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新變革!住商簡易時間電價取消,電費帳單這樣看
最近經過台電營業處,可能看到公告欄貼著一張不太起眼卻影響深遠的通知:「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方案即將終止服務。這項實施多年的電價選項,曾是許多小店家與家庭用戶精打細算的工具,如今台電決定收攤,背後究竟有哪些考量?更重要的是,當這張「省電菜單」從選項中消失後,我們該如何重新規劃用電策略?本篇將從實際生活角度切入,帶你掌握電費單上的關鍵變化。
什麼是「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它曾是你的省電神隊友嗎?
先釐清這個即將消失的名詞。台電過去為了鼓勵「住宅」與「小型商店」用戶避開用電高峰,設計了這套三段式時間電價機制:
- 尖峰時段:炎夏工作日的下午(通常為13:00-17:00),電價最高
- 半尖峰時段:平日早晚與非夏月的下午,電價次高
- 離峰時段:深夜至清晨(常見23:00-次日7:00),電價最便宜
和傳統「非時間電價」(單純用越多越貴)相比,它的賣點在於:只要願意調整用電習慣,把洗衣機、烘衣機、充電等高耗電行為挪到深夜,就有機會壓低整體電費。對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深夜烘焙的麵包店,或是習慣睡前啟動家電的夜貓家庭,確實曾是個精算選項。
為什麼台電決定「砍掉重練」?三大關鍵因素
▍用戶數未達規模,管理成本過高
台電內部數據顯示,選用此方案的用戶比例長期偏低。當使用人數不足時,維持專屬電表設備、計費系統與服務人力的成本,反而成為台電的負擔。電價方案的設計需考量整體經濟效益,當邊際效益遞減,調整就成了必然。
▍與現行「時間電價」方案高度重疊
現行台電針對住商用戶已有更細緻的「標準型時間電價」(如住商型單純與住商型選擇)。簡易版雖名為「簡易」,實際操作時用戶仍需理解三段費率規則,複雜度並未顯著降低,導致多數人直接選用功能更完整的標準型方案。
▍電力管理政策轉向「精準化」
隨著智慧電表普及,台電正推動更精細的「需量反應」措施。相較於簡易的三段分時,新版方案能依據即時用電需求動態調整費率,對電網穩定性更有效益。取消舊制是為新電力管理策略鋪路。
衝擊最大的會是誰?三類用戶自查清單
類型1|夜間用電佔比超過50%的小型商家
實例分析: 台北市中山區某深夜咖啡廳
原採用簡易時間電價,每月用電2,000度(離峰佔60%)。取消後改採「非時間電價」試算:  
- 原方案月電費約 $8,200
- 新方案月電費約 $9,500
 價差:+$1,300(增幅15.8%)
 行動建議: 立即評估轉換「住商型標準時間電價」
類型2|習慣使用定時器在離峰洗衣的家庭
實例分析: 新北市三重區四口家庭
每月用電500度(原離峰佔40%)。取消後維持非時間電價:  
- 原方案月電費約 $1,150
- 新方案月電費約 $1,320
 價差:+$170(增幅14.7%)
 行動建議: 檢視家電能源效率,優先汰換老舊冷氣機
類型3|已安裝儲能設備的節電用戶
部分用戶搭配離峰儲電、尖峰放電模式來套利。方案取消後需重新計算投資回收週期,必要時得升級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現在該怎麼做?四步驟應變守則
步驟1|確認你當前的電價方案
翻開最新電費單,查看「用電種類」欄位:
- 若為 「住商簡易時間電價」 → 需主動申請轉換
- 若為 「住商型非時間」 或 「標準型時間電價」 → 不受影響
步驟2|速算最有利的替代方案
台電現行主要選項比較表:
| 方案特性 | 住商型非時間電價 | 住商型標準時間電價 | 
|---|---|---|
| 適合用戶 | 用電量低於700度/月 | 用電量高且可調整時段 | 
| 計費方式 | 累進費率(用越多越貴) | 三段式時間費率(尖/半/離峰) | 
| 基本費 | 較低 | 較高(依契約容量) | 
| 是否需要換電表 | 否 | 需安裝電子式智慧電表 | 
決策關鍵: 下載台電APP「電力即點」或用電分析報告,查看過去半年「離峰用電占比」。若離峰用電>40%,建議評估標準時間電價。
步驟3|線上申請轉換教學(免臨櫃)
- 登入【台電公司電子帳單服務系統】
- 進入「用電申請」→「電價方案變更」
- 選擇「住商型標準時間電價」或「住商型非時間電價」
- 上傳電費單與身份證明(公司戶需附商業登記)
- 約7個工作天完成審核(台電將派員換裝智慧電表)
步驟4|重新規劃家庭節電策略
- 冷氣黃金設定: 維持26-28°C + 搭循環扇,夏季可省電20%
- 熱水器定時術: 設定使用前1小時啟動,避免24小時保溫
- 隱形吃電怪獸: 檢測老舊冰箱、電視待機耗電(可用鉤表測量)
- 免費節電診斷: 申請台電「住家節能評估服務」(每年限額)
爭議點解析:台電被忽略的配套責任
部分用戶團體提出質疑,認為台電在取消方案時未充分溝通。例如:
- 
弱勢用戶保障不足 
 對低收入戶或小型社福機構,轉換期間的電費波動可能造成負擔。台電應主動篩選受影響用戶,提供緩衝期或專案補貼。
- 
智慧電表裝設進度落後 
 轉換標準時間電價需智慧電表,但都會區以外裝表率仍偏低。台電需加速佈建,避免用戶權益空窗。
- 
能源教育資源匱乏 
 多數家庭對「時間電價」操作仍陌生,台電官網的試算工具過於專業。建議開發情境式試算器(例如:輸入洗衣頻率、冷氣使用時段即自動比對方案)。
未來電價新方向:你該關注的三大趨勢
趨勢1|「需量反應」方案擴大試行
台電正推動「自動需量反應」,用戶簽約同意在供電吃緊時讓台電遠端調控設備(如暫停游泳池循環泵),即可獲電費扣減。此模式比時間電價更靈活。
趨勢2|綠電採購門檻降低
小型用戶可透過「綠電團購」平台認購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電),未來將開放綠電與時間電價搭配應用。
趨勢3|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普及
結合智慧電表、AI用電分析、家電自動調控的整合系統,將是下一代節電核心工具。經濟部已提供HEMS補助,最高可申請50%設備費用。
用戶真實案例:從焦慮到精準掌控
台中豐原區的「早安美堡」早餐店老闆陳先生分享:
「剛接到取消通知時很緊張,我們每天凌晨備料用掉大量電力。台電營運所專員協助分析過去半年用電,發現轉標準時間電價後,雖然基本費增加$300,但離峰費率更低,整體電費反而月省$500!現在更進一步裝設智慧開關,把煎台預熱時間精準控制在離峰結束前十分鐘,省電又省錢。」
寫在電費單改變之前:自主能源管理才是王道
電價方案的調整,本質上是台電與用戶共同面對能源轉型的必經過程。與其被動等待政策保護,不如主動掌握三項核心能力:
- 解讀能力:讀懂電費單上的「流動電費」、「非時間電費」、「折扣減免」等欄位意義
- 分析能力:定期下載用電數據(CSV格式),用Excel分析季節性用電模式
- 調適能力:養成「看天用電」習慣(晴天多用太陽能熱水器、陰雨天提前啟動除濕機)
取消簡易時間電價不是節電的終點,而是升級能源管理思維的起點。當電價結構越來越反映真實的供電成本,懂得與電網共好的用戶,終將成為新電力時代的贏家。
註:本文內容依據台電公司公告及電價費率審議資訊撰寫,適用於113年最新電價政策。實際申辦請以台電營業處現場規範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