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開放陸製原料怎麼進口?經濟部專案申請實務解析

「產線下週就要斷料了!但供應商說這款大陸製特殊化學劑還沒開放進口…」新竹科學園區某電子廠採購部陳經理盯著經濟部公告清單,眉頭緊鎖。這是許多製造業者真實面臨的困境——當關鍵原物料不在經濟部「大陸物品准許輸入項目」清單內,難道只能停工?

其實,《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第7條留有彈性空間。我整理多年輔導企業的實務經驗,帶你走通這條經濟部專案核准的關鍵路徑。

一、什麼情況需要走專案申請?

先釐清基本規則:

  • 經濟部標準流程:輸入大陸原物料需查閱「大陸物品准許輸入項目
  • 專案適用時機:當你的原料符合以下任一條件:
    1. 查詢「輸入規定」欄位標示「MP1」(即未開放品項)
    2. 屬於「高科技貨品管制清單」且無台灣替代來源
    3. 因特殊規格需求,大陸製零組件具不可替代性

去年就有工具機廠商因日本供應鏈斷鏈,緊急申請大陸製軸承專案進口,從送件到核准只花17個工作天,關鍵在於準備技巧。

二、申請前的3個自我檢核點

(1)確認「不可替代性」的具體證據

經濟部審查核心是「台灣確實無法供應」,你需要:

  • 提供至少3家台廠報價單或拒產證明
  • 附上原物料規格書,標示特殊技術參數(如±0.001mm精密公差)
  • 若屬客製化工模,需檢附設計圖說

某汽車零件廠曾因未附台灣供應商正式回絕函遭退件,補件後才過關。

(2)檢視是否涉及管制項目

這些敏感品項成功率極低:

  • 半導體製程化學品(需會同工研院審查)
  • 軍民兩用技術相關材料
  • 農畜產品及食品添加物

建議先致電國際貿易署大陸組(02-2397-XXXX)口頭諮詢,避免白忙一場。

(3)評估稅則分類正確性

CCC Code填錯」是常見退件原因。曾有企業將「碳纖維複合材料」(歸類XXXX.XX.XX.X)誤填為普通塑料,被海關認定非專案範圍。務必拿著原料實物照片向報關行確認稅則,必要時申請稅則預審

三、申請文件準備實務技巧

▶ 必備核心文件清單

文件類型 準備要領 常見疏漏
專案輸入申請書 經濟部網站最新版表格 漏蓋公司大小章
切結書 聲明非軍用品及不可替代性 未經公證
型錄/規格書 需標示產地及成分比例 英文文件未附中文譯本
台灣供應商詢價紀錄 需顯示聯絡窗口與日期 僅口頭報價無書面
生產流程說明 圖示該原料在製程中的用途 未說明斷料衝擊

▶ 切結書公證的隱形成本

多數人忽略切結書需經法院公證,耗時約3天。建議:

  1. 提前預約公證人(地方法院或民間公證處)
  2. 攜帶公司變更登記事項卡正本
  3. 負責人親自到場簽章(或備妥授權書)

台北某生技公司因負責人出差,延誤公證時程導致產線停擺三天,損失逾百萬。

四、經濟部審查的7個潛規則

透過訪談承辦人員與業界案例,整理這些書面沒寫的實務重點

  1. 送件時機影響速度

    • 每月最後一週送件可能卡到跨部會審查時程
    • 最佳送件日:每月5-15日(避開月初結算與月底彙整)
  2. 技術性文件呈現技巧

    • 用紅框標示關鍵規格參數(承辦人員平均每天審20案)
    • 附加「原料實體照片」比型錄更具說服力
  3. 審查委員的專業盲區

    • 非技術背景委員可能看不懂專業術語
    • 準備「產業術語對照表」附在文件末頁
  4. 退件補正的黃金72小時: 收到補正通知若能在3天內回覆,案件排序自動提前

  5. 跨部會協商預留時間: 涉及NCC、食藥署等單位時,審查期自動延長14-30天

  6. 許可證的有效期陷阱: 核准後6個月內需報關進口,逾期失效(不可展延)

  7. 海關抽驗的應對準備: 專案核准貨物被海關抽驗機率高達70%,需預留檢驗時間成本

五、核准後的通關實戰經驗

拿到經濟部許可函只是開始,後續通關才是硬仗:

(1)報單申報關鍵欄位

[進口報單填寫範例]

欄位代號 填寫內容 備註
統計方式 92 專案進口代碼
輸出入許可文件號碼 經濟部核發文號 開頭為「經貿字第XXX」
貨品分類號列 完整8位數CCC Code 需與申請書一致
用途代碼 71 製造用原料

(2)常見海關扣關原因

  • 文件未隨貨:許可證正本應貼在貨運提單(B/L)封面
  • 申報金額異常:專案貨物單價超過市價20%易遭質疑
  • 產地標示爭議:包裝或文件出現「Made in China」以外的產地標示

2023年有企業因報關行誤植CCC Code,貨物卡關高雄港11天,產生高額倉租費。建議派專人現場盯艙單確認。

六、後續管理的3個合規重點

(1)流向管制紀錄

專案核准原料不得轉售!需建立:

  • 原料入庫獨立倉儲區
  • 生產耗用逐批登錄系統
  • 保留成品銷售流向證明(經濟部可能抽查)

(2)廢料處理限制

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如金屬碎屑)若含大陸料件,需向環保署申請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不得任意處理。

(3)年度核銷程序

每年1月需向經濟部提交「專案原料使用報告」,包含:

  • 進口數量與實際耗用對照表
  • 剩餘庫存盤點清冊
  • 製成品銷售發票影本

台中某機械廠因未按時繳交報告,被取消次年申請資格,影響新產品開發時程。

七、企業真實案例的經驗談

▶ 成功案例:光學鏡片廠突破技術封鎖

背景:某廠商開發AR眼鏡需用大陸製奈米鍍膜藥水(未開放品項)
策略

  1. 取得工研院材料所「無替代材料」技術評估報告
  2. 附上試用品進口的測試效能數據
  3. 承諾6個月內完成國產化替代方案
    結果:21天核准,首批進口500公升,現已開發出台製替代品。

▶ 失敗案例:食品添加劑的冤枉路

狀況:烘焙原料商申請大陸製乳化劑
疏失

  • 未發現該品項屬衛福部食品添加物正面表列管制
  • 經濟部轉衛福部審查時遭否決
    教訓:跨部會管制品應同步確認相關法規(本案改走「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才成功)。

結語:建立長期預警機制才是根本解法

與其每次火燒眉毛才申請,建議企業:

  1. 每季檢視經濟部公告開放大陸物品專區
  2. 建立「關鍵原料替代來源風險評估表」
  3. 與同業組策略聯盟共用專案核准資源

高雄某金屬加工業者就聯合5家廠商共同申請鈦合金專案進口,分攤公證、檢驗成本達40%。當全球供應鏈重組已成常態,把「專案申請」納入企業的常態性工作,才是穩健經營之道。

本文內容依據2024年最新修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及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實務函釋撰寫,具體個案建議諮詢專業報關行或貿易顧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