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雜項執照的實戰筆記:從送件到領照的關鍵細節
什麼是雜項執照?
在宜蘭從事小型工程或設施設置時,常聽到「雜項執照」這個詞。簡單說,當你的工程不屬於新建築物主體,但涉及特定結構或設施時,就需要這張許可。依據《建築法》及宜蘭縣政府施行細則,雜項執照主要涵蓋以下五類項目:
- 戶外大型設施:高度超過三公尺的廣告招牌、大型鐵架或景觀裝置
- 地下工程:化糞池、地下油槽等埋設深度逾一公尺的設施
- 特殊結構體:擋土牆高度超過一‧五公尺或長度達三十公尺以上
- 設備基座:大型空調主機、水塔等機械設備的固定基座
- 臨時性建築:施工期間的工務所或樣品屋,使用期限超過六個月
去年在羅東就發生過案例:某餐飲業者未申請執照就設置三‧五公尺高的霓虹招牌,遭罰六萬元並限期拆除。這提醒我們,事前確認法規範圍相當重要。
申請前的三項核心準備
文件整備清單
送件前務必備齊這些書面資料:
- 土地權利證明:最新三個月內的土地登記謄本(需載明所有權人)
- 工程計畫書:包含設施位置圖、結構計算書與施工說明
- 委託書:若非土地所有權人親自辦理,需加蓋雙方印鑑章
- 其他特許文件:如廣告物需附都市設計審議通過證明
特別提醒宜蘭申請者:山坡地開發案需額外檢附「水土保持計畫核准文件」,這在頭城、礁溪等區域經常被要求。
現場勘查重點
縣府審查人員最常要求補正的現場問題:
- 設施位置是否影響公共通行空間
- 與鄰地界線是否保留法定距離
- 地下管線是否避開自來水、瓦斯主管道
- 消防通道是否維持三‧五公尺淨寬
- 既有建築結構是否足夠承載新增設施
建議先用紅繩標示預定設置範圍,拍攝全景照片附在申請書內,可減少後續補正次數。
法規檢核實例
宜蘭常見的違規類型與對策:
| 違規情境 | 法規依據 | 預防建議 | 
|---|---|---|
| 招牌突出騎樓 | 《宜蘭縣廣告物管理自治條例》第8條 | 預留二‧五公尺行人通行高度 | 
| 圍牆占用道路 | 《建築法》第102條 | 自道路邊界線退縮五十公分 | 
| 地下室超挖 | 《宜蘭縣建築管理規則》第25條 | 開挖前申請鑑界複丈 | 
| 設備噪音超標 | 《噪音管制法》第8條 | 選用低分貝機型並加裝隔音罩 | 
宜蘭縣專屬申請流程解析
送件階段實務
宜蘭縣採用「全程線上申請」與「臨櫃辦理」雙軌制。線上透過宜蘭縣政府建設處入口網提交,但需注意:
- 圖檔限PDF格式且單檔不得超過10MB
- 需使用工商憑證或自然人憑證簽章
- 審查進度會以簡訊通知,避免漏接
臨櫃送件則在縣府建設處建築管理科(宜蘭市縣政北路1號),每週三下午開放預約快速收件窗口,平均可節省四十分鐘等候時間。
審查時間軸
從送件到領照的標準流程:
graph TD
  A[送件登記] --> B[書面初審]
  B --> C{補正需求?}
  C -->|否| D[現場會勘]
  C -->|是| E[補正通知]
  E --> F[補件重審]
  F --> B
  D --> G[審查會議]
  G --> H{核准?}
  H -->|是| I[繳納規費]
  H -->|否| J[駁回通知]
  I --> K[核發執照]實際案例顯示,無需補正案件約二十工作天完成;若涉及都審或文資審議,可能延長至四十五天。曾有蘇澳漁港旁的裝置藝術案,因需文化局會簽,審查期達六十二天。
規費計算基準
宜蘭縣採用分級收費制,依工程造價計算:
- 十萬元以下:一律收取八百元
- 十萬至五十萬元:造價千分之六
- 五十萬至一百萬元:造價千分之五‧五
- 超過一百萬元:造價千分之五
舉例說明:總造價八十五萬的景觀牆工程,規費計算為:
500,000 × 0.006 + 350,000 × 0.0055 = 3,000 + 1,925 = 4,925元現場審查的五大重點領域
結構安全驗證
審查人員必查項目:
- 風力荷載計算是否符合宜蘭沿海地區標準
- 鋼構焊接點防鏽處理工法說明
- 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報告(二千一百磅以上)
- 地錨深度證明(山坡地案必備)
宜蘭多雨氣候下,特別注意金屬構件需附「鹽霧測試報告」,這在頭城、壯圍地區是常見補正項目。
公共安全把關
去年三星鄉有案例:民宿業者設置木造平台未留消防通道,遭勒令拆除。以下要點請牢記:
- 緊急通道寬度需達一‧二公尺
- 夜間照明設備需獨立電路
- 逃生動線不得設置旋轉門
- 鄰近學校設施需加裝防撞護角
景觀協調性評估
宜蘭縣針對觀光區有特殊規範:
| 區域類型 | 材質限制 | 色彩規範 | 
|---|---|---|
| 礁溪溫泉區 | 禁用PVC塑膠板 | 主色系不得超過三種 | 
| 冬山河親水帶 | 需採用自然建材 | 禁用螢光色系 | 
| 頭城老街周邊 | 金屬占比低於40% | 須符合文化局色票 | 
文件常見疏失整理
根據縣府統計,補正率最高的前五項文件問題:
- 土地謄本記事欄未完整呈現(占32%)
- 結構計算書未簽註技師證號(占28%)
- 位置圖未標示鄰近消防栓(占19%)
- 切結書漏蓋騎縫章(占15%)
- 照片未標註拍攝日期(占6%)
領照後的持續管理
施工期間注意事項
執照核發後,請特別留意:
- 工程告示牌需懸掛在臨路面,尺寸不得小於六十公分見方
- 每週五前需上縣府網站填報施工進度
- 變更設計需於動工前申請許可
- 夜間施工需取得環保局噪音許可
宜蘭縣實施「舉報積分制」,民眾檢舉違規施工經查屬實,可獲環保獎勵點數,這使得監督查核更為密集。
竣工查驗要點
工程完成後三十日內需申請竣工備查,查驗重點包括:
- 實際位置與核准圖說誤差需在五公分內
- 使用材料需與送審樣本一致
- 安全防護措施需維持至查驗通過
- 廢棄物清運需檢附合法處理證明
曾有業主因更換便宜材質被勒令拆除,損失超過百萬元,材質一致性是查驗關鍵。
違規處理實務
若未取得執照擅自施工,宜蘭縣裁罰基準如下:
- 首次查獲:工程造價5%罰鍰,限期補辦
- 二次違規:造價8%罰鍰,強制拆除
- 危害公共安全:立即停工並移送法辦
去年冬山鄉某農舍增建案,因二次違規遭罰六十四萬元並強制拆除,顯示縣府執法強度逐漸提升。
常見狀況的應對策略
鄰地爭議處理
遇到鄰居抗議時的合法途徑:
- 申請「鄰房現況鑑定」留存證據
- 透過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協商
- 簽訂「損害賠償協議書」經法院公證
- 調整設計方案並重新送審
宜蘭地方法院近年判例顯示,預先完成鄰房鑑定的案件,工程糾紛敗訴率低於15%。
審查延宕對策
當案件審查逾三十日時可採行:
- 向建設處申請「流程加速處理」
- 提送書面承諾書保障公共安全
- 請求縣議員服務處協助進度追蹤
- 申請分期施工許可(限特定工程類型)
需注意:1999縣民熱線僅能查詢進度,無法介入審查程序。
特殊案例處置
宜蘭常見特殊狀況處理原則:
- 文化資產周邊:距古蹟五十公尺內工程,需文資審議通過
- 保護區內設施:需會簽農業處與環保局
- 既有違建補辦:需附十年以上房屋稅單與竣工照片
- 災害復建工程:可適用簡化程序,但需檢附災損證明
結語:掌握原則順利取照
申請雜項執照的實質意義,在於建立安全合法的生活環境。宜蘭縣政府近年優化多項措施:開設假日收件櫃檯、提供圖說預審服務、設置法規諮詢專線(03-9251000轉建築管理科)。只要把握「文件完整」、「現場合規」、「主動溝通」三原則,多數案件都能順利完成程序。
最後提醒:核准執照有效期限為一年,逾期需重新申請。工程完工後記得向稅務局申報財產變動,避免房屋稅計算錯誤。若有疑問,每週三下午建設處提供現場諮詢,建議攜帶完整資料前往,可獲得更精準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