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巷道地價稅減免秘訣:你的節稅權益別白白浪費

每當收到地價稅單,不少臺灣土地所有權人總覺得負擔沉重。但你可能不知道,那些提供公眾通行的巷道、騎樓用地,其實能申請稅賦減免。這項權益源自《土地稅減免規則》,卻常被忽略。今天就帶大家釐清關鍵細節,讓符合條件的地主實質減輕稅負。

為什麼巷道騎樓能減稅?法源依據解析

根據《土地稅減免規則》第10條,無償供公眾通行的巷道土地,地價稅全免;而第11條則針對建築基地的騎樓走廊地,提供減徵優惠。這兩類用地的共同特徵在於「公共性」——當私有土地承擔公共功能時,政府透過稅賦減免作為平衡措施。

實務上常見兩種類型:

  1. 既成巷道:雖未經政府正式規劃,但長期供公眾通行形成事實道路
  2. 法定騎樓:依建築法規要求留設的公共通行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若巷道屬計畫道路用地,通常已按公共用地稅率課徵;而私有地形成的既成巷道,才是減免的主要適用對象。

申請資格關鍵三要件

想成功申請減免,必須同時滿足三大條件:

土地狀態符合公共使用事實

  • 巷道需有兩側圍繞的建築物,形成實際通行路徑
  • 騎樓必須保持暢通,未設置固定障礙物或營業設施
  • 夜間不得上鎖限制通行

土地所有權明確

申請人需檢附最新土地登記謄本,確認申請範圍的產權歸屬。若持分共有,需全體共有人共同申請或出具同意書。

無償提供使用

這是核準與否的決定性因素。曾有地主在騎樓設置投幣式按摩椅,雖保留通行空間,但因有營利行為遭稅捐處駁回申請。同理,向通行民眾收取清潔費或佔用擺攤,都會喪失減免資格。

實戰申請五步驟

第一步:確認土地屬性

向地政事務所申請「地籍圖謄本」和「土地使用分區證明」,確認是否屬都市計畫內公共設施保留地。非都土地則需調閱區域計畫圖。

第二步:蒐集使用事實證據

  • 拍攝不同時段通行狀況照片(含日期浮水印)
  • 取得里辦公室出具的公共通行證明書
  • 調閱Google街景歷史紀錄
  • 收集鄰里連署證明(至少五戶)

第三步:備齊申請文件

  1. 減免申請書(各縣市格式略有不同)
  2. 土地所有權狀影本
  3. 身分證明文件
  4. 現場照片與位置圖說
  5. 未設障礙切結書
  6. 公有土地需另附管理機關同意書

臺北市稅捐處承辦員林先生透露:「最常見的補件原因就是照片未呈現全景,建議從對角線方向拍攝,同時捕捉巷道兩端出入口。」

第四步:選擇送件管道

  • 線上辦理:透過地方稅網路申報系統上傳文件
  • 臨櫃送件:土地所在地稅捐稽徵處
  • 郵寄申請:雙掛號寄至主管機關

第五步:追蹤審核進度

收件後約30工作天完成審查,可透過:

  • 稅捐處官網案件查詢系統
  • 撥打專線電話(各縣市稅捐處服務電話)
  • 自然人憑證線上查詢

若收到補件通知,務必在14日內補正,逾期視同放棄。

實務常見爭議與對應策略

爭議一:部分佔用能否申請?

新北曾有案例,巷道尾端被地主停放自用車輛,稅捐處認定「未完全供公用」駁回申請。後經訴願成功關鍵在於:

  1. 提供警局證明該車每月移動天數達25天以上
  2. 增設夜間開放時段監視紀錄
  3. 簽署限期改善承諾書

爭議二:私有巷道設有門禁

高雄某社區在巷道入口設置感應柵欄,稅捐處初審認定不符公共性。住戶透過兩項做法翻案:

  • 制定「外部人士登記通行辦法」並公告週知
  • 提供近半年訪客登記簿佐證通行事實
  • 承諾每日上午6時至晚間10時開放通行

爭議三:騎樓地營業使用

臺中知名早餐店騎樓擺放桌椅營業,申請減免遭拒。業者採取下列措施後通過:

  1. 營業時間縮短為上午6-10時
  2. 設置可移動式設備,非營業時間淨空
  3. 在地面標示公共通行區域
  4. 取得鄰居同意書

減免後續管理要點

成功申請後別以為一勞永逸,稅捐機關每三年會進行實地複查。近兩年常見取消資格的原因包括:

  1. 增設固定花台、鞋櫃等障礙物(占45%)
  2. 加裝電子鎖未提供公共開啟機制(32%)
  3. 鋪面改建未維持公共通行(18%)

建議每季自主檢查:

  • 騎樓淨寬是否保持1.5公尺以上
  • 夜間照明設備是否正常
  • 地面平整無高低差
  • 未堆放私人物品

若需進行整修工程,記得提前向稅捐處報備,避免被誤認為改變用途。

特別注意:這些情況無法減免

  1. 僅提供特定對象通行:如社區專用通道需住戶磁卡進出
  2. 有條件開放:要求登記證件或收取保證金
  3. 法定空地:建築基地內未建築的留設空地
  4. 停車空間:即便提供公眾收費停車
  5. 政府已徵收:已完成徵收程序者

曾有地主將私有巷道改建為收費停車場,雖主張「仍具通行功能」,但法院判決指出:「當通行成為附屬功能,主要用途已轉變為營利行為」,因而維持課稅處分。

權益救濟管道

收到否准處分時,可依序採取:

  1. 申請複查:收到處分書30日內提出
  2. 提起訴願:複查結果送達次日起30日內
  3. 行政訴訟:訴願駁回後2個月內

臺南有位老農民因不識字錯過申請時效,透過議員服務處協助提出「法定期間障礙證明」,檢附醫院開立的失智症診斷書,成功重啟程序。這提醒我們,特殊情況仍有補救機會。

聰明管理雙重節稅

同時符合多項減免條件時,需注意適用順序:

  1. 先適用騎樓地減徵(最高減徵50%)
  2. 再計算巷道免徵
  3. 最後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

曾有台北市精華區案例,透過專業安排使稅負降低達82%:

  • 臨路面寬6公尺內騎樓適用減徵
  • 後端巷道部分申請全免
  • 保留必要空間適用自用住宅稅率

當然,這需要精確的地籍分割與專業稅務規劃。

最後提醒各位地主,各縣市對「可通行狀態」認定標準略有差異。像桃園近年嚴格要求騎樓需保持2公尺淨高,而高雄則對傳統街屋騎樓高度較寬容。申請前不妨到在地稅捐處網站查閱最新案例,或預約免費諮詢。與其事後補救,不如事前做足功課,讓該有的節稅權益真正落袋為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