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臺南失智友善天使:一份讓社區更有溫度的認證行動
在臺灣,失智症已成為高齡化社會必須面對的課題。根據統計,全臺約有29萬名失智者,其中超過8成5居住在社區,且多數由家庭獨力照顧[citation:8]。面對這個看不見盡頭的長期抗戰,照顧者經常感到孤立無援,而社區民眾也常因不瞭解失智症,產生誤解甚至排斥。
臺南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失智友善天使認證」計畫,目標是讓更多人認識失智症、學會友善溝通技巧,並在社區中形成支持網絡。這不是一張硬梆梆的證照,而是一份溫柔的社區行動——當每個人願意多一點理解,失智者與家屬就能多一分尊嚴與安全感[citation:5][citation:8]。
一、為什麼需要「失智友善天使」?
「失智症常被誤以為是單純的老化,結果延誤了就醫時機。」基隆市衛生局長張賢政一語道破關鍵[citation:5]。許多家屬在長輩出現重複問話、走失、疑心物品被偷時,只當作「老番癲」;鄰居也可能因無法理解異常行為,產生恐懼或排斥。
事實上,早期發現與介入能有效延緩惡化。臺南市衛生局的數據顯示,113年已有超過2萬人次透過衛教活動接觸失智症知識[citation:5]。而「友善天使」的角色,正是社區中的眼睛與雙手:
- 眼睛:辨識失智警訊,協助轉介確診
- 雙手:用正確方式與失智者互動,降低衝突
- 心:接納差異,讓家屬感受「你們並不孤單」
如同嘉義縣長翁章梁所說:「失智症越來越普遍,唯有深入瞭解,才能消除偏見。」[citation:8]
二、臺南市友善天使認證:你可以這樣參與
臺南市政府設計了多元參與管道,無論是學生、上班族或社區志工,都能找到適合的方式成為支持力量:
(一)失智友善小天使夏令營(國中生優先)
- 對象:臺南市國中生(含小六升國一)
- 內容:透過「代間學習」互動課程,讓年輕世代認識失智症。例如實際至「臺南榮譽國民之家」與長輩互動,學習尊重與關懷[citation:2]。
- 認證方式:完成4小時課程並撰寫心得,即可獲得:
✅ 失智友善志工研習證明
✅ 失智友善天使證書
✅ 失智友善胸章 - 2024年場次:7月2日(二)上午8:10-12:10於臺南榮家(裕永路555號),限20人[citation:2]。
(二)失智友善閱讀心得比賽(全民開放)
- 主題:閱讀失智相關書籍或影片後撰寫心得
- 2024年收件延長至10月30日(三)
- 投稿方式:
- 線上報名:https://p.tainan.gov.tw//j4ToB1
- 郵寄:衛生局林森辦公室國民健康科(林佳蓉收)
- 親送:同上地址[citation:4]
- 價值:透過書寫深化對失智議題的思考,獲選作品將成為衛教素材。
(三)社區培訓課程(志工、商家、一般民眾)
臺南市各區衛生所不定期開設「失智友善溝通課程」,例如基隆市衛生局曾與警察局合作,教導志工運用 「看、問、留、撥」四步驟 與 「STE2P友善溝通五招」 [citation:6]:
| 技巧代碼 | 核心精神 | 實際應用 |
|---|---|---|
| Smile | 微笑 | 以放鬆表情減輕對方不安 |
| Thanks | 感謝 | 多說「謝謝您願意告訴我」 |
| Eye contact | 眼神接觸 | 平視對方,不閃躲也不逼迫 |
| Embracing the moment | 擁抱當下 | 接納重複言語,不糾正「你講過了」 |
| Patience | 耐心 | 給予充足時間回應[citation:6][citation:10] |
三、成為天使之後:日常中實踐友善的3個場景
拿到認證只是起點,真正的價值在於讓理解融入生活。以下是友善天使可以發揮的關鍵時刻:
情境1:超商遇到徘徊的長輩
- 未學習前:可能覺得可疑而迴避
- 友善天使行動:
- 微笑詢問:「阿伯,需要幫你找什麼嗎?」(運用S、E)
- 若對方語無倫次,不急著追問:「熱天飲水喔,我陪你坐一下」(運用P)
- 觀察是否配戴愛心手鍊,聯繫警方協助[citation:6]
情境2:鄰居阿姨常抱怨錢被偷
- 未學習前:敷衍回應或勸她「別亂想」
- 友善天使行動:
- 傾聽並回應:「多謝妳跟我講這些」(運用T)
- 不否定其感受:「東西找不到真令人著急」
- 溫和建議:「阮兒子之前也這樣,去衛生所檢查後有改善,我陪妳去?」
情境3:家族照顧者情緒崩潰
- 未學習前:勸他「要看開點」
- 友善天使行動:
- 提供喘息資源:「臺南有11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可讓長輩白天去活動」[citation:8]
- 協助轉介長照專線1966
- 一句關鍵支持:「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四、從個人到社區:臺南如何建構失智防護網?
單靠天使的力量仍不足,臺南市政府同步佈建三層支持體系,讓友善行動形成網絡:
-
預防支援
- 開辦預防課程:如「小球動動班」提升長者肌耐力[citation:5]
- 推動健腦飲食、社交活動降低風險
-
診斷與醫療
- 設立 3處失智共照中心:整合醫療資源,提升確診率[citation:5]
- 培訓基層診所識別能力
-
社區照顧
- 佈建 11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 設置日照中心、團體家屋[citation:5]
- 友善組織招募:超市、郵局、寺廟等場所接受培訓,成為「安全點」
以鹿草鄉為例,透過社區劇團、國樂隊演出,將失智警訊融入「四句聯」朗誼,讓識能宣導更接地氣[citation:8]。而這種「由下而上」的動員,正是臺南邁向「失智友善777」(7成以上民眾認識失智症、7成患者確診、7成照顧者有支持)目標的核心策略[citation:5]。
五、認證之外:給想持續行動者的進階建議
若你已完成基礎認證,下列方向能讓影響力更深:
-
加入「友善組織」:
商家可申請成為失智友善站點,當發現疑似走失者時,運用「看問留撥」流程通報[citation:6]。學校或企業亦可規劃內部培訓,例如臺南市政府便與警察局、郵局合作培訓第一線人員[citation:6][citation:8]。 -
參與「親子共學」活動:
失智友善教育需扎根年輕世代。例如帶孩子參加衛生局辦理的「代間互動」課程,或鼓勵國中生報名小天使夏令營,從服務中培養同理心[citation:1][citation:2]。 -
支持照顧者喘息:
直接幫助往往最有力。例如主動詢問鄰居:「下週三我幫阿嬤送午餐,你休息半天如何?」或分享社會局資源:長照輔具租借、無障礙設施改善補助[citation:7]。
結語:讓理解成為一座城市的溫度
「在高齡與失智友善社區中,每個人都是天使。」張賢政局長這句話,道出了認證計畫的本質[citation:5]。它不在於增加頭銜,而是號召一種社區共好的精神——當我們願意對超市裡重複數零錢的長輩多點耐心,或向疲憊的照顧者說聲「辛苦了」,就是在編織這座城市的溫柔防護網。
臺南市的失智友善天使認證,是一張邀請卡,邀請你我成為彼此的支持。正如一位失智丈夫的妻子所說:「互相體諒、共同面對,一切都會走向更好的未來。」[citation:10] 這條路或許漫長,但當越來越多人同行,溫暖終將照亮那些被遺忘的角落。
ℹ️ 如何取得認證或資源?
- 洽詢單位: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國民健康科
- 課程公告:各區衛生所網站、臺南市政府一站式服務平台
- 長照支援:撥打 1966 長照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