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期刊投稿實務:學術發表的重要步驟與經驗分享
國防大學作為軍事學術研究重鎮,其發行的專業期刊長期以來都是軍事戰略、國防政策與安全研究領域的重要發表平台。許多研究人員希望透過學術發表參與國防知識建構,但投稿過程中的細節要求常成為成功發表的關鍵門檻。本文將從實務角度探討國防大學期刊投稿的各個環節,分享具體操作經驗與注意事項。
期刊定位與投稿資格
國防大學出版的學術期刊主要涵蓋軍事戰略、國防管理、國際安全、軍事科技等領域。這些期刊多數被收錄在臺灣重要的學術資料庫中,具有相當的學術影響力。投稿者身份通常分為三類:國防大學在職教研人員、國軍各單位研究人員,以及國內外大專院校相關領域學者。民間研究者如具備國防安全相關專業背景,經審核後亦可參與投稿。
投稿前務必確認期刊當前徵稿主題範圍。近年熱門研究方向包括不對稱作戰、網路安全防衛、軍事人工智慧應用、區域安全合作機制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國防期刊對於實證研究與第一手資料的採用有高度偏好,純理論探討的稿件接受度相對有限。
撰寫階段的技術規範
格式規範是投稿基礎門檻。國防大學期刊普遍採用APA第七版引文格式,參考文獻需包含DOI識別碼。正文結構通常要求包含:中英文摘要(300字內)、關鍵詞(5-8個)、引言、文獻探討、研究方法、分析結果、結論與政策建議。其中摘要撰寫需特別注意,應明確指出研究缺口(research gap)與原創貢獻。
軍事學術寫作常見的技術問題包括:
- 機敏資料處理:涉及部隊編制、裝備參數等資訊需模糊化處理
- 術語一致性:如「無人飛行載具」與「無人機」應統一用法
- 圖表規範:座標軸標示需包含單位量值,機密數據需經脫密處理
- 政策建議部分需具體可行,避免空泛表述
實務上較受青睞的稿件多具備以下特質:採用混合研究方法(如量化數據佐證質化分析)、比較研究設計(如不同國家防衛政策對照)、或結合最新技術的軍事應用探討(如量子加密在通訊安全的使用)。
線上投稿系統操作要點
國防大學期刊多採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或本土開發的投稿系統。首次使用者需完成學者檔案建置,包含專業領域分類、ORCID研究識別碼連結、以及任職單位認證。投稿流程主要分為六階段:
- 基本資料填寫(稿件類型、主題分類、聲明事項)
- 檔案上傳(主文檔須匿名處理,另傳作者資訊檔)
- 附加文件(利益衝突聲明、授權書草案)
- 推薦審稿人(通常需提供2-3位非利害關係人名單)
- 最終確認(預覽PDF生成狀況)
- 提交後取得稿件編號(DJUJ-YYYY-XXX格式)
常見的技術失誤包括:未移除檔案中繼資料導致作者身份洩漏、圖像解析度不足(要求300dpi以上)、或使用特殊字型導致系統轉檔錯誤。建議提交前使用不同作業系統預覽檔案,並確認所有協作者完成數位簽章程序。
審查流程與修改應對
初審階段約需4-6週,由編輯委員進行形式審查,淘汰率約30%。常見退件原因包括:主題不符期刊範圍、研究方法有重大缺陷、或英文摘要品質未達標準。通過初審後進入雙盲審查,通常由2-4位領域專家進行實質審查,歷時8-12週。
審查意見通常分為三類:
- 技術性修正(格式調整、文獻補充)
- 實質修改(方法論強化、數據重新分析)
- 爭議問題(理論立場辯證、政策建議可行性)
回應審查意見時應注意:
- 逐項回覆,區分「已修改」與「說明未修改原因」
- 修改處用色標註,並註明行號
- 爭議問題應保持學術中立,援引新證據支持立場
- 需延長修改時程應提前申請,避免逾期
實務經驗顯示,首次修改後接受率約65%,常見的退稿原因包括:未能有效解決方法論缺陷、政策建議缺乏操作性、或比較研究未充分考量情境差異。
接受後續與學術擴散
稿件接受後將進入編校流程,此階段重點包括:
- 版權轉讓書籤署(保留作者非專屬授權)
- 最終校對(3日內需回傳確認)
- DOI註冊與元資料建置
- 印刷版與電子版發行排程
國防期刊的特殊性在於多數文章會同步製作政策精要版,提供決策單位參考。作者可主動提供1,000字左右的政策建議摘要,增加研究成果影響力。另需注意,軍事類期刊普遍有6-12個月不等的公開延遲期(embargo period),期間僅能透過國防知識庫查閱全文。
學術擴散方面,建議同步進行:
- 研究發現轉化為政策簡報稿
- 關鍵數據視覺化製作
- 參與國防大學季度的學術工作坊
- 改寫為大眾版本投書媒體
提升發表成功率的實務建議
根據歷年投稿數據分析,以下方法有助提高接受率:
- 前期溝通:投稿前先寄送研究摘要徵詢編輯意見
- 團隊組成:結合軍事實務與學術研究者共同撰寫
- 數據強化:與國防智庫合作取得次級資料
- 方法創新:採用兵棋推演、作戰模擬等軍事特色方法
- 跨領域視角:如結合法律分析探討交戰規則
常見的退稿陷阱包括:
- 政策批判缺乏建設性方案
- 外文獻翻譯品質不佳
- 過度引用單一學派觀點
- 未平衡學術價值與實務機密性
特別提醒:涉及國防專利技術或裝備參數的研究,應提前完成脫密審查程序。可運用「技術概念化」手法,保留學術價值同時符合保密要求。
學術倫理與研究支持資源
國防研究領域特別重視:
- 利益衝突聲明(如研究受特定軍種委託)
- 數據取得管道透明化
- 敏感議題的立場平衡
- 協作者貢獻度如實登載
國防大學提供多項研究支持:
- 學術寫作諮詢:每週三下午開放預約
- 研究方法工作坊:每月舉辦量化分析與質性研究課程
- 資料服務:軍事史料中心檔案調閱服務
- 學術倫理審查:需提前60日申請IRB核准
投稿者應定期查閱期刊網站的最新公告,特別注意每年3月與9月的專題徵稿計畫。近年新興議題如混合戰威脅認知、後備制度改革評估、氣候變遷對軍事部署影響等,都是具發表潛力的主題方向。
結語
國防學術期刊投稿是專業研究能力與軍事實務知識的綜合展現。成功的發表不僅需要嚴謹的研究設計,更要掌握軍事研究的特殊性與規範要求。從選題規劃到最終發表,每個環節都需考量學術價值與國防應用的平衡點。持續關注國防政策發展脈動,結合創新研究方法,將能有效提升研究成果的發表機會與實質影響力。
對初次投稿者而言,可先從書評或研究紀要等短篇形式開始累積經驗。軍事學術社群的互動也相當重要,定期參與國防大學舉辦的學術論壇,與編輯委員建立專業對話,都有助於掌握期刊的審稿偏好與最新發展趨勢。學術發表是長期累積的過程,保持研究熱忱與嚴謹態度,終能在國防知識建構的領域中獲得實質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