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景觀預審怎麼跑?掌握申請眉角不卡關

當您計畫在臺灣進行新建案或景觀改造,是否常聽人說「記得跑預審」?這道關卡讓許多申請人頭痛不已。其實只要掌握核心要領,預審可以成為您開發案的助力而非阻力。今天就帶您釐清建築及景觀預審的關鍵細節。

預審究竟審什麼?

簡單說,這是在正式建造前先確認設計方案是否符合法規的機制。主管機關會針對三個層面把關:

  1. 建築技術規則:包含結構安全、防火間隔、無障礙設施等
  2. 景觀綱要計畫:審視綠化比例、開放空間、視覺協調性
  3. 都市計畫規範:檢核建蔽率、容積率、退縮距離等土地使用限制

去年臺中某建案因忽略鄰棟間距問題,預審階段被要求修正設計,反而省下後續變更的百萬元成本,這就是預審的實際價值。

誰需要申請預審?

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就該提出申請:

  • 新建築總樓地板面積逾500平方公尺
  • 位於特定景觀管制區(如歷史風貌區、自然景觀區)
  • 公有建築物及公共工程
  • 申請容積移轉案件
  • 地方政府公告指定區域(如臺北市山坡地開發)

特別提醒:都更案無論規模大小都需辦理預審,這是民眾最常忽略的要點。

五步驟完成預審申請

步驟一|確認主管機關

別跑錯窗口!依據開發規模與位置,主管機關可能不同:

  • 地方建管單位(多數民間中小型案件)
  • 內政部營建署(大型開發案或跨縣市工程)
  • 特定園區管理局(如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

建議先至各縣市建管處網站查詢收件標準,例如新北市針對30層以上超高建築設有專案小組。

步驟二|備齊核心文件

準備這些基本項目:

  • 申請書(需加蓋大小章)
  • 土地登記謄本與地籍圖(三個月內)
  • 設計圖說:包含配置圖、各層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
  • 景觀模擬圖(需標示植栽種類與比例)
  • 法規檢討表(自行勾稽符合條款)

常漏文件Top3:

  1. 土地權利證明文件(非地主申請需附委託書)
  2. 現況照片(尤其是山坡地開發案)
  3. 鄰近建築物調查報告(歷史街區必備)

步驟三|線上送件新趨勢

多數縣市已開放線上申請系統(如臺北市建管即時通),操作要訣:

  • 使用自然人憑證或工商憑證登入
  • 圖檔需轉PDF格式且單檔<10MB
  • 繳費單可直接列印超商代收
  • 系統自動計算審查天數(通常14-30工作天)

臨櫃申請者注意:臺中市已實施「預約分流制」,未預約者可能需等候1小時以上。

步驟四|補正實戰教戰

收到補正通知別緊張!常見補正原因:

  • 技術性問題(佔67%):例如消防通道寬度不足0.5公尺
  • 文件缺漏(佔28%):未檢附結構計算書
  • 法規誤判(佔5%):誤用舊版容積率標準

高效處理補正技巧:

  1. 立即致電承辦人確認疑點
  2. 修正處用紅色標註對照表
  3. 補正期限內未完成視同撤案
  4. 重大變更需重新送審

步驟五|領取審定書

通過後您會取得:

  • 預審結果通知書(記載核准事項)
  • 法規符合性檢核表(後續請照依據)
  • 有效期限通常為2年(可申請展延1次)

避開三大致命錯誤

錯誤一:輕忽基地特性

  • 山坡地:需附水土保持計畫
  • 文化資產周邊:需文資審議通過證明
  • 土壤液化區:需地質改良方案 案例:高雄某案場因未檢附地下水位調查,補正耗時45天。

錯誤二:景觀設計疏漏

法規要求至少包含:

  • 喬灌木比例(通常3:7)
  • 原生樹種佔比(多數縣市要求>50%)
  • 夜間照明模擬圖
  • 透水鋪面設計圖

錯誤三:法規銜接斷層

新北曾發生案例:申請人用建築技術規則送審,卻忽略該區另有「淡海新市鎮景觀要點」,導致全案重審。建議:

  1. 查閱地方政府自治條例
  2. 確認最新通案法令(如綠建築基準)
  3. 注意區域計畫特別規範

專家私房建議

時間管理術:

  • 避開3-5月送件高峰(年底趕案潮)
  • 上午送件可縮短1-2天書件處理時間
  • 小型案件優先選線上申辦

溝通心法:

  • 事前諮詢可縮短40%審查時間(各縣市設有預審諮詢窗口)
  • 補正階段提供「修正對照表」加速複審
  • 重大開發案建議召開預審協商會議

法規更新動態: 112年起新增兩項重點審查:

  1. 建築碳排計算書(依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2. 極端氣候因應措施(如暴雨滯洪設計)

當預審未通過時

若收到否決通知,您可以:

  1. 申請複審(需於15日內提出)
  2. 提行政救濟(訴願程序)
  3. 調整方案重新送件

臺南曾有開發案經三次修正後通過,關鍵在採用「階段式送審」策略:先送核心架構確認法規符合性,再逐步完善細節設計。

資源活用指南

善用政府免費資源:

  • 📚 內政部營建署「預審常見問答輯」
  • 🖥️ 各縣市建築管理處線上檢核表(如桃園建管小幫手)
  • 🎧 預審諮詢專線(多數縣市提供每周2日專人解說)

民間專業協助管道:

  • 建築師公會技術協審服務
  • 大學建築系預審健診計畫(如成功大學)
  • 合法開業建築師委託簽證

結語:預審是建設的導航系統

與其將預審視為阻礙,不如當成專業的免費顧問服務。臺中七期某建商分享:「每次預審補正要求,都幫我們發現設計盲點。」掌握申請節奏、吃透法規精神、善用溝通管道,您也能讓預審流程成為開發案的最佳後盾。

最後提醒:各縣市執行細則常有差異,送件前務必確認當地最新公告。例如基隆市要求海港區域建築需另附「視覺穿透性分析」,這在其他縣市就未必需要。事前多花半天研究,可能省下數週寶貴時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