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置產臺灣必知:產權登記與節稅實務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外籍朋友考慮在臺灣落地生根,或是單純想投資臺灣的不動產。不過,跟本地人買房相比,外國朋友確實會碰到一些特別的手續和規定。這篇整理一些實務上常遇到的狀況,希望能幫大家更順利完成心願。

▍外國人真的能在臺灣買房嗎?

答案是肯定的。根據臺灣《土地法》第17條規定,外國人原則上可以在臺灣取得土地和房屋,但有些限制要注意:

  1. 敏感區域禁止購買:像是海岸、要塞、邊境等特定區域的土地,基於國家安全考量,一般不開放外國人購買。
  2. 用途限制:取得的土地不能違反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例如農地上不能隨便蓋別墅)。
  3. 平等互惠原則:你的母國也必須允許臺灣人民在該國購買不動產,這點通常多數國家都符合。

簡單說,只要避開特定禁限區域、用途符合規定,且母國對臺灣人民購地沒有特別限制,外國朋友在臺灣置產是沒問題的。

▍從簽約到登記,實戰流程解析

1. 準備文件與資格確認

  • 護照與簽證: 有效的護照和在臺居留證(或簽證)是基本。簽證類型(如工作居留、依親居留、投資居留等)通常不影響購屋資格,但會影響後續貸款條件。
  • 資金證明: 無論是自備款或預計貸款,準備好資金來源證明很重要(例如海外匯款紀錄、銀行存款證明、薪資證明等),這關係到後續匯款入臺及稅務問題。
  • 確認標的狀態: 務必調閱完整的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現在可線上申請電子謄本),看清楚產權狀態、有無設定抵押權、查封、預告登記等限制。同時確認房屋的使用分區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2. 簽訂買賣契約

  • 合約內容務必清楚載明買賣雙方、標的物、價格、付款方式、交屋日期、稅費負擔約定(例如契稅、土地增值稅誰付)、違約責任等。建議尋求專業地政士(土地代書)協助審閱契約,保障權益。
  • 若買方本人無法親自簽約,需辦理授權書(Power of Attorney)。授權書需經臺灣駐外館處驗證,或經外國公證人公證後再經中華民國駐外單位驗證,程序較繁瑣,務必預留時間。

3. 支付款項與匯款

  • 購屋資金需從海外匯入臺灣本人帳戶。記得向銀行索取「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書」(俗稱結匯水單),這份文件在辦理產權登記時非常重要,用來證明購屋資金是合法從國外匯入。
  • 保留完整的匯款憑證,未來若有出售房產要匯出價款時,這些都是必要的證明文件。

4. 辦理產權移轉登記(過戶)

這是整個購屋過程的核心關鍵步驟,需委託專業的地政士辦理:

  • 備齊文件:
    • 經認證的授權書正本(若本人無法親自辦理)。
    • 買賣雙方身分證明文件(外國人用護照及居留證影本)。
    • 買賣契約書正本。
    • 土地、建物所有權狀正本。
    • 國外匯入結匯水單(證明購屋資金來源)。
    • 繳納相關稅費的證明(如契稅、印花稅)。
    • 登記申請書、其他地政事務所要求的文件。
  • 繳納稅費: 過戶時主要需繳納:
    • 契稅: 針對房屋現值課徵(稅率6%),通常由買方負擔。
    • 印花稅: 針對不動產買賣契約書課徵(稅率為契約價款的千分之一)。
  • 送件登記: 地政士將所有文件送交土地所在地的地政事務所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
  • 領取新權狀: 登記完成後,地政事務所會核發記載買方(你)為新所有權人的土地及建物所有權狀。

▍後續持有與稅務,長期規劃不能少

房子順利過戶到你名下,恭喜!但接下來每年的持有成本和稅務規劃,才是長期持有的關鍵:

📌 每年固定繳納的稅賦

  • 房屋稅: 每年5月開徵,按房屋評定現值課徵,自住用稅率最低為1.2%(需符合自住條件)。
  • 地價稅: 每年11月開徵,按土地申報地價課徵,一般用地稅率為千分之十起跳,自用住宅用地稅率為千分之二(條件嚴格,須設籍且無出租營業)。
  • 特別提醒: 外國人持有的不動產,無法適用「自用住宅」的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10%)。未來出售時,土地增值稅需按一般累進稅率(20%、30%、40%)課徵,這點成本差異很大,購屋前務必納入考量。

📌 未來出售時的稅負

  • 土地增值稅: 如上所述,按一般稅率課徵。計算基礎是土地漲價總數額。
  • 房地合一稅(新制): 這是針對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地,在出售時課徵的所得稅。外國人適用稅率如下:
    • 持有2年內:45%
    • 持有超過2年:35%
    • 計算方式:以出售成交價額,減除取得成本、相關費用及土地漲價總數額(土增稅稅基)後的餘額作為課稅所得,再乘上稅率。
  • 財產交易所得稅(舊制): 若你的房子是104年12月31日以前取得,則出售時房屋部分需併入綜合所得稅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土地部分免徵所得稅,只課土增稅)。

📌 繼承與贈與的考量

  • 遺產稅: 外國人過世時,其在臺灣境內的財產(包含不動產)需課徵遺產稅。免稅額、扣除額、稅率級距與本國人不同,稅率一律為20%。
  • 贈與稅: 外國人將臺灣不動產贈與他人(不論受贈人是誰),也需課徵贈與稅。每年贈與免稅額新臺幣220萬,超過部分稅率為20%。
  • 外國人涉及在臺不動產的繼承或贈與,程序通常更為複雜,強烈建議預先諮詢專業律師或會計師進行規劃。

▍實用資源與常見問題解答

📍 哪裡可以查詢資訊與申辦?

  • 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 提供不動產法規、登記須知、謄本線上申請等服務。
  • 各縣市政府地政局/地政事務所網站: 提供轄區內更詳細的登記流程、書表下載、線上查詢及申辦服務。
  •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查詢各項稅務法規、試算稅額、線上繳稅等。

📍 外國人購屋常見疑問

  • Q:我沒有臺灣身分證,只有護照和居留證,可以買嗎? A:可以。使用護照及有效居留證即可辦理登記。登記時所有權人姓名會以護照上的英文姓名登載,並加註中文音譯名。
  • Q:買房後可以貸款嗎? A:可以,但貸款成數和利率條件可能與本國人不同。通常銀行會要求較高的自備款(可能4成以上),且會審核穩定的收入來源(通常在臺收入或強力的海外收入證明)。建議多詢問幾家銀行比較。
  • Q:登記需要的「結匯水單」遺失了怎麼辦? A:這很麻煩!請盡速向原匯款銀行申請補發證明文件。銀行通常會留存紀錄,但可能需要支付手續費並耗費時間。務必妥善保管原始水單。
  • Q:未來想把賣房子的錢匯出國外,可以嗎? A:可以。需檢附當初購屋的結匯水單(證明資金來源)、本次出售的買賣契約書、完稅證明(土地增值稅、房地合一稅等)、相關匯款申請文件等,向中央銀行申請核准後,才能將售屋價款匯出。保留完整的資金進出證明至關重要。
  • Q:一定要找地政士嗎?自己辦可以嗎? A:法規上沒有強制規定必須委託地政士。但由於涉及繁雜的法規、稅費計算、文件準備(特別是外國文件認證)及登記程序,且金額龐大,強烈建議委託專業且熟悉涉外案件的地政士處理,避免因程序錯誤導致延宕或權益受損。

▍給外籍朋友的真心建議

在臺灣置產是重要的決定,除了喜歡房子本身,更要清楚背後的責任與成本:

  1. 預算抓寬一點: 除了房價,別忘了交易稅費(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裝潢費、每年固定的房屋稅地價稅、可能的社區管理費,以及未來出售時較高的土增稅和房地合一稅。
  2. 文件保存是王道: 購屋資金匯入的結匯水單、買賣契約書、歷年稅單、裝潢發票(未來售屋可當成本扣除)、任何權益相關的文件,請務必永久妥善保存(建議掃描電子檔備份)。
  3. 尋求在地專業協助: 一位可靠、熟悉涉外不動產交易的地政士,以及了解外國人稅務的會計師,絕對值得投資。他們能幫你避開陷阱、正確申報、合法節省該省的稅負。
  4. 長期持有心態: 因為外國人出售成本較高(高額房地合一稅、無法適用自用土增稅優惠),短期買賣獲利空間會被大幅壓縮。建議以自住或長期持有收租為主要考量。

在臺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是許多外籍朋友的夢想。只要事前做好功課,了解相關規定與流程,並善用專業人士的協助,這個夢想完全可以踏實地達成。祝福每位外籍朋友都能在臺灣找到溫暖的歸屬,安居樂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