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民政局意見調查表全攻略:填寫重點、用途解析、常見問題一次搞懂!

哈囉!各位台中的鄉親好朋友,大家最近有沒有在區公所、戶政事務所、甚至里辦公室,或者上網的時候,看到過「台中市政府民政局意見調查表」這張表格啊?它可能長得不太起眼,就是一張A4紙印著一些問題,但說真的,這張表對我們市民來說,超級重要!它可是我們直接跟市政府民政局「講心內話」的重要管道耶!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來幫大家把這張「台中市政府民政局意見調查表」徹底拆解,從頭到尾、鉅細靡遺地告訴你:這張表到底在問什麼?為什麼要填?怎麼填才有效?填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通通報你知!讓你不會再把它當成廢紙,而是知道怎麼用它來讓台中的民政服務變得更好!

這張「台中市政府民政局意見調查表」到底是什麼碗糕?為什麼會有它?

簡單講,這張表就是台中市政府民政局(就是管我們戶政、區里行政、宗教禮俗、殯葬、調解、兵役這些民生大小事的單位啦!)想要知道我們市民對他們提供的服務「爽不爽」、「哪裡卡卡」、「有什麼地方可以再進步」的一份問卷。

你想嘛,民政局每天處理的事情,從出生登記、結婚登記、到身後事,甚至里長伯選舉、寺廟活動、鄰里公園清潔… 這些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服務做得好不好,我們市民的感受最真實。所以啦,民政局不能只關起門來自己覺得做得很好,他們需要聽我們真實的聲音,才知道力氣有沒有用對地方,錢有沒有花在刀口上。這就是這份意見調查表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收集民意,改善服務!

在哪裡會遇到這張神祕的調查表?管道大公開!

這份意見調查表出現的場合其實比你想的還多!常見的管道有這些:

  1. 實體紙本最常見:

    • 戶政事務所櫃檯: 辦完身份證、印鑑證明、戶口名簿、結婚登記… 各種戶政業務後,服務人員可能會很客氣地問你:「方便幫我們填一下意見調查嗎?幫我們做個服務滿意度。」旁邊通常就有桌子和筆讓你馬上填。
    • 區公所服務櫃檯: 辦理區里相關業務,像是申請調解、里鄰長相關詢問、或是參加區公所辦的活動時,也可能會看到調查表。
    • 里辦公室: 熱心的里長伯或里幹事,有時也會協助發放或請里民填寫,畢竟區里行政也是民政局管的範圍。
    • 民政局相關活動現場: 例如民政局辦的宗教文化活動、優良殯葬設施宣導、或是區里聯合活動等,現場常會擺攤或設置填寫區。
    • 各區調解委員會: 調解完畢後,也可能會請當事人填寫對調解服務的意見。
  2. 網路填寫超方便:

    • 台中市政府民政局官方網站: 官網的「為民服務」或「民意交流」專區,常常會有線上問卷調查的連結。記得認明網址開頭是 https://www.civil.taichung.gov.tw/ 才是正牌的喔!
    • 「台中市政府民政局」官方粉絲專頁: 有時候也會發布線上問卷的連結,鼓勵粉絲參與。
    • QR Code掃碼填: 實體場所或宣傳品上,常會印有QR Code,手機掃一下就能連到線上問卷,不用拿紙筆超方便!

下次在這些地方看到它,別急著走開或關掉網頁,花個幾分鐘,你的意見真的會被看到!

一張表看懂!意見調查表「長怎樣」?裡面到底問些啥?(逐項大解析)

好,現在我們來把這張表攤開來,好好研究一下它通常會問哪些問題。雖然每次調查的主題可能有點不一樣(例如專門問戶政服務、或專門問調解服務、或綜合性的),但整體架構和題型都大同小異。以下就用一個「綜合版」的架構,搭配最常見的題目類型,來做超級詳細的說明:

第一部分:基本資料(很重要!但別擔心隱私)

這部分一定會在最前面,通常會註明「僅供統計分析用,絕對保密」之類的說明。填寫基本資料的目的是為了讓民政局知道是「哪一類」的市民在反映意見,做分析時才不會失準。常見項目:

  • 性別: □ 男 □ 女 (有時會有其他選項)
  • 年齡層: □ 20歲以下 □ 21-30歲 □ 31-40歲 □ 41-50歲 □ 51-60歲 □ 61歲以上
    • 為什麼問? 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和感受可能不同,例如年輕爸媽對出生登記效率要求,長輩可能更關心殯葬資訊或鄰里關懷。
  • 教育程度: □ 國小及以下 □ 國中 □ 高中職 □ 專科 □ 大學 □ 研究所以上
    • 為什麼問? 了解不同教育背景市民對資訊取得、服務流程的感受差異。
  • 居住地區: □ 中區 □ 東區 □ 西區 □ 南區 □ 北區 □ 西屯區 □ 南屯區 □ 北屯區 □ 豐原區 □ 大里區 □ 太平區 □ 烏日區 □ 霧峰區 □ 清水區 □ 沙鹿區 □ 梧棲區 □ 大甲區 □ 外埔區 □ 大安區 □ 龍井區 □ 大肚區 □ 東勢區 □ 石岡區 □ 新社區 □ 和平區 (通常會列出所有行政區讓你勾選)
    • 為什麼問? 超重要! 每個區的戶政所、區公所、里辦公室服務狀況可能不同,市府需要知道哪一區的市民特別滿意或不滿意哪項服務,才能對症下藥!例如海線地區對特定服務的需求可能和市區不同。
  • 本次接觸的業務類別: (通常會列出民政局主要業務讓你勾選,可複選)
    • □ 戶籍登記 (出生、結婚、遷徙、改名…)
    • □ 國民身份證、戶口名簿、印鑑證明申請
    • □ 宗教業務 (寺廟登記、活動輔導)
    • □ 禮俗業務 (婚喪喜慶相關)
    • □ 殯葬業務 (公立殯葬設施使用、法規諮詢)
    • □ 調解業務 (聲請調解、調解會議)
    • □ 區里行政 (里鄰長服務、里基層工作經費、鄰里活動)
    • □ 兵役業務 (雖然兵役主要歸民政局,但接觸點常在區公所兵役課,有時也會納入)
    • □ 其他 (請說明:_____)
    • 為什麼問? 這是核心!直接鎖定你是對「哪一項」民政服務在做評價。你勾了「戶籍登記」,後面的滿意度問題,分析時就會歸類到戶政服務去。

第二部分:服務體驗與滿意度調查(核心重點!)

這部分是整張問卷的靈魂!就是要問你「這次的服務經驗」感覺如何。題型變化最多,但萬變不離其宗:

  1. 整體滿意度:

    • 題目範例:「整體而言,您對本次所接受的服務感到滿意嗎?」
    • 選項:通常是用「李克特五點量表」
      • □ 非常滿意
      • □ 滿意
      • □ 普通
      • □ 不滿意
      • □ 非常不滿意
    • 為什麼問? 這是最直觀、最重要的指標,直接反映市民的整體感受。民政局會很看重這題的平均分數和趨勢變化。
  2. 「服務人員」相關滿意度: (針對為你服務的公務員或約聘人員)

    • 常見細項題目:
      • 「服務人員的態度是否親切有禮?」
      • 「服務人員是否主動詢問您的需求?」
      • 「服務人員是否能清楚說明相關規定及辦理程序?」
      • 「服務人員是否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解決您的問題?」
      • 「服務人員的服裝儀容是否整潔?」
    • 選項:一樣常用五點量表 (非常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為什麼問? 「人」是服務的核心!第一線人員的表現直接影響市民對市府的觀感。這部分分數高,代表人員訓練到位;分數低,民政局就知道要加強教育訓練或督導了。
  3. 「服務流程」相關滿意度:

    • 常見細項題目:
      • 「辦理流程的指引是否清晰易懂?」(例如:動線標示、申請書填寫範例、流程圖)
      • 「等候時間是否合理?」(這題通常是熱點!)
      • 「申辦手續是否簡便?」
      • 「案件處理的速度是否迅速?」
      • 「提供的書表是否充足且容易取得?」
      • 「線上申辦服務(如果有使用到)是否方便好用?」
    • 選項:五點量表。
    • 為什麼問? 流程順不順、等得久不久,是市民最直接的痛點。這部分意見是民政局簡化流程、提升效率最重要的依據。例如很多人抱怨等候時間過長,可能就要增加櫃檯人力或推動更多線上預約。
  4. 「服務環境」相關滿意度:

    • 常見細項題目:
      • 「服務場所(如戶政所、區公所)的環境是否整潔衛生?」
      • 「等候區的座椅是否足夠且舒適?」
      • 「空間配置是否動線流暢?」
      • 「無障礙設施(如電梯、坡道、廁所)是否完善?」
      • 「服務場所的安全性如何?」(如:照明、逃生設備)
    • 選項:五點量表。
    • 為什麼問? 硬體環境也是服務體驗的一環。乾淨舒適、安全無障礙的環境,能讓市民更安心。意見可以作為改善硬體設備、裝修辦公廳舍的參考。

第三部分:開放性意見與建議(你的真心話大聲說!)

這部分通常會留一大塊空白,或者有幾題明確引導你寫建議的題目:

  • 題目範例:
    • 「您認為本局(或本所)的服務,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什麼?」
    • 「您對本局(或本所)的服務,是否有其他具體的建議?」
    • 「您認為本局在 [某項特定業務,如:推廣環保葬、提升調解效能、改善鄰里公園] 上,還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 為什麼問? 這是精華所在! 前面的滿意度評分是「量化」數據,告訴市府「好或不好」;而這裡的開放意見則是「質化」資料,直接告訴市府「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具體該怎麼改?」。你寫得越具體、越有建設性,被採納的可能性就越高!例如:
    • 不好的寫法:「等太久啦!爛透了!」(太情緒化,沒具體資訊)
    • 好的寫法:「上週三上午10點到中正戶政所辦理遷入登記,現場抽號碼牌後等待人數超過20人,但僅開設3個櫃檯,其中1個還暫停服務,總共等了超過1.5小時才辦到。建議尖峰時段(如上午)能機動加開櫃檯,或加強宣導線上預約功能,分散人流。」(有時間、地點、具體問題、可執行的建議)

第四部分:未來服務期待(市府想超前部署!)

有時問卷最後會問一些比較前瞻性或整體性的問題,了解市民對未來服務的期待:

  • 題目範例:
    • 「您最希望民政局優先加強或新增哪些服務項目?」(可能列出選項:智慧化服務APP、延長服務時間、到府服務、更多線上申辦項目、社區講座…)
    • 「您是否知道民政局有提供 [某項較少人知的服務,如:線上查詢祭祀公業、節葬獎勵]?如果知道,使用經驗如何?如果不知道,原因為何?」
    • 「您對民政局推動 [某項政策,如:性別平等、多元文化、社區營造] 的看法或建議?」
  • 為什麼問? 這幫助民政局規劃未來的服務藍圖和預算,了解市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避免閉門造車。

阿捏甘厚?為什麼我「一定」要花時間填這張表?對我有什麼好處?

我知道!大家都很忙,辦完事情就想趕快離開,多填一張表好像很麻煩。但是,認真填寫這張意見調查表,真的不是在做功德,而是為自己、為鄰居、為整個台中市的未來謀福利! 好處多多:

  1. 讓你的「不爽」被聽見,問題才有機會解決!

    • 你覺得櫃檯人員臉很臭?流程卡關等超久?廁所髒兮兮?線上系統難用到爆?寫下來! 你不說,民政局可能真的不知道某個櫃檯人員態度有問題,或是某個流程設計讓市民跑斷腿。你的抱怨是改善的起點。抱怨的人多了,市府就不得不重視!
  2. 讓你的「稱讚」被看見,好服務才能維持!

    • 遇到服務超熱心、效率超高、講解得超清楚的承辦人員?環境整潔舒適?流程順暢?一定要寫出來! 具體的表揚(例如寫下服務人員的編號或特徵、事由),能讓認真的公務員得到應有的肯定和獎勵,也能讓民政局知道哪些做法是好的,值得推廣到其他單位。好人才需要鼓勵才留得住!
  3. 直接影響民政局的政策方向和資源分配!

    • 民政局每年編預算、訂計畫、調整服務措施,靠什麼做依據?市民的意見就是最重要的依據! 如果很多市民在問卷反映「線上預約系統難用」,明年預算就可能優先拿去升級系統。如果很多長輩寫「希望增加到府服務」,民政局就可能評估擴大這項服務的可行性。你的意見,直接影響錢花在哪裡、力氣用在哪裡!
  4. 促進台中市民政服務「越來越進步」!

    • 當大家願意真實反映意見,民政局才能不斷檢討、修正、優化。你今天填寫建議改善了一項流程,明天可能就讓幾百幾千個市民受益(包括你自己下次再去辦事的時候!)。這是讓台中變得更宜居、市政服務更貼心的關鍵小動作
  5. 這是「公民參與」最簡單也最實際的方式!

    • 不用上街頭、不用寫陳情書,花個5-10分鐘,在問卷上勾選、寫下想法,就是參與市政、監督政府的一種方式。讓市府知道市民在乎什麼、需要什麼。

所以說,填這張表,真的不是幫市府的忙,而是幫自己、幫大家爭取更好的服務品質!

填寫秘笈大公開!這樣填,你的意見最有力、最容易被採納!

知道了重要性,那要怎麼填才能讓你的意見發揮最大效果?避免石沉大海?以下幾招學起來:

  1. 「誠實」是唯一原則:

    • 覺得好就勾滿意,覺得爛就勾不滿意,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怕給人添麻煩」就通通勾滿意。這樣會讓市府得到錯誤的資訊,以為服務很好,就不用改善了。真實反映你的感受最重要!
  2. 「具體」是超級關鍵:

    • 這點在「開放性意見」欄位尤其重要!避免模糊籠統的形容詞。
      • NG範例: 「服務很差」、「等很久」、「環境很髒」。
      • OK範例:
        • 「[日期] 大約 [時間] 在 [哪個戶政事務所/區公所],辦理 [什麼業務],遇到的問題是… (例如:抽號碼牌顯示等待15人,但實際等了50分鐘,因為只有2個櫃檯在服務,且處理速度緩慢)。」
        • 「承辦人員 [編號或特徵,如:戴眼鏡的男性人員] 在解釋 [什麼規定] 時,態度非常不耐煩,甚至打斷我的詢問。」
        • 「一樓女廁的馬桶堵塞、地面濕滑,有安全疑慮。」
    • 越具體,民政局越能鎖定問題點和責任單位,快速查證和處理。
  3. 「建設性」建議讓你的意見升級:

    • 除了指出問題,如果能提出「你認為可行的改善建議」,你的意見價值會大大提升!
      • NG範例: 「櫃檯人員動作很慢!」
      • OK範例: 「櫃檯人員處理 [某項業務] 的步驟似乎很繁瑣,建議檢視標準作業流程(SOP)是否有簡化空間,或提供更清楚的填表範例供民眾參考,減少詢問時間。」
      • NG範例: 「網路預約系統很難用!」
      • OK範例: 「使用線上預約系統時,在 [哪個步驟,例如:選擇預約時段] 的畫面設計不清楚,選項容易誤點。建議參考 [哪個好用的預約系統] 的介面設計,讓操作更直覺。」
    • 有建設性的意見,更容易被相關科室採納並評估執行。
  4. 「聚焦」在民政局的業務範圍:

    • 意見調查表主要是針對「台中市政府民政局」及其所屬機關(戶政所、區公所民政課、調解會等)的服務。如果抱怨的是「路不平」、「公園遊具壞掉」、「路燈不亮」,這些主要是「建設局」或「區公所工務課」的業務,填在這裡效果有限。最好直接找對應的管道反映(雖然有時區公所櫃檯人員也會幫忙轉達)。把火力集中在民政局該負責的事情上!
  5. 「把握時機」填寫:

    • 如果是針對某次「特定服務經驗」的問卷(例如剛辦完戶籍登記),最好在記憶猶新的時候馬上填寫,感受最真實,細節也記得最清楚。線上問卷通常有開放填寫期限,也別拖到最後一刻。
  6. 「基本資料」請務必填寫:

    • 特別是「居住地區」和「接觸的業務類別」,這對後續的統計分析和問題追蹤超級重要!不用擔心個資外洩,問卷都有保密聲明,分析時也是看整體趨勢,不會單獨把你的個資拿出來。

填完之後咧?我的意見跑去哪了?會有後續嗎?

填完問卷,不管是紙本丟進意見箱,還是線上按下「提交」,你的意見旅程才剛開始!後續大致會這樣跑:

  1. 回收與彙整:

    • 紙本問卷:由各戶政所、區公所定期回收,彙整到台中市政府民政局。
    • 線上問卷:直接進入民政局的資料庫系統。
    • 民政局會有專人(通常是研考單位或負責為民服務的科室)負責收集所有的問卷。
  2. 統計分析:

    • 量化分析: 把前面滿意度題的勾選結果,用統計軟體跑出各種報表:
      • 整體滿意度平均分數、各題平均分數。
      • 各行政區的滿意度比較。
      • 不同業務類別(戶政、宗教、調解…)的滿意度比較。
      • 不同年齡層、性別的滿意度差異(如果樣本夠大)。
      • 與上次調查結果的比較(是進步還是退步?)。
    • 質化分析: 專人會仔細閱讀每一份問卷上的「開放性意見與建議」:
      • 將類似的意見歸類(例如:很多人抱怨等候時間長、很多人稱讚某位人員)。
      • 摘錄出重要的、具體的、有建設性的意見。
      • 分析問題背後的成因和可能的解決方向。
  3. 撰寫調查報告:

    • 把分析的結果,寫成一份正式的「民意調查分析報告」。裡面會包含:
      • 調查目的、時間、方式、回收份數。
      • 基本資料統計(填卷者輪廓)。
      • 各項滿意度指標的統計結果(圖表呈現)。
      • 市民主要提出的「讚美事項」彙整。
      • 市民主要提出的「批評與建議事項」彙整與分類。
      • 綜合結論與分析。
      • 最重要的:具體的改善建議方案!
  4. 報告上呈與內部檢討:

    • 這份報告會送給民政局長官,甚至可能送到市長室。
    • 民政局會召開內部會議,根據報告內容進行檢討:
      • 針對滿意度低的項目:檢討原因,是流程問題?人力不足?人員訓練不足?設備老舊?
      • 針對市民的具體抱怨個案:如果問卷中有寫明時間地點人物,會轉請該所屬機關(如某戶政所)查明原因並回報處理情形。態度不佳的人員可能會被督導甚至懲處。
      • 針對市民的建設性建議:評估可行性。如果可行,就會列入工作計畫或要求相關科室研議辦理。
  5. 改善措施執行:

    • 這是最終目的!根據調查結果和分析,民政局會推動實際的改善行動,例如:
      • 流程優化: 簡化某項業務的申辦手續、修改申請書表、調整櫃檯叫號分流規則。
      • 人力調整: 在尖峰時段或特定服務量大的據點增派人力、加強人員教育訓練(特別是服務態度與溝通技巧)。
      • 硬體改善: 整修老舊廳舍、更新座椅、改善無障礙設施、增設叫號顯示螢幕。
      • 系統升級: 優化線上預約系統、擴增線上申辦項目、改善官方網站資訊查找功能。
      • 政策調整: 參考市民意見,調整或新增服務項目(如增加特定族群的到府服務)。
      • 表揚優秀人員: 對於被市民具體表揚的人員,給予內部獎勵或公開表揚。
  6. 資訊公開(有時):

    • 重大的民意調查結果摘要或整體的施政改善方向,民政局可能會發布新聞稿、或在官方網站、粉絲專頁上向市民說明,表示有聽到大家的聲音並積極改進。不過,針對你個人填寫的具體內容或抱怨個案,通常不會有「個別回覆」。

所以,填完問卷雖然不會有人打電話跟你說「謝謝你的建議,我們改了喔!」,但你的意見確實會被系統性地整理、分析,並成為民政局推動改革、提升服務品質的重要動力來源之一。每一份有效填寫的問卷,都是推動市政進步的小小螺絲釘!

常見Q&A:關於台中市民政局意見調查表,你可能還想問…

Q1:這問卷是匿名的嗎?我寫了批評會不會被秋後算帳? A:絕對是匿名的! 問卷設計本身就沒有要求你填寫姓名、身份證字號、電話等足以辨識個人身份的資料。基本資料僅供統計分類用。民政局有嚴格的個資保護規定,問卷分析報告呈現的都是整體統計結果和歸納後的意見摘要,不會公開或洩露單一個人的填答內容。放心大膽地寫真實意見吧!

Q2:線上填和紙本填,哪個比較好?效果有差嗎? A:效果一樣好! 重點在於你提供的意見內容是否具體、有建設性。線上填的優點是方便快速、資料直接進系統好整理;紙本填則適合不熟悉網路操作的長輩,或當場有感立即填寫。選擇你方便的方式即可。線上填通常有更多問卷邏輯跳題(例如你沒辦過殯葬業務,就不會問你殯葬滿意度),設計可能更精準一點點。

Q3:我沒有辦業務,只是陪家人去,可以填嗎? A:看問卷設計。 有些問卷會註明「請本次有接受服務的民眾填寫」。因為問卷的核心是問你「本次的服務體驗」,如果你只是陪同,沒有實際接觸服務流程,可能無法準確回答滿意度問題。不過,如果你觀察到環境、動線、人員對待其他民眾的態度等問題,也可以在開放意見欄位提出你的觀察和建議,通常也會被納入參考。

Q4:問卷上面寫的「滿意度」,是幾分算及格? A:這沒有標準答案,但對公部門來說,「滿意」通常只算基本盤。民政局內部會設定目標值(例如整體滿意度要達90%以上),並更關注「非常滿意」的比例以及「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他們追求的目標是「非常滿意」的比例越高越好,「不滿意」的比例越低越好。市民的標準只會越來越高,「滿意」只是起跑點!

Q5:我覺得某個公務員態度超差,在問卷上寫他,他真的會被處罰嗎? A:如果你在開放意見欄位具體寫明時間、地點、人員特徵(如櫃檯編號、性別、外貌特徵)和事發經過,民政局或該所屬機關(如戶政所)的政風或主管單位,確實會去了解查證。如果查證屬實,該人員可能會被主管約談、要求改進,情節嚴重或屢犯者,可能會影響考績甚至被懲處。你的具體投訴是督促人員改進的重要依據。

Q6:填完問卷後,多久能看到改變? A:改變的速度取決於問題的性質和複雜度:

  • 小問題或單一個案(如:某廁所壞了、某人員態度差): 可能幾天到幾週內就能看到處理結果(修好了、人員被督導了)。
  • 需要流程調整或系統修改(如:簡化某項申請手續、優化預約系統): 可能需要數個月到半年的時間規劃、測試、上線。
  • 涉及法規修改、預算編列或大型硬體建設(如:廳舍改建): 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一年以上)。
  • 人員服務態度的普遍提升: 需要持續的教育訓練和文化塑造,是長期工程。
  • 有些改變是你看得見的(如新系統上線),有些則是潛移默化(如整體服務氛圍變好)。持續關注民政局的服務,下次去辦事時感受一下是否有不同,也是一種觀察。

結語:你的聲音,是讓台中民政服務進步的關鍵燃料!

講了這麼多,重點只有一個:台中市政府民政局意見調查表,不是形式,不是廢紙,它是一個實實在在、能讓你的聲音被市政決策者聽到的管道!

它承載著我們台中市民對戶政便利性、區里服務品質、宗教禮俗輔導、殯葬設施改善、調解公平效率等大小事的期待與鞭策。民政局花錢花人力做這份調查,就是想知道真實的民意。如果大家都不填、或亂填,市府就只能瞎子摸象,用猜的來做服務,那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

所以,下次無論是在戶政所櫃檯拿到那張紙,還是在滑手機時看到線上問卷的連結,請你:

  1. 停下來,花個5-10分鐘。
  2. 回想一下你剛剛或最近的服務體驗。
  3. 誠實地勾選你的滿意度。
  4. 具體地、有建設性地寫下你的讚美、批評或建議。

不要小看這幾分鐘的力量!當越多市民願意認真填寫,累積的民意能量就越大,民政局推動改革的底氣就越足,改善的方向就越精準。這是一個正向循環:意見 -> 分析 -> 改善 -> 服務更好 -> 市民更滿意 -> 更願意提供意見…

讓我們一起當個「挑剔」但「有建設性」的市民,用好這份「台中市政府民政局意見調查表」,讓台中的民政服務,真正成為我們驕傲的「宜居」城市後盾!你的每一筆意見,都在讓台中變得更好!趕緊分享給親朋好友,告訴他們這張表的重要性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