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通信事業特許執照怎麼拿?台灣業者必看NCC核可全攻略

行動通信特許是什麼?為什麼在台灣搞電信非得過這關?

先講清楚,在台灣要經營行動通信服務(像大家用的4G、5G上網),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根據《電信管理法》第48條,一定要拿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的「特許執照」才算合法。這張執照就是業者的入場券,沒它你連基地台都不能架!

為什麼要這麼嚴格?因為無線頻譜是全民的稀有資源,像高速公路一樣不能隨便塞車。NCC把關就是要確保:

  • 全台訊號覆蓋夠廣,不會有些地方收不到
  • 通話上網品質穩定,不會三天兩頭斷線
  • 消費者權益有保障,萬一糾紛有管道處理

簡單說,沒特許執照就營運,最重會被NCC勒令停業+罰500萬(電信管理法第78條),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誰有資格申請?硬門檻一次看透

不是隨便一間公司都能來申請,NCC設定了基本門檻:

1. 公司體質要夠強

  • 資本額最少15億:這是基本盤,想玩電信業沒銀彈根本不用談
  • 公司登記在台灣:外資也能申請,但中資持股比例有嚴格限制(通常不得超過10%)
  • 財務結構健全:要附最近三年財報,負債比過高直接出局

2. 技術能力要到位

  • 工程團隊實績:需證明有架設/維護基地台的經驗,最好附上過往合作案例
  • 設備認證文件:所有基地台、核心網路設備都要有NCC型式認證碼
  • 資安防護計畫:現在個資外洩問題嚴重,沒通過資通安全檢測就免談

3. 商業模式要可行

  • 五年營運計畫書:包含用戶數預估、資費方案、基地台建置時程表
  • 頻譜使用規劃:講清楚你要用哪段頻率(例如5G的3.5GHz頻段)
  • 客服系統藍圖:申訴管道、門市據點、24小時客服都要寫明

📌 實務重點:很多新創業者死在「技術能力證明」這關。建議找有電信工程經驗的顧問團隊合作,否則光看法條根本不知道NCC審查委員要什麼。

申請文件清單!少一張就等著被退件

正式送NCC前,先把這些文件備齊(根據112年最新版申請須知):

  1. 公司登記文件三件套

    • 經濟部公司登記證明
    • 公司章程(要載明經營電信業務)
    • 董事會同意申請決議書
  2. 技術與財務證明

    • 網路建設計畫書(含基地台分布地圖)
    • 頻率干擾處理方案
    • 會計師簽證的財力證明
  3. 服務品質承諾

    • 訊號涵蓋率保證書(都會區至少95%)
    • 最長斷線修復時間承諾(通常要求4小時內)
    • 消費者爭議處理SOP
  4. 法規遵循文件

    • 資安管理聲明書
    • 個資保護措施
    • 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計畫

⚠️ 常見地雷:很多人以為網路建設計畫隨便畫張地圖就好,但NCC會實地勘查。曾有業者在計畫書寫「桃園全區覆蓋」,審查時被發現漏掉復興鄉山區,整個案子被打回重寫!

NCC審查實戰流程!從送件到領照全解析

階段一:書面初審(約60工作天)

送件後NCC先做形式審查,主要看:

  • 文件是否齊全
  • 格式是否符合標準
  • 基本資格是否達標 如果缺件或格式錯誤,會發文要求15天內補正,超過期限直接退件

階段二:實質審查(最長180天)

這是重頭戲,NCC組成專案小組深度檢查:

  • 技術組:派人實地測試設備,查核基地台選址是否合理
  • 財務組:請會計師事務所複核財報,確認資金來源合法
  • 法規組:檢視資安措施是否符合《電信事業資通安全管理辦法》

特別注意!這個階段常被要求補件。根據NCC統計,2023年行動通信申請案平均補件2.7次,最常見問題是:

  • 頻率使用衝突(例如和軍用頻段太接近)
  • 資本額證明不夠明確(需提供銀行資金凍結證明)
  • 消費者保護方案太籠統(要寫明賠償標準)

階段三:公聽會(強制舉辦)

NCC會召開公開說明會,地點可能在台北或業者主要營運縣市。重點是:

  • 當地居民可到場質詢(常被問基地台電磁波問題)
  • 競爭對手可提出異議(例如質疑頻譜分配不公)
  • 業者需現場回應疑慮,會議紀錄列為審核依據

階段四:委員會議決議

NCC每週三開委員會議,七位委員投票表決。通過門檻是:

  • 普通案:過半數同意(4票)
  • 重大案(如5G頻譜申請):三分之二同意(5票)

通過後會在官網公告14天,沒人提異議就發照!

領照後必做三件事!沒完成照樣撤照

拿到特許執照只是開始,三個關鍵動作不做還是會出局:

  1. 半年內繳履約保證金

    • 金額:按營運區域計算,最低5千萬(例如只做六都)
    • 方式:銀行現金保證或政府公債
    • 用途:NCC用來賠償用戶權益受損(業者倒閉時)
  2. 一年內完成網路建設

    • 基地台數量需達計畫書承諾的50%
    • 需通過NCC的訊號覆蓋測試
    • 實務技巧:建議優先覆蓋高速公路、捷運沿線,審查容易過關
  3. 開台前資費方案核准 所有資費都要送NCC備查,常見被退件原因:

    • 隱藏費用沒寫清(例如設定費、終端處理費)
    • 廣告不實(號稱「不限速」但實際有限制)
    • 違反平等接取原則(對特定網站限速)

💡 業界秘辛:2022年有家新進業者因履約保證金遲交3天,被NCC重罰150萬。千萬別以為拿到執照就安全了!

5G時代申請新變化!這些雷區別踩

最近三年申請案暴增,主要衝著5G商機。但NCC審查方向也變嚴格:

重點一:頻譜競標資格卡更緊

  • 需先繳20億押金才能參加5G頻譜競標
  • 得標後7天內要付清標金(2023年3.5GHz頻段每單位4.74億)
  • 特別要求「企業專網」應用計畫(例如智慧工廠、遠距醫療)

重點二:共頻共網共建新規定

  • 允許業者合作建置網路(像台灣大與台灣之星合併案)
  • 但需額外送《合作營運計畫書》,說明:
    • 頻率共用技術方案(如何避免干擾)
    • 用戶權益保障措施(合約是否延續)
    • 基地台整併時程表

重點三:ESG要求首度納審

  • 用電效率報告(5G基地台較耗電)
  • 設備回收計畫(舊4G設備處理方式)
  • 偏鄉建設承諾(需承擔一定比例非營利區覆蓋)

老司機真心話:提高過關率的實戰技巧

跟NCC交手十幾年的業界前輩透露這些眉角:

技巧一:審查期間別高調宣傳 曾有業者在審查中開記者會宣布「即將提供5G服務」,被NCC認定誤導消費者,審查進度延後三個月。低調才是王道!

技巧二:找對顧問團隊 全台只有7家NCC認可的電信技術顧問公司(如中華電信研究所、資策會),簽約時確認對方有成功案例。

技巧三:公聽會前先做民調 在召開地做300份以上問卷,證明當地居民支持率超過60%,現場反對聲浪會少很多。

技巧四:預留補件時間 別相信「文件齊全」這種話,NCC永遠會要新資料。業界共識:實際申請時間=公告天數x1.5倍。

失敗案例血淚談!這些錯誤別再犯

案例1:資本額灌水被抓包

2021年某新創業者號稱資本額30億,但NCC查金流發現20億是短期借款,根本不符「實收資本額」規定,直接駁回。

案例2:基地台選址惹民怨

2020年有業者計畫在台北文山區住宅頂樓設基地台,公聽會被百名居民抗議,NCC以「社會公益性不足」否決。

案例3:頻譜干擾軍用雷達

2019年申請案因使用3400-3450MHz頻段,被國防部發文反對(影響雷達運作),業者沒事先協調導致全案重來。

未來申請趨勢預測!早卡位早贏

  1. 6G布局已啟動:NCC透露2025年將訂6G實驗頻段規範,想搶頭香的現在就要組研發團隊

  2. 衛星通訊開放:低軌衛星(如Starlink)可能納入特許範圍,需新設「太空通訊」類別

  3. 審查數位化:2024年起試行電子送件系統,但紙本仍需備份(雙軌並行至少三年)

結語:掌握三心法,過關不碰壁

最後給想申請的業者良心建議:

  • 耐心:平均審查期超過半年,別想速成
  • 細心:文件差一頁都可能耽誤兩個月
  • 決心:被退件是常態,補正再戰才是王道

只要按部就班跑流程,避開這些實務地雷,拿到那張夢幻特許執照絕非不可能!想知道最新申請細節,記得定期查NCC官網「行動通信業務」公告專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