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車禍鑑定結果不認同?行車事故覆議申請實戰手冊

走在高雄街頭,從鼓山到前鎮,從通勤尖峰的三多商圈到深夜時段的駁二特區,行車事故總是猝不及防。當事故發生,鑑定報告書上的責任歸屬可能直接影響後續理賠甚至法律責任。但若您對高雄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的初判結果有異議,覆議制度就是關鍵的救濟管道。這篇文章將帶您透徹了解整套流程,避開常見盲點。

一、覆議的本質:為什麼需要二次鑑定?

行車事故鑑定覆議,簡單說就是當事人對初次鑑定結果不服時,向高雄市政府申請重新審查的機制。這不是「上訴」,而是由更高專業層級的「車輛行車事故鑑定覆議委員會」進行書面複審。

適用時機(什麼情況該申請?)

  • 初判結果與現場跡證明顯矛盾(例如監視畫面顯示A車闖紅燈,鑑定卻判B車全責)
  • 關鍵證據未被納入考量(如新發現的行車記錄器影像)
  • 責任比例分配顯失公平(例如您認為對方應負七成責,鑑定卻判五五開)
  • 法規適用明顯錯誤(例如誤解路權歸屬原則)

真實案例:去年左營區博愛路與重和路口事故,當事人收到鑑定報告後發現委員會未審酌路口監視器角度,經覆議後成功翻轉肇責比例,減免了六十萬賠償金。

二、申請前的關鍵準備:時效與文件

法定申請期限

從收到初次鑑定意見書次日起算,30日內必須提出申請。逾期除非有不可抗力事由(如住院治療),否則委員會將不予受理。建議採取雙保險做法:

  1. 線上系統送出申請(高雄市政府資訊處網站入口)
  2. 同步郵寄紙本至「高雄市道路交通安全督導會報」(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

必備文件清單

文件類型 準備要領 常見缺失
覆議申請書 高雄市政府官網提供範本,需親筆簽名 未填寫事故編號或聯絡方式
原鑑定意見書 整份影印附上 缺漏任一頁面
新事證資料 依爭議點整理(如圖表對照) 雜亂無重點或證據力不足
委任書 非本人辦理時需附 未載明委任範圍

特別提醒:行車記錄器影像需轉成光碟並標註關鍵時間點,紙本資料建議用彩色標籤分類。我曾遇過申請人附上三百頁資料卻無目錄,導致委員忽略關鍵證據。

三、逐步拆解覆議流程

階段一:申請遞交

  1. 線上填報:進入「高雄市政府資訊處」網站,點選「線上申辦」→「交通事故覆議」專區。需上傳申請書與文件掃描檔(PDF為佳)
  2. 紙本遞交:將文件裝訂成冊掛號郵寄,封面註明「覆議申請」
  3. 確認收件:約3個工作天後可撥打(07)799-5678轉接覆議小組查詢進度

階段二:委員會審查

  • 書面審查期:通常需60~90天(複雜案件可能延長)
  • 實質審查:由13位委員(法律、交通工程、醫學等專家)採多數決
  • 可補充說明:審查中若需釐清疑點,委員會書面通知10日內補充說明

實務觀察:委員最重視「證據鏈完整性」。例如機車騎士主張汽車未保持安全距離,若能提供現場刮地痕照片佐證煞車位置,並繪製比例圖,說服力將大幅提升。

階段三:結果通知

  • 書面寄送:審結後以雙掛號寄送「覆議意見書」
  • 結果效力:具行政指導效力,可作民事賠償依據(刑事訴訟中法官仍得獨立判斷)
  • 救濟途徑:若仍不服可提行政訴訟,但需注意2個月起訴時限

四、避開三大地雷:高駁回率原因分析

根據高雄市近年統計,覆議成功率約三成。申請被駁回常見原因:

  1. 情緒化申訴
    「委員根本不懂開車!」、「對方背景很硬吧?」這類情緒性字眼無助事實認定。應聚焦在:「初判未考量監視器1:23秒畫面,顯示對方跨越雙黃線」

  2. 證據力不足
    自行繪製的現場圖若無比例尺或方位標註,可能不被採信。建議使用高雄市交通局提供的標準現場圖範本

  3. 錯過黃金時間
    曾有當事人第29天才發現缺文件,補正時已逾30日期限。建議收到初判報告當週就啟動準備。

五、特別情境處理要領

當事人身故或重傷

可由配偶或直系親屬代理申請,需檢附:

  • 戶籍謄本(證明親屬關係)
  • 診斷證明書(重傷者)
  • 死亡證明書(身故者)

企業車輛事故

公司名義申請需加附:

  • 商業登記證明
  • 事故駕駛在職證明
  • 蓋公司大小章的委任書

六、資源活用:高雄獨有便民措施

  1. 免費法律諮詢
    高雄市政府每週三下午在四維行政中心提供現場諮詢(採預約制),律師將分析覆議成功率。

  2. 視覺化證據製作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提供免費軟體指導,協助製作事故模擬動畫(需自備行車記錄檔案)

  3. 進度主動通知
    申請時勾選「簡訊通知」,關鍵節點(如收件、審查中、寄出結果)將收到即時提醒

站在鳳山區的交通事故處理中心外,常看到民眾握著鑑定書茫然無措。有位五十多歲的貨運司機曾向我訴苦:「跑車三十年從沒事故,這次被說應注意未注意,實在吞不下去。」三個月後他帶著重新製作的現場圖與燈號時序表申請覆議,最終獲得有利認定。

行車事故覆議不只是程序,更是當事人爭取公道的過程。與其事後懊惱「早知道就…」,不如在收到初判報告時冷靜評估。高雄這套機制雖非完美,但確實提供翻轉結論的機會。當您準備好扎實事證與清晰論理,那份蓋著「高雄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覆議委員會」關防的意見書,可能就是扭轉局面的關鍵。(全文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