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額按月報!小商家稅務新選擇
身為台灣的營業人,特別是剛起步的小店東或中小企業主,面對國稅局五花八門的規定,有時真的會一個頭兩個大。其中,「銷售額」要多久申報一次?是「按季」還是「按月」?這不只是時間安排的差異,更關係到現金流動和帳務管理的習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改按期(月)申報銷售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適不適合你?又該怎麼申請?
什麼是「改按期(月)申報銷售額」?
簡單講,這就是讓營業人改變申報營業稅的頻率。台灣多數使用統一發票的營業人,預設是每兩個月為一期(也就是每兩個月申報繳納一次營業稅)。所謂的「改按期(月)申報」,就是將這個申報繳稅的週期,從原本的每兩個月一次,改成每個月一次。
你可能會想:「蛤?每個月都要報一次稅?那不是更麻煩?」先別急著皺眉頭!這個改變,對某些特定情況的營業人來說,其實有它的好處和考量點。
按月報 vs. 按季報:關鍵差異在哪?
要決定哪種方式適合你,得先了解這兩種申報方式的根本不同:
- 
申報次數與時間: - 按季(每兩個月)申報: 每年需申報6次(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申報期限通常是次月15日(遇假日順延)。例如:1-2月的銷售額,需在3月15日前申報繳稅。
- 按月申報: 每年需申報12次。每個月的銷售額,都要在次月15日前完成申報繳稅。例如:1月的銷售額,2月15日前要報;2月的銷售額,3月15日前要報。
 
- 
繳稅頻率與現金流: - 按季申報: 每兩個月才繳一次稅,單次需繳納的金額通常較大。對於現金流較緊繃的商家,可能需要在每期申報前預備較多資金。
- 按月申報: 每個月都要繳一次稅,但每次繳納的金額相對較小。等於將稅金支出平均分攤到每個月,對管理每月現金流可能有幫助,避免突然的大筆支出。
 
- 
帳務處理習慣: - 按季申報: 可以累積兩個月的發票和帳務資料後,再一次整理申報。適合業務量較穩定、帳務較單純,或習慣集中處理的營業人。
- 按月申報: 需要每個月整理當月的發票和帳務資料,即時性要求較高。適合內部會計作業已標準化、能每月結帳,或希望帳務更即時反映營運狀況的營業人。
 
誰特別適合考慮「按月申報」?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改成月月報。以下幾種類型的營業人,可以認真評估看看:
- 銷售額起伏大的業者: 如果你的生意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例如:年節禮品、季節性服飾、冰品飲料店),按季申報可能會遇到某期稅額爆高、現金壓力大的情況。按月申報能讓稅負更貼近當月實際營收,緩解特定月份的高額稅金壓力。
- 現金流需要精準控管的小微企業/新創公司: 對於每一分錢進出都要斤斤計較的初創或小型企業,每月繳納較小額的稅款,比起每兩個月繳一次大額稅款,在資金調度上通常更靈活、更容易預測。
- 採用每月結帳制度的公司: 如果公司內部管理本來就要求每月結清帳務、編制管理報表(如每月損益表),那麼順勢將稅務申報也改成每月一次,作業上會更一致且有效率,省去額外調整的時間。
- 希望即時掌握稅務狀況者: 按月申報強迫你每個月都要檢視當月的銷售額和稅額,能更即時發現帳務或稅務上的異常,避免問題累積兩個月才被發現。
- 進項發票來源穩定且能按月取得者: 營業稅是「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如果你主要的供應商都能穩定在交易當月或次月初就開立發票給你,讓你每月都有足夠的進項稅額可扣抵,按月申報的優勢就更明顯。反之,如果進項發票取得時間不穩定,按月申報可能導致某個月進項不足,當月稅額偏高。
誰可能比較適合維持「按季申報」?
- 業務穩定、銷售額波動小的業者: 如果每個月的營業額都差不多,按季申報在作業上確實比較省事。
- 帳務處理人力或時間較緊繃者: 每個月都要跑一次完整的申報流程(收集發票、登打或上傳、計算稅額、繳款),對人力有限的小店或個人工作室來說,行政負擔確實會增加。
- 進項發票集中在特定月份取得者: 如果主要的成本支出(如大量進貨、支付大額工程款)集中在特定月份,這些月份會取得大量進項稅額。按季申報可以在兩個月的區間內調節銷項與進項,可能比按月申報更能平均稅負。
如何申請「改按期(月)申報銷售額」?一步一步來
好,評估後覺得按月申報比較適合你,那該怎麼跟國稅局說呢?流程其實不複雜,但要注意時效性!
- 
確認資格: 基本上,使用統一發票的營業人都可以申請。但國稅局可能會視個案情況(如是否有欠稅未清等)決定是否核准。 
- 
準備文件: 關鍵文件就是一份申請書。這份申請書通常稱為「營業人申請變更銷售額申報期限申請書」。你可以: - 到所轄國稅局分局、稽徵所的服務櫃檯索取空白表格。
- 在財政部稅務入口網下載電子檔。
 
- 
填寫申請書: 申請書主要內容包括: - 營業人名稱、統一編號、負責人姓名。
- 營業地址及聯絡電話。
- 申請變更事項: 勾選「由原按每二月申報一次,申請自年月起改按每月申報一次」。
- 申請變更的理由(簡要說明即可,例如:為配合公司內部帳務管理、為利資金調度等)。
- 負責人簽章或蓋公司大小章。
 
- 
提出申請: - 臨櫃辦理: 帶著蓋好章的申請書,親自送到公司登記地(或主要營業地)所屬的國稅局分局、稽徵所服務櫃檯。
- 郵寄辦理: 將蓋好章的申請書郵寄到所屬國稅局分局、稽徵所。建議使用掛號信,並保留存根聯。
- 線上申請 (需具備資格): 部分國稅局提供線上申請服務,通常需要使用工商憑證或負責人的自然人憑證登入地方稅網路申報系統或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相關平台提交申請。請先確認你的所轄國稅局是否提供此服務及所需憑證種類。
 
- 
關鍵時間點 – 申請期限: 最重要的一點! 申請必須在你希望開始實施按月申報的那個月份開始前提出。例如: - 你想從 112年7月1日 開始實施按月申報(即申報112年7月份的銷售額),那麼你的申請書最遲必須在 112年6月30日 前送達國稅局核准。
- 絕對不能在7月都過一半了,才去申請7月要改按月報,這是不會被核准的。國稅局需要作業時間,且申報方式必須以完整的月份為單位變更。
 
- 
等待核准: 國稅局收到申請後會進行審核。核准後,通常會以書面通知營業人核准生效的起始月份。 
- 
開始按月申報: 從核准的起始月份開始,你就必須每月在次月15日(遇假日順延)前,申報並繳納該月的營業稅(401或403申報書)。系統設定(如使用電子發票或線上申報系統)也會被調整為按月申報模式。 
實務操作與重要注意事項
- 一旦核准,至少維持一年: 國稅局核准你按月申報後,原則上要求營業人應持續採用此方式申報至少一年。不能這個月申請按月,下個月覺得麻煩又想改回按季。要變回按季申報,必須在按年申報屆滿一年後,於該年12月31日前向國稅局申請次年恢復按季申報。例如:你在112年7月獲准按月申報,想恢復按季,最快需在113年1月1日以後才能申請,且申請的是114年度恢復按季申報。這點務必謹記,避免後悔莫及。
- 申報軟體/系統設定: 如果你使用國稅局提供的線上申報系統或坊間的會計軟體,記得在核准生效後,將系統的申報週期設定調整為「按月申報」,避免申報錯誤。
- 進項發票取得時效更重要: 按月申報後,當月的進項發票扣抵,必須在該月發票所屬月份的申報期限前(次月15日前)完成登錄或上傳。務必提醒供應商按時開立發票給你,並確保會計人員能及時處理。
- 繳款單據: 每月申報後,會產生當月的營業稅繳款書(如使用線上申報,可自行列印電子繳款書)。記得按時繳納,避免逾期被加徵滯納金。
- 帳務處理節奏要跟上: 改成月月報,最直接的影響是內部記帳、對帳、整理單據的頻率變高。公司內部需要建立更即時的帳務處理流程,確保每個月底能結清當月帳務,以利次月順利申報。
- 留意國稅局通知: 核准後,國稅局可能會寄發通知函,或在你申報時系統自動帶入按月申報的格式。請仔細閱讀相關通知,確認生效日期無誤。
真實情境:早餐店老闆阿明的選擇
阿明在社區經營一間頗受歡迎的早餐店,使用統一發票。以往生意平穩,按季申報沒問題。今年初,隔壁辦公大樓啟用,上班族湧入,平日早上業績翻倍,但假日反而人變少。他發現1月、3月、5月(上班日多)的營業額超高,但2月過年長假、4月連假多,生意相對冷清。
按季申報時,1-2月這期,雖然2月業績差,但1月太旺,整體稅額還是很高,阿明在3月繳稅時覺得現金壓力大。4月業績普通,但5月又爆量,他開始擔心5-6月這期的稅金。
會計建議他評估是否改按月申報。阿明想想:
- 優點: 旺月(1月、3月、5月)雖然當月稅金高,但不用跟淡月(2月、4月)綁在一起平均,而且淡月稅金立刻降低,現金壓力分散。內部每天結帳,每月整理發票沒問題。
- 缺點: 每個月要跑一次申報流程(他習慣自己線上報),行政時間增加。
考慮到資金壓力是眼前大問題,阿明決定申請從7月開始按月申報。他在6月15日前準備好申請書,蓋好章,親自送到國稅局。一週後收到核准通知,國稅局告知自112年7月起生效。阿明立刻將他的線上申報系統設定改為「按月申報」。8月15日,他第一次申報7月份的營業稅,雖然金額也不小(7月暑假生意好),但他知道8月業績普通,下個月稅金就會降下來,感覺資金規劃上踏實多了。
常見疑問解答
- 
Q:我是不用統一發票的小規模營業人(查定課徵),可以申請按月繳嗎? A:小規模營業人由國稅局按季查定銷售額並發單課徵營業稅,繳款單是三個月開一次。通常無法自行申請改按月繳納,繳納頻率是固定的按季繳。 
- 
Q:申請改按月申報,會被國稅局查稅嗎? A:申請變更申報週期是營業人的權利,只要符合規定提出申請,國稅局原則上不會單純因為你申請變更就啟動查稅。但國稅局本來就有例行性或選案查核的機制,與申報週期變更無直接關聯。 
- 
Q:按月申報後,稅額計算方式有變嗎?稅率會不同嗎? A:完全沒有! 稅額計算公式一樣是:當期銷項稅額 – 當期進項稅額 = 應納(溢付)稅額。營業稅率也維持不變(一般5%、特種飲食業如夜總會15%或25%)。改變的只有申報和繳稅的頻率。 
- 
Q:如果當月銷售額是零(整月沒營業),還要申報嗎? A:要! 即使當月完全沒有營業收入(銷售額為零),只要你是按月申報的營業人,仍必須在次月15日前辦理申報。此時就是申報「零銷售額」,進項稅額也不能扣抵。千萬不能因為沒營業就不申報,否則會被視為「逾期未申報」,可能被處行為罰。 
- 
Q:核准按月申報後,忘記按月申報怎麼辦? A:這很嚴重!會被視為「逾期未申報」。國稅局會發函通知限期補辦,若逾期仍未補辦,除了核定補徵稅額外,還會按核定稅額處最高15%的罰鍰(最低不得少於新臺幣1,500元),且每逾2日加徵1%滯納金至最高15%。務必設定提醒,準時申報繳稅。 
- 
Q:申請書上的理由要寫多詳細? A:簡要說明即可,不需要長篇大論。例如:「為利公司資金調度」、「配合內部管理會計制度採月結制」、「因銷售額季節性波動大,為平均稅負」等,都是常見且容易被接受的理由。 
結語:找到你的稅務節奏
選擇按季申報還是按月申報,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核心在於哪種方式更貼近你的營業型態、帳務能力和現金流需求。
- 習慣集中作業、業務穩定者,按季申報 可能是比較輕鬆的選擇。
- 面臨銷售額起伏、重視現金流穩定、內部帳務能按月結清者,按月申報 提供了一個分散稅負、即時管理的好工具。
關鍵在於評估自身狀況,了解兩種方式的差異與限制(特別是申請時效和至少維持一年的規定)。如果決定要變更,務必掌握申請截止日,在期望生效月份的前一個月底前完成申請程序。核准後,則要調整好內部帳務作業的步調,適應每月申報的節奏。
稅務申報是企業經營不可避免的一環,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公司營運模式的申報頻率,能讓這項工作進行得更順暢,減少不必要的資金壓力或行政負擔。建議在做出決定前,也可以諮詢專業的記帳士或會計師,聽聽他們的實務經驗和建議,做出最有利於你事業的選擇。畢竟,把省下的時間和心力,拿來衝刺業績或好好休息,不是更划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