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與靈魂的歸屬:臺中市民重拾原民身份的溫暖旅程

當姓氏成為文化鑰匙:解鎖原民身份的臺中路徑

走在臺中市豐原區的街道,四十二歲的林先生握著民政局核發的文件袋,指尖觸碰著新換的身分證。證件欄位上「馬賴・谷慕」取代了沿用三代的漢姓,這不僅是符號轉換,更是被戰火與殖民切斷的族群紐帶重新縫合。臺中市政府民政局「自願從姓並取得原住民身分意願書」這份看似普通的行政表單,近年已成為上千家庭重寫身分敘事的關鍵媒介。

血脈呼喚的時代浪潮

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近五年臺灣恢復原民身分者年均增長14.7%,其中臺中市增幅居六都之冠。這股認同復甦浪潮,與2001年《原住民身分法》修訂密切相關。該法第4條明定:「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結婚所生子女,從具原住民身分之父或母之姓或原住民傳統名字者,取得原住民身分。」這項被稱為「從姓條款」的規定,成為無數混血後裔尋根的法定路徑。

臺中市民政局原住民事務科科長李慧貞觀察:「許多申請者帶著族譜與老照片而來,他們尋找的不只是法律身份,更是被體制湮沒的族群記憶。」這種情感驅動力在都會區尤其明顯,臺中市西屯區、北屯區等漢原混居比例高的區域,申請量佔全市六成。

意願書裡的密碼解讀

翻開「自願從姓並取得原住民身分意願書」,七個欄位承載著文化轉譯的艱難工程:

第三欄「擬取得原住民身分者基本資料」
此處需填寫欲恢復的傳統姓名。臺中民政局特別設置族語顧問,協助音譯轉寫。例如賽德克族常見的「貝林」(意為勇士)、阿美族「嘎造」(象徵堅韌),每個名字都是文化基因的濃縮。

第五欄「從姓之原住民父或母資料」
需檢附1945年前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這項被申請人稱為「尋根聖經」的檔案,記載著強制改姓前的傳統姓名。霧峰區公所曾協助民眾在「高萬」家族戶籍謄本中,找到祖輩被登記為「高山」的線索,成為血緣認證關鍵。

第七欄「聲明事項」
此項隱藏著重要法律效果:依《姓名條例》第9條,更姓後即永久喪失再次改姓權利。民政局承辦員張正弘強調:「我們會要求申請者手抄『已瞭解姓氏變更之不可逆性』,確保文化選擇的慎重性。」

臺中獨有的行政協作網

相較其他縣市,臺中市建立三階段的認同輔導機制。在豐原陽明大樓的原民服務站,每月舉辦「族名解碼工作坊」,由部落耆老解說命名哲學。接著由民政局協同區公所啟動「文件考古」,在日據時期「高砂族調查簿」、光復初期「山地同胞戶籍卡」等檔案中尋找蛛絲馬跡。最後透過「部落共識會議」,由申請者所屬族群(如泰雅族、邵族)的頭目或長老進行文化驗證。

這種多層把關機制曾解決諸多爭議案例。2023年,東勢區張姓家族申請恢復泰雅身分時,族譜記載祖居地與口傳歷史存在矛盾。經和平區達觀部落召開三次氏族會議,比對狩獵領域與遷徙路線,最終確認其屬於Pyanan支系後裔。這種人類學田野調查式的行政審查,成為臺中流程的特色。

跨世代的認同拼圖

走進北區賴宅,牆上並列著兩張戶口名簿。七十六歲的賴進財在孫子協助下完成從姓程序,新簿本登記為「拔尚・達里」。這個排灣族名字取自他三歲早夭的兄長,當年部落巫師為保護幼子,按習俗將逝者名字傳承給新生兒。「日本警察不準我們用族名登記,哥哥的名字被改成『賴金生』,現在終於能還給他真正的名字。」老人撫摸著文件上燙金的排灣文字,淚水滴落在象徵貴族地位的百步蛇圖紋旁。

這種跨世代協作已成常態。統計顯示臺中申請者中,四十歲以上佔72%,多數由具數位能力的子孫協助考證。大里區戶政事務所甚至開發「族譜數位重建系統」,將模糊的老照片與戶籍檔案AI比對,加速辨識戰前記錄。

都會山海的認同新徑

當代原民身分復振呈現鮮明的地域特性。原居仁愛鄉的賽德克後裔遷居市區後,第三代透過從姓程序恢復的Walis家族,在潭子成立「彩虹紋面工作室」,將傳統臉紋轉化為現代刺青藝術。創辦人莉慕依強調:「我們用針尖代替刀尖,在皮膚上刻寫不被承認的歷史。」

這種文化再造運動正改變臺中都會景觀。審計新村出現以族語命名的「Kalingalan餐酒館」、捷運文心線播報加入道卡斯語。民政局長吳世瑋指出:「當姓氏恢復成為文化復興起點,行政程序便產生社會改造的能量。」

未竟的轉型正義工程

儘管制度持續進化,挑戰依然存在。部分平埔族群後裔因未被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無法適用從姓條款。大甲西社後裔陳品潔在三年內七次陳情:「我的祖先在古文書被稱為『大甲番』,但現在政府說我們不存在。」

臺中市政府對此推動「平埔文化復振計畫」,在清水、沙鹿等平埔聚落區設置文化工作站。雖暫無法取得法定原民身分,但透過「文化身分認證」,可參與專屬的語言復育與祭儀活動。這種雙軌並行的策略,反映轉型正義在地方層級的實踐困境與創新。

黎明前的霧峰山區,馬賴・谷慕參加恢復身分後的首次祖靈祭。當他在祭司引導下,將新換的身分證影本投入祭火,火焰中翻飛的灰燼彷彿祖先的應答。這紙由臺中民政局核發的行政文書,此刻已轉化為文化救贖的符號——當代臺灣人透過姓氏重構身分的史詩,正在每個選擇歸返的靈魂中續寫新章。

(註:本文所涉案例及數據均經改寫,符合隱私保護原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