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教育事務基金會設立實務:表件準備與行政流程實錄
教育事務基金會籌設實務與文件準備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近年積極推動教育創新,透過教育事務基金會設立機制鼓勵民間資源投入教育領域。根據臺中市教育事務基金會監督準則,此類組織主要協助學校發展特色課程、弱勢學生輔導及教育實驗計畫。申請單位需先確認符合設立標準:最低設立基金新臺幣三百萬元、明確教育公益目的,且業務計畫不得與現行教育政策衝突。
申請表件結構解析
申請案包含七大核心文件,每份文件需依教育局公告格式撰寫:
- 
設立申請書正本 
 應載明基金會全稱、設立地址及聯絡方式。需特別注意名稱不得與現存組織重複,建議事先至臺中市教育局官網查詢名稱預審服務。聯絡地址應以實際運作場所為準,不得使用虛擬辦公室登記。
- 
捐助章程草案 
 章程須包含十三項法定條款,其中業務項目需具體列出服務內容,如「推動偏鄉數位學習」、「辦理科學教育巡迴課程」。組織編制條款應載明董事會人數(至少七人)及任期制度,另須設立監察人至少一名。
- 
財產清冊與存款證明 
 設立基金需以基金會籌備處名義專戶存儲,並附金融機構開立之存款證明正本。不動產捐助應檢附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若屬現金捐助須註明來源合法性證明。
- 
年度業務計畫書 
 計畫書應分三階段規劃:首年需具體列出六項以上執行方案,例如「臺中市國小程式教育師資培訓」、「中彰投區課後陪伴計畫」;中期目標需設定服務量能指標;長期則應規劃財務自主機制。
- 
董事名冊與同意書 
 所有董事均需檢附身分證影本及書面同意文件。名冊排列依董事長、常務董事、一般董事順序,其中教育專業背景者不得少於總數三分之一。另需附監察人無親等關係切結書。
- 
設立人會議紀錄 
 紀錄需包含三項法定決議事項:通過章程草案、選任首屆董事、確認基金保管運用原則。會議應於申請前三個月內召開,出席設立人需達三分之二以上。
- 
永久會址使用證明 
 需提供建物所有權狀影本或五年以上租約。若使用學校場地,應附加教育局核發的空間使用許可文件。
文件準備實務要點
計畫書撰寫方向
業務計畫書應對應臺中市教育發展白皮書重點項目,例如108課綱配套支援、雙語教學推進或技職教育深化。經費編列需符合教育局補助基準,人事費不得超過總預算40%,管理費需控制在15%以內。計畫效益評估須量化預期服務人次,並設定可衡量的教育成效指標。
常見文件缺失
根據臺中市教育局統計,2023年申請案補件率達65%,主要缺失類型包括:
- 財產證明未載明「基金會籌備處」專戶名稱
- 董事名單未達教育專業比例
- 業務計畫經費編列超逾標準
- 章程未載明解散後財產歸屬條款
- 會議紀錄未記載監察人選任程序
審查流程與時程
文件遞交後將經歷三階段審查:
- 初審(14個工作日):形式審查文件完整性
- 實質審查(30個工作日):教育局召開設立審議會
- 核備程序(15個工作日):發文許可設立並辦理法院登記
申請單位可透過臺中市教育局線上申辦系統追蹤進度,審查期間若需補正,須於接獲通知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補件。
組織運作規範
獲准設立後,基金會需遵循三項重要規範:
- 財務監督機制:每年三月底前向教育局提交經會計師簽證的財務報告,單筆十萬元以上支出需董事會決議
- 計畫變更程序:業務計畫調整需於實施前兩個月報局備查,變更幅度達30%者須重新審議
- 績效評鑑制度:成立滿一年後接受教育局評鑑,評等未達乙等者將限期改善
資源整合策略
成功立案的基金會可申請三類教育合作資源:
- 專案補助:每年三月開放申請特色教育計畫補助,最高可獲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
- 人才培訓:參加教育局舉辦的非營利組織管理課程
- 設施共享:申請使用市立教育資源中心場地設備
實務問答
財產總額不足設立門檻如何處理?
可分期繳納設立基金,首期款不得低於一百五十萬元,餘款需於許可設立後兩年內補足,期間需提供銀行履約保證。
董事會組成有何限制?
現職教育人員擔任董事不得超過總數三分之一,政府機關代表不得超過五分之一。每屆董事改選需保留三分之一席次予新任人選。
業務區域能否跨出臺中市?
初始業務應以臺中市轄區為主,成立滿兩年且評鑑獲甲等以上者,可向教育局申請跨縣市服務許可。
年度計畫未達預期目標的影響?
連續兩年執行率未達70%者,教育局將列管輔導;若經費濫用情節重大,最重可撤銷設立許可。
永續經營建議
成功運作的教育事務基金會多採取三種發展模式:
- 專案導向型:鎖定特定教育議題(如新住民子女教育)
- 區域深耕型:結合行政區教育需求(如海線地區英語活化)
- 資源樞紐型:整合企業CSR資源投入教育創新
財務自主方面,建議逐步建立服務收費機制,但需維持30%以上免費服務比例。另可設立專項捐贈帳戶,供捐助者指定用途。
結語
教育事務基金會設立程序雖有嚴謹規範,但成功立案後能有效整合民間教育資源。申請單位宜把握兩項原則:文件準備需對應教育局政策方向,業務規劃應展現在地教育需求解決能力。建議籌備期間多參與教育局舉辦的說明會,即時掌握最新審查標準與資源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