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煙火施放全攻略:申請流程、法規重點一次搞懂
想為活動增添光彩,施放煙火是個好選擇,但在台灣可不能隨心所欲地點燃引信。這裡的法規相當嚴格,無論是廟會慶典、婚宴喜慶,還是跨年活動,事前申請與了解規範絕對是必要功課。這篇我們就來聊聊,在台灣施放煙火,究竟有哪些規定、該怎麼申請,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重點。
為什麼施放煙火需要申請?法規依據在哪?
台灣將煙火(特別是專業施放等級的「專業煙火」)視為高度危險物品,管理非常嚴謹。主要的法規依據是:
- 消防法:特別是第 14 條,規範了公共危險物品(煙火屬其中一類)及可燃性高壓氣體的製造、儲存、處理、搬運、使用等相關安全管理事項。
- 爆竹煙火管理條例:這是專門規範爆竹煙火製造、儲存、販賣、施放及輸入的主要法規。它將煙火區分為「一般爆竹煙火」(如市面上常見的小型煙火)和「專業爆竹煙火」(需由專業人員施放的大型煙火)。
- 直轄市、縣(市)政府自治條例:各地方政府通常會依據中央法規,訂定更細緻的管理辦法,包含施放的時間、地點、種類、數量限制,以及明確的申請流程、審查標準和收費規定。例如,《臺北市爆竹煙火施放管制自治條例》、《新北市爆竹煙火施放管制辦法》等。
- 其他相關法規:施放大型煙火還可能涉及:
- 噪音管制法:需注意施放時段是否符合噪音管制區與時段標準。
- 廢棄物清理法:施放後的殘留物需清理乾淨。
- 民用航空法:若施放地點鄰近機場,需特別注意高度限制,並可能需協調民航主管機關。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若施放影響道路通行,需申請路權或交通管制。
 
簡單來說,施放煙火(尤其是專業等級的)不是個人興致一來就能做的事,它牽涉公共安全、安寧秩序與環境維護,必須事先獲得主管機關的許可。
關鍵第一步:你施放的是哪種煙火?規模多大?
申請的複雜度與主管機關,取決於你想施放的煙火種類與規模:
- 
個人施放「一般爆竹煙火」: - 種類:如仙女棒、沖天炮(需注意已有多種被禁)、摔炮(已禁)、小盒裝的連珠炮、小煙火等。購買時請認明有內政部認可標示。
- 地點限制:絕對禁止在加油站、易燃易爆物品附近、醫院、學校、養老機構等場所施放。詳細禁放地點需查詢當地自治條例(常見禁放地點:古蹟、森林區、油庫、彈藥庫、總統府等政府機關周邊)。
- 時間限制:各縣市通常嚴格限制夜間 10 點至翌日上午 6 點(或 7 點) 不得施放一般爆竹煙火(民俗節慶如除夕、元宵節等可能例外,但仍有規定時段)。
- 是否需要申請?通常施放「一般爆竹煙火」在非禁放地點、允許時段,且非大量施放,不需要事先向消防機關申請許可。但務必遵守「爆竹煙火管理條例」第 13 條及地方自治條例的安全規定。
- 重點提醒: 即使是小型煙火,仍有危險性。請遠離人車、建築物、易燃物,選擇空曠地點,並注意風向。兒童施放一定要有成人在旁監督。切勿改造或堆疊施放。
 
- 
活動中施放「專業爆竹煙火」: - 種類:大型高空彈、特殊效果煙火(如舞台冷焰火、瀑布煙火、字幕煙火等)。這類煙火威力大、射程高、技術複雜。
- 關鍵:只要是施放「專業爆竹煙火」,無論規模大小,都必須由「專業爆竹煙火施放作業人員」執行,並且「必須」事先向活動所在地的「直轄市、縣(市)消防局」申請許可! 這是強制規定。
 
專業煙火施放申請流程詳解(以常見大型活動為例)
假設你籌辦的活動(如廟會、建醮、婚宴、企業尾牙、跨年晚會、國慶煙火等)計畫施放專業煙火,以下是主要的申請步驟:
步驟一:確認主管機關與申請期限
- 主管機關: 活動舉辦地點所屬的 「直轄市、縣(市)政府消防局」 危險物品管理單位或火災預防科。這是唯一窗口。
- 申請期限: 這是重點!各縣市規定不同,但普遍要求「大型活動需於活動日 30 天前」提出申請。有些縣市甚至要求更早(如 45 天或 60 天前),特別是規模龐大或地點敏感(如河濱公園、鄰近機場、古蹟)的活動。絕對不要拖到最後一刻! 建議直接上該縣市消防局網站查詢或電話確認。
步驟二:準備申請文件
所需文件繁複,務必仔細準備齊全。常見必備文件包括:
- 申請書: 向當地消防局索取制式表格,或從官網下載。需填寫活動名稱、主辦單位、負責人資料、施放日期時間、詳細地點(最好附地籍圖或明確地標)、煙火種類與數量、施放人員資格證明文件字號等。
- 活動企劃書: 說明活動性質、目的、預估參與人數、活動流程(標明施放煙火的確切時間點)。
- 施放企劃書 (最重要!): 由負責施放的「專業爆竹煙火施放作業人員」製作,內容應詳細包含:
- 施放地點平面圖、剖面圖(標示煙火佈彈位置、觀眾席、警戒區範圍、安全距離計算)。
- 煙火種類、規格、數量、總火藥量計算。
- 施放方式(電控點火?)、序列設計。
- 詳細的安全防護計畫:
- 警戒區劃設範圍與標示方式(封鎖線、告示牌)。
- 警戒人員配置位置與人數。
- 消防器材配置(滅火器種類數量、消防水線佈署)。
- 緊急應變計畫(意外發生時的通報、疏散、滅火流程)。
- 氣象條件限制(如風速超過多少級停止施放)。
- 防止未爆彈措施與處理程序。
 
 
- 專業人員證明文件:
- 負責施放之「專業爆竹煙火施放作業人員」的有效證照正反面影本(需由中央主管機關核發)。
- 該人員的切結書,保證親自到場執行施放作業。
 
- 主辦單位證明文件:
- 公司登記、商業登記證明或法人登記證書影本(公司行號主辦)。
- 負責人身分證正反面影本。
- 若為廟會活動,可能需檢附寺廟登記證等。
 
- 場地使用同意證明:
- 若施放地點在私人土地,需附土地或建物所有權人同意書。
- 若在公有土地(如公園、廣場、河濱公園、學校操場),需附該管理機關(如公園處、教育局、區公所)核發的場地租借許可證明。這份文件通常需要更早申請!
 
- 公共意外責任保險單影本: 保額需符合地方政府規定(通常數百萬至數千萬不等),並載明承保範圍包含「煙火施放」活動,且保險期間需涵蓋活動日期。
- 其他機關同意文件 (視情況):
- 若施放地點鄰近機場,需民航局同意。
- 若施放地點涉及交通管制(如封路),需警察機關(分局或交通大隊)核准。
- 若施放地點位於國家公園、風景特定區等,需該管理處同意。
- 若施放時間可能涉及噪音疑慮,可能需向環保局報備或確認符合標準。
 
- 申請規費繳納收據: 依據各縣市收費標準繳納審查費。
步驟三:送件與審查
- 將所有文件備妥後,送至當地消防局承辦單位。
- 消防局會進行書面審查,必要時會要求補正文件或說明。
- 現場會勘: 對於大型或特殊地點的施放案,消防局通常會安排現場會勘。主辦單位、場地管理單位、負責施放的專業人員都需到場。會勘重點在確認:
- 實際場地條件是否符合施放企劃書所述(安全距離、周邊環境、逃生動線)。
- 消防防護計畫是否可行(滅火器位置、水源)。
- 警戒區劃設是否足夠。
- 與相關單位(警察、環保、場管單位)協調事項。
 
- 審查過程可能需數週,這也是為什麼要提早申請。
步驟四:核發許可
- 審查通過後,消防局會核發「專業爆竹煙火施放許可文件」。這份文件會載明核准施放的時間、地點、種類、數量、安全條件以及負責施放人員姓名。
- 重要: 務必將許可文件影本提供給現場工作人員、警戒人員及相關協力單位(如警察、場管)。正本由負責人保管備查。
步驟五:施放前準備與現場執行
- 施放當天,專業人員必須親自到場指揮監督。
- 嚴格按照核准的施放企劃書執行:
- 提前佈設警戒區(設置明顯的封鎖線、警示標誌),並派員駐守,嚴禁民眾進入。
- 確認消防器材(滅火器、水線)就定位且可用。
- 警戒人員配備通訊設備,並熟悉緊急應變程序。
- 專業人員負責煙火的裝填、接線、測試,非專業人員絕對不可觸碰。
- 再次確認氣象條件(風速、風向、濕度)是否在安全範圍內。
- 與現場指揮官(活動負責人)保持聯繫,確認施放時機。
 
步驟六:施放後處理
- 施放結束後,專業人員需確認所有煙火均已引爆。
- 警戒區需維持一段時間(通常至少 30 分鐘),由專業人員進入清理現場,檢查是否有未爆彈。發現未爆彈時,應依安全程序處理(通常由專業人員移至安全處,並通知消防局派員處理或指導銷毀,切勿自行處理!)。
- 清理所有殘留物(炮屑、支架等),恢復場地清潔。
常見的申請卡關原因與注意事項
- 文件不齊全或格式錯誤: 這是退件大宗。務必仔細核對消防局提供的申請須知與檢核表。
- 場地使用證明拿不到: 公有場地租借往往需要更早申請(可能半年前),且競爭激烈。私人土地則需所有權人明確同意。
- 安全防護計畫不確實: 警戒區劃太小、消防設備不足、人員配置不夠、未考慮風向風速影響、未爆彈處理程序不明確,都會被要求補正。
- 專業人員資格不符或無法親自到場: 證照過期、非本人施放、找不到合格人員。務必確認人員證照有效且能配合。
- 時間太趕: 超過申請期限才送件,審查來不及。大型活動務必提早 2-3 個月開始準備申請。
- 地點敏感: 鄰近油槽、彈藥庫、機場、密集住宅區、古蹟、森林保護區等,審查標準極嚴,甚至可能直接駁回。
- 保險額度不足或承保範圍不符: 保單需明確涵蓋「煙火施放」活動,且保額需達地方政府標準。
- 忽略其他機關協調: 需要警察交管或民航局同意卻未事先取得,導致申請案無法完備。
- 施放時間違反噪音管制: 非節慶日於夜間 10 點後施放大型煙火,幾乎不可能獲准。
安全!安全!安全!最重要的事說三次
申請流程固然重要,但保障人員與民眾安全才是所有規範的核心目的。施放煙火務必遵守:
- 專業人員執行: 絕對不要讓沒有證照的人碰觸專業煙火裝填與點火。
- 嚴格劃設警戒區: 這是人命關天的界線!範圍必須依據煙火種類、數量、射程精算,寧可大不可小。警戒人員要認真負責驅離民眾。
- 消防設備到位: 足夠且有效的滅火器、水源(消防栓或水車)必須在施放前備妥並測試。
- 注意氣象條件: 強風、下雨或過於乾燥都可能增加風險。風向不對可能將火屑吹向觀眾或易燃物。
- 妥善處理未爆彈: 發現未爆彈,嚴禁靠近或嘗試二次點火。立即標示位置,疏散人員,通報消防局處理。
- 事先告知鄰里: 特別是大型活動,事先告知周邊住戶活動時間與內容(包含煙火施放時段),可減少民怨與不必要的恐慌投訴。
- 遵守核准內容: 許可文件上核定的時間、地點、種類、數量就是紅線,不可擅自變更。臨時想加碼或換地點?絕對不行!
線上資源與查詢管道
- 內政部消防署全球資訊網: 提供中央法規解釋、專業人員證照查詢系統。搜尋「消防署」即可找到。
-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消防局網站: 這是最重要的資訊來源!各局網站通常會有「下載專區」或「申辦服務」,提供:
- 最新的「專業爆竹煙火施放許可申請書」及「應備文件檢核表」。
- 該轄區的「爆竹煙火施放管制自治條例/辦法」全文。
- 申請流程說明、常見問答。
- 聯絡窗口電話(通常是危險物品管理科或火災預防科)。
 
- 當地政府便民服務單一窗口或市民服務熱線(如 1999): 可協助轉接或提供初步諮詢。
結語:讓璀璨煙火成為美好回憶,而非災難開端
施放煙火能帶來歡樂與感動,但背後的準備工作與責任非常重大。在台灣,嚴格的法規與申請程序,是為了保障你、我以及所有參與者、旁觀者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維護社區安寧與環境整潔。無論你是活動主辦人、廟方人員,還是婚禮新人,只要涉及專業煙火,務必:
- 「提早」規劃申請: 把申請許可視為活動籌備的「關鍵路徑」,預留充足時間(至少 1-2 個月)。
- 「找對」專業人員: 合格的施放人員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也是申請成功的關鍵。
- 「詳實」準備文件: 特別是安全防護計畫,越詳細具體,審查越順利。
- 「嚴格」遵守規定: 核准的內容就是安全操作的聖經,不得打折。
- 「落實」現場安全: 警戒區、消防設備、人員配置,一個都不能少。
事前多花一份心思,做好申請與安全準備,才能讓璀璨的煙火點亮夜空,成為所有人心中安全又美好的珍貴回憶。別讓一時的疏忽或僥倖,讓歡慶的時刻蒙上陰影。安全施放,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最基本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