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法事務律師與台灣律師合夥申請全攻略!法規條件、流程細節一次搞懂

想知道外國律師事務所怎麼在台灣落地嗎?最近好多國際法律圈的朋友在問,外國法事務律師要怎麼和中華民國律師合夥開事務所?這篇就來幫大家拆解整個申請流程,從法規條件到實戰技巧通通講明白!

▌什麼是「外國法事務律師」?合夥為什麼夯?

先釐清名詞!在台灣,外國法事務律師指的是領有外國律師執照,經過法務部許可,在台灣執業的專業人士。這些人不能碰台灣法律,只能處理自己國家的法律業務,或是提供國際法相關服務。

那為什麼要搞合夥呢?簡單講就是強強聯手啦!台灣律師熟悉本地法規和市場,外國律師帶來國際案源和專業,兩邊合作就能接跨國企業、投資糾紛這種高單價案件。現在台商海外布局多,這種合夥模式越來越吃香!

▌合夥申請的法定條件(沒達標直接打槍)

不是兩個律師說要合夥就能合夥喔!律師法第47條外國法事務律師許可及管理辦法寫得超清楚,這些門檻一定要過:

✅ 外國法事務律師的資格限制

  1. 執照有效:你的外國律師執照必須是現役狀態,而且來自和台灣有互惠關係的國家(例如美、日、英等)
  2. 實務經驗:要有5年以上專職執業經驗,實習年資不算數!
  3. 無不良紀錄:五年內不能有吊銷執照或重大違紀處分
  4. 在台登錄:必須先向法務部申請許可並在律師公會登錄成功

✅ 中華民國律師的必備條件

  1. 台灣律師證:要有有效的中華民國律師證書
  2. 執業年資:最少要有3年實際執業經驗(剛考上的菜鳥不行)
  3. 在地登錄:必須在某個地方律師公會有正式登錄

❗ 合夥事務所的特別規定

  • 人數限制:一間事務所最多只能有五分之一的合夥人是外國法事務律師
  • 名稱規範:事務所名稱不能只用外國名稱,一定要標明”國際法律事務所”或類似字樣
  • 責任分配:台灣律師要負最終法律責任,外國律師出的包,台灣合夥人要連帶負責

▌合夥申請8步驟完整流程(附實戰技巧)

整個流程跑完大概要3-6個月,準備好你的耐心和咖啡,我們一步步來:

步驟1:簽訂合夥契約書(別亂抄網路範本!)

這是整個申請的核心文件,內容要包含:

  • 合夥人出資比例和盈餘分配方式
  • 業務執行範圍和分工(寫清楚外國律師只能處理外國法務)
  • 退夥機制和糾紛處理條款
  • 重點提示:強烈建議花錢找專業律師起草!自己亂寫被退件機率超高

步驟2:準備申請文件清單(少一樣就重來)

要準備這些紙本,全部用繁體中文或附中文譯本:

  • 合夥申請書(向法務部索取制式表格)
  • 合夥契約書正本
  • 所有合夥人的律師證書和身分證明
  • 外國法事務律師的母國執業證明(需經駐外館處認證)
  • 事務所營運計畫書(包含預計業務、客戶類型、收費標準等)
  • 加分技巧:附上過往合作案例,證明合夥必要性

步驟3:向法務部遞件申請

文件備齊後,親自送到法務部法律事務司,記得要:

  • 填寫「外國法事務律師與中華民國律師合夥經營法律事務所申請表」
  • 繳交新台幣5,000元審查費
  • 拿回收件編號,後續用這個追蹤進度

步驟4:書面審查(最常卡關階段)

法務部會重點檢查:

  • 合夥人資格是否全符合
  • 事務所業務範圍有無違規(嚴查外國律師是否變相接台灣案子)
  • 合夥結構是否符合比例限制
  • 常見退件原因:合夥契約責任條款寫不清、外國律師比例超標

步驟5:面談審查(關鍵時刻!)

通過書審後,法務部會安排面談會議

  • 通常由司長級官員主持
  • 問題集中在「如何確保遵守台灣法規」
  • 會模擬情境考驗合夥人對執業分界的理解
  • 過關秘訣:台灣合夥人主答,展現對監管責任的認知

步驟6:許可證核發

面試過關後,約2週內會拿到:

  • 「外國法事務律師合夥經營許可函」
  • 許可證字號(格式:法外合字第YYYYMMDDXXX號)

步驟7:辦理稅籍登記

拿到許可函後15天內要辦妥:

  • 向國稅局申請稅籍登記
  • 決定要用合夥組織或設立公司(影響稅率)
  • 開立事務所銀行帳戶

步驟8:加入地方律師公會

最後一步!向事務所所在地的律師公會(例如台北律師公會)辦理:

  • 合夥事務所登錄
  • 繳納入會費和常年會費
  • 完成後才能正式掛牌接案!

▌合夥營運的5大地雷區(實務血淚經驗)

地雷1:業務範圍越界

最常出包的就是外國律師「不小心」處理到台灣法律事務,例如:

  • 幫客戶解讀台灣公司法條文
  • 參與台灣法院訴訟程序
  • 撰寫適用台灣的法律意見書 後果:輕則警告,重則撤銷許可!

地雷2:責任歸屬不清

案子出問題時,台灣合夥人必須扛全責!實務上建議:

  • 簽署內部責任切結書
  • 投保高額專業責任險(最低建議NT$500萬)
  • 建立案件覆核機制

地雷3:帳務管理混亂

合夥帳戶要特別注意:

  • 外國合夥人匯款必須走正式管道(禁止地下匯兌)
  • 每季提供中英文對照的財務報表
  • 盈餘分配前先扣繳20%所得稅

地雷4:合夥比例變動

想新增合夥人?注意:

  • 外國律師比例永遠不能超過1/5
  • 新增任合夥人都要重新向法務部申請許可
  • 違規最重會被廢止合夥資格

地雷5:廣告宣傳違規

事務所官網和文宣要標明:

  • 「本所有外國法事務律師合夥執業」
  • 註明各律師的執業範圍
  • 絕對不能寫「可辦理台灣訴訟」等誤導字眼

▌熱門QA快問快答

Q1:合夥事務所可以接台灣本土案件嗎?

可以!但只能由台灣律師處理,外國律師連碰都不能碰。接案時一定要在委任契約註明服務律師名單。

Q2:申請被駁回能重來嗎?

收到駁回處分書後30天內可提訴願,但建議先補正缺失再重新申請,成功率更高。

Q3:合夥事務所設在哪最方便?

台北市最推薦!因為:

  • 跨國企業客戶集中
  • 主管機關溝通方便
  • 律師公會支援資源多

Q4:外國律師能當負責人嗎?

不行!事務所對外的登記負責人必須是台灣律師,這是鐵則。

Q5:合夥拆夥怎麼處理?

要提前30天通報法務部,並公告客戶權益保障方案,違反程序最重會停業處分。

▌合夥的隱藏版好處(業界才知道)

  1. 稅務優勢:合夥組織免繳營所稅,盈餘直接按比例課個人所得稅
  2. 品牌加分:掛”國際事務所”招牌更容易接到上市櫃公司案件
  3. 資源共享:能共用台灣律師的調查權和閱卷權
  4. 人才磁吸:對想接觸國際案件的年輕律師吸引力大增

▌給申請者的真心建議

  1. 找顧問帶路:花點錢請有經驗的律師顧問,省下被退件的時間成本
  2. 準備6個月緩衝期:別卡客戶簽約時程,政府審查常有延遲
  3. 建立SOP防火牆:從接案到歸檔都要有防越界機制
  4. 定期法遵健檢:每季檢查業務有無踩線,尤其新修法時

現在正是台灣法律市場國際化的爆發期,合夥模式讓本土所不用被外國大所併購也能升級戰力。只要按規矩走通申請流程,這塊跨境法律服務大餅絕對吃得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