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照顧幫手來了!外籍看護到宅評估實戰手札
當照顧重擔需要分擔時
家裡有長輩或身心障礙家人需要全天候照顧,往往是臺灣家庭共同面對的課題。當子女白天要工作,夜間還得輪班看護,體力與精神長期透支的狀況下,申請外籍看護工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不過在正式聘僱前,到宅評估這道關卡常讓民眾感到困惑。這篇分享將用實際經驗,帶你走過整個流程。
誰能申請?先確認基本門檻
在啟動申請程序前,先檢視是否符合兩大核心條件:
被照顧者資格(符合任一項)
- 巴氏量表評估:經醫療機構評定未達基本分數(通常低於35分)
- 特定身心障礙項目:重度以上身心障礙手冊註記「需長期照護」
- 臨床失智量表:CDR評估達中度以上失智症
- 罕見疾病患者:持有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罕見疾病證明
雇主基本條件
- 年滿20歲之本國籍自然人
- 與被照顧者具直系血親、三等親內姻親關係
- 無違反勞工法令紀錄(過去兩年內)
- 具實際照顧需求(非機構安置者)
案例提醒:張先生為中風父親申請時,因兄弟輪流照顧未同戶籍,最後以「共同委託書」搭配戶籍謄本證明親屬關係才過關。
到宅評估究竟評什麼?
不同於醫院診間檢查,評估團隊會直接到府瞭解真實照顧情境。主要掌握三大面向:
生活功能實況檢視
- 移動能力(翻身/坐起/行走輔具需求)
- 進食與飲水自理程度
- 個人清潔如廁模式
- 夜間照護特殊狀況
居家環境安全評估
- 主要活動空間動線規劃
- 衛浴設備安全性
- 床鋪與防跌措施
- 緊急通報支援系統
現有支持資源盤點
- 家庭成員照顧分工
- 社區長照服務使用狀況
- 特殊醫療設備需求
- 臨時替代照顧方案
現場實錄:評估員陳護理師曾發現某案家浴室門檻過高,建議加裝斜坡板並拍照記錄,後續成為通過關鍵佐證。
申請步驟實戰拆解
第一階段:文件備戰
- 診斷證明正本:由區域醫院以上開立(效期三個月內)
- 戶籍資料:全戶戶籍謄本(記事勿省略)
- 委託書:非本人申請需附委託文件
- 申請表:勞動力發展署制式表格(可線上預填)
- 特殊狀況佐證:如夜間頻繁翻身影片紀錄
第二階段:提出申請
- 線上送件:勞動部「外籍勞工申請案件網路線上申辦系統」
- 臨櫃辦理:各地方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 進度追蹤:透過自然人憑證查詢審核狀態
第三階段:評估現場重點
graph LR
A[評估前3日電話確認] --> B[當日檢核證件正本]
B --> C[實地觀察生活場域]
C --> D[操作能力測試]
D --> E[照護情境問答]
E --> F[家屬補充說明]
F --> G[簽署評估報告書]第四階段:結果後續
- 通過:取得「巴氏量表評估報告」正本,續辦聘僱許可
- 補件:14日內補齊影像紀錄或醫師說明
- 未通過:接獲書面理由,可提申覆(30日內)
雇主必知責任與權益平衡
法律責任紅線區
| 項目 | 法規依據 | 常見疏失 | 
|---|---|---|
| 薪資給付 | 勞基法第22條 | 未足額給付/苛扣膳宿費 | 
| 工時管理 | 勞基法第30條 | 未記錄出勤/強制超時 | 
| 休假權益 | 勞基法第36條 | 未給例假/國定假日 | 
| 文件保管 | 就業服務法第56條 | 未保留五年工作紀錄 | 
雙向權益保障要點
- 
外籍看護方面 
 應提供母語版勞動契約、定期健康檢查、明確休假規則
- 
雇主方面 
 可要求簽署工作規範同意書、建立績效考核制度、投保意外險
爭議調解案例:臺中林太太因看護多次擅離職守,憑每日簽到表與鄰里監視器紀錄成功終止契約,避免罰則。
現場評估十個關鍵細節
- 環境準備:保持日常狀態,勿過度整理掩蓋真實需求
- 時間安排:選擇被照顧者精神較佳時段
- 在場人員:主要照顧者務必到場
- 醫療器材:氧氣機、抽痰器等需處於可操作狀態
- 輔具展示:輪椅、移位板等實際使用演示
- 問題清單:預先列出照護困境具體事例
- 用藥紀錄:準備最近一週藥袋或處方箋
- 夜間照護:提供監視器畫面截圖或照護日誌
- 替代方案:說明家庭支持系統的不足處
- 文件正本:集中裝袋避免遺漏
特殊狀況應對之道
評估未通過補救措施
- 申覆時效:收到結果30日內
- 強化佐證:新增醫師診斷說明、近期急診紀錄
- 情境錄影:拍攝連續72小時照護實況
- 二次評估:更換評估醫院(需自付差額)
都會區常見挑戰
- 空間限制:臺北市公寓無電梯需提供揹負上下樓影像
- 失智症家庭:附夜間遊走監視畫面與鄰里證明
- 罕病家庭:準備治療計畫與專科醫師聯繫窗口
偏鄉資源銜接
- 利用衛生所遠距醫療設備輔助評估
- 申請長照交通接送協助往返複評
- 結合在地照顧服務員提供補充證明
後續管理實務提醒
文件保存系統化
graph TB
    A[重要文件清單] --> B1[巴氏量表正本]
    A --> B2[聘僱許可函]
    A --> B3[勞動契約]
    A --> B4[良民證]
    A --> B5[定期健檢報告]
    B1 --> C[防火文件夾分冊保存]
    B2 --> C
    B3 --> C
    C --> D[手機掃描存雲端]定期檢核機制
- 每季檢視工作契約履行狀況
- 雙向滿意度匿名問卷(可透過仲介轉交)
- 年度照護計畫調整會議
爭議處理管道
- 各縣市勞工局外勞諮詢中心
- 1955勞工諮詢申訴專線
- 法律扶助基金會移工保護專案
創造雙贏照顧關係
從申請階段開始建立互信基礎,往往影響後續照顧品質。有位桃園的案例值得參考:陳奶奶家庭在評估時主動提供印有圖示的工作手冊,後續更為看護安排中文課程。這種正向互動讓看護穩定服務逾五年,成為家庭重要支持力量。
聘僱外籍看護不只是解決人力缺口,更是建立長期照顧夥伴關係的開始。當我們完善準備評估流程,後續的照顧之路才能走得平穩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