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補助等你拿!114年首期桃園表演藝術補助9月開跑

9月1日,桃園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年度關鍵起點
你的創作計畫不該被預算限制,而這正是讓想法落地的最好機會。

深夜的排練場燈還亮著,年輕的編舞家小林揉著發痠的肩膀,腦中盤旋的除了舞步,更多的是下個月場租和舞者費用的壓力。在桃園,像小林這樣的藝術工作者不在少數,他們擁有豐沛的創作能量,卻常因資源限制而難以施展。好消息是,一年兩期的桃園市表演藝術活動補助即將在9月開放第一期申請,這正是將創作構想化為舞台現實的重要契機[citation:1]。

關鍵期程:為什麼九月如此重要?

桃園市表演藝術活動補助計畫分為兩期,第一期申請時間固定在前一年度的9月1日至9月30日,對應的是隔年1月至6月辦理的活動;第二期則在當年度3月1日至3月31日收件,對應7月至12月的活動[citation:1]。

對多數表演團隊而言,九月份是規劃隔年上半年活動的黃金期。錯過這個月,就得等到隔年三月才能申請下半年的檔期。實務上,從申請到核撥約需兩個月審查期,通過後正好接上隔年年初的演出計畫。因此,有經驗的團隊此時早已開始盤點創作計畫與預算需求。

誰能申請?資格條件一次掌握

翻開申請要點,資格條件其實相當寬廣:

  • 設籍桃園市的表演工作者,只要依民法規定有行為能力即可提出申請
  • 桃園市立案的團體或法人,無論是劇團、舞團或音樂團體都符合資格
  • 非設籍桃園的表演工作者或外地團體,只要具備國內外展演機構、藝術節參與經驗,或有其他經文化局認可的優良演出事蹟[citation:1]

這項設計展現了桃園文化政策的開放性。去年就有基隆的現代劇團因曾在國際藝術節演出獲獎,成功申請到在桃園跨區演出的製作經費。關鍵在於能否提出具體的專業表現證明。

你的計畫符合補助範圍嗎?

補助類別涵蓋音樂、舞蹈、戲劇、民俗技藝等表演藝術活動[citation:1],範圍相當廣泛。從實驗性強的小型創作到傳統藝術的創新演繹,都在支持之列。

但地點選擇有訣竅:

  • 活動需以在桃園市辦理為原則,這是基本要求
  • 應避免選擇桃園展演中心、中壢藝術館、桃園光影文化館及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演藝廳作為申請場地[citation:1][citation:9]
    這些場館另有專屬審查機制,若在申請表中填寫這些地點,反而可能導致資格不符

曾有新興劇團因不熟悉規定,將中壢藝術館列為預定場地而遭退件。後來改至桃園區的民間空間演出,反而開發出新觀眾群。這提醒我們,場地選擇應保持彈性,全市各區的藝文空間、學校禮堂甚至特色場域都是可行選項。

補助金額怎麼算?個人與團體大不同

  • 個人申請者每案補助上限為新台幣十萬元
  • 團體或法人每案補助上限可達三十萬元[citation:1]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金額是「上限」而非固定補助額度。審查委員會根據計畫內容、規模、預算合理性等面向綜合評估。過去曾有傳統戲曲團體提出創新製作計畫,因結合地方文史與當代詮釋,獲得專案簽核超過三十萬元的補助。這顯示具有文化深度與創新性的計畫仍有突破金額限制的可能。

申請實戰:文件準備與送件技巧

九月收件期間,文化局表演藝術科總是人來人往。袁小姐是承辦窗口(分機8302),她提醒申請者最常犯的三大錯誤:

  1. 預算表編列不合理:常見設備租借費高於市價、人事費比例失衡等問題。應根據實際行情編列,並注意自籌款比例。
  2. 計畫書空洞:僅有概念缺乏執行細節。優質計畫書應包含創作理念、執行步驟、團隊分工、時程規劃等具體內容。
  3. 錯過截止時間:郵寄以9月30日郵戳為憑,線上透過「桃園網路e指通」上傳[citation:1]。最後一周常遇系統壅塞,建議提前完成。

申請文件需包含:

  • 申請表(載明聯絡方式與計畫概要)
  • 詳細計畫書
  • 經費預算表(明確區分申請補助與自籌款)
  • 相關證明文件(如立案證明、過去演出紀錄等)

成功的申請案往往具備明確的藝術價值、可執行的計畫內容,以及可衡量的民眾參與效益。去年獲得補助的「街角舞蹈計畫」就在計畫書中具體規劃五場社區巡演,並承諾提供兩場學生免費場次,展現藝文推廣的社會責任。

文化禮金加乘效應:擴大青年觀眾群

今年文化部持續推動「文化禮金」政策,針對16-22歲青年發放1,200點文化幣(1點等於1元),13-15歲青少年則可領600點[citation:2][citation:5]。這筆資源可用於看表演、購書、看國片等藝文消費。

表演團隊可善用兩大優勢:

  • 表演藝術五折青年席位:提供青年易於入手的優惠價格,包含視線優良區域的「青年席位」與自由選位的「五折自由座」[citation:5]
  • 結伴看國片機制應用:多人同行時,只要其中1人單次使用文化幣購票達350點以上,全團即可獲得加碼100點回饋[citation:8]

聰明的團隊會在申請補助時,同步規劃文化幣使用方案。例如在演出檔期推出「青年藝術週」,設定專屬場次與票價組合。去年某現代劇團便結合文化幣推出「買一送青年票」方案,成功吸引四成新觀眾,其中半數是首次進入劇場。

避開陷阱:常見退件原因與解決方案

根據文化局內部統計,每年約有三成申請案因形式不符遭退件,未進入實質審查。常見問題包括:

  • 場地填寫錯誤:如前所述,誤填四個特定場館[citation:1]
  • 申請者資格不符:非桃園籍個人申請者未檢附優良事蹟證明
  • 文件不全:法人團體未檢附立案證明文件
  • 逾期送件:線上系統於9月30日23:59關閉,非設籍者常誤以為有寬限期

特別提醒非設籍桃園的申請者,優良事蹟證明文件需完整清晰。國外參展經歷應附邀請函與演出紀錄,國內藝術節參與則可提供節目冊與相關報導。曾有申請者僅附上臉書粉絲頁的觀眾留言作為證明,自然無法通過形式審查。

核銷與成效:拿補助也要負責任

通過申請只是開始,核銷階段才是真正考驗。補助款核撥採分期撥付,首期款於契約簽訂後撥付,尾款則需在活動結束後檢附成果報告與支出憑證請款。

常見核銷問題包括:

  • 單據不符:應保存所有原始支出憑證,收據需載明買受人、品項與金額
  • 執行差異:若計畫有重大變更(如演出場次縮減),應事前提出變更申請
  • 成果報告空洞:應具體說明觀眾回饋、媒體曝光與文化推廣成效

文化局近年特別重視民眾參與數據與社區連結效益。某兒童劇團去年在核銷時,除提供每場觀眾數,更附上與當地小學合作的藝術教育紀錄,成為未來申請的重要加分項。

延伸資源:其他你可能需要的補助方案

除了市級補助,表演團隊可同步評估其他資源:

  • 新屋區小型藝文活動補助:針對在新屋區辦理的活動,每案最高補助2萬元[citation:6]。適合區域型計畫。
  • 場館專案補助:若堅持在桃園展演中心等四大場館演出,可參考《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演藝活動補助作業要點》[citation:3],每年1月與7月受理隔年檔期申請。
  • 文化部論壇補助:針對策劃文化論壇的團體,每案最高補助100萬元[citation:4]。適合結合演後談、工作坊等深度對話的製作。

資源疊加運用是永續經營之道。去年獲得桃園市補助的某音樂團體,就同時申請文化部青年發展署的創作補助,成功將製作規模提升兩倍。

隨著9月腳步接近,表演藝術工作者該起身行動了。整理過往創作成果、規劃明年藝術計畫、編列合理預算表,每一步都關係著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記住,9月30日下午五點半文化局關門前,郵戳或上傳記錄就是你的入場券[citation:1]。

創作需要堅持,資源需要爭取。那些在排練場揮汗的夜晚、反覆修改的樂譜、調整千萬次的燈光設計,都值得被看見。補助不是施捨,而是社會對文化生產者的投資。準備好你的計畫書,讓桃園的舞台因你而更耀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