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三七五租約搞丟免著急!補發實戰手冊

當租約不見時:三七五耕地契約的重要性

早年簽訂的耕地三七五減租契約,是臺灣特定歷史背景下保障佃農權利的法律文件。這份薄薄的紙張,關乎耕作權、土地優先承買權等核心利益。契約正本若遺失或毀損,可能影響後續土地耕作、繼承登記或稅務減免等事務。常見遺失情境包括搬遷過程遺漏、文件存放不當受潮,或年代久遠自然損毀。

補發前的關鍵準備

確認契約屬性

首先釐清是否屬「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範疇。此類契約需符合三要件:

  • 簽訂於民國40年6月7日前
  • 土地登記謄本記載為「耕地」
  • 租期符合法定6年以上

文件盤點清單

文件類型 注意事項
身分證明 佃農及繼承人最新戶籍謄本
土地資料 最新土地登記謄本(標示部+所有權部)
替代證明 舊版租約影本、繳租收據、完稅證明
切結書 敘明遺失過程的具結文件

實戰補發四階段

第一階段:地政事務所查檔

攜帶身分證正本至土地所在地的地政事務所:

  1. 申請「耕地租約登記簿」謄本(每張工本費20元)
  2. 調閱原始契約影本(若有建檔)
  3. 確認出租人最新戶籍資料

第二階段:補發申請書製作

申請書需包含三大要件:

  1. 雙方當事人資訊(姓名、戶籍、身分證字號)
  2. 土地完整標示(地號、地段、面積)
  3. 遺失聲明與補發請求(附切結書)

第三階段:文件驗證程序

  • 現存出租人:雙方親自到場簽章
  • 出租人過世:檢附繼承系統表與全體繼承人印鑑證明
  • 特殊情境
    • 出租人行蹤不明:刊登公示催告滿三個月
    • 雙方用印與登記簿不符:補附印鑑變更證明

第四階段:送件與領狀

至地政事務所耕地租約櫃檯繳交:

  • 申請書正本(一式兩份)
  • 印鑑證明(三個月內有效)
  • 規費每張新臺幣100元 約7個工作天後領取加註「補發」字樣的新租約

權利保障備忘錄

稅務權益銜接

補發後應立即辦理:

  • 地價稅自用稅率銜接(稅務局申請)
  • 農地農用證明更新(鄉鎮公所核發)
  • 遺產稅扣除額確認(繼承案件適用)

常見糾紛預防

  1. 出租人拒補簽:可聲請鄉鎮區公所調解
  2. 地籍資料矛盾:申請土地複丈釐清界址
  3. 第三人主張權利:附帶申請預告登記

現代化服務應用

各縣市地政事務所提供:

  • 線上查詢: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耕地租約查詢系統」
  • 預約服務:減少現場等候時間(臺北市預約率達83%)
  • 跨所辦理:六都已開放跨區收件服務
  • 進度追蹤:手機簡訊自動通知辦件狀態

特別情境處理原則

繼承案件處理

  1. 檢附被繼承人除戶謄本
  2. 全體繼承人協議書正本
  3. 遺產分割證明(未分割者附全體同意書)
  4. 新任佃農印鑑證明

毀損換發程序

契約部分損毀仍可辨識者:

  • 攜帶殘件正本到場核驗
  • 免附切結書
  • 規費減半收取

後續管理建議

取得新租約後應採「三重備份」管理:

  1. 正本存放:防潮保險箱+塑膠套密封
  2. 數位備份:掃描存雲端及外接硬碟
  3. 法律備援:辦理預告登記防止土地移轉

定期檢視契約有效性,當發現出租人戶籍異動或土地所有權轉移時,應主動辦理契約變更登記。各鄉鎮區公所設有耕地租佃委員會,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建議每三年進行契約健檢。

透過系統性文件管理與法定程序維護,這份承載歷史脈絡的耕地契約,將持續保障世代耕作權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