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有土地承租戶必看!建物現況測量申請實務解析
最近在地方社團看到王老闆的分享,他在縣有地上經營的咖啡廳因為沒辦妥建物現況測量,轉讓時卡關三個月。這種狀況其實不少見,尤其當你想融資、轉租或處理產權時,那張建物測量成果圖就像通行證,少不得。今天專門和租用縣有地的朋友聊聊,怎麼把這件事辦得順當。
為什麼要辦這個測量?
簡單說,這是確認地上物與土地關係的法定程序。縣府出租土地給你使用,你在上面蓋了倉庫、店面或工廠,這些建物在法律眼中需要「定位」。我遇過客戶老陳的例子很典型:他承租新北市某區縣有地二十年,去年想申請裝修許可,才發現當年鐵皮廠房根本沒辦測量登記,最後多花了兩個月補程序。
主要會用到這份文件的時機包括:
- 向銀行辦理抵押貸款
- 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 土地續租或變更契約內容
- 處分地上物(轉讓或繼承)
- 申請營業登記或建築執照
誰能申請?先確認這些資格
不是所有縣有地承租戶都能辦,要符合幾個基本條件:
- 租約有效狀態:合約要在存續期間內,如果只剩三個月到期,建議先辦續約
- 建物已完成:還在施工中的暫緩申請
- 無違規使用:實際用途需符合租約記載(例如約定作倉儲就不能開餐廳)
- 稅費無欠繳:地價稅、房屋稅需繳清(可到稅捐處申請清繳證明)
特別提醒:如果是轉租來的場地,必須取得原始承租人同意書。去年臺中就有案例,二房東沒拿到大房東授權,申請被地政事務所駁回。
準備文件的實戰技巧
申請書在地政事務所都能拿到,但以下文件準備有訣竅:
必備核心文件
- 土地租賃契約書正本+影本(正本驗後退還)
- 承租人身份證明:公司需附登記抄錄本
- 建物位置圖:建議用1/500比例尺,標註鄰近巷道
- 未登記建物切結書:聲明建物未辦過保存登記
容易出錯的環節
- 
位置圖繪製: 
 多數人自己畫簡圖常被退件。其實可用Google地圖截圖加註標記,再搭配手繪方位示意圖,通過率更高。記得標明比例尺和指北針。
- 
切結書填寫: 
 在「建物概況」欄位別只寫「廠房」或「店鋪」,具體描述建材與用途,例如:「鋼骨造兩層樓建築,一樓餐飲使用,二樓倉儲」。
- 
委託書注意: 
 如果找代書辦理,委託書要載明「代理申請建物測量事宜」。曾發生只寫「代理地政業務」被要求補正的案例。
現場測量流程全解析
文件送進地政事務所後,約7-10天會收到測量排程通知。實測當日這些細節要注意:
測量前的準備
- 清除建物周邊障礙物(特別是圍牆邊堆放的雜物)
- 預先標示建築轉折點(可用噴漆在地面做記號)
- 準備建物平面圖(若當初有設計圖可提供參考)
- 通知相鄰土地使用者(避免當日爭議)
測量當日實況
測量員會帶著電子測距儀操作,你需要配合:
- 引導測量點位(通常從建築角點開始)
- 說明建物使用分區(例如:「這區是冷凍庫,那道牆是三個月前新隔的」)
- 確認附屬建物範圍(雨遮、露台或增建部分要主動說明)
高雄有位餐廳老闆的經驗很值得參考:他在頂樓加蓋了用餐區,測量時沒特別說明,結果成果圖漏列,後來申請補登耗費雙倍時間。
後續產權處理的關鍵步驟
拿到測量成果圖只是第一步,真正保障權益還要完成:
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 憑測量成果圖向地政事務所申請建物保存登記
- 需另附建築執照或合法證明(無照建物要補辦手續)
- 登記後會取得建物權狀,未來才能設定抵押
租約加註備查
記得將測量文件送縣府財政處備查,在租約附件加註建物資訊。未來續約時可避免重新認定問題,桃園有承租戶就因少了這步驟,續約時被要求重新評估租金。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Q:測量發現占用到鄰地怎麼辦?
A:立即向縣府報備協調,通常可簽訂土地使用同意書補正。切忌隱瞞,新竹曾有案例因隱瞞占用,被終止租約。
Q:老舊建物沒有建築執照能申請嗎?
A:可以,但需依「實施建築管理前建物」程序辦理。台南安平區的案例是備齊門牌證明、水電證明及稅籍資料就成功辦理。
Q:測量費用怎麼計算?
各縣市收費標準不同,以新北市為例:
- 建物平面測量:每單位800元(每50㎡為一單位)
- 建物位置圖:每幅500元
- 合併申請通常有8折優惠
維護權益的長期建議
- 定期檢視測量成果:每5年核對建物現況,如有增改建要主動申辦補測
- 租約變動必更新:轉讓經營權或變更使用分區時,應重新辦理備案
- 文件整合管理:將測量成果圖、租約、稅單統一歸檔(建議掃描電子存檔)
記得去年幫臺中客戶處理廠房過戶時,就因十年前辦的測量資料完整,省下兩週調查時間。這些文件平時用不到,關鍵時刻卻是權益保障的基石。
結語:掌握主動權更安心
與縣府打交道最怕來回補件,只要掌握三個原則就能順暢辦理:文件具體完整、現場充分配合、後續主動備查。花蓮有位民宿業者分享,他從申請到取得成果圖只花三週,關鍵就是把位置圖畫得精準,測量當天親自帶測量員確認每個細節。
縣有地的開發利用有諸多限制,但完善的建物登記能讓經營更有保障。下次經過租用的場地時,不妨想想:這棟建物的「身分證明」是否已經辦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