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權抉擇時刻:臺中漁民面對自願放棄收購的關鍵思考
漁業資產處置的關鍵文書
臺中港區午後飄著淡淡鹹味,老船長林金福握著農業局公文陷入長考。這份「自願放棄政府收購漁船(筏)切結書」將決定陪伴他三十年的漁筏命運。在梧棲漁港周邊,近年已有十七艘漁船簽署類似文件,反映中部沿海漁業結構的深刻轉變。
法律效力的實質內涵
依據《漁業法》第29條及臺中市漁船筏收購作業要點,此切結書屬不可撤回的行政契約。2024年臺中地方行政法庭判例(中行簡字第11200045號)明確指出:簽署即視同永久放棄船舶的收購請求權,且不影響後續船舶除籍義務。常見誤解包括:
- 誤認可保留漁業執照轉作休閒用途
- 幻想未來政策改變時能重新申請
- 忽略連帶影響的漁業權註銷問題
農業局承辦科長李明哲強調:「簽署前務必確認三項事實:船舶現況評估報告的有效期限、未結清漁業貸款清償證明、以及船籍港管理單位的除籍同意書。」
簽署前的產業轉型評估
替代方案比較
| 選項 | 財務影響 | 作業限制 | 長期效益 | 
|---|---|---|---|
| 參與減船計畫 | 可獲收購補償金 | 永久禁止作業 | 領取轉業輔導金 | 
| 轉籍非商業用途 | 需繳納登記規費 | 限非營利使用 | 保留船舶資產 | 
| 切結放棄收購 | 無直接收益 | 需自行處理廢船 | 免除年度檢驗 | 
大甲溪口養殖業者陳文雄分享經驗:「我們三艘舢舨去年簽署切結後,將資源轉投入箱網養殖,省下的船舶檢修費正好抵銷新設備頭期款。但要注意,放棄收購後若船舶擱淺污染海域,環保罰鍰仍由原船主承擔。」
船舶除籍的實務流程
完成切結書簽署後,應於四十五個工作日內啟動除籍程序:
- 文件備齊階段:切結書正本、船舶登記證書、船主身分證明及印章
- 現場查核階段:農業局會同海巡單位進行最後船籍標記
- 註銷公示階段:於臺中市政府公報刊登船舶權利終止公告
- 廢船處理階段:環保署認證的廢鐵回收商處理證明需回傳備查
清水區公所農業課每季舉辦船舶除籍說明會,課長張慧君提醒:「常見卡關點在未結清港區管理費,建議提前至臺中港務分公司調閱繳費紀錄。去年就有案例因積欠兩萬四千元停泊費,導致除籍程序延宕三個月。」
漁業權益的連動影響
簽署切結書將觸發四項法定程序:
- 漁業執照自動失效(依據《漁業登記規則》第18條)
- 漁船油優惠補貼資格終止
- 所屬漁會會員權益重新審核
- 養殖漁業登記證的換發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若該漁船筏曾參與政府改良計畫並接受補助,簽署時可能需返還未達使用年限比例的補助款。漁業署台中工作站資料顯示,近三年要求返還補助款的案例約佔總數12%,平均每件追繳金額新台幣八萬三千元。
產業轉型的區域案例
梧棲漁港周邊出現新型態合作模式。五艘放棄收購的漁筏組成「海灣資源維護協會」,將除籍船體改造成人工魚礁,搭配環保署海洋廢棄物回收計畫,創造生態維護與觀光導覽的複合收益。這種模式需向農業局提報「非船舶用途計畫書」,並通過環境影響評估。
「切結書不是終點,而是產業升級的觸媒。」臺中市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振雄分析:「高美濕地周邊已有二十三位船主轉型發展生態導覽,利用原有漁業知識開發潮間帶體驗行程,平均收入反比傳統捕魚時期成長三成。」
法律爭議的預防措施
2023年臺中市政府受理六件切結書相關爭議,主要類型包括:
- 共同持有人未全數簽名(佔爭議案件67%)
- 船舶抵押權未塗銷(佔爭議案件25%)
- 簽署後反悔主張受脅迫(佔爭議案件8%)
律師林正弘建議:「涉及繼承船舶時,應備齊所有繼承人的印鑑證明;若有銀行抵押,需先取得債權人同意書。農業局現在提供預審服務,可先寄送草案由法律顧問檢視。」
漁業資源的永續轉折
這紙切結書背後牽動著臺中沿海產業鏈調整。隨著離岸風電開發帶動海域功能重劃,農業局統計顯示近三年簽署量年增約15%,反映傳統漁業空間的壓縮與轉型需求。
在漁港黃昏的微光中,老船長最終在切結書簽下名字。「這艘船載過我父親也養大三個孩子,」他撫摸斑駁的船舷:「但時代在變,與其讓它鏽在港邊,不如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做新產業。」漁業資源的永續管理,就在這些個體抉擇中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