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獨居安全網:高雄24小時緊急救援連線的溫暖陪伴

午後雷雨敲打著窗櫺,陳伯伯望著輪椅旁那枚紅色按鈕,想起上個月跌倒時,就是這顆鈕救了他一命。在高雄,有超過兩千戶身心障礙家庭,正透過市政府架設的「在宅緊急救援連線系統」,串起這條看不見的生命線。

為什麼需要這張安全網

獨居或白天獨居的身心障礙者,常面臨無法預期的風險。可能是一時頭暈從輪椅滑落、忘了關爐火引發濃煙,或是慢性病突然發作卻無法移動。當意外發生時,幾分鐘的延誤就可能造成終身遺憾。

高雄市政府資訊處與社會局共同推動的這項服務,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透過裝設在客廳的主機與隨身攜帶的無線按鈕,讓使用者在無法觸及電話的情況下,仍能即時發出求救訊號。

系統如何運轉生命訊號

  1. 通報觸發:按下緊急鈕或主機偵測異常(如長時間靜止)
  2. 雙向通話:24小時守護中心立即透過主機喇叭詢問狀況
  3. 三層應變:同時聯繫119、緊急聯絡人及里鄰長
  4. 持續追蹤:直到確認當事人獲得妥善協助

去年有位脊髓損傷的林小姐,深夜因尿管阻塞引發劇痛。按下鈕後10分鐘,救護車已抵達家門,同步聯繫的姐姐也從手機APP收到通知趕往醫院。「那瞬間才懂,原來市政府在我們家放了位隱形看護。」她這樣形容。

誰能申請這道守護符

這項服務主要照顧三類對象:

  • 獨居身障者:完全獨自生活的身心障礙市民
  • 類獨居者:白天經常超過4小時單獨在家
  • 高風險家庭:經社工評估有緊急救援需求者

申請條件很純粹:設籍高雄且領有有效身心障礙證明。市府特別重視中低收入戶,全額補助設備與通訊費;一般戶也僅需負擔部分費用,每月不到幾杯咖啡的錢,就能換來全天候守護。

申請三步驟

帶著身心障礙證明到區公所社會課,填寫申請表並選擇設備安裝時段。通常七天內會有專人到府裝機測試,現場教學操作方式。記得準備好兩位緊急聯絡人電話,他們將是救援行動的重要環節。

超越緊急按鈕的溫度服務

多數人以為這只是個報警系統,其實它藏著更細膩的設計:

  • 安心時鐘:可設定每日固定回報時間,若未確認安全狀態即啟動關懷程序
  • 防災通報:當市府發布颱風警報或地震速報,主機會提前語音提醒
  • 雙語服務:提供國台語雙向通話,近期新增越南語與印尼語通譯

去年莫蘭蒂颱風期間,系統曾主動提醒視障的黃先生撤離淹水區。「當時水都快淹到插座高度了,還好主機發出警報聲,才驚覺危險。」他回憶時仍心有餘悸。

當科技遇見人性關懷

每季的系統檢測從不馬虎。技師會帶著新電池更換設備,同時觀察使用者身上是否有不明瘀傷或營養不良跡象。曾有位獨居長輩被發現體重驟降,通報後才知是因吞嚥困難不敢進食,經轉介醫院復健科後改善狀況。

真實發生的救援時刻

翻開服務紀錄,這些故事天天上演:

深夜的呼救
帕金森氏症的吳女士凌晨如廁時滑倒骨折,臥在磁磚地上三小時後勉強按到床頭鈕。守護中心同步通知119與兒子,救護人員透過智慧鎖進門救援,及時防止失溫。

看不見的危機
吳先生聞到異味卻因視力障礙無法辨識源頭,按下通話鍵描述狀況。值班人員從背景的嘶嘶聲判斷瓦斯外洩,立即通知瓦斯公司並引導他關閉總開關。

家屬最真實的回饋

「以前上班總要偷看監視器十幾次,現在收到APP通知才看。」女兒照顧重障母親八年,首次能專心工作;另一位住台北的兒子說:「有次媽媽誤觸按鈕,聽到守護員耐心確認的聲音,比我自己回家查看還放心。」

常見的疑惑與解答

Q:外出時還能使用嗎?
隨身按鈕有效範圍約30公尺,僅限住家周邊。市府另提供GPS定位手環供特定需求者申請,兩者服務系統不同。

Q:洗澡時設備能防水嗎?
防水按鈕可佩戴入浴,但主機需安裝在乾燥區域。曾有使用者將按鈕套在牙刷架,確保淋浴時觸手可及。

Q:誤觸按鈕會受罰嗎?
守護中心每天平均處理三起誤觸事件,從未收取罰款。值班員林小姐分享:「寧可錯接百通,也不願漏接一通真正的求救。」

持續進化的守護網

隨著技術演進,這套系統正在升級:

  • AI異常偵測:透過聲音辨識跌倒碰撞聲或異常咳嗽
  • 用藥提醒功能:可設定處方藥服用時間提醒
  • 社區通報整合:結合鄰里關懷系統,打造雙重防護

社會局張科長強調:「我們不要最先進的科技,只要最適切的守護。」去年有位長輩總在凌晨按鈕說睡不著,後來才發現是憂鬱症前兆,經轉介心理諮商後改善。這正是系統存在的深層意義——在危機發生前,接住那些下墜的身影。

當夕陽染紅愛河,緊急救援中心又亮起燈光。值班員戴上耳機那刻,高雄各角落的紅色按鈕開始微微發光。這道光,是跌倒時撐住身體的地板,是喘不過氣時的氧氣面罩,更是被遺忘在社會角落的人們,重新與世界連結的臍帶。

或許真正的城市進步,不在於摩天大樓的高度,而在於當最脆弱的人們按下求救鈕時,能聽見那句溫暖的:「您好,我們隨時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