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A022)保稅工廠保稅呆料內銷轉售申請全攻略:流程、法規與實務解析
嘿,各位台灣企業的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很多保稅工廠頭痛的議題——「保稅呆料內銷轉售申請」。如果你在保稅工廠負責倉管或關務,肯定遇過倉庫裡那些積灰塵的呆料,這些物料卡在保稅區裡動彈不得,既占空間又壓資金。這篇就來手把手教你怎麼搞定BAA022申請案件,把這些呆料合法轉成現金!
到底什麼是保稅呆料?為什麼要特別申請?
先講清楚定義,所謂「保稅呆料」就是指那些進到保稅工廠後超過1年都沒用到的原料、半成品或包材。根據《保稅倉庫設立及管理辦法》第29條,這些料件因為沒在期限內加工出口,理論上要補稅,但實務上你可以透過申請內銷轉售來處理。
為什麼會有呆料產生? 常見狀況包括:
- 客戶訂單臨時取消
- 產品規格變更用不到某些零件
- 採購預估錯誤導致過量庫存
- 物料保存期限過期(例如化學品)
這些呆料如果放著不管,除了倉儲成本每天增加,最麻煩的是海關定期盤點時會被盯上。我有認識的廠商就是沒處理,結果被要求補稅加罰款,金額高達呆料價值的30%,超虧的!
申請內銷轉售的3大必要條件
不是所有呆料都能隨便賣喔!海關對BAA022申請案有明確規定:
條件1:呆料認定標準
- 時間門檻:物料入庫後連續12個月未動用
- 狀態證明:需提供庫存紀錄佐證閒置期間
- 非管制品項:不能是毒品、槍砲等違禁品(軍民兩用物資要另外申請)
條件2:工廠資格驗證
- 保稅工廠登記證需在有效期內
- 過去1年無重大違規紀錄(例如:短報或擅自移運)
- 帳冊與實物盤點誤差率低於3%
條件3:買方資格限制
- 買方必須是台灣境內有統一編號的公司
- 買方需簽署切結書承諾不會再出口該物料
- 若轉售給另一家保稅工廠,需改申請「保稅轉廠」程序
實務重點提醒:曾經有廠商把呆料賣給貿易商,結果貿易商轉出口被抓到,連帶處罰原廠!買方切結書絕對不能省。
完整申請流程8步驟(附時間表)
整個BAA022申請案跑完約需45-60天,以下是詳細操作流程:
步驟1:內部呆料盤點與建檔(5-7天)
- 召集倉管、生管、會計部門聯合盤點
- 逐項記錄料號、數量、進口報單號、原始價值
- 拍攝物料現狀照片(需含日期浮水印)
步驟2:備齊申請文件(3-5天)
必備文件清單:
- BAA022申請書正本(向海關索取最新版)
- 呆料明細表(需標註存放倉位)
- 原始進口報單影本
- 買賣合約草案
- 買方公司登記影本
- 切結書(雙方用印)
步驟3:線上遞交申請
- 登入「關港貿單一窗口」系統
- 選擇「保稅業務」>「呆料內銷」分類
- 上傳PDF格式文件(單檔不得超過5MB)
- 取得案件編號(格式例:BAA022-11208-00015)
步驟4:海關書面審查(10-15天)
這段時間海關會:
- 核對過去3年進銷存紀錄
- 抽查物料存放位置
- 計算應補稅額(關稅+營業稅+貨物稅)
步驟5:現場勘驗(關鍵階段!)
海關會派員到廠確認:
- 實物與申報是否相符
- 檢查保稅區隔離設施
- 抽檢10%物料品質
- 勘驗重點:會特別注意有無「以好充呆」(拿正常料冒充呆料)
步驟6:補稅計價通知
海關會發文告知:
- 應補稅額計算基準(通常按進口時完稅價格)
- 繳納期限(通常收到通知後7天內)
- 帳戶資訊(需用公司帳戶轉帳)
步驟7:實物放行與移倉
完成繳稅後:
- 向海關申請放行單(D/C號碼)
- 物料需貼「稅訖」標籤
- 由保稅倉轉到一般倉庫(需海關監視過卡)
步驟8:交易完成與核銷
- 買方付清款項後交付物料
- 30日內向海關申報實際銷售價格
- 若售價高於計稅基礎,需補繳差額稅款
流程圖解:
盤點 → 備件 → 送審 → 查核 → 勘驗 → 計稅 → 放行 → 核銷
每個環節都要簽核,建議用電子流程管控避免漏單
稅費計算實戰案例(附公式)
這部分最多人搞錯!舉個實際案例:
某電子廠要處理進口IC晶片(關稅率5%),原始進口價值NT$100萬,放滿15個月後申請內銷,售給台灣組裝廠NT$80萬。
應補稅額計算方式:
- 關稅 = 原始完稅價格 × 關稅率
NT$1,000,000 × 5% = NT$50,000 - 營業稅 = (完稅價格 + 關稅) × 5%
(NT$1,000,000 + NT$50,000) × 5% = NT$52,500 - 貨物稅(本例IC晶片免徵)= 0
- 總稅費 = NT$50,000 + NT$52,500 = NT$102,500
重點注意:稅基是原始進口價值,不是實際售價!就算你打折賣,還是用當初報關價計算。
被退件的6大地雷與解決方案
根據關務署統計,BAA022申請案退件率高達35%,主要死在這幾點:
地雷1:文件不一致
- 狀況:申請書數量與庫存帳差100PCS
- 解法:提前做三向比對(系統帳/紙本帳/實物)
地雷2:勘驗不合格
- 狀況:海關發現呆料混放正常料區
- 解法:設專區存放並加貼紅標
地雷3:稅費核算錯誤
- 狀況:漏算貨物稅(常見於塑膠粒、塗料)
- 解法:用關務署「稅則稅率查詢系統」複驗
地雷4:買方資格不符
- 狀況:買方是個人工作室(無公司登記)
- 解法:簽約前先確認統一編號有效性
地雷5:逾期申請
- 狀況:呆料已閒置3年才申請
- 解法:設庫齡預警機制(滿10個月啟動作業)
地雷6:移運違規
- 狀況:未放行就先移出保稅區
- 解法:嚴格執行放行單控管流程
企業實務操作技巧大公開
在業界打滾十幾年,分享幾個教科書不會寫的秘訣:
技巧1:分級處理策略
- A級(高價值料):優先申請內銷
- B級(中等價值):與同業交換利用
- C級(低價值料):直接報廢(需向海關申請監毀)
技巧2:稅負優化方法
- 選擇免徵貨物稅的買方(如學校、研究機構)
- 分批申請(避免單次稅額過高影響現金流)
- 爭取按「現狀價值」計稅(需附公正鑑價報告)
技巧3:預防呆料SOP
- 每月檢視庫齡報表
- 設安全庫存上限警戒指標
- 導入MRP系統自動預警
- 與供應商簽VMI(供應商管理庫存)協議
最新法規動態與因應對策
2024年要注意的修法重點:
- 電子化加強:113年起強制線上申請,紙本送件不受理
- 查核頻率提高:保稅工廠盤點從每年1次增為2次
- 罰則加重:擅自處理呆料罰則從貨價1倍調高至3倍
建議因應措施:
- 立即檢視ERP系統能否串接關港貿單一窗口
- 增購條碼掃描設備提升盤點效率
- 每季安排法規更新訓練課程
常見問答Q&A
Q1:呆料可以賣給海外客戶嗎?
不行!內銷轉售僅限台灣市場,若要出口需改申請「保稅原料復運出口」,流程完全不同。
Q2:申請失敗的物料怎麼處理?
有兩條路:
- 補稅後轉一般物料使用(需改帳務分類)
- 申請海關監毀(需付處理費並錄影存證)
Q3:補稅能用哪些支付方式?
只接受:
- 台灣銀行帳戶轉帳
- 關稅繳納專用支票
- 線上信用卡支付(限稅額3萬以下)
Q4:售價比原始進價低會退稅嗎?
不會!稅費計算只看原始進口價值,與實際交易價格無關。
結語:掌握關鍵眉角提升成功率
處理保稅呆料內銷轉售,說穿了就是「細節管理」的功夫。根據我輔導廠商的經驗,做好這三件事就能大幅提升成功率:
- 前期準備:精準盤點+完整文件(省掉補件時間)
- 過程管控:專人追蹤案件進度(海關補件通知常漏接)
- 後續改善:建立呆料預警機制(從源頭減少發生)
最後提醒,各關區執行細節略有差異(如基隆關特別重視照片佐證),送件前最好打電話到承辦分股確認。只要按這篇攻略操作,絕對能合法活化你的呆料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