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勞工局特約通譯資料庫全攻略:新住民、移工、外籍人士的溝通神隊友!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超詳細攻略!溝通無礙,權益有保障
身為臺中的雇主、外籍勞工(移工),或是剛來臺灣打拼的新住民朋友,你有沒有碰過這種超頭痛的狀況?勞資雙方雞同鴨講、看不懂法律文件、去醫院不知道醫生在說啥、遇到勞資糾紛卻講不清楚… 這時候,你就需要專業的「通譯人員」來幫忙啦!臺中市政府勞工局有個超實用的服務叫做「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今天就來幫大家把這個服務一次講清楚、說明白,連細節都不放過!
到底什麼是「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它用來幹嘛的?
簡單講,這個資料庫就像是勞工局認證過的「專業翻譯人才名單」。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為了要有效解決因為語言不通造成的各種勞資問題、溝通障礙,還有保障外籍勞工跟新住民的權益,特別去建立這個資料庫。
- 「特約」的意思: 代表這些通譯人員是經過勞工局一定的審核、認可,甚至可能有簽約合作關係的,不是隨便路上找的阿貓阿狗都可以。他們在勞工相關領域的翻譯是有一定專業度的。
- 「通譯人才」: 指的就是具備雙語或多語能力,能夠在勞工相關場合提供口語翻譯服務的人員。他們的工作就是把一種語言的意思,準確地用另一種語言說出來,讓雙方聽得懂。
- 「資料庫」: 就是把這些合格的通譯人員資料,包括他們會哪些語言、專長領域、聯絡方式(通常是透過勞工局轉介)等等,系統化地建檔管理起來。當有需要的時候(像是勞工局處理案件、雇主或勞工申請),就可以從這個資料庫裡面找到合適的通譯來幫忙。
這個資料庫主要用在哪些地方?超多情境都適用!
- 處理勞資爭議調解: 這是最常用到的地方!想像一下,外籍移工跟雇主發生薪水沒給足、加班費算不清、工作條件跟合約不一樣、被不當解僱… 這些糾紛鬧到勞工局要開調解會時,如果雙方語言不通,那根本沒辦法談啊!這時候特約通譯就超級重要,確保移工能清楚表達委屈,雇主也能完整說明立場,調解委員才能真正了解狀況、做出公平的判斷。
- 勞動檢查: 勞工局人員去工廠、工地、公司檢查勞動條件(像工時、工資、安全衛生)時,如果現場有外籍移工,檢查人員可能需要直接詢問移工實際的工作狀況。有通譯在場,才能問得清楚、答得明白,確保檢查結果真實反映狀況。
- 法律諮詢或陪同: 外籍勞工或新住民遇到法律問題(不一定是勞資,可能交通、民事等等),需要向勞工局、法律扶助基金會或其他單位諮詢時,通譯能幫忙準確傳達法律專業用語,避免誤解。
- 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雇主依法要提供移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訓練內容常常涉及專業術語和安全步驟,有通譯把教材內容或講師的話即時翻譯成移工母語,才能確保他們真正聽懂、學會保護自己,降低職災風險。
- 職災訪視或協處: 當不幸發生職業災害,勞工局人員去醫院或家裡關心受傷移工時,有通譯幫忙,才能讓移工清楚描述事發經過、傷勢和需求,家屬也比較安心,後續的補償或協助才能順利進行。
- 就業服務諮詢: 新住民或外籍人士想找工作、了解就業市場、詢問職訓課程,在就業服務站有通譯協助,溝通更有效率。
- 其他行政協處: 例如協助外籍人士填寫表格、理解政府公文通知、解釋相關政策規定等等。
重點整理:這個資料庫的核心目的,就是「拆掉語言高牆」,讓溝通變順暢,確保每個在臺中工作的勞工(特別是外籍朋友和新住民),他們的聲音能被聽見、權益能被保障,勞資關係更和諧!
誰可以申請加入這個「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資格條件一次看!
不是會講兩種語言就能加入喔!勞工局對通譯人員的資格是有設條件的,這樣才能確保翻譯的品質和專業性。主要分以下幾種人:
-
精通特定語言的專業人士:
- 語言要求: 最主要的需求語言就是東南亞四國語!也就是:
- 印尼語 (Bahasa Indonesia)
- 越南語 (Tiếng Việt)
- 泰語 (ภาษาไทย)
- 菲律賓語 (主要為Tagalog)
- 原因很簡單: 因為在臺中工作的產業移工(工廠、看護、營造業)和新住民配偶,最大宗就是來自印尼、越南、泰國和菲律賓。所以這四種語言的需求量是最大的!
- 其他語言: 雖然比例較低,但資料庫也可能會視需求納入其他語言,例如柬埔寨語、馬來語、緬甸語等,或是英語(雖然英語普遍程度較高,但在專業勞動領域翻譯仍有需求)。
- 精通程度: 不只是「會講」,要能流利地聽說讀寫,特別是口語表達要清晰、準確。要能處理勞工法令、合約、醫療、安全等專業術語的翻譯。
- 語言要求: 最主要的需求語言就是東南亞四國語!也就是:
-
具備相關專業背景或經驗者優先:
- 法律相關: 有法學背景、擔任過法院通譯、或在法律事務所工作過的人,對勞基法、勞資爭議處理流程的術語會更熟悉。
- 勞工行政/人力資源: 在勞工局、勞保局、就服站工作過,或是在公司當人資,對勞動法令和實務運作很了解。
- 醫療照護: 護理師、醫護相關背景,或是在醫院擔任過通譯,熟悉醫療和職災相關用語。
- 社福領域: 社工師、新住民或移工服務團體的輔導人員,有實際服務經驗,了解移工和新住民的處境與需求。
- 教育領域: 教授東南亞語言的老師,或是有豐富翻譯教學經驗者。
- 有實際通譯經驗者: 特別是曾經在勞資爭議調解會、法院、警局、醫院等正式場合擔任過通譯,這種實戰經驗非常加分!
-
基本門檻:
- 通常需具備中華民國國籍或是持有合法居留證的外籍人士(如新住民)。
- 要能配合勞工局的案件需求時間(調解會多在上班日白天)。
- 品行端正、有耐心、具備保密義務觀念:通譯常接觸敏感個案,保密和職業道德非常重要。
- 可能需要提供良民證(警察刑事紀錄證明)。
我沒有相關背景,但語言超流利,可以申請嗎?
還是有機會!勞工局通常會定期(或不定期)開設「通譯人員培訓課程」。這些課程會教:
- 勞工法令基礎(勞基法、職安法、就服法等重點)。
- 勞資爭議調解程序與相關術語。
- 通譯倫理與技巧(中立性、保密、如何準確傳達)。
- 常見勞工行政業務用語翻譯。
- 可能還有模擬演練。
上完課並且通過考核,就能取得結業證書,這張證書就是申請加入特約通譯資料庫的重要資格證明之一!所以,如果你語言能力強,積極去參加勞工局辦的培訓,是加入資料庫的主要管道。
怎麼申請加入「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步驟拆解 Step by Step
想要成為勞工局認證的特約通譯,為移工和新住民貢獻你的語言專長?流程大致如下(實際細節請務必以勞工局最新公告為準):
-
密切關注勞工局公告:
- 最佳管道:上「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官方網站。 通常在「最新消息」、「公告專區」或是「就業安全科」、「外勞事務科」的業務專區裡,會發布「特約通譯人員招募」或「通譯人才培訓簡章」的公告。
- 加入勞工局 Line 官方帳號或 FB 粉絲頁: 有時重要招募訊息也會透過社群媒體發布。
- 打電話詢問: 直接打給勞工局負責外勞業務的單位(例如就業安全科、外勞事務科)詢問:「請問最近有沒有在招募特約通譯人員?或是有開通譯培訓課程嗎?」(電話請自行查官網最新聯絡方式)
-
仔細研讀招募簡章或培訓簡章: 公告出來後,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看清楚!裡面會詳細說明:
- 申請資格: 語言種類要求、學經歷條件、是否需要培訓證明等。
- 申請時間: 收件起訖日期,逾期通常不受理。
- 申請方式: 是線上填表?還是要郵寄紙本?或是親自送件?
- 應備文件: 這超重要!通常會包含:
- 申請表(依規定格式填寫)。
- 身份證正反面影本(或居留證影本)。
- 最高學歷證明影本。
- 語言能力證明文件:
- 國內外大專院校相關語文科系畢業證書。
- 語文檢定合格證書(例如印尼文、越南文、泰文、菲律賓文的官方或國際認證檢定)。
- 勞工局認可的「通譯人員培訓結業證書」(這通常是必備或優先條件)。
- 其他能證明語言能力的文件(如在相關語言國家長期居留證明、曾擔任通譯的經歷證明等)。
- 相關工作經驗證明(如有)。
- 良民證(申請日期需在簡章規定的有效期限內)。
- 其他簡章指定的文件(如照片)。
- 評選方式: 是書面審查?還是有面試?面試可能考口譯能力、專業知識、臨場反應。
-
備齊所有文件,準時送件: 按照簡章要求,在期限內把文件準備齊全,用指定的方式(郵寄或親送)送到勞工局指定的收件單位(通常是就業安全科或承辦科室)。資料不齊或逾期,很可能直接被刷掉!
-
等待審查與通知:
- 勞工局會組成審查小組,根據你提供的資料進行評選。
- 如果需要面試,會另外通知時間地點。面試時展現你的語言流暢度、對勞工議題的理解、以及擔任通譯的穩定性與倫理觀念很重要。
- 審查需要時間,耐心等待通知結果。
-
獲選簽約與建檔:
- 如果通過審核,勞工局會通知你。
- 可能需要簽訂一份「特約通譯人員」的合約或同意書,裡面會載明雙方的權利義務、服務規範、保密條款、費用支給標準(如果有提供報酬的話)、合作期限等重要事項。務必看清楚再簽!
- 簽約完成後,勞工局就會把你的基本資料(姓名、聯絡方式、精通語言、專長領域等)建檔到他們的「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系統中。
-
接受指派,提供服務: 建檔後,當勞工局有符合你語言專長的案件需求(例如一場印尼語的勞資調解會),承辦人員就會從資料庫中篩選合適的通譯,並主動打電話或用其他方式聯繫你,詢問你是否能在該時段提供服務。你可以視自己時間決定是否接受指派。
重點提醒:
- 加入資料庫不代表保證一定有案件,案件量取決於實際需求和你語言的熱門程度。
- 勞工局指派案件,不一定每次都有報酬!很多時候,特別是公部門的調解會,通譯服務可能是義務性質或只有微薄的「交通誤餐費」。這點在簽約前或接受指派前一定要問清楚。有些特殊專案或民間單位委託才可能有較正式酬勞。
- 保密義務是最高原則! 在服務過程中聽到的所有個案資訊,絕對不能對外洩露。
誰可以「使用」這個特約通譯資料庫的服務?怎麼申請?
知道誰能當通譯後,更重要是:當我需要翻譯幫忙時,怎麼申請使用這個資料庫的服務? 對象主要有兩大類:
第一類:臺中市政府勞工局本身
- 主要使用者: 勞工局內部處理業務的承辦人員、調解委員、勞動檢查員等。
- 使用情境: 當他們在處理涉及外籍勞工或新住民的案件時,發現有語言溝通障礙,需要專業通譯協助才能順利進行時。
- 申請方式: 內部作業。承辦人會根據案件需求的語言別,直接從局內的「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系統中查詢、篩選出合適且可配合該時段的通譯人員,然後直接聯繫通譯進行安排。不需要外部申請。
第二類:雇主、外籍勞工(移工)、新住民或其他有需求的單位/個人
- 適用對象:
- 雇主: 當你需要與外籍移工進行重要溝通(如解釋勞動契約變更、職場安全規則、勞資爭議協商),或配合勞工局進行勞動檢查、訪視時,需要通譯。
- 外籍勞工 (移工): 當你遇到勞資糾紛要去勞工局申請調解、要諮詢勞動法令權益、發生職災需要協助、或參與雇主舉辦的強制性安全訓練聽不懂時。
- 新住民: 當你在求職、遇到工作相關法律問題需要向勞工局或其他相關單位諮詢時。
- 其他單位: 例如醫院(移工職災就醫溝通)、警察機關(涉及移工案件)、民間社福團體(服務新住民或移工個案)等,若其業務與勞工局相關或經勞工局協處,有時也可能透過此管道請求支援(但非主要對象)。
-
申請方式(重點來了!):
-
核心原則:通譯服務的啟動,通常是在「勞工局已經介入處理」你的案件時才會提供。 勞工局沒有提供「隨叫隨到」或「個人預約」的翻譯服務。資料庫主要是為了支援勞工局的公務執行。
-
關鍵步驟:你需要先向「臺中市政府勞工局」提出正式的「案件申請」!
- 勞資爭議調解: 雇主或勞工(移工)任一方,先依規定向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在申請時或調解會安排前,務必明確告知勞工局承辦人員「需要XX語的通譯人員協助」。承辦人就會根據你的需求,動用資料庫去安排通譯出席調解會。
- 勞動檢查申訴: 移工如果覺得工作條件違法(如超時加班不給錢、扣證件),先向勞工局申訴檢舉。在申訴時說明需要通譯,後續勞檢員去現場檢查時,勞工局就可能安排通譯陪同(視必要性)。
- 法律或權益諮詢: 移工或新住民到勞工局現場詢問勞動權益問題時,可向服務台或承辦人員表明需要通譯協助。若現場有該語言的特約通譯人力可調度,或案件複雜需要後續安排,勞工局會視情況協助。電話諮詢通常較難即時提供通譯。
- 職災協助: 發生職災後,通常透過雇主通報或勞工局獲知。勞工局進行訪視關懷時,若移工無法溝通,承辦人員會主動安排通譯。
- 教育訓練: 雇主辦理法定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可在規劃訓練時,主動向勞工局「就業安全科」或「外勞事務科」詢問,看是否能協助提供或推薦特約通譯人員。勞工局會視人力資源狀況給予協助或建議。雇主通常需自行負擔通譯費用(如有)。
-
重要觀念: 申請的主體是「勞工局要處理的案件」,而不是單純申請「一個翻譯」。通譯服務是附加在這些公務服務上提供的。直接打電話去勞工局說「我要找一個越南語翻譯」而不說明具體案件需求,很可能無法獲得服務。
-
實際使用特約通譯服務的流程與注意事項(以勞資爭議調解為例)
假設你是印尼看護工,覺得雇主都沒給加班費,溝通無效,決定申請勞資爭議調解:
-
提出調解申請:
- 你可以親自到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地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三段99號文心樓4樓)的「勞資關係科」櫃檯填寫申請書。
- 或者透過郵寄、線上申請(如果勞工局有提供線上申請系統)。
- 關鍵:在申請書上「請求事項」或「爭議內容」欄位,明確寫上「請求安排印尼語通譯人員」! 也可以在申請時口頭向櫃檯人員強烈表達這個需求。
-
勞工局受理與安排:
- 勞工局承辦人收到你的申請,確認符合規定後會受理。
- 承辦人會聯繫你的雇主,確認爭議內容並徵詢出席調解意願。
- 承辦人確認需要召開調解會後,會根據你申請的語言(印尼語),從「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中,尋找合適的印尼語通譯人員。
- 承辦人會聯繫通譯,確認對方在你調解會當天的時間是否可以配合。
-
通知雙方與通譯:
- 勞工局確定調解會時間、地點後,會發正式開會通知單給「你(勞方)」、「雇主(資方)」以及「特約通譯人員」。
- 通知單上會載明開會日期、時間、地點、案由,以及通譯人員的姓名(有時可能只寫「通譯人員」)。
-
出席調解會:
- 準時到場: 你、雇主(或代理人)、調解委員、勞工局承辦人、通譯人員都需要準時出席。
- 通譯角色: 特約通譯人員會坐在你和調解委員/雇主之間。他們的工作是:
- 把調解委員的問話、說明、法條解釋,即時翻譯成印尼語給你聽。
- 把你的陳述、意見、回答,即時翻譯成中文給調解委員和雇主聽。
- 把雇主的陳述、意見、回答,翻譯成印尼語給你聽。
- 保持中立: 通譯必須忠實傳達雙方發言的內容和語氣,不能加油添醋、不能隱瞞、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也不能加入自己的意見或判斷。
- 你的權益:
- 如果你覺得通譯翻得不清楚、不完整、或好像有偏頗,你有權當場向調解委員反映! 可以說:「不好意思,我覺得剛剛那段翻譯好像不太完整,可以請通譯再說明一次嗎?」或「委員,我感覺通譯的翻譯可能有點誤差。」調解委員有責任確保溝通品質。
- 通譯只是協助溝通,最終的調解方案是否接受,決定權在你和雇主手上。
-
調解結束: 無論調解成立(雙方達成協議)或不成立,過程都需要通譯完整協助,直到會議結束。通譯的任務就完成了。
注意事項:
- 費用: 在勞工局主辦的法定勞資爭議調解會中,由政府提供的特約通譯服務,通常不會向勞方或資方額外收費(費用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通譯的交通誤餐費或微薄津貼)。
- 保密: 會議中的所有內容,通譯依法有保密義務。
- 非勞工局場合: 如果雇主私下想聘請特約通譯人員協助公司內部溝通或訓練,這屬於民間委託,雇主必須自行聯繫通譯人員(勞工局原則上不介入),並自行協商費用與服務內容。資料庫名單不一定會直接提供給雇主。
這個服務好在哪?對雇主、移工、新住民有什麼幫助?
對外籍勞工(移工)和新住民來說:
- 權益保障升級: 最大的好處!聽得懂、說得清,才能完整表達訴求、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在勞資調解、法律諮詢、職災協助等關鍵時刻,專業通譯是保障權益的「神隊友」,避免因為語言吃悶虧。
- 降低溝通恐懼: 遇到困難敢於求助,知道有管道可以解決語言問題,比較不會忍氣吞聲。
- 提升職場安全: 聽懂安全訓練、理解操作指示,才能真正保護自己,減少職災發生。
- 加速問題解決: 溝通順暢,勞工局處理案件效率更高,不用雞同鴨講拖很久。
- 感受政府支持: 知道政府有提供這項服務,心理上會比較安心,對臺灣的信任感增加。
對雇主來說:
- 避免誤解衝突: 透過專業通譯清楚傳達公司規定、工作要求、薪資計算方式,減少因誤解產生的摩擦和不滿。
- 順利解決爭議: 勞資發生糾紛時,有通譯在場協助調解,能更有效率地理清問題、達成共識或解決方案,避免勞工局裁罰或訴訟耗時耗力。
- 符合法令要求: 例如提供外語的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有通譯協助能確保訓練有效,避免因移工聽不懂而違規受罰。
- 提升管理效率: 重要事項溝通更準確,減少指令錯誤或重複確認的時間浪費。
- 建立良好勞雇關係: 展現雇主願意投入資源解決溝通問題的誠意,有助於留住好員工。
對政府(勞工局)來說:
- 提升行政效能與公正性: 確保勞資爭議調解、勞動檢查、法律諮詢等業務,能在資訊對等、溝通無礙的基礎上進行,做出的處分或調解結果更公正、更有說服力。
- 落實勞工權益保障: 實踐對外籍勞動力及新住民權益的平等保障,避免語言成為剝削或忽視的藉口。
- 預防勞資衝突擴大: 及時透過有效溝通化解誤會,避免小糾紛演變成激烈的抗爭或社會事件。
- 提升城市形象: 展現臺中作為友善國際移工、新住民城市的具體作為。
使用特約通譯服務要注意什麼?常見問題解答 (FAQ)
-
Q:使用勞工局的特約通譯要錢嗎?
- A: 在勞工局主辦的「法定業務」中(如勞資爭議調解、必要之勞動檢查訪談、職災個案訪視),由政府提供的通譯服務,通常不向當事人(勞方或資方)收費。 費用由政府預算支應(支付通譯微薄津貼或交通費)。但如果是雇主自行為了公司內部訓練或溝通,私下聘請特約通譯員,則屬於商業行為,需由雇主自行付費給通譯員,費用需雙方自行協商。
-
Q:我可以指定要哪一位通譯嗎?
- A:通常不行。 勞工局承辦人員會根據案件需求的語言、專業性、通譯員的可配合時段,以及案件性質(例如複雜的法律爭議可能需要更有經驗的通譯)來指派合適的人選。主要是基於行政效率和專業考量。除非有特殊理由(例如過去合作過覺得非常好,或有特殊信任關係),可嘗試向承辦人員提出請求,但不保證一定能安排指定人選。
-
Q:如果我覺得通譯翻得不好、有偏見,或聽不懂怎麼辦?
- A:你有權立即反映! 在會議進行中,如果覺得翻譯內容不完整、不清楚、有明顯錯誤,或是感覺通譯員的態度有偏袒某一方,請當場舉手或發言,向主持會議的調解委員或勞工局承辦人員提出你的疑慮。 例如:「委員,不好意思,我覺得剛剛那段關於加班費的翻譯好像少了一句…」或「委員,通譯員剛剛講的某個詞我不太明白意思,可以請他再解釋清楚一點嗎?」調解委員有責任確保溝通品質,會要求通譯改善或釐清。這是保障你權益的重要動作!
-
Q:特約通譯跟市面上的翻譯社或私人翻譯有什麼不同?
- A:主要差別在「專業領域認證」和「服務目的」:
- 專業領域: 特約通譯是經過勞工局篩選或培訓,特別著重在勞動法令、勞資關係、職安衛、移工權益等專業領域術語和情境的翻譯能力。一般翻譯社可能擅長商業、旅遊、文件,但未必熟悉勞工領域的專業詞彙和複雜情境。
- 服務目的: 特約通譯資料庫主要服務於勞工局的公務需求,特別是保障弱勢勞工權益的場合(如調解會),強調中立性和公益性。翻譯社是商業營利服務。
- 費用: 勞工局公務使用的通譯服務通常免費(對當事人),私人翻譯需付費。
- 倫理規範: 特約通譯需遵守勞工局的規範和保密要求。
- A:主要差別在「專業領域認證」和「服務目的」:
-
Q:我是新住民,找工作遇到問題,可以申請通譯協助嗎?
- A:可以嘗試。 當你親自到臺中市勞工局所屬的「就業服務站」尋求工作諮詢、職訓資訊,或涉及勞動權益問題(如求職被歧視)時,向現場的服務人員說明你需要通譯協助。服務人員會評估情況,若認為有必要且現場或可調度的人力允許,會盡力安排特約通譯提供協助。建議先電話詢問該就服站是否有提供你所需語言的通譯服務,或預約時間時就提出需求,提高成功安排機會。
-
Q:資料庫裡通譯的聯絡方式會公開給民眾嗎?
- A:通常不會。 基於個資保護和避免通譯人員被騷擾,勞工局的「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主要是內部行政使用。當有公務需求時,由承辦人員從系統中查詢並聯繫通譯。一般民眾或雇主無法直接取得資料庫名單或通譯的私人電話。雇主若有私下需求,勞工局通常只會「轉達」需求給通譯,或建議雇主尋找民間翻譯社。
-
Q:通譯服務可以「隨叫隨到」嗎?
- A:不行。 這不是像叫計程車一樣的即時服務。通譯服務是附隨於向勞工局提出的正式案件申請(如調解、申訴、諮詢)。需要經過申請、受理、安排的程序。務必提前提出需求! 臨時要求,幾乎無法安排。
總結:善用資源,溝通無礙,權益有保障!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的「特約通譯人才資料庫」是一項非常實務、非常重要的資源。它雖然不是萬能,也不是隨傳隨到,但在關鍵時刻,特別是涉及勞工權益保障、勞資爭議處理、職場安全、法律諮詢這些嚴肅且重要的場合,專業的通譯就是那把「打開溝通之門」的鑰匙。
- 對外籍朋友和新住民: 了解這項服務的存在,當你遇到工作上的困難或權益受損時,勇敢向臺中市勞工局求助,並主動提出需要通譯協助的需求!這是你的權利,別讓語言成為沉默的理由。
- 對雇主: 善用這項資源,無論是配合勞工局業務,或是主動尋求協助改善內部溝通(如安全訓練),都能有效預防問題、化解糾紛,建立更和諧的勞雇關係。遇到勞資爭議申請調解時,主動配合安排通譯也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
- 對通譯人才: 這是一個貢獻專業、回饋社會的好管道。你的語言專長,在勞工領域能發揮巨大的公益價值,幫助許多在異鄉打拼的人。
記住關鍵步驟:有需求 → 向臺中市勞工局提出正式申請(調解、申訴、諮詢)→ 明確告知需要XX語通譯 → 勞工局從資料庫安排 → 通譯協助溝通。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持續在完善這個資料庫,也歡迎符合資格的通譯人才加入。大家共同努力,讓臺中成為一個更友善、溝通無礙、勞工權益獲得充分保障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