,總容量 1.5GB,燒錄成 1 片 DVD 光碟。費用 = 1 片光碟 x 20 元 = 20 元。
  • 例 3:申請複製 5 個聲音檔和 10 頁相關文件電子檔。承辦告知可提供雲端下載。費用可能 = (聲音檔複製費?) + (電子檔複製費?) 或 統一以「案」計費? 需依電臺現場告知為準。

繳費方式:

  • 通常是在 現場應用檔案時,確認複製項目和費用後,當場繳費。
  • 繳費方式可能是 現金現場刷卡 (看電臺設備)。很少接受匯款或事後繳費
  • 繳費後,你會拿到 收據,請妥善保存。
  • 繳完費,承辦人員才會把 複製好的檔案 (影印本、光碟) 交給你,或提供 數位檔下載方式

領取複製檔案:

  • 通常都是 現場繳費後直接領取
  • 如果複製需要較長時間 (例如檔案量很大),承辦人員會跟你約定 下次領取的時間,或者問你是否要用 掛號郵寄 (郵資需自付)。

超級重要!檔案應用時的行為守則與法律責任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檔案調閱室 使用檔案,是受到法律規範的。請務必遵守以下規定,否則輕則被制止、沒收複製資料,重則可能涉及 刑事責任 (如洩密罪、妨害秘密罪) 或 民事賠償 (如侵害著作權):

  • 🚫 絕對禁止:
    • 擅自 攜出 檔案原件或調閱室內任何資料。
    • 對檔案進行 標記、增刪、塗改、拆散、折疊、污損、破壞
    • 未經許可 對檔案內容 拍照、錄影、錄音、掃描、截圖手機請收好!
    • 試圖 窺看、竊取、刺探 檔案中被依法遮蔽的內容。
    • 在調閱室內 大聲喧嘩、飲食、吸菸,影響他人。
  • ✅ 應該遵守:
    • 服從承辦人員或調閱室管理員的指示。
    • 使用檔案時 小心輕放,保持檔案完整清潔
    • 只能在 指定區域、指定設備 上閱覽、聆聽檔案。
    • 複製的檔案內容,僅限於申請書上載明的「申請目的」範圍內使用。不可挪作他用,特別是 商業營利用途 通常是不被允許的!
    • 尊重智慧財產權: 複製到的檔案內容 (特別是節目錄音、受訪者談話、特定文稿),其 著作權 可能屬於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節目製作單位、主持人或受訪者。你後續要在論文、報導、創作中引用這些內容時,必須另外遵守《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規定,或取得相關權利人的授權。別以為申請到檔案複製本,就等於拿到無限制使用的授權書!這點超多人忽略,後果可能很嚴重!
    • 涉及個人資料的內容 (即使被遮蔽了部分),絕對禁止 非法蒐集、處理、利用或洩漏給無關的第三人。

常見問題 Q&A (你一定想問的!)

  • Q1: 我可以申請幾十年前的節目錄音嗎?會不會早就銷毀了?

    • A: 有可能申請到!但檔案保存有年限規定。依《檔案法》和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的檔案保存年限表,不同類型的檔案保存年限不同 (例如永久、30年、15年、10年、5年、1年等)。超過保存年限且經鑑定無保存價值的檔案,依法會 銷毀。申請前可以先線上查詢目錄,或直接詢問電臺承辦人該檔案是否還存在。年代越久遠,保存下來的機率確實會降低。
  • Q2: 申請被駁回了,怎麼辦?

    • A: 先仔細看駁回通知書寫的理由。如果是 文件不齊描述不清,可以在期限內 補正 後重新申請。如果是因為 依法不得公開 (如國家機密、嚴重侵害隱私),你可以:
      • 確認理由是否充分。
      • 如果認為機關處分違法或不當,可以在收到通知書次日起 30 天內,向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提起 申訴 (通常有申訴管道),或者直接向該機關的 上級機關 (教育部) 提起 訴願。建議尋求法律專業諮詢。
  • Q3: 複製的聲音檔案音質好嗎?

    • A: 這要看 原始檔案的保存狀況複製的技術。如果是 數位時代 (約 2000 年後) 的錄音,複製成數位檔 (如 WAV, MP3) 音質通常不錯。如果是更早的 類比錄音帶 (卡帶、盤帶),音質可能會受帶子老化、轉錄設備影響,可能有雜音、失真。申請時可以詢問承辦人檔案狀況。無法保證音質完美如新。
  • Q4: 可以申請整個節目的所有錄音檔嗎?

    • A: 理論上可以申請,但實務上 挑戰很大。原因:
      • 龐大數量: 一個長期節目可能有幾百集甚至上千集,檔案量驚人。
      • 查找困難: 電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時間調案、檢視。
      • 費用高昂: 複製費用 (光碟費) 可能非常可觀。
      • 著作權疑慮: 涉及大量他人創作或談話內容,應用目的需非常明確且正當。
    • 建議 縮小範圍,例如申請特定年份、特定主題系列、或特定來賓集數,成功率較高。
  • Q5: 申請到的檔案可以用在我的 YouTube 影片/播客節目/商業作品中嗎?

    • A: 非常不建議直接使用! 如同前面強調的,你申請複製檔案,是為了 特定的應用目的 (如研究、參考),並 不等於取得這些檔案內容的「著作權授權」 或「肖像權授權」。節目中的音樂、主持人聲音、受訪者談話,通常都受著作權法保護。未經著作財產權人 (可能是電臺、製作公司、個人) 同意,擅自將複製的錄音片段公開播送、上傳網路、或用於商業營利,很可能 構成侵權,會被告!務必釐清著作權歸屬並取得授權,或者確認你的使用方式符合《著作權法》第 44 條到第 65 條的 「合理使用」 範圍 (例如教學、評論、新聞報導等,且需註明出處)。
  • Q6: 如果我只是想找某一集特定的節目內容,有更快的方法嗎?

    • A: 申請檔案是 最後手段,通常比較耗時。可以嘗試:
      • 電臺官網節目表/線上收聽: 查查看近幾年的節目有沒有線上重播或精華片段。
      • 電臺粉絲專頁/社群媒體: 搜尋看看有無相關貼文或分享。
      • 聯繫節目製作單位或主持人: 禮貌詢問是否有留存該集資料 (但非義務提供)。
      • 國家圖書館「臺灣廣播資訊數位典藏網」: 看是否有收錄該節目。網址:https://abs.lib.ntu.edu.tw/ (以該網站實際收錄範圍為準)。

總結:成功申請教育電臺檔案的關鍵心法

要成功向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申請到你想用的檔案,記住以下幾個 黃金要點

  1. 🔍 描述要「超級具體」: 檔號、節目名稱、年份月份、主持人、事件關鍵字… 能寫多清楚就寫多清楚!模糊籠統是大忌。
  2. 🎯 目的要「正當合理」: 老實寫清楚你要檔案幹嘛。學術研究、個人權益保障、報導參考,通常比較容易過。避免寫「純粹好奇」或「收藏」。
  3. 📑 文件要「一次備齊」: 申請書、身分證影本,該簽名蓋章的地方別漏掉。法人記得授權書。文件不齊全是最常見的補件原因。
  4. ⏱️ 時間要「耐心等待」: 15 天是法定時間,複雜案件可能更久。寄掛號或線上申請後,留意 Email 和信箱。別急著天天打電話催。
  5. 💰 費用要「先問清楚」: 複製前,先請承辦人估算費用。特別是檔案量大的時候,光碟費可能會超出預算。
  6. ⚖️ 法律要「謹慎遵守」: 在調閱室規矩點,手機收好別亂拍。拿到複製檔案後,要怎麼用?著作權、個人資料保護法的紅線絕對不能踩!合理使用或乖乖取得授權是王道。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保存的檔案,是臺灣教育與廣播發展的重要見證。透過 合法、合理 的檔案應用申請程序,這些珍貴的歷史紀錄才能被妥善地研究、運用,發揮更大的價值。希望這篇超詳細攻略,能幫助你更順利地開啟探索 教育電臺 檔案寶庫的旅程!如果在申請過程中遇到這篇沒提到的特殊狀況,記得 直接詢問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的承辦人員,他們才是最權威的解答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